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手》为啥能是春节档口碑最佳?

2022-02-04 星期五


真是妙绝!

 

这四个字是桃看完《狙击手》的第一感受。

 

作为春节档口碑最好的一部影片,果然是名副其实。

 

在众多抗美援朝影视作品中,张艺谋导演另辟蹊径选择了第五次战役中的“冷枪冷炮运动”进行着重刻画。

 

 

所以不同于其他战争片的枪林弹雨、炮火轰隆,快准狠的心理对决应该是《狙击手》最大的看点。

 

如果你在观影途中时而倒吸一口凉气,时而握紧双拳,那都是正常现象,不用担心。

 

因为,《狙击手》就有这么猛。

 

 

《狙击手》的故事开始于一个阴谋。

 

侦查员亮亮的尸体被发现扔在战坑里,五班班长刘文武奉命带领五班全体成员去带回亮亮的遗体。

 

亮亮的好朋友大永听到消息后也无心继续连里的采访,于是他赶紧追随大部队,一起前往战坑。

 

 

没想到,五班刚到战坑,就遭遇了伏击。

 

这时他们才发现这是美军设下的一个陷阱,但设下陷阱的目的却尚未可知。

 

于是他们只能一边和对面的美军进行狙击战,一边设法救回亮亮。

 

 

整个故事最重要的主人公其实有两位:

 

一位是章宇饰演的五班班长,冷枪狙神刘文武;

 

一位则是陈永胜饰演的新兵大永。

 

刘文武因为狙击能力出众登上了纽约时报,成了渴望名誉的美军精英狙击手的眼中钉。

 

这次的陷阱就是为了他而设的,目的就是将他活捉。

 

 

当刘文武看到自己的战友一个个的被对面的敌人杀害的时候,他才意识到这是一场以自己为赌注的局。

 

 

大永是个爱哭鼻子的新兵,遇到困难就容易流眼泪。

 

 

刚来到战场就开始的生死较量让他有些吃不消也有些回不过神。

 

当战友和班长一个个的为了情报献出自己的生命的时候,他终于体会到了自己的责任。

 

 

刘文武和大永,一个是五班的精神领袖,一个是正在成长的后起之秀,他们之间本来有些不小的差距,却因为这一战达成了五班精神的传承。

 

 

虽然是战争片,影片却没有尽是表现战争场面,反而重点着墨于对角色的刻画。

 

比如影片一次又一次聚焦了一些对比和变化。

 

首先当然是刘文武和大永对于失去战友的态度的对比。

 

刘文武是班长,肩负着使命。虽然他也不忍心自己的战友送命,但是他得兼顾大局。

 

于是能看到他在每次行动失利的时候,都不敢流露出太多的悲痛,只能立马冷静地开始部署下一步的计划。

 

 

但是在最后一刻,在他选择了献出自己拯救亮亮的时候,他终于可以把自己的悲伤在路过每一个已经牺牲战友的那刻尽情的释放。

 

大永和刘文武不同,他单纯感性,失去战友就是难过就是不舍,所以能看到他在一开始每一次有人牺牲的时候就会表现得格外冲动不安。

 

 

可是到后面,终于只有自己的时候,他才一下子成长了。

 

两位人物的对比以及变化,正能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意识到:

 

英雄是人,不是神,他们的内心也有各自的牵挂和柔软。

 

 

其次则是美军的态度对比。

 

在一开始有志愿军牺牲,美军无伤亡的时候,他们还在悠哉悠哉打趣,觉得自己完胜了对手。

 

可是当上一秒还嚼着口香糖跟自己吹牛的兄弟,下一秒就头顶冒烟躺在了地上的时候,他们也慌了。

 

 

《狙击手》本身取景范围就不是很大,整个作战场面基本聚焦在一个战坑内,双方的人数也不多,大约都在十人左右。

 

而这种一个接一个被击中的方式,比大场面一次就牺牲了一大批人的表现更让人觉得不寒而栗,触目惊心。

 

双方都是优秀的狙击手,每次射击几乎都是弹无虚发,枪枪致命。

 

而美军的枪有志愿军所没有的瞄准镜,只能凭借着准星找人的志愿军作战起来更显难度。

 

 

如何通过适当战略迷惑对手,又如何能在有限的视程之内命中敌人,全程都是需要志愿军和观众一起屏气凝神的高能场面。

 

这种极致的心理战,正是《狙击手》看起来格外刺激的原因。

 

所以观众能在看到眼泪横飞的同时,内心又猛地一紧。

 

毕竟武器带来的伤害在这种时候是如此的直白:

 

当子弹穿堂而过的时候,一条生命就是这样的消失了。

 

 

这时候,不用更多的用旁白去加以描述,战争的残酷性就在此刻得以凸显。

 

 


 

张艺谋操控大场面,这大家都知道。

 

