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餐桌,42万年轻人等位

2021-12-28 星期二

"
一位75岁奶奶的餐桌,在小红书上走红,她每天发布一日三餐的照片,饭菜简单家常、烟火气十足,由此搭建了一间42万人聚集的树洞:粉丝们亲切地喊她奶奶,在这里倾吐心事、烦恼,相互鼓劲取暖。现实生活中经受压力、紧张与缺憾的年轻人,在这张餐桌上找到寄托,有了一个喘息的出口。

家常菜,治胃也治心

一张带有粉色小碎花的桌布上,摆放着两位老人的一日三餐。

如同学生时代的就餐铃声一样,两位老人的早餐每天如期而至——传统的如小米粥、南瓜粥,不乏新意会出现一杯桂花柚子热饮。午餐总是搭配有当,而晚餐简单而精致:两碗面疙瘩汤,上面浮着两片鸡蛋,一盘蔬菜华夫饼。就这样近一年,餐桌上时蔬四季更迭,简单又不觉得重复。

这是出现在小红书上的一些图片,发布者的账号ID叫“健康真好”,头像是一位老奶奶。她生活在杭州这座环境宜人的城市,75岁还在坚持蛙泳锻炼,与老伴一起尝试打电玩,在各个旅游景点留下足迹。两位老人始终保持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世界充满好奇,并乐于分享。年龄仿佛在他们身上并不是什么限制。

图 | 老人的账号简介

起初,她的小红书账号每条只有几十个点赞,最多也不过一两百。随着一张张日常、温暖、烟火气十足的食物照片上传,一大批身份不同的粉丝如潮水般陆续涌来,有一线城市的职场白领,二三线城市的上班族,学生党等。

如今这位奶奶已拥有42万粉丝,每张图片下有成百上千条回复和点赞。上个月22号前后,“两个老年人的三餐”登上微博热搜话题,话题阅读量高达六千多万,引发数万人参与讨论。

实际上,围绕这位奶奶的账号,粉丝们聚集在小红书,已然形成一个庞大的社群。评论区里,粉丝们整齐划一地喊她奶奶,每天与她互动,分享这天的日常、心情、工作困扰、考试成绩等。这位奶奶也积极回复,点赞,给予他们关爱和鼓励。长此以往,一位和蔼、善良、积极乐观的奶奶形象稳固在粉丝心中。

蒙蒙今年33岁,在北京某媒体单位工作,与老公刚结婚不久,已怀孕3个月。她原本就是个对家庭依赖感较强的女生,如今怀孕了,与母亲通话就更加频繁。电话里,她常说起母亲蒸的大肉包,汁多肉厚,喷香可口。

关注这位奶奶之前,她和老公吵了一次架。“有本事你自己做,别全凭一张嘴。”这是一周内蒙蒙第三次在厨房对老公发脾气。原因是,老公觉得她最近炒菜太咸,油太大。她气得把锅铲一扔,解下围裙。离开厨房时,锅里的油正噼里啪啦地炸响。

居家生活,一油一盐皆是火药。蒙蒙从不吃外卖,觉得不健康,但长期做饭已经令她厌倦不堪,因而多次大动肝火。这次争吵后,老公觉得理亏,自己把饭做好,端到桌上,就去公司上班了。倔强的蒙蒙不接受这种无言的道歉,气得躺在床上,觉得孤单,于是刷起了小红书。

无意中,她刷到这位奶奶的图片,平常而健康的饭菜,用心的摆盘,居家生活感扑面而来。这正是她可望而不可及的,她每周只需去公司一两次,午饭就在公司附近的快餐馆解决。虽然在家时间较多,但整天忙于写稿,中午只能用最短的时间随便翻炒一个菜吃。

此时奶奶的小红书正火,点赞回复数都是成百上千。她惊讶于这种罕见现象的同时,竟忍不住一口气刷了一个多小时,发现每张图片下的文案都写着“两个老年人的早、午、晚餐”,中间写着食谱,底部写着“这里是温暖屋”,再配上两朵向日葵符号。 

图|奶奶的晚餐

她形容那种神奇的感受,就像看到妈妈做好一桌饭菜,在等待她上桌吃。心中的孤独感瞬间排解一空。

北漂数年,蒙蒙的房子尚无着落。婚后,她和老公依然居住在五环外一套四十平不到的一居室。意外怀孕后,两人本打算为了以后孩子上学退到杭州买房。

可正当他们兴致匆匆地在网上查看杭州的房源时,杭州突然出台限购令——在杭州购房者,需交够两年社保。 

漂泊在外、无法扎根的境况让她越来越沉闷。到了晚上,她想着健康生活更为首要,决定好好做一顿饭。她仿照奶奶的食谱,做了一锅玉米面菜粥,当锅里浓浓的白烟扑面而来时,她得以专注当下、搁置心事。

