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10座城市的18位隔离者,分享他们的隔离日记

2022-05-13 星期五







在2022年被戏谑性地调侃道是2022 Two之后卷土重来的疫情不免变得有些讽刺。GLASS对话10座城市的18位隔离者他们的生活“自得其乐”。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2020年初的那场疫情给广州按下了暂停键。我的生活在空间上也被限制在了房子里。这个房子居住着爱打游戏的先生,和年仅4岁的人类幼崽,那一刻好像人生只剩下眼前的苟且没有远方的诗歌。

 

那时经常挂在嘴边的是:“什么时候能出门见朋友呀?能出去旅行呀?”然而随着向外思绪的关闭,身心渐渐被拉回,向内去探索。原来丰富广阔的内在世界一直在等候我,这里有不被打扰的平静,有被允许的想象和创造;没有被迫社交的压力,没有攀比无需装佯。只需你走进,一个真实自在的自己。

 

我和女儿一起瑜伽,专注于身体、骨骼、肌肉,每一寸肌肤;感受一呼一吸,心跳的律动。照顾好自己的前提就是先看见它、了解它。 原来,曾那般忽略它。我和先生一起看老电影,曾被短视频充满的碎片时间延长到足以让泪水打转于眼框、酸楚冲上鼻尖、笑容爬上嘴角;这是丢失了好久的觉知啊。心就这样,在慢时间里被滋养着。任由外面的世界不安,守住内在方得自由。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当时深圳在香港人偷渡泛滥的时候,过了很艰难的一段时光。

 

从上下沙开始封锁小范围封锁到后面整个城市停摆了一整周。因为本人很怕死,所以开始封锁的时候就进行自我居家隔离,那段时间每天都有看不完的剧,赖在床上不肯下床。度过了可以说是颓废又具有正当意义的一整个月吧。

 

其实对我来说,蛮开心的,因为没有那么多正当的摆烂时间,让我身心都得到了放松。但我觉得深圳做的很棒的地方就是:虽然整个城市停摆,民生维持却没有停。可以点外卖,点菜(虽然第一天大家还是慌得去抢菜了,后面发现其实还能正常供应,就已经没有人抢购了);维持城市运转的水电类也都没有停,所以整个城市只是空了而已,不过人民的生活都得到了保障。像我和家人研究居家做出不同的美食,能通过社交媒体看到城市空无一人(从来没有看过一个几千万人的城市这么空过),但我们都坚信一定会好的。每个人都规矩的排队测核酸,核酸地点也遍布整个深圳,每天大家都等着深小卫的消息,期盼着清零。

 

深圳真的就只封了一个星期,不到一个星期的时候,部分区域都已经开放了,真的达到了深圳效率,我为深圳感到十分的自豪。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3月出差返京,计划好了第二天的返京核酸和第三针加强疫苗,一早醒来小区因为有确诊,封了。 


关于工作:线上视频会议和远程操控成了隔离期间的工作模式,因远距离而增加的更多沟通成本和拍摄阻碍,使我身心俱疲。 


关于生活:我算是一个很会给自己找乐子的人,热爱户外,但也享受独处的时间,终于有时间去翻看那些落了灰的书和在家里进行断舍离,买了乐高回来尽可能的让自己不被手机禁锢住。 


厨艺在隔离期间飞速提升,新买的飞盘装备也到了,和朋友们计划好了解封后的安排,有期待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解封前一天,连续看了五部电影,熬到临晨三点半的解封核酸,之后安心睡去。 


很魔幻,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楼下又有警车了,看到业主群里说,上次隔离时的确诊人员又复阳了,愿早日康复吧,希望疫情快点过去,在无法预料未来的日子里,平安就好。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疫情爆发以来,经历数次隔离、国内、国外、居家、酒店,14天至数个月。印象最深的是,在上海,回国落地隔离那一次。那是一次很特别的经历,像一部科幻电影。

 

