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高价求了,这15本书再版了

2022-09-11 星期日

做書按:相信很多读者都遇到过想看的书绝版了的情况。要获得这些绝版旧书,除了通过图书馆借阅外,只能在孔网、中国图书网等二手书流通的平台上购买,但这些书通常因年代久、印数少而溢价过高。举例来说,在孔网上,很多绝版旧书被炒至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而在多抓鱼上,虽然价格相较其它平台低一些,但是需要拼手速。因此,绝版旧书不仅难找、难买,而且价格高,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并不友好。


而出版社如果能够再版这些优质绝版书,就能极大地降低图书价格,为读者带去福音。同时,部分旧书在再版之际,也能修订一些初版中的错误,或是重编重译,以便更好地呈现原著。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梳理了今年再版的15本绝版书。其中多为人文社科类作品,不乏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作品,虽较为小众,但内容优质。



01

希腊人


[英] H. D. F.基托

兰莹 译

甲骨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2-7-12


本书作者基托是知名的古典学学者,对古希腊史诗有着丰富的翻译和研究经历。作为一部探索古希腊民族性的经典之作,本书共包含十二章,既介绍了希腊的历史,如希腊民族的形成、国土疆域、城邦的兴起与衰落等,又阐述了希腊文明更为深层次的元素,如希腊思想、希腊神话和宗教以及希腊人的生活和性格等。基托用英式散文般幽默活泼、带有机锋的文笔,将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前的希腊史浓缩在这一本小书里。


本书成书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最早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在1998、2006年出过两版。时隔十余年,社科类出版品牌“甲骨文”联合企鹅兰登重译重编了这本书并再度出版。



02

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


宋杰 著

记号Mark/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2-4


本书是历史军事地理学领域经典之作,目前在豆瓣热门战争图书位列第五。


1904年,英国地理学家哈尔福德·麦金德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报告——《历史的地理枢纽》,提出了“心脏地带”等众多重要概念,认为大航海时代已经结束,世界即将进入陆权时代。这篇论文,后来被认为是地缘政治学的奠基之作。百年后,中国的历史学家宋杰继承并发展了麦金德的理论,又结合中国自身情况,写成了《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这本书,资料翔实,论证严密,详述了包括汉中、寿春、襄阳等十余处影响历史进程的战略要地,同时附有六十余幅手绘地图,以动态的眼光、详尽的考证透视了从先秦至宋元千余年间兵家必争之地的沿袭与演变。


本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09年首次出版后,断版十余年,二手书被炒至近千元。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今年再版了这本书,定价138。



03

四万万顾客


点击图片可购买👆

[美] 卡尔·克劳 著

徐阳 译

后浪/九州出版社

2022-4


本书于2011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首次发行中文版,此版本目前在孔网售价在200元左右。今年1月后浪重译并再版此书,同时将其纳入“外国人看中国”系列。


本书作者卡尔·克劳在20世纪初的上海经营了一家广告公司,并在中国生活了25年。他将经营广告生意的探险经历都浓缩进这本书中,语言幽默,并富于洞察力。


作为广告业的从业者,克劳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来研究普通的中国男人和女人,不断思考中国人可能会购买哪些东西,这些东西应该怎样包装和宣传。民国四万万顾客在他眼中被浓缩成一个庞大却精准的目标客户群。比如,他发现,中国人对品牌有着很高的忠诚度,并且见到任何包装上的变化都会起疑心,以防买到假货。读这本书,我们不仅能了解当时的潜在商机、人们的购买习惯,更能感受到民国烟火气息和社会变迁。比如,书中有一章提到了中国女孩如何看待新潮流:一直习惯穿长裤的女性开始慢慢接受了裙子、丝袜和高跟鞋,并开始更多地探索身体之美。


