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在中国更火的是后朋克,而不是朋克?

2022-09-23 星期五


你知道目前中国很火的乐队都在玩什么音乐吗?


假如第一是梦幻流行,第二就必须是后朋克了。能归入后者的乐队包括新裤子、重塑雕像的权利、Carsick Cars、P.K.14等,其中重塑21年在上海梅奔的演唱会,上万张门票一抢而空。


而后朋克的兄弟,名头也更响的朋克(Punk Rock)呢?要么早早在乐队综艺上被淘汰,要么转型成为后朋乐队,要么主唱成了搞笑综艺咖,传说每个北京人小时候都揍过他。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啥在中国火的不是朋克,偏偏是后朋克呢?


朋克做错了什么

才非得整个“后朋克”?


答案并非什么“中国没有朋克摇滚的土壤”,实际上就连朋克主要流行的国家——英国,朋克也只是火了短短一段时间,甚至遭到了朋克们自己的怀疑。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开创了英国朋克的乐队性手枪(Sex Pistol)的主唱Johnny Roten,他在性手枪的最后一场演唱会上,对着台下的乐迷说道:


“你们有觉得自己被欺骗过吗?(Ever get the feeling you've been cheated)”



演唱会结束后,性手枪就解散了,朋克风潮也随之瓦解。


至于Johnny Roten为什么要自己打自己脸,还得从英国朋克的诞生说起。


1970年代中期,主流摇滚乐已经全面“高端化”,代表乐队包括Yes、King Crimson、Family、Genesis。


这类前卫摇滚的特征,是一首歌动辄十几分钟的时长,充满着大段华丽的器乐Solo,摇滚明星身着奇装异服,观众们得像欣赏古典乐一样正襟危坐。



在英国的新一代年轻人看来,这样的摇滚无疑违背了诞生时的初衷:那就是反叛精神。


再加上当时英国经济停滞、失业率上升,工人阶级子弟看不到未来的希望,他们极其渴望一种简单的、利落的、能够明确表达他们心声的摇滚乐,于是,朋克诞生了。


1975年,一个名叫Malcolm McLaren的英国人从纽约回国,他刚刚经历了当地丰富的地下音乐场景,那里以CBGB酒吧为中心,正在流行一种简洁有力的车库摇滚,他还短暂担任了纽约娃娃(New York Dolls)乐队的经纪人,迫不及待想将这股风潮带回英国。


同年,McLaren将几个经常光顾他服装店的年轻小伙组成性手枪乐队,1976年,乐队发行了第一首单曲《Anarchy in the U.K.》(英国的无政府状态)。


《Anarchy in the U.K.》,1976


歌曲廉价而暴躁的电吉他轰鸣,再加上主唱Roten目空一切、咄咄逼人的演唱:“I am an antichrist(我就是异教徒)/I am an anrchist(我就是无政府主义者)”,竖起了朋克摇滚的大旗,吸引无数同辈人投入其中。


朋克以简短、快节奏、乐器简陋、歌词直接表达政治和反体制内容、主张DIY(独立动手)为特征,并在McLaren等人的策划下,形成一套具有辨识度的装扮,包括印有冒犯文字的T恤、皮夹克、铆钉等。


英国街头的朋克


1977年,在英国女王登基25周年时,乐队发行了单曲《God Save the Queen》,痛骂君主制和政府,在大多数媒体禁播的情况下,登上唱片排行榜的第二位,朋克运动也随之达到巅峰。



然而,此后朋克便走回了摇滚的老路,脱离了反抗权威的精神内核,逐渐沦为一种时尚风格、一种商业上成功的模式,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Johnny Roten对朋克现状不满的同时,也厌倦了被经纪人McLaren塑造为“文化恐怖分子”的形象,实际上,Roten虽出身底层,却博览群书,音乐品味也十分不俗。


Roten曾经再1977年参加过一档名为“朋克和他的音乐”电台节目,播放自己收藏的唱片,包括牙买加的雷鬼音乐、德国泡菜摇滚(Kraut Rock)等非主流音乐,与媒体所描述的暴徒形象形成巨大的反差,气得McLaren大骂:“Roten本质上就是个有建设性的娘炮。”


