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爱发黄图的刺猬,是怎么变成表情包顶流的?

2021-12-25 星期六


真新镇小茂 | 文


圣诞节到了。


你独自走在寒潮汹涌的大街上,面对声色犬马的娱乐场所和灯红酒绿的情人旅店暗自蹉跎。


然后你发现,这些洋节在中国流行后的结果,不过是让单身魔法师领略到现实的残酷,同时在父母长辈催婚时少了一分反驳的勇气。



霓虹灯一望无际,吞没了不知多少人的金钱与欲望,在欢笑声映衬下愈发狰狞可怖。你终于意识到眼前的繁华终究是虚妄,真理始终存在于导师的至理名言之中。


唯一的问题是,你可能一下子想不起来卡尔·马克思具体说了什么,却被朋友发来的另一位卡尔提前俘获了芳心。



从蒜头王八到流泪猫猫,再到前不久我们聊过的两只粉色兔子。很多例子都在佐证,动物是比人类更好的表情包素材。你无法参透它们人畜无害外表下的真实想法,便可以把抽象或阴阳怪气的句子添加到图中。



也许表情包的本质是面镜子,反射出使用者自己的内心。


就比如我本人和卡尔的初遇,在一个宁静无人的夜晚。当我本能地点开涩图群寻求刺激,天真无邪的卡尔却映入眼帘,像个乖乖与你分享一切的笨拙孩子,世俗的肉欲顿时烟消云散。



和阴阳怪气的粉兔子美乐蒂不同,卡尔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它会在合适的时间悄悄出现,给网友带来恰到好处的心灵慰藉。



没有人能拒绝卡尔,它就像生病时在床前照顾你的老妈,让人感受无微不至的关爱,还尤其喜欢提醒你多喝热水。



你总在某个社交平台看到卡尔的暖心之举:卡尔为你准备早餐、卡尔提醒你多晒太阳、卡尔接种流行病疫苗......



久而久之,卡尔开始成为一些年轻人新的许愿对象。我们当年考试前膜拜春哥,学弟学妹们却更愿意给卡尔磕头。



在圣诞节这个时间点,这只小刺猬不难让人联想起圣诞老人。只要一句“谢谢卡尔”,就能召唤它满足你的小小心愿。


当然拥有“最终解释权”的配字,有时不会随你所愿。千万别凡事都指望卡尔,否则你隐瞒多年的奇葩怪癖会遭到曝光。



也随着卡尔不断成长,从傻傻分不清什么是黄图,到口吐莲花、轻车熟路代购本子,让你对“粉毛切开是天然黑”有了进一层的理解。



作为梗而言,刺猬卡尔诞生自“国外贴吧”Reddit,然后飘洋过海来到中国。但本着追根朔源的精神,一切则要从照片分享网站pixabay开始聊


2014年10月1日,某位A字开头的用户上传了3张刺猬坐在门槛上的照片。你一眼就能看出该用户相当佛系,单纯是一位动物摄影爱好者。



当时除了摄影师本人,大概没人知道小刺猬叫什么。按抖音当下的流行趋势,想必它会得到小美、狗蛋这种接地气的名字。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一张拍得不错,但也没啥亮点的照片被淹没在互联网中,本是再正常不过的归宿。


直到5年后的2019年,ID名为Lawvamat的用户在reddit上传了经过抠图的刺猬照片,并配上一句文案:


“这是卡尔,它出现一次后就会永远消失,这是你唯一和它打招呼的机会。”


卡尔原始皮肤


然后呢?然后它就火了,数千层帖子齐刷刷回复起“Hi Carl”,离谱程度一如当年魔兽世界吧神贴“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大概能看出人类到底有多闲


大概是图片还有留白,脑洞大开(闲得蛋疼)的网友便以此为基底,疯狂脑补起卡尔的幸福生活。



甚至是一系列爱情连续剧。



卡尔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它今年飘洋过海来到中国后,也被各类群体套上了接地气的模板。



“卡尔体”的对象未必一定是刺猬,老爸老妈、大哥小妹、男孩女孩,心怀感恩,人人都可以是“卡尔”。



如果说最初的刺猬卡尔是一滴水,如今它已汇聚成了一片汪洋。



对网络梗有较多了解的人,不难看出“谢谢卡尔”是”学学比尔“梗的衍生版本。只是比起后者,刺猬卡尔少了一丝嘲讽,多了三分可爱,把人们对萌物的天然喜爱撩拨到最大。



刺猬卡尔大概在今年年中被引入国内。它其实没有热门到引发某种网络现象,却也始终没被网友抛弃,成为网络梗中少有的常青树模板。


想必人们一直记得刺猬卡尔带来的鼓励、温柔和正能量。



我想卡尔象征着某种纯粹美好的关系,一种和朋友无条件信任、无条件付出的友谊模式。


可长大后一切都变得复杂,再和别人交流,从经济条件、到文化水平,还有家庭背景都样样挑剔,很难对人放下防备,从心底流出温柔。



人人都曾失去它,人人都在怀念它。世间万物兜兜转转,终于用一种虚拟的形式,回到最开始的样子。


这也许是”谢谢卡尔“能一直火的原因。比起那些粗俗、拿人不幸取乐的梗,它更多能让人回忆起单纯美好的关怀。


卡尔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END-



往期推荐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