书中不仅有对客户需求的观察,也有对中国人性格和人性的观察,克劳将自己笑称为“业余人类学家”。他在序言中提到:“研究中国人及其性格、历史和习俗,对我来说并不是件苦差事,现在我对他们的兴趣,绝不亚于我四分之一个世纪前第一次激动地坐上黄包车时。”他用这样一句概括描述他眼中的中国人:“有意思,惹人恼,令人迷惑,却始终可爱。”



04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美] 贾雷德·戴蒙德 著

王道还 / 廖月娟 译

中信出版社

2022-1


本书作者贾雷德·戴蒙德作为一名生物学家,在这本书中回应了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是欧洲大陆征服了美洲和非洲而非相反?是什么导致了不同民族间的发展差异?他通过考古学、生物学、历史学的研究给出的答案是:环境,而非生物差异,决定了这一切。在本书成书的年代,这种看法颇具有颠覆性。这一解释不仅是去西方中心主义的,甚至是去人类中心主义的,因为它将人类视作一个物种——其进化路径深受特定环境的制约,这一看法之后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


本书在1997年首次出版后,便迅速蜚声世界,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史方面的重要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之前发行过本书的多个版本,中信今年所出的是25周年纪念版,用了台译本的翻译。



05

道德动物

我们为何如此思考、如此选择?


[美] 罗伯特·赖特 著

殷融 译

见识城邦/中信出版集团

2022-7


本书是进化心理学经典之作,试图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解释我们的日常行为、思想和情感。书中提及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社会问题,比如,人类的一夫一妻制除了法律的规定,背后的进化渊源是什么?再如,手足之间为了得到父母关爱而进行的竞争其根源在哪里?为什么父母对自己的子女也会有所偏爱?自欺欺人的生物学根源是什么?


本书英文版初版于1994年,中文版曾在2002年、2013年两度出版,近十年之后,中信再版了这本书,并使用了全新的翻译。



06

意识的解释


[美] 丹尼尔·丹尼特 著

苏德超 / 李涤非 / 陈虎平 译

新思文化/中信出版集团

2022-7


本书作者丹尼尔·丹尼特是知名的心灵哲学家,大多数哲学专业的学生对他的名字都不会陌生。而在心灵哲学、意识哲学方面,国内的翻译作品一直不多也不全,相关研究多依赖于英文原著。本书英文版初版于1991年,中文版引进于2008年,并已断版十多年,中信今年7月再版此书,沿用了旧版的翻译。


在这本书中,丹尼尔·丹尼特向传统的“笛卡儿剧场”理论发起了挑战,并提出了意识产生的“多重草稿”理论,广泛吸收来自神经科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究。全书共有三个部分,分别讨论了幻觉如何可能、心智的经验性理论、意识的哲学问题。



07

幻灭三部曲


[巴西] 马沙多·德·阿西斯 著

后浪/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翁怡兰 / 李淑廉 / 井勤荪 著

2022-4


马沙多·德·阿西斯是巴西文坛几乎一致公认的伟大作家,甚至被称为“巴西文学之父”,但在国内,还没有很多读者了解他。


《幻灭三部曲》是阿西斯最重要的代表作,此前已经绝版多年,近期由后浪重新整理出版。此书由《布拉斯·库巴斯死后的回忆》《金卡斯·博尔巴》《堂卡斯穆罗》三个故事构成,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的里约热内卢,围绕主人公的爱情生活、政治抱负展开,写法新颖,极富妙趣。


十九世纪的巴西奴隶制盛行,是巴西历史上最动荡的时期之一。阿西斯看到的社会是吃人的,充满了欺诈、虚伪、贪婪,而这一现实也被反映到了他的作品当中。在他的笔下,社会如一个吞食人肉的磨盘,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平民还是贵族,无不最终被碾得粉碎,这就是著名的阿西斯之“希望的破灭”。



