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参加微信读书365天阅读挑战吗?

2023-04-17 星期一
如果你是微信读书重度用户,可能会发现它最近动作不断,正在千方百计调动你的阅读热情。
首先,是阅读统计功能页面全面升级,不仅可以显示总阅读时长,更细化到了每一周、每一天。你还可以看到自己偏好的书籍类型、偏好作者、出版方,犹如对阅读历史做了一次一览无遗的全身扫描。
只不过,对于我这种纸电栖”的读者而言,这只是一幅残缺不全的画像,豆瓣读书这样一个超越媒介的阅读记录平台,仍然不可替代。
其次,微信读书的勋章系统也全面升级,不仅勋章都经过了重新设计,新增多枚勋章,更增加了世界读书日勋章挑战,获取勋章的门槛也进一步降低到了10分钟。此前,“Keep靠奖牌狂揽5亿”让人们意识到了情绪价值与炫耀需求的巨大潜力。不过,对微信读书而言,“虚拟奖牌”很难成为一种盈利模式,更多是为了激励用户深度参与。

除此之外,微信读书近日还上线了阅读挑战赛,以30天/365天挑战为例,用户需要分别支付5元/50元参与挑战,在30/365天内阅读29/360天,总阅读时长达到30/300小时,就可以获得30天/365天付费会员卡。目前,已经有1200多名用户加入了365天挑战。
两三年前,电子书阅读器也曾经搞过一阵打卡返现,用户“薅羊毛”的热情大大超出了厂商的预期,此次微信读书下场,不过是为了把更多重度用户转化为付费会员。如一位用户所说:“微信读书这个阅读挑战赛属实把我拿捏了,即使我700天体验卡完全够用目前也没有付费卡的需求,但打卡爱好者看到这种活动就走不动路。”
微信读书一边在激起用户“对赌”的斗志,一边继续悄悄拿体验卡的权限开刀——导入书籍上限由500本降低到200本,阅读范围进一步收缩。
微信读书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最大的原因可能是用户增长陷入停滞。易观千帆去年6月的数据显示,移动阅读市场月活用户已经连续一年在3.5亿上下浮动,微信读书则基本稳定在1700万月活左右。阅文集团的财报也从侧面佐证了这一点——2022年,腾讯系自营渠道(QQ阅读、微信读书等)分销的免费阅读用户仅同比增长1.6%。当用户规模触及到了天花板,唯一能做的只有想方设法提高付费率,在重度用户身上不断“挖潜”。
为什么微信读书的用户体验不断精进,新书上架速度越来越快,在电子书平台中的竞争优势日益凸显,活跃用户规模却很难再有突破?这并非是平台自身的问题,而是正版电子书渗透率遇到了瓶颈,很难再突破盗版书与纸质书爱好者的结界。
一方面,出于对阅读自由度、完整性、低成本的追求,自己寻找电子书资源的读者不会投入微信读书的怀抱。另一方面,纸质书爱好者的队伍仍然在不断壮大。抖音、B站、小红书上的读书博主重新点燃了年轻人对纸质书的热情,相比于“无形”的电子书,纸质书更能满足人们展示自我、分享生活的需要。不仅在中国,欧美同样经历了纸质书的回春与电子书的低潮。微信读书想要通过社交激励与勋章体系来撬动纸质书的“死忠粉”,效果有待观察。
微信读书最近还上线了另一项“拉拢”纸质书用户的功能——连接纸书。当你阅读一本书想要做笔记时,可以直接在微信读书搜索这本书,然后选择“连接纸书”,拍摄纸质书页面,就能自动在电子书中定位到阅读位置,进行标记、笔记和分享。然而,无论是在微博还是小红书,讨论这项功能的人都寥寥无几,大部分人都表示“多此一举”。纸书与电子书用户有着完全不同的阅读习惯,频繁的“连接”操作无疑会严重干扰阅读的沉浸感,而这正是纸质书的魅力之一。

微信读书已经不是第一次试图打通电子书、纸质书之间的次元壁了。2020年上线的5.0.0版本支持App内购买纸质书,显露出了它要做纸质书流量入口的野心。然而,这个项目很快就不了了之,如今你在微信读书已经找不到纸质书购买入口。可能微信读书意识到了电子书与纸质书用户重合度并不高,与京东、当当的竞争关系也要大于合作关系。

有不少人表示今年6月30日Kindle中文电子书店停止运营之后,“Kindle难民”会大量涌入微信读书。然而,过去几年微信读书已经将Kindle付费用户蚕食殆尽了,很难再有新的增长空间。

如果微信读书今年来的一系列操作效果有限,下一步它会何去何从?它可能会进一步压缩免费用户的体验空间,直至把他们推向盗版或纸质书的阵营,从而进入竭泽而渔的负向循环。当然,它也可以在上述锦上添花的功能之外,为付费用户提供更深层次的价值。

早在两个多月前,我们就提到希望微信读书能够借助ChatGPT的能力,为用户提供更智能、个性化的知识服务,比如自动帮助用户梳理书籍结构、提炼核心观点,画出人物关系图与思维导图,解答用户提出的任何知识问题。科技博主阑夕最近正在用AutoGPT训练自己的“电子书知识库”,希望能实现这样的功能——“当我想了解货币政策的时候,随时可以用自然语言去问米塞斯、弗里德曼、伯南克这些大佬,让AI从浩如烟海的著作里找到并整理出可以解答我疑问的内容。”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自己训练知识库未免不太现实,而微信读书是国内最有可能做成这件事的,可惜作为腾讯旗下公司,它注定只能使用自家研发的大模型,而不能随意调用GPT。

电子书革命之所以会从高歌猛进转向偃旗息鼓,正是因为上一轮技术红利已经接近尾声,相比纸书并未提供更高阶的价值。而AI则有可能为我们开启知识服务的下一个时代,也是电子书平台必须要抓住的机会。



👇 点击「阅读原文」解锁更多精彩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