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在线拉票,请同行对女儿博后基金项目高抬贵手,网友:最卑微的「学阀」

2022-09-27 星期二

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科研圈的父母们也不例外。


近些年总是会爆出科研人们利用自己掌握的学术资源为自己子女的未来铺路,论文挂名已是常规操作,让小学生拿硕博的科研成果参加科技竞赛也成为了一大热门套路。


不过比起这些套路,一些科研人甚至会「赤膊上阵」,为自己的儿女争得一分机会,即便看起来不是那么的光彩。


近期,有网友在某乎上爆料,某大学一教授在聊天群请求「对女儿博士后基金项目高抬贵手」,并向大家咨询这一行为是否违规。


图片来源:知乎

据爆料,这位教授在一个 400 多人的群中发了一条消息,希望大家可以关照自己女儿朱姝的博后基金项目,还给出了该项目的具体名称。
 

图片来源:知乎

对此,网友们议论纷纷,再次激起了关于「学二代」的讨论。有网友调侃朱教授不过是「虚假的学阀」,还得在群里请各位同仁高抬贵手……
 
图片来源:知乎

毫无疑问,朱教授在群里为女儿打招呼的行为肯定涉嫌违规,这并不是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就可以轻飘飘一笔带过。但是也不应该被「是不是学阀」的讨论带歪了方向。更何况,朱教授并不像网友们想得那么「卑微」… 


著作等身的教授父亲

根据朱教授课题组主页上的介绍,这位朱教授可不是什么「虚假的学阀」,其课题组有五名教授、二名副教授、二名博士后、十余名博士生、二十余名硕士生。

大家没看错,是五名教授呦。
 

图片来源:朱教授课题组主页

除了拥有一个「年富力强、富有创新、团结互爱之科研团队」,朱教授还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理念,主持了多项基金项目,包括 NSFC 重点基金项目 1 项、NSFC 面上基金项目 6 项、NSFC 重点基金项目子题 1 项、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专题 2 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博士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
 
图片来源:朱教授课题组主页

除了大量的基金项目,朱教授论文著述更是不在少数,发表科技论文 220 余篇(其中SCI(15)、EI(82)、ISTP(8)),专著5部,发明专利 16项,实用专利 5 项,软件著作权 2 项,参编行业规范 1 部。

如果单从科研团队和项目成果来进行评价,朱教授妥妥算是一个成功的科研人。要是没有网友们曝光,谁也不相信朱教授会为了女儿,赤膊上阵,在群里求同行高抬贵手呢?


双盲审的博后基金项目

这一切还得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评审制度说起。

虽然博士后科学基金金额并不高,但作为一个科研人入圈后的前一两个基金,只要能申请得到,对未来的发展无疑有着很大的帮助。
 

图片来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指南

在历年博士后基金的指南中明确表示:博后面上资助人数,约为当年进站人数的1/3。尽管不比申请青基那么难,但是总体来说博后基金的资助率是在持续走低。据小木虫网友统计,2021 年 69 批博后面上的资助率在 16-17%左右
图片来源:科教小站

与此同时,根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指南》中对专家评审的要求,评审专家是不可见申请人姓名、设站单位名称、博士后合作导师姓名等信息。进行的是双盲评审
 
图片来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指南

同样的,申请人在填写项目书时,在「项目信息」中不得填写个人信息,包括申请人姓名、设站单位名称、合作导师姓名等,否则评审专家可视为申请人故意泄露个人信息,计 0 分。
 
图片来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指南

根据这样的评审制度,想在申请材料中透露自己的信息,攀攀关系显然是不成了,「无奈之下」,朱教授只能在群里贴出了女儿申请项目的标题,让同仁们「按题索骥」,放过自己的女儿一马。但毫无疑问,这种行为虽然没有直接违反指南中关于信息填写的要求,但肯定是违规的。

2020年,科技部印发《科学技术活动评审工作中请托行为处理规定(试行)》,规定中指出「在科学技术活动评审过程中,相关单位或个人以直接或间接、明示或暗示等方式,向评审组织者、承担者及其工作人员和评审专家等寻求关照、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都属于「请托行为」,并列举了一些案例。
 
图片来源:科学技术活动评审工作中请托行为处理规定(试行)

规定中还提到,实施请托行为的:
禁止在 1~3 年(含 3 年)内承担或参与财政性资金支持的科学技术活动;向多人请托或多次实施请托的;
禁止在 3~5 年(含 5 年)内承担或参与财政性资金支持的科学技术活动;造成严重后果或影响恶劣的;
禁止 5 年以上直至永久承担或参与财政性资金支持的科学技术活动。
 
图片来源:科学技术活动评审工作中请托行为处理规定(试行)

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多批不端行为处理决定书,其中就有针对这种请托行为的处罚决定。

举个例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监督委员会」)收到举报,反映河南大学武四新与云南某某大学杨某某就项目评审进行不正当沟通。在查证后,自然科学基金委做出了「追回已拨资金,取消武四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 3 年(2020 年 11 月 3 日至 2023 年 11 月 2 日),给予武四新通报批评」。

毫无疑问,朱教授的行为就属于请托行为,而且还是在一个 400 多人的大群中,不知道应该对应上规定中的哪一项处罚?


「学二代」

其实回顾这些年的报道,我们会发现科研人员利用手上的资源为子女铺路越来越常见。

2020 年,一份长达 123 页的 PDF 举报材料在网络上曝光,逻辑清晰字字见血,直指天大教授张裕卿学术造假,并让自己的女儿挂名多篇论文的一作。

其女张丝萌从高中时期就有论文,大学没毕业,刊发的论文数就已经超过了一名博士生正常毕业需要。张丝萌因为造假论文被顺利保送到天津大学读研,后被保送至澳洲读博。
 
图片来源:举报材料

除了天大张教授,2020 年,一项名为「C10orf67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获奖作品也引发广泛关注。
 
 图源: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

项目听着就很高端,而项目的完成人却是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只是,这位小学生的爹妈有点儿厉害,父亲陈勇彬,是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而母亲同样也是动物所的研究员。
 
图片来源:中科院昆明动物所

纵观此类事件,「可怜天下父母心」并不是科研人员滥用科研资源和自身权力借口,我们衷心地希望,在未来所谓的「天才小学生」越来越少,教授父亲也别在群里「卑微求票」。

多给不是「学二代」的科研狗们一些机会吧,求求了。


题图来源:网络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