彝族小城退了733对“娃娃亲”,更难退的是彩礼

2022-07-03 星期日

▲  2016年11月,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新娘和伴娘换上彝族婚礼服装。图文无关。 (人民视觉/图)


全文共4033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 小共对“妻子”没多少印象,手机里也没有她的照片。即便举行了结婚仪式,3年来两人也从未真正生活在一起。“如果允许,我也想退。”


  • 解除“娃娃亲”,需要有当时的媒人或村上的人充当见证人,但被订亲的孩子不用来。“本来就是家长组织的,不是孩子的自由恋爱。”


  • 6月27日,乐安镇集体解除了235对“娃娃亲”,统一返回礼金316.2万元。但小共的父亲还在等女方将婚约金退回来,“一下拿出好几万也比较困难吧”。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南方周末记者 汪徐秋林
南方周末实习生 曹境 罗雅妮
责任编辑|谭畅

一项古老的婚俗,随着当地政府移风易俗的新闻,进入公众视野:截至2022年6月27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自愿解除“娃娃亲”733对。
“娃娃亲”是传统彝族婚俗中较为常见的订亲方式,但作为一种陈规陋习,2022年5月1日,《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正式施行,条例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迫使未成年人结婚或者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
实际上,凉山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就进行过三次婚姻改革,意在破除旧婚姻制度遗留的婚姻形式,解除包办婚姻、“娃娃亲”等,但有学者发现,在当地传统文化保留较完整的县域,传统的婚姻观念很快又回归。
“从今天起,布拖所有嫁女儿,所有儿子娶媳妇,人人生而平等,婚姻自由。”2022年6月17日,在布拖县1800多名代表参加的移风易俗工作动员大会上,一位布拖县政府的代表这样说道。当地新闻称,动员大会以来,布拖县多个乡镇举办了多场解除“娃娃亲”婚约协调会,现场签订退婚协议、返还礼金。
除了解除“娃娃亲”,治理高价彩礼也是此次布拖县移风易俗的重要内容。《凉山日报》称,布拖“婚姻聘礼增速已远超民众可支配收入增速,陈规陋习严重降低了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全面向陈规陋习开战”,在6月17日的动员大会上,布拖县委书记罗古阿吉表示,要全力以赴整治高价彩礼、丧事大操大办、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6月28日,布拖县一位宣传部门工作人员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此次移风易俗“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截至2022年6月27日,布拖县自愿解除“娃娃亲”733对。(视觉中国/图)
1

“不想结婚,但也不想父母为难”