隔离开始后,我没了名字,微信群里他们叫我307。每天,按点打开门测体温、 领取食物、做核酸检测。我的房间在三楼,对面是高层的居住楼,几乎挡住所有光线。我站在窗户旁边,透过微小的缝隙,看着外面的车水马龙。那段时间,我很焦虑,对着四面白墙,感觉自己如在‘“停尸间”相比外面流动的时间,我的时间静止了。

 

有一天,看着对面楼密密麻麻的门窗,发现每个人并无二致。我们一直穿梭时空,对抗内外之争。屋里的人想出去,在外忙碌的人期盼回家。左右心态的是自己的精神,身处何处都一样,不去无限放大就能找到平衡。

 

随后的日子没那么痛苦,即使又要开始新的隔离,已不再畏惧。每个经历都能教会我一些生活的洞见。

 

门是一直开着的,除非我们把自己关起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深度疫情体验者,现在是5月10日我已经被隔离了第40天,进了2次方舱,2次隔离酒店。


第一次得知自己了是害怕的,得知我要进方舱我更害怕了,我进到方舱之后前几天都是直接摆烂,过了几天发现大家都是一样的,等到自己转阴可以出舱的最后2天我恢复了状态,开始了自己的方舱穿搭和整理疫情前在国外旅行的照片发到自媒体上,还在舱里完成了产品设计,营造一种在冷宫我依旧是最体面的那个。

 

第二次进舱就开始变得佛系了,在家准备去方舱前我还整理了几套look和野餐布,准备来一场方舱南法野餐,进去之后发现太做作了就没弄了,每天依旧是设计,对接工作,我的朋友都觉得我真的很强悍,都阳了还能继续工作还能输出内容,但其实这只是转移注意力的一种适合自己状态的方式,毕竟焦虑 抗争 无声的呐喊都毫无意义,还不如记录下来你这一辈子就这么一次生死经历以后回味起来当故事讲也有不一样的感受。

 

在舱里期间我还在想很多上海疫情结束之后,去哪里玩,还在做旅行攻略,因为我非常喜欢旅行,新疆,西藏,海西等一些辽阔的大自然景色,还想说去川藏待一段时间318国道我走了很多次,在舱里我看了很多次自己西藏的volg,看到落泪,回忆起和朋友们的旅途和那片辽阔壮观的美丽景色,靠着这些行动支撑着在方舱的前前后后10多天里变的不那么焦虑和颓废。





没有人的外滩

隔离前还有人在外滩尽力直播

当时还在营业的和平饭店,后被征用为隔离酒店

静安寺大门的门锁

人们排队买蝴蝶酥

我在一个关闭餐厅外的玻璃前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一天机场过夜,核酸检测一共43次,抗原9次,抽血2次以及盒饭的次数 80+。

 

经历了魔幻的生活,会发现现实都是平行的。和父母朋友争论眼见的故事,和回龙观医生诉说心中压抑,封控所在的城市慢慢升为浮岛,隔离的房间又漂浮在它之上。突然理解了躺平和"鸡血"。没有躺平的心态无法面对每天社会新闻给价值观带来的冲击,不打"鸡血"撑不过每日不变的窗外风景。

 

慢慢生活又"有序"了起来。早上很早起准备抢菜,下午洗洗衣服,晚上刘教练。感谢《但是还有书籍》以及庞宽博士的隔离直播,让我精神上多了一些慰藉。普希金诗句里写过“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 ,而那过去的,就会变成亲切的回忆。”

 

我选的照片都是在上海封控前的几天拍摄下来的影像,因为那个时候的我处在另一个平行线:对未来充满希望,是我美好的回忆。但现实不断压抑着个人生活 ,灵魂对自由的渴望从未如此强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反复的疫情之下,似乎大家早已习惯了与病毒共存,居家生活创造了更多的时间和自己相处,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儿。看橘红色的日出、发现桌上的绿萝又长出了一片小叶子、听雨、找月亮、吹晚风,就连天上的云都变得可爱许多。幸福慢慢变得很简单,比如你看,今天是个大晴天。


蜷在沙发上,Wish list里的电影终于有机会一个接一个地播放。已经是第二次看娄烨的《颐和园》,再次感叹画面每一帧都美到我的同时依然还是不能完全理解某些剧情,于是又把它扔回想看列表,让它再陪我一次吧。