性手枪贝斯手Sid Vicious的堕落与自杀,更是让朋克沦为一场闹剧


由于朋克的社会性大大超过了音乐性,并且执着于破坏一切建制,注定了这场运动只能是刹那花火,当其中最激进的乐队分崩离析,朋克瞬间面临“该往何处去”的问题。


后朋克的影响延续至今


而后朋克,成了这一问题的答案。


后朋克更像是一次集体思潮,而并非某种固定框架的曲风,它继承了朋克的反判精神,只不过将重点放在打破音乐传统和挑战听众上,这一流派的音乐人宣称:“激进的内容需要激进的形式。”


朋克的几大音乐特点:三和弦、基于布鲁斯的吉他Riff、纯粹主义...被后朋克音乐人批判了个遍,原因在于他们认为,朋克试图用一种更老的音乐形式来推翻Pink Floyd和Led Zepplin这些超级乐队的“霸权”,是绝对行不通的。


因此,后朋克并不追求纯粹,而是拥抱融合,但他们拒绝布鲁斯传统,转而翻找60、70年代所累积的音乐宝库,将包括放克、噪音、爵士、电子、迪斯科、雷鬼等要素融合在音乐之中,本质上仍是一种“前卫摇滚”,但它在服装、表演、音乐上,与当时流行的前卫摇滚相比,进行了大幅度的精简。


类似Talking Heads这样全员高知的乐队,穿衣风格就偏休闲


在歌词内容上,后朋克放弃了朋克那种热烈的、口号式的抗议,而是采用更加间接的方式,当时英国流行一种观念,即“个人的就是政治的”,后朋克通过描绘个人生活和感受,反衬出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状况。


同时,后朋克十分推崇朋克的DIY精神,具体表现为抵制大唱片公司的发行渠道,他们自己成立并加入独立的唱片公司,创办音乐杂志,有的乐队甚至抵制一切商业表演。


后朋克风潮诞生的四间著名的独立唱片公司(从左到右):Rough Trade、Factory、Cherry Red、4AD


说完了后朋克与朋克的区别,我们再来聊聊它的历史和影响。


其实,后朋克并不是紧接着朋克出现,早在朋克出现的同时,就有人在实践类似于后朋克的音乐哲学。


比如1977年纽约车库摇滚乐队Television的歌曲《Marquee Moon》,乐队放弃了朋克的力量和弦,但保留了朋克的简洁性,并在其中融入了前卫爵士的元素。



David Bowie的《Low》——著名的“柏林三部曲”的第一部,David Bowie在专辑中全面吸收了德国电子乐和泡菜摇滚的元素,制作人是鼎鼎大名的Brian Eno,日后他成为了许多后朋乐队的制作人。

《Low》这张专辑,激发了无数英国的年轻人尝试全新的音乐实践。
《Low》,1977

而在1978年的英国,当朋克搅乱了一切审美规则,却匆匆下场的时候,突然间,任何新奇、极端的音乐都有了空间,这时后朋克乐队便趁虚而入。

哪张才是英国的第一张后朋克专辑?至今仍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但许多乐评人认为这些专辑里最具影响力的,是Public Image Ltd的《First Issue》。

《First Issue》,1978

Public Image Ltd的创始人和主唱,正是文章开头提到的前性手枪乐队主唱Johnny Roten,此时他已改回了原名John Lydon。

John Lydon在这张专辑中,一改过去游击队员的形象,换上了剪裁精致的西装。从歌曲的氛围和内容上,你仍然能感受到Lydon的愤怒,但他也更加重视音乐的细腻程度。比如他十分强调bassline的丰富性,更干净的电吉他音色,而这两点在脏兮兮的朋克里几乎是听不到的。


当时性手枪刚刚解散,所有人都好奇John Lydon会做出怎样的音乐,而他用自上而下的颠覆,再一次为迷惘的年轻人做出了表率。

迷惘,恰恰是曼彻斯特年轻人最真实的写照,1970年代的曼彻斯特,由于制造业衰退,城市呈现出一片凋敝景象,同时伴有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