 
在布拖,想要寻找订过“娃娃亲”的人并不难。无论是当地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还是普通居民,他们都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自己身边多少都有订过“娃娃亲”的亲戚或朋友。
托觉镇上一位20岁、正在上高二的男青年小共说,自己就有一门“娃娃亲”,是约10年前家里长辈做主订的婚,3年前双方还举行过结婚仪式。
小共已记不清自己订“娃娃亲”的具体时间了,只知道还小时家人就告诉他,已经为他找了个未婚妻,是姑姑家的女儿。“好像比我小几岁吧,家里的人说比我小五岁。”
小共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二人举行婚礼那年,他正在上初二。尽管自己不想结婚,但因为“不想让父母为难”,且周围也有认识的同学朋友结“娃娃亲”,加上彝族婚姻“不能休表妹”的规矩,小共还是结了婚。
小共与表妹的这门“娃娃亲”,体现了彝族缔结婚姻的一项传统习俗——姑舅表优先婚。多位民族学者在研究中都提到,在姑舅表优先婚原则下,家里的女儿长大后要由姑姑舅舅优先挑选,等姑姑舅舅家不要后才可另选他人。为了避免没有经过姑姑舅舅家优先选择而被其他人娶走,经常会在儿女小的时候为他们订下“娃娃亲”。
“由于历史上受地理、交通、社会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彝区的通婚范围狭窄,一般都是在熟悉的圈子里通婚。由亲戚和熟人介绍,姑表舅亲等。”2017年,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副研究员曲比阿果在一篇论文中这样分析。
但对当下年轻人而言,认同、接受“娃娃亲”非常困难。南方周末记者希望小共可以描述“妻子”的性格和样貌,他却说自己对她没多少印象,手机里也没有她的照片。“不像那种男女朋友交往,可以一步一步了解对方。”实际上,即便举行了结婚仪式,3年来两人也从未真正生活在一起。他解释,由于双方都还在上学,女方只在每年彝年和火把节那两三天来自己家,到了晚上她就和小共的妹妹住在一起,二人平时也很少交流。“我对她有点怪怪的,说不上来喜欢,也说不上来不喜欢,见面时有些害羞,也比较尴尬。”
除了传统姑舅表亲订下的“娃娃亲”,朋友之间给孩子结“娃娃亲”在当地村民中也常见。乐安镇居民吉各子拉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自己的表妹初三刚毕业,约12年前,身为户主的姑父就给表妹与另一位同龄男孩订了“娃娃亲”。他解释,“户主”是一个家庭中“可以做决定的那个人,大多数为男性,也有女性”,两个家庭结成“娃娃亲”后,两方孩子不会马上生活在一起,但十几年来,两家早就成了“大事小事都捆绑在一起”的亲戚,“我三姑去世的时候,对方给了几头牛还有一些钱,表妹她爷爷奶奶去世的时候,他们也分别给了一头牛”。
2

20万元彩礼,1.1万元年收入

 
吉各子拉曾以为,如今表妹十五六岁、初中毕业,差不多到了可以举行婚礼的年纪。但5月1日《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正式施行以来,村干部到家家户户做动员,要村民解除“娃娃亲”。
他和表妹的父母担心,如果退婚,男方会不会向他们索要很多钱,两家的关系会不会崩掉。“我们这边的习俗是女方家退亲要拿出比彩礼更多的钱,当初给了两千定金,现在没成婚,解除娃娃亲,十几年来对方的付出都要算上,担心退还的钱会比较多。”
南方周末记者采访发现,当地缔结“娃娃亲”时,男方家长给女方家长的婚约金(定金)从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布拖县一位名为普日的公务员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这一习俗,“(男方)不给(婚约金)就只算是口头约定,可以不履行,但是给了(女方)就一定要履行。”
婚礼中,男方还给予女方家庭聘金,也就是“身价钱”,它的金额由男女双方家庭在订亲时议定,举行婚礼时,男方将“身价钱”补齐。普日说,由于订亲时孩子年纪还小,长大后“身价钱”的标准也会发生变化,成婚时男方可能还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多出一些。
彝族“身价钱”这一习俗由来已久,且金额在过去20年增长明显。布拖县民宗局提供给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冯琳的数据显示,进入21世纪,当地“身价钱”增长幅度和速度明显,从2000年的8000至15000元迅速上涨至2010年的7万至20万元。冯琳发现,2005年到2015间,布拖县城镇平均“身价钱”由3.5万元左右上涨至24万左右,上涨幅度近7倍。2018年,她在布拖县调研时发现,当地“身价钱”数额平均已达25至40万元间。
结婚前后,小共一共给了女方近20万元的定金和“身价钱”。他记得,这些钱是分开给的,“定亲时给了几万块,后来又给了几万块,直到三年前结婚时,家里还欠着女方家几万块”。
小共还有5个弟弟妹妹,他介绍,自己的年纪最长,大弟弟前些年订了“娃娃亲”,给了女方几万元,但还没有举行仪式;17岁的大妹妹现在没有订亲,因为“家里人想让她好好学习,不想让她这么早嫁人”。对小共父母而言,这些年兄弟俩的聘金已让做农活的他们不堪重负。
“支付超过20万元以上彩礼的群众占比高达79%,而布拖县农村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仅1.1万元。”2022年6月17日,布拖县委书记罗古阿吉曾公布上述数据。
“孩子小时候没有结婚的概念,父母两家觉得关系好就一手操办婚姻,孩子长大后如果看不上对方,或走不到一起了,又要怎么办呢?”普日并不赞同老一辈观念中可以“亲上加亲”的“娃娃亲”,她说自己的同学订过“娃娃亲”,在约9年前完婚,但这段婚姻很快随着双方不睦而结束。她的母亲小时候也订过“娃娃亲”,“长大了嫁过去后她一直看不上那家人,也闹掰了,那之后我妈妈就坚决不给我们兄妹订娃娃亲了”。
“我自己当然抗拒这样的规矩,我也想继续读书、考上大学。听说周围有人不乐意,最后他们都还是听了父母的话。”小共说。
布拖县多个乡镇举办了解除“娃娃亲”婚约协调会,现场签订退婚协议、返还礼金。(“布拖发布”微信公众号/图)
3