08

据几曾看


点击图片可购买👆

葛康俞 著

葛亮 编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2022-8


上世纪四十年代,葛康俞先生为避战乱入蜀,日书数百字,记平生清赏,终成《据几曾看》,共九万余字,著录古代书画一百九十九件。


启功先生从邓以蛰先生处得见此稿,借阅数月“不忍释手”,宗白华先生令人抄录全稿“据几常看”。书稿经王世襄等诸位先生力荐,2003年由北京三联书店影印出版,精装一函三册,2009年推出了平装单行本。时隔十余年,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再版这本书,并对它进行了全新的打磨。例如,新版在正文间加入了葛康俞先生的手迹,让读者可窥原稿文采之美、楷法之精,同时还选配了其传世佳作六十余幅。



09

十二把椅子


[苏] 伊·伊利亚 / [苏] 叶·彼得罗夫 著

徐昌翰 译

后浪/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2-1


白桦熊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2-4


1928年1月,小说《十二把椅子》在苏联杂志《30天》上开始连载。小说以辛辣的嘲笑大肆批评当时苏联社会上盛行的种种陋习:金钱至上、形式主义大行其道、骗子如鱼得水等等。这在当时受到了主流文坛的极大抨击,当时苏联最重要的文学团体“拉普”评价其“有着名士派的虚无主义对待现实的特征”。但在之后,很多作家都坦言对这本书的喜爱,著名苏联作家爱伦堡说:“人们在十分艰苦的时候读他们的书也会微笑”。


在这本小说中,当时普通读者都能轻易读懂的各种政治隐喻在书中处处可见,作者毫不客气地讥讽了苏联共产党内的派系之争,嘲笑了当时一些名声卓著的文学家,甚至还俏皮地引用了只有在文人、朋友及同事间才会小范围流传的笑话。迫于民意,苏联政府后来没有行政干预这本小说出版,但后续多次影响了小说的修订。这也导致这部小说一直存在版本争议。


今年这本书由上译和后浪同时再版,且两本译著使用的原版小说并不相同。这也是《十二把椅子》这本书的传奇之处,它的原著至少有 10 个版本,国内的译著也有诸多版本:1954年有费明君译本,1984年有安郁琛、钟鼎译本,1985年有徐昌翰译本(大陆第一个根据存档手稿修复的完整版本),2004年有张佩文译本。此次后浪再版的是徐昌翰译本,上海译文则使用了新译者白桦熊所翻译的版本(其也是使用徐昌翰译本作为母本翻译的)。



10

建筑的七盏明灯

[英] 约翰·罗斯金 著

石琪琪 译

字句文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6


罗斯金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艺术评论家,不论是在建筑业界,还是在文学、艺术界,都声名赫赫,在国内被坊间称为“英国钱钟书”。《建筑七明灯》是罗斯金前期作品中“建筑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也是哥特式复兴的重要著作。在这本书中,罗斯金通过讨论建筑,“回应19世纪‘大崩坏’时代面对古典建筑的去装饰主义和工业革命对建筑领域带来的影响,进而纵深建筑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以及他们那个时代、国家、民族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建筑”(译者序)。


本书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在2006年最早发行,之后再版过一次,但翻译问题一直为读者所诟病。字句文化在今年重新翻译并再版了这本书,相较旧版,在装帧和翻译水平上都有极大的提升。



11

论晚期风格:格格不入的音乐与文学

(修订译本)


[美] 爱德华·W·萨义德 著

阎嘉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2-7


萨义德是美国知名的文艺评论家,而《论晚期风格》可以说是他晚期最杰出的作品。在这本书中,他探讨了濒临死亡的艺术家怎样使“不合时宜与反常”进入自己的作品,正如托马斯·曼、理查德·施特劳斯、让·热内、朱塞佩·托马西·迪·兰佩杜萨等人的晚期作品所表现的那样。


萨义德指出,人们当然可以在晚期作品里发现一种“超凡脱俗的宁静”,“使得[作者]毕生的美学努力臻于圆满”,但在这本书里,他所讨论的是那些作为“不妥协、艰难和无法化解之矛盾”的艺术的晚期。萨义德认为这些作品都充满深刻的冲突和一种几乎难以理喻的复杂性,与当时流行的作品形成鲜明反差,然而它们在每位艺术家所属的特定领域中都是真正的天才之作。