楼下的流浪汉日复一日地带着他心爱的象棋坐在地上,和路人说着 “Have a nice day!”。偶尔会有路人坐下来和他来上一局,所以生活还是很可爱的呀。我依然坚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啤酒依然很爽口、比基尼依旧火辣、这个夏天也一定会特别浪漫吧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前几日帮朋友搬家,被流调有“超时空重叠”后,与很多朝阳群众一样,我被安排在家居家隔离两周。正好借着这次隔离的机会把没看过的《甄嬛传》看完,再次上网之后便可看懂大家的梗,社交媒体有的时候蛮可爱的。

 

听说烟花菊的花期很长,所以买来一试。脑子里一瞬便回到了三年前(那个大家都在回忆的年份),这烟花菊竟和当时长冈看得烟花一样。三年前它在天空上绽放数秒便转瞬即逝,可如今光影重现,我用另一种方法留住了它。你看,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没有来不及这一说。

 

窗外正下着雨,五月初竟有点倒春寒,此刻我正听着夏川里美的《泪光闪闪》写下这段文字。新搬的家虽然贵了不少,但是我拥有了一个像Carrie Bradshaw那样写作读书的阳台,每次坐在这儿都很开心。

 

无论是当年在日本长冈看着花火绚烂还是如今被封锁在家听着雨打字,都不失为一番好风景。我母亲从小教会我“知足常乐”。知足,便可常乐。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2022年3月23日 凌晨01:42,工作群里一连接收到N条甲方消息,以及三条老板微信。大概意思是“上海疫情原因,所有线下电竞(由我们承办的)赛事均改为线上”… 这也就意味着如何保证赛事的公平性、比赛途中网络能否持续稳定、赞助方品牌如何露出、解说如何与赛程同步、冠军战队如何捧杯等等问题都成了非常困难的问题。原本这几天就飞上海的计划也被迫中断,前所未有的困难接踵而至。 

 

大连的疫情相较于上海而言算是小巫见大巫,除了每天固定的工作对接,就是享受跟家人相处的高光时刻。这段日子越发觉得有家人的陪伴特别温馨,尽管昨天在饭后散步的时候,跟妈妈理论排班照顾姥姥的计划是否可行而争论的面红耳赤。

 

绿树抽出枝长出叶来,植物似乎比人类更“血脉喷张”,一曲《ありがとう泪的告白》,客厅里传来午间新闻的播报声,和爸爸擦拭阳台小摆件的身影,所以换个角度想,疫情并非都是负面的,对吧?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隔离第21天了,最近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儿就是掀开窗帘、拉开窗户、然后把头探出去深呼吸,新鲜的冷空气一股脑儿的窜进大脑里,“爽”,至少这种刺激证明我还和这个世界有点联系。对于在家宅不住的我来说,没有尽头的隔离无疑是对我判了无期徒刑,但转念一想这也不尽然是件坏事儿,毕竟既来之则安之,那我就选择躺平接受吧。

 

学习做菜我想应该是每一位隔离人士的必修课吧,一直以为会遗传家族优秀基因,做菜简直是小case,可现实是十次有九次都不尽如人意。我家有三只猫,现在我成家里第四只了,我的生活内容与它们几乎没差。以前总羡慕猫的懒散自在,看来做只猫也不是件简单的事儿。我发誓,隔离结束我一定乖乖做个人哈哈哈,暂时先做只猫吧。

 

我想人总会在慢下来的时间突然深度思考很多平时不在意的小习惯、小事物、小事件,可能还会上升到人与自然、与宇宙的关系,好像瞬间成了哲学家、诗人一样,但我想这大概是自我修行的一部分吧,是精神进化的过程。虽然是疫情隔离促使的,但这一定不是一件坏事儿,尝试着在困境中找到平衡吧。





2022 in Shanghai

2019 in Jeju

2019 in Jeju

2021 in Qingdao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今天是隔离的第40天,一开始以为只有4天,没想到不知不觉已经过这么久了。本来不讨厌宅家的我,长时间不能出门,都感觉有点抑郁了……没想到有一天,连下楼散步都变得如此珍贵。再加上,每天三餐自己做饭做到没想法,真心绝望。但幸好邻居都还不错,大家基本上会相互帮忙。

 

我跟朋友开始了水培蔬菜。我简单养了葱跟白萝卜,没想到有天竟然发现白萝卜长出紫色小花。我最喜欢紫色了,一整个就很惊喜!然后我又尝试种了娃娃菜,一段时间后也长出黄色小花,这是我隔离期间最大的小确幸了!