她连续喝了两碗,感觉味道的确鲜美。晚上老公下班回来,手里捧着十几朵玫瑰花,向她道歉。她噗呲一笑,没说什么,给老公也盛了一碗粥。老公不好意思地接过来,立马喝了一口,向她竖起大拇指。一顿热腾腾的饭下来,小夫妻的出租屋里又充满了家的氛围。 

图 | 奶奶的小红书主页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每当心情不好、没有食欲时,蒙蒙都会翻奶奶的小红书。她说,这些图片“治胃也治心”。

有一次,看到奶奶做的韭菜盒子,她想起妈妈蒸的大肉包。打电话给老家的妈妈,妈妈对她说:“等你快生的时候,我去北京伺候你,每天给你蒸大肉包。” 

远方是妈妈的包子,近处是奶奶的食物照片,都给她以精神抚慰。

奶奶,带来生活力量

不同的人群,寄托在这张餐桌上的情感与想象也不尽相同,而他们的共同点是,评论前都会喊一声奶奶。奶奶,今天的我比昨天开心,希望您也天天开心;奶奶,最近在职考研有点控制不住节奏了,好累,想躺平(只是口嗨);奶奶晚上好呀,我今天跌倒两次,脚好疼,可是周日要测八百。

网友@花椒 在留言区里评论说:“奶奶中午好,上午忙着写报告,中午又工作,头好痛,快睡会觉,下午还要赶报告。”奶奶回复花椒:“辛苦辛苦啦,拍拍你。”

00后小薇是奶奶的忠实粉丝,也是评论区里的活跃者。在她心中,这位从未见过的奶奶是一位和蔼、乐观,慈眉善目,心中充满爱意的老人。

小薇的小红书名字叫“今天有在好好吃饭吗”。这天,她发了一条评论:奶奶还记得俺不?奶奶很快回复:记得,好好吃饭哦。有时候,奶奶即使不回复,也会给她的评论点赞。

跟奶奶互动,成为她每天都在经历着的小期待和小确幸。

刷奶奶的图片,也是为了提醒自己按时吃饭、健康饮食。她曾经胖到150斤,有严重的身材焦虑。自卑让她不敢一个人上街,感觉总有人盯着她,甚至不敢一个人上厕所。身边的女同学大多身材消瘦,并且严格控制碳水食物的摄入,这对她更是一大刺激。 

为了减肥,她不仅超负荷运动,还过度节食,不到两个月,瘦到100斤左右。但身体也因此出现问题,经常头晕,严重低血糖,气血两亏。她突然意识到,任何事都不能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在奶奶的影响下,她逐渐调整饮食,现在到点吃饭,把体重严格控制在110斤左右。 

在她看来,奶奶这样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还一直坚持做好每一顿饭,保持健康。自己还这么年轻,为什么连按时吃饭都做不到?奶奶对生活认真的精神,让她获得一种鼓舞。

与小薇被奶奶带动健康饮食不同,奶奶的小红书,给戚华带来对亲情的期待。

刚关注奶奶的时候,28岁的她因为公司倒闭失业在家,跟男友分了手,与家人关系也不好,生活陷入低谷。 

看到粉丝们在留言区喊出一声声奶奶,向奶奶问好、报备自己今天吃了什么、期末考试快到了、又是社死的一天等。她感同身受,奶奶安慰的话,也缓解了一些她对于爱情和亲情的消极想法。

图 | 奶奶热心与粉丝互动

刚工作时,戚华曾与父母一起住,因为生活习惯不同,常受到父母的指责。炎炎夏日,下班回家后,她喜欢开空调,为了省电费的母亲骂她娇气,让她自己交电费。有时加班回来得晚,洗澡弄出动静也被骂,嫌她耽误他们休息。

一气之下她搬了出来,与父母的关系闹得很僵,很少打电话。 

除了爸妈,她更不善于和老人相处。与爷爷奶奶在一起时,会紧张,慌乱,不自在,始终找不到一种和老人相处的模式。她身边的人都是年龄相仿的朋友,已经好几年没去过爷爷奶奶家。但关注奶奶的小红书这段时间,她对这位老人的形象感到尤为亲切,哪怕真实出现在她的生活里,也不会觉得不安。

奶奶的餐桌,为她提供了一种想象,脑海里浮现的是与爸妈、爷爷奶奶相处融洽的画面。也许是在某个节日,一家人一起吃饭,唠唠家常,开开心心的挺好。但她知道,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很小,可能有一天会去尝试。 