不论是作为电影导演,还是作为08奥运会晚会总导演,他总能把人山人海的大场面调度的格外顺畅。

 

拍摄《归来》时候的现场调度

 

但最会拍大场面的他,这次却选择了“以局部切入”,“以小见大”。

 

他没有去继续书写抗美援朝战斗中那些广为人知的高光场面,反而是选择了一个不知名班级的不知名战斗来进行诠释。

 

 

他想告诉大家,其实当年有很多这样不知名的战斗,也有很多这样无名的英雄。

 

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战斗中那些英雄不屈不挠的努力和坚持,才有了抗美援朝的胜利。

 

而且,五班精神的传承,其实也代表了中国人精神的传承。

 

 

除了善于运用“小角度”,《狙击手》还有一些设计也是细节满分。

 

比如朝鲜小孩的出现,这也是不同于其他的战争片的精彩之处。

 

 

朝鲜小孩其实有两重意思:

 

一是故事层面的情报如何传递;

 

二则是一个问题,志愿军作战是为了什么。

 

很多战争片为了刻画战争的残酷而一昧地注重于战争场面,却忘记了解释战争是为什么而来,而热爱和平的中国人又是为什么而战。

 

 

《狙击手》中朝鲜小朋友的出现让观众一下子领悟了:

 

志愿军不仅仅是为了家国而战,更是为了人类未来的希望而战。

 

除了人物设定,张艺谋对于五班成员的语言设计也是别具匠心。

 

因为新人演员大部分来自于川渝地区,而当年的志愿军很多也是川军,所以张艺谋设计了五班的基础人员是川渝子弟,让他们用自己的方言进行交流。

 

但虽然以方言为主,还穿插着一些普通话在其中。

 

这样在凸显了志愿军构成的复杂多样的同时,也更让五班整体的氛围变得真实可信。

 

 

细细品完这些小细节后,不禁让人感叹“你永远可以相信张艺谋”!

 

能在这样有限的环境中加入这么多的细节,并且能很好的把握尺度,让真实历史与影视创作环环紧扣,真不是一般阅历的导演可以轻易做到的。

 

这种举重若轻的处理手法,让厚重的历史变得更加可视,也更加引人迅速的产生共情。

 

怪不得观众看完直呼:

 

每一枪都打在了自己的心上。

 

 

其实不光是《狙击手》这么细节满分,张艺谋近些年一直都在持续发力。产出的作品有《一秒钟》《悬崖之上》等优秀作品,在同一代的导演中,可谓是高产高量。

 

而更加难得的是,在高产同时也是高质量,每年的作品均有质量的保证,给观众了满满的诚意。

 

《一秒钟》致敬了已经远去的“胶片电影”时代;沉寂了许久的国产谍战片也因为《悬崖之上》迸发出了新希望;《狙击手》又以别出心裁的角度拍出了不一样的战争片。

 

 

这种高质量的创作力,有时候甚至会让人忘记了张艺谋导演俨然是七十多岁的高龄。

 

这种对于电影的坚持,确实是令人惊叹的。

 

 

《狙击手》因为叙事可能不够激烈,场面不够宏大。甚至明明是口碑最好的一部影片,排片量却远远低于同档期的其他电影,实在叫人可惜可叹。

 

 

但不是大场面又怎样,正是侧重于细微之处,所以格外感人。观众爱看,这就是底气。

 

配乐不多,但总是点缀的恰到好处,所以在那些大部分颇为安静的留白里,给予了很大的空间让观众凝神聚焦于影片浓厚的氛围里。

 

电影的表达含蓄有秩,节奏张弛有度,虽然没有太多的大牌明星参与,但能看到新人演员的真挚和认真。

 

这些中国电影的新鲜血液们努力用自己的演绎赋予了那些战士们更为立体的灵魂。

 

 

而这一切的表达,都能让观众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了这一句话:

 

他们拿最冷的枪,却流淌着最热的血。

 

历史已经远去,但中国不会忘记;英雄已经逝去,但中国人民不会忘记。

 

在72年后的又一个虎年,我们值得走入影院来回望那段历史。

再宏大的特效和场面,都比不上创作者一颗纯粹的真心。张艺谋成功地用自己的真诚和敬畏,打碎的电影前期面临的客观不利因素。我们也能看得到,在观众的好评和呼吁下,《狙击手》的排片在稳步且小步伐地上升着——哪怕每天只有百分之零点几的增长速度,但作品本身质量带来的逆袭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能看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影院,选择《狙击手》这部电影来充实自己的春节档片单。这种现状令人惊喜,尤其是在这个电影本身对票房的影响一降再降的时代,依然有一部小而精的片子,以最质朴和本真的方式,为自己力挽狂澜。

《狙击手》最终究竟能攀升到什么样的高度呢?

让我们拭目以待。

 

设计/视觉:壮壮




#推荐阅读#





他们拿最冷的枪,却流淌着最热的血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