 

从去年开始,我就一直觉得自己在迷路ing,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想这就是人生吧,就算迷路途中会迷茫、会焦虑,但都是别样的人生体验,就像我也从来没想过会经历上海疫情这样一场“历史事件”。C’est la vie?

 

等解封后,我想去看海。一望无际的蔚蓝大海总是可以轻易带走我的烦恼,放松身心,毕竟大自然的美还是无可比拟的。湛蓝天空下,阳光洒落海面波光粼粼,美到我无法用言语形容的那片景色!








FUFU AKA HOTLIPS 是个初阶的创业者兼多元文化艺人, 在隔离之前的三月份,他谈妥了一家俱乐部,合作了一家健身房,结合他积累了一年的创业经验, 准备在上海市中心的地段大展手脚,将他脑海的乌托邦显化为现实,展现给这座城市里的观众。

 

3月28日,他自测两道杠,再过了4天,愚人节还没到, 他便被转运到方舱了。在方舱的13天里,他认识了很多神奇的朋友。他记得回到长乐路764弄的那天,上海下着凄冷的雨,回程的路上,诺大的上海冷冷清清,恍如幽灵镇。


在家的31天, 他有各种方式将24小时填满;他的工作台对着一扇大大的法式窗台,种的花草长得格外的好;他也努力将积累下来的书籍一本一本看完。充实的日子,让他感受不到隔离带来的不便,除了一天他早上5点半起来抢购叮咚买菜,还有另外一次他决定试试当团长;此外,还有一次警察登门拜访,因为怀疑他要怂恿整个小区演奏锅碗瓢盆进行曲。 

 

直到5月10日,到了交租的日子了,他才恍然发现,原来他没工作了,银行存款也成负数了。岁月静好,只可惜少年已成破产中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隔离刚开始便打开补觉模式,可以睡到自然醒,不用早起,想睡就睡,还可以来个午觉哈哈。

 

有更多时间去思考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除了睡觉时间剩下时间都是自己自由支配和安排。在烦恼的生活中突然将步伐调慢,有时间和自己独处,去思考、倾听自己内心的想法,简单规划这一年的生活、去做更多自己的个人事务。自己学会做简单的饭菜。毕竟疫情期间,感觉简单的做饭还是一项必备的技能。至少让自己不饿肚子嘛~

 

闲暇之余,看看书练练字,充实丰富自己,让无聊的隔离生活不那么乏味,追追剧看看电影,把之前自己落下的剧补回来,虽然隔离时间太久还是会焦虑,但是只有让自己时间安排充实,才会减少一些焦虑,这个隔离时间更像是个加油站,整理好自己的事情,加个油再继续出发~








5月3日刚到郑州,便收到官方封城的消息,要连做三天的核酸,看到朋友圈儿抢菜的市民,还有扛半扇猪回家的人,我依然觉得可能就是做三天核算就没啥事儿。第二天社区开始发出入证才意识到严重性,我平时呢因为工作的原因一直在外面出差,跑的地方也多,一直认真观察确诊病例去过的地方,巧妙必过一个没去。


刚封控的时候心情比较焦灼,一天就吃一顿饭,体重直线下降~状态也很不好,抓着和朋友打电话,分散注意力,找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做,特指规整我的衣服、换洗新的床单被罩、享受一下与自己独处的时光,刷了《亢奋》。


每天时刻关注疫情的状态,今天已经十号我们都在期待政府的动态清零,区域化解封,一大早必须在9点前做完核算,下午看结果,郑州的速度就是牛~疫情以来真的越来越感觉生在华夏无比的幸福安全知足。每天都有期待的感觉真的很美好。