温暖屋,连接更多陌生人

情感连接不仅在于奶奶与粉丝之间,也有粉丝与粉丝间的互动。@兰波 的粉丝在评论区回复说:奶奶晚上好呀,今天我也吃了甜品哦(一个肉松小贝➕蛋挞),本来一整天烦烦的心情,瞬间被治愈啦。@半浅微笑 回复说:姐妹,我也吃了一个饼加两个肉松小贝,撑死了,但是好开心。

开心、健康、顺利,是评论区里的高频词。在这个虚拟空间里,粉丝间相互鼓励,分享对方的快乐与悲伤。没有戾气,也没有谩骂。

@张鱼小丸子 在留言区表达她刚升入大学的困惑,感觉和想象中的一点也不一样,和高中的忙碌差不多。一些粉丝给她回复:加油姐妹。@秦思麦 英语书法比赛获得一等奖,在留言区里报喜,下面有十多条回复,向她表示祝贺。

早在高考前,19岁的阿丽就关注了这位奶奶。翻看奶奶餐桌上很接地气的饭菜,是她高三紧张学习之余的一种解压方式。她是住校生,平时多在食堂吃饭,匆匆忙忙,往往会在十分钟内解决战斗,也顾不上饭菜好不好吃。

奶奶的饭菜除了能给她一种精神慰藉外,还给她一种味蕾上的补偿。

图 | 炒面、奶酪拌水果

从河南考上成都一所大学之后,她既听不懂室友的四川话,也吃不惯辛辣的菜系。每次难过时,她都会给奶奶留言:奶奶,学校解封又延迟了,伤心;奶奶,担心期末时考试挂科怎么办;奶奶,今天来图书馆排队的人好多,祝我能抢到位置哦。 

叫完奶奶,她仿佛得到了一种来自长者的庇护和权威,内心得以平静下来,进入图书馆安心学习。

虽然刚满19岁,阿丽从这位奶奶身上获得一种对晚年生活的想象——拼搏了一辈子,获得一些成就,老了每天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一下自己做的饭菜,有很多小朋友过来留言,把评论区当成树洞,也挺美好的。

她把奶奶的账号分享给了别人,希望更多人能来到这个温暖屋。

阿茂是上海一家互联网公司的社畜,也是一名抑郁症患者。28岁的他沪漂多年,每天早上十点半上班,经常晚上11点才回家。独居的他,工作日很少自己做饭,周末在家也是叫外卖。

身处工作超负荷的互联网公司,每做一个项目都很难,不断跨部门沟通,部门与部门之间还踢皮球,他感觉到数不尽的内耗。 

在一个拖延躺在床上抗拒上班的上午,他刷到了奶奶的图片。那些无滤镜的图片似曾相识,像过年回老家爸妈摆在桌上的早餐,很家常。

他几乎把奶奶的笔记翻了个遍,发现她完全没有老年人的严肃距离感,很温和,对年轻人的“磕磕绊绊的小情绪”十分宽容。就算粉丝留言的是拔牙、跟男友吵架、被导师骂了这种日常小事,她从来都不会居高临下地觉得“这都不是事”。

一天午休,他刷到一条评论区留言说:奶奶,我做噩梦了。留言时间是凌晨四点,他一下被这句话击中了,差点在工位上哭出来,连忙跑去天台抽烟。

他想起刚患上抑郁症时的自己,因为有种“你是个成年男性”的包袱,他没法向别人开口讲述自己的情绪,“有种羞耻感”。 

高压职场环境也加剧他的情绪封闭。他认为在高度内卷的工作量之下,每个人都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和心力倾听他人细碎的烦恼,更别说共情了。所以很多人就会觉得累,感觉不被理解,逐渐变得麻木。

看到那句“奶奶我做噩梦了”的留言,阿茂认为,他感动于这种正视并勇于表达自己情绪的行为。他希望未来也能对外界打开自己。

在他看来,这位线上的奶奶反而更容易获得人们的信任。一些怕家人担心的牢骚,和与亲友利益相关联的琐事,都可以对这位长者说出。

图 | 一位抑郁症粉丝的留言

抑郁之后,阿茂变得社恐,很难对外界敞开心扉。看多了奶奶评论区的留言,他也忍不住开始安慰那些曾跟自己一样的失意者。“怕人家觉得一个男生这么感性,我也只敢在折叠区留言。”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他说,看那些评论会有一种代入感,感觉很温暖,评论别人,也是安慰自己。遇到一些戳中自己的评论,他甚至还会收藏起来,下次心情不好时翻出来看。

“来奶奶的温暖屋既能充电、也能放电。”阿茂如此形容。他会时不时来这间温暖屋逗留,难过了就来汲取力量,开心了也能来释放一点善意给别人。他说,不管今天心情如何,都能来温暖屋分享交流,治愈他人和自己。

- END -

作者|吴笛


往期回顾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