解除婚约时,孩子不用来

 
无论是订了“娃娃亲”的小共,还是没订“娃娃亲”的普日,他们都说,自己更向往自由恋爱。移风易俗前,布拖当地的“身价钱”很高,女方如果要退亲或离婚是件很困难的事,因为这既面临两家人关系恶化的风险,也要对高额彩礼退还并赔偿。
根据《布拖县关于治理高价彩礼的意见》,当地对已订的“娃娃亲”要2个月内解除婚约关系,退还礼金不得超过原给付的订婚彩礼金。任何人不得迫使未成年人结婚或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已订立婚约的未成年人由乡(镇)、村(社区)负责调解解除。
一些乡镇在动员大会中组织一批村民当场签约、解除“娃娃亲”,一些村民会在现场直接将此前的婚约金返还给对方。但还有更多村民的婚约需要村干部上门说服、解除。
6月27日,小共父亲去乡里按手印,解除了弟弟的“娃娃亲”。此前,各村的村干部已上门了解村民家中情况,掌握了乡邻结“娃娃亲”的数量。“我们村约有500户人家,大概订了20多对娃娃亲。”吉各子拉从一位村干部口中知道了自己所在村的基本情况。
多位受访者表示,过去一段时间,县里几乎每位成年人都要签署三份有关彩礼、丧事、居住环境移风易俗的承诺书。村里还要开动员大会,每个村的村委会主任和村民小组组长都要用彝语向村民解释政策,做思想工作。“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多次。”普日提到。
一位乐安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双方解除“娃娃亲”要父母带上自己和孩子的身份证、户口簿,前往镇政府大厅签署协议。此外,还需要有当时的媒人或村上的人一起过来充当见证人。这位工作人员表示,被订了“娃娃亲”的孩子不用来,“本来就是家长组织的,不是孩子的自由恋爱,(解除)娃娃亲针对的就是未成年人”。
此外,定金或“身价钱”也要带到现场,在镇政府工作人员的见证下,由女方返还给男方。礼金一般是当天或在一两天之内还给对方,当初给了多少就还多少,“没有利息”。最终双方家长对协议书进行签字、按手印后,“娃娃亲”就算正式解除了。
6月27日,乐安镇集体解除了235对“娃娃亲”,统一返回礼金316.2万元。但小共的父亲还在等女方将弟弟的婚约金退回来,“一下拿出好几万也比较困难吧”,小共猜想。吉各子拉也说,目前表妹家也还没给男方退礼金,因为加上牛钱,要退的金额比较多。
布拖县一位乡镇领导干部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婚约解除后,村组干部还要继续监督,防止产生新的“娃娃亲”。“过去村民想什么时候结婚,随时都能结,以后他们都要去民政局领结婚证,(法律)同意他们才能结婚。”
小共也在期待一个答案。他发现,目前乡里解除的“娃娃亲”都是还没办婚礼的,“如果允许,我也想看我们在一起合不合适,如果不合适,我也想退”。
(应受访者要求,吉各子拉为化名)


其他人都在看: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