 







三年疫情,居家隔离对我们来说已经不陌生。从开始的追剧,花样翻新地下厨房,到后来渐渐回归读书,养生……宅在家里已经不是件无趣的事。

 

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尝试蔬菜汁养生。“活性果汁”之父沃克博士的《生蔬菜汁》,号称医学灵媒的安东尼•威廉的《神奇的西芹汁》,系统学习下来,蔬菜汁变成了我们一家的早餐必选项。每天早晨在运动过后,喝上一杯新鲜的绿汁,体验自然带来的神奇疗愈效果,一向拒绝芹菜的我,现在也开始享受肠道轻松,高质量睡眠带来的舒畅日常。

 

忙碌快节奏之下突然按下了暂停键,被迫慢下来却可以从压力和焦虑中抽离出来,虽然无法迈开脚步前往远方的诗意,那么就在当下的满足中享受些小美好吧。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从4月1日开始上海浦西进入封控管理,最初我因为缺少物资和食物而担忧,后面又因为小区内陆续出现确诊病例而恐慌,现在已经完全适应了封控的生活方式。

 

封控下的居家生活完全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毫无规律的作息,整天为吃什么饭菜而烧脑,在各种负面的新闻中冲浪,怒点各种抢菜软件上的结算键,甚至还学会的烧菜……封控也让我彻底打破了对邻居们的固有印象,前些天在家里炒菜,突然发现盐用完了,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在团购群里求助一下,没想到邻居会立刻在群里@我,并把一大罐盐放在了他家的门口叫我过去取。

 

尽管上海的天气一点点变暖,但心情难免浮躁;最近试着听一些安静的歌曲冥想,也跟着健身视频做居家运动,还熬了一整夜追完了《心跳漏一拍》,不论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心里始终都有不安感。

 

希望未来我们都能够拥抱自由,而不是无奈的做出被迫的选择。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我应该是全国最早一批开始隔离的,可能是因为去年在剧组不间断呆了四个月,和隔离差不多,所以也有点麻木了,年年因为不同原因隔离。隔离期间也没有很闲,在家琢磨出了新一季品牌的产品,却因为疫情时装周搁置(取消)了,各大品牌方已经没处发泄了,当然我也是其中一员,时尚行业挺焦虑的。

 

新专辑也没做完,我基本是一年一张专辑的缓慢速度,这张专辑和以往不同的是,以往做的R&B和Soul没有太大的风格变化,这次融入了偏向于quite storm(静谧氛围音乐)的感觉,九首歌的歌名连在一起也表达了这一年的心理变化过程。

 

最近还在做一个女性采访频道Herself Channel,除了做了不完全统计的20+次核酸,抢到了也是烂掉的菜叶子,还有小区群里的一些疯邻居和其他小区的奇幻事件,以及看着每天只增不减的数字外,基本我处于一种摆烂状态。因此每天一次的核酸成了及其珍贵的放风机会,肆意享受十分钟的光合作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2022年,5月10日,是我居家隔离的第43天。随着隔离期越来越长,生物钟也逐渐平稳:每天7点起来做抗原检测、吃早餐、抢菜、做核酸、抢菜......每天在重复与重复之间寻找一些乐趣,有时候满载而归,有时候什么也没有得到,不过也早已习惯这种抽盲盒般的生活,所有情绪也被揉成一团纸随意丢弃了。

 

过去的每一天,自己都在试图从书籍、电影、音乐、运动中获得能量。对我来说,精神世界是很重要的,好像只有这时候,所有好的、坏的声音才变成身外之物,只想让自己暂且静下来。

 

在家养了好几盆兰花,从3月到5月,春去夏来,看着它们慢慢从花苞形态成长为美丽姿态,它们的花期很长,这些天也终于有时间每日欣赏它们。

 

如果失去这些“能量”,其实我并不太清楚自己还能支撑多久。好在,曙光降至,希望一切会更好吧。








编辑&文字:Leon Chang、Helen Shi、Blue蓝

设计:Song

新媒体编辑:Blue蓝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