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清史》未过审,字数3200万,为何清史面世这么难?

2024-01-29 星期一

《清史》项目审查问题引发历史观辩论

新闻摘要:

近日,备受瞩目的《清史》项目由人大清史研究所所长戴逸教授的团队负责完成,历时21年,共计106卷,字数达3200万。然而,该项目未能通过审查,引发学界争议。据学者张泰苏透露,审查未通过的原因在于受到外国新清史观的影响。本文将深入探讨《清史》项目的概况、新清史观、与旧《清史稿》的冲突、《清史稿》的历史、修正《清史》的困难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正文内容:

《清史》项目的历时长达21年,由人大清史研究所所长戴逸教授领导的团队完成。这一巨大的工程共包括106卷,文字数量达到3200万,旨在全面展现清朝297年的历史。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该项目未通过审查,成为学术界的一大争议焦点。据学者张泰苏指出,审查未通过的原因在于受到外国新清史观的较大影响。

新清史观的特点体现在对历史的独特解读。以满清视角看待历史,将清朝297年的历史视为多民族融合的过程,避免强调谁是正统、谁能入主中原的分辨。

这一观点与旧《清史稿》存在明显冲突。

旧《清史稿》由赵尔巽主编,编者多为前清遗老。他们认为辛亥革命是叛断,对外国侵略有避讳。这种历史观不符合民国的合法性,因此未被认定为正史。此观点与新清史观形成鲜明对比,引发了历史观念的激烈辩论。

在探讨《清史稿》的历史过程中,我们发现其起源可追溯至1914年,实际完成于1927年。然而,初稿于1920年完成后,曾经修订一次于1926年,但仍存在200多处史实错误,未经细审定。

这也为后来的审查埋下了伏笔。

修正《清史》项目面临巨大困难,其中包括一系列当下敏感问题,如民族边界、割让土地条约等。复杂的民族、国家、边疆认同问题导致项目未能正式公布正式版。预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清史稿》将仍然处于未定稿的状态。

事件总结:

综上所述,《清史》项目的审查问题引发了对历史观的深刻反思。新清史观的特点与旧《清史稿》形成明显冲突,引发了学界激烈的讨论。

项目历史的复杂过程以及修正困难的现状使得这一历史巨制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未来修正《清史稿》的时间仍然不确定,留下了许多疑问。

网友评价:

1. 网友小明表示:“这次《清史》审查问题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历时21年的心血付之一炬,希望学术界能够理性看待历史,找到解决之道。”

2. 网友历史迷强调:“审查问题或许是当前社会敏感话题的反映,但不能因此否定整个项目的价值,应该给予更多理解和空间。”

点击继续阅读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