本书的简体中文版最早由三联书店在2009年发行,但被很多读者指出部分翻译问题增加了文本的阅读难度。时隔13年,三联再次推出了全新修订的版本,增加了300多条中译者注,以帮助读者理解原文。



12

说扬州:明清商业之都的沉浮


[澳] 安东篱 著

李霞 / 李恭忠 译

后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2-5


本书作者安东篱是“文革”后第一批到中国留学的海外留学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她就选定了扬州作为研究对象,并以此为题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此后二十余年,她继续围绕这座城市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并写出了《说扬州》这本学术著作。本书译者李恭忠是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与作者安东篱结识交往近二十年,中译本是作者与译者共同修改审定的版本。


本书最早由中华书局在2007年出版,断版后在二手书平台上涨价到数百元。此次后浪再版这本书,修改了旧版的副标题“1550-1850年的一座中国城市”,并增加了大量的图片辅助文字进行解说。



13

危险的愉悦

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与现代性


[美] 贺萧 著

韩敏中/盛宁 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2-5


20世纪的上海,人们对娼妓业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解:愉悦、危险、寡廉鲜耻、痛苦的经济选择、关系到国家的衰落......娼妓业不仅是妇女在其中讨生活的场所,也是一个隐喻,是表达思想情感的媒介。《危险的愉悦》是一部20世纪上海娼妓业史话,在对史料的追溯与爬梳之外,作者对那段历史进行了创造性重构,跨越了虚构与非虚构文字的界限,将处于失语状态的娼妓重新置于各种历史情境之中,探究她们身上的印迹,从而呈现出人们如何通过“性”这个媒介展开有关政治权力、文化转型、国民性和文化归依感等问题的讨论。

李银河如此评价这本书:感谢贺萧的著作为我们描绘了中国性工作者的过去,也感谢她为我们理解和处理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提供了女性主义的视角。江苏人民出版社于2010年首次出版这本书,此后于今年进行了再版。




14

清代地方政府


瞿同祖 著

 范忠信 / 何鹏 / 晏锋 译

新星出版社
2022-2


瞿同祖是著名史学家、社会学家,《清代地方政府》是其在学术巅峰时期写就的经典之作。这本书让读者从人的角度出发,了解州县级地方政府的运作和基层治理逻辑,认识清帝国结构性集体腐败的根源。内容深入浅出,简明易懂,即便是无学术背景的普通读者也能阅读无碍。


本书由法律出版社于03年与11年先后推出两个版本,在孔网售价高达300余元。时隔11年,新星出版社推出第三次全面修订译本。



15
重读经典的伟大冒险
从荷马、柏拉图到尼采、波伏瓦


[美] 大卫·丹比 著

冯莉 译

理想国 /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2-4


人到中年的作家丹比,带着“解决危机”的隐秘期待,在毕业30年后选择回到了母校哥伦比亚大学的课堂之上,重读那些伟大的人文经典。荷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莎士比亚、黑格尔、尼采、波伏瓦、伍尔夫……近30位西方人文传统中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在他的讲述中次第出现,勾勒出一幅概览西方文学与思想、通读西方文明史的清晰地图。


在重读经典的过程中,丹比逐渐体会到,“回到纯粹的阅读”这件事本身,正在帮助他冲破二手信息织成的迷雾,带来身心的平静,也引导着他去不断寻找和“试穿”不同的自我;而在课堂上参与师生之间的论辩,则让他意识到经典正在反复的重读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既包含着千百年来传承的人文精神,也映照出当下年轻一代的思考和判断。这场重回校园、重读经典的生活实验,也是一场重新认识自我的伟大冒险。


本书曾两次翻译成中文出版,目前已绝版十余年。本次再版进行了译文的全面更新,订正此前版本中的错译、漏译问题,堪称一本对西方人文经典的导读佳作。







👇 点击「阅读原文」解锁更多精彩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