在阴郁的环境之下,曼彻斯特的年轻人重新解读朋克的DIY精神,创作出了带有自身印记的音乐,曼彻斯特成为后朋克的一大重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乐队,是Joy Division和The Fall。

Joy Division的组建契机来源于1976年性手枪在曼彻斯特举行的演唱会,一开始,乐队玩的还是简单的朋克音乐,随着团员演奏能力的提升,便开始尝试更加复杂的音乐。

1979年,乐队发行了第一张专辑《Unknown Pleasures》,专辑大量使用了合成器音效和磁带回声等录音室技术,编织出深沉、冰冷的音乐背景,再加上主唱Ian Curtis存在主义的歌词,呈现了衰败的工业图景下人的异化。

《Unknown Pleasures》,1979

The Fall是后朋克史上最长寿的乐队之一,团员个个都是大文青,不仅团名来自加缪的小说标题,连歌词也是借鉴反乌托邦和非自然小说的风格,传达出一种愤世嫉俗的态度。

在音乐上,The Fall受到地下丝绒等乐队的启发,编曲经常从头到尾循环催眠式的Riff,并将家中随意录制的素材拼贴在录音中,人工制造出一种粗糙的质感,影响了后来的另类摇滚、Lo-fi音乐等。

《Psykick Dance Hall》

在曼彻斯特之外,有的后朋乐队则实现了与黑人音乐的结合,具有代表性的乐队是Gang of Four。

Gang of Four的音乐融合了强硬的放克节奏、金属吉他演奏等元素,歌词讨论的则是日常生活中的政治问题,对体制和经济如何影响个体进行了机智而戏谑的分析。

他们具有开创性的首张专辑《Entertainment!》,影响了后来众多音乐人,Red Hot Chili Peppers的贝斯手Flea说:“它改变了我看待摇滚的方式,让我成为了一名贝斯手。”

《Entertainment》,1979

英国的这股后朋克风潮,还刮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纽约。

一些乐队或音乐人采取更加激进的方式实践后朋克的哲学,具体表现为大量演奏噪音、不和谐音和无调性音乐,从而呈现出一种虚无主义的世界观。

Brian Eno亲眼见证了这一音乐场景,觉得十分有必要记录下来,便制作了合辑《No New York》,这次音乐运动也被称为“No Wave”(无浪潮)。

《No New York》,1978

纽约还诞生了一支重要的后朋克乐队——Talking Heads。

乐队的团员全部毕业自艺术学院,1974年搬到纽约从事音乐创作,并在CBGB为Ramones暖场,1977年,与唱片公司签下合约,从第二张专辑开始与Brian Eno合作。

此后,乐队便形成了电子乐器与放克、雷鬼等元素结合的艺术流行风格,并于1980年的《Remain in Light》达到巅峰,这张专辑进一步融合了世界音乐、非洲打击乐等元素,使Talking Heads成为8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乐队之一。

《Remain in Light》,1980

除此之外,后朋克还有数不清的融合方式。

比如以Joy DIvision、Bauhaus为首的阴郁系后朋克,经过Nick Cave、The Cure等乐队的发展,形成了哥特摇滚(Gothic Rock)。

The Cure

以Throbbing Gristle为首的实验朋克,经过Nine Inch Nails等乐队的发展,形成了工业摇滚(industrial rock)。

Nine Inch Nails

Talking Heads、Joy DIvision等乐队对合成器的大量使用,以及融合跳舞音乐的倾向,则随着美国MTV的发展,成为新的流行乐类型,被统称为新浪潮(New Wave)。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碍于篇幅,就不一一列举了,进入80年代后,随着逐渐被分散为多个独立的音乐流派,“后朋克”这一名称也就越来越少被人使用,即便如此,但它的影响依然延续至今。

如今,我们仍然崇拜类似于Depeche Mode、Nine Inch Nails、U2、Radiohead、Red Hot Chili Peppers等既另类又主流的乐队,而它们能够崛起,无疑受益于这一运动的影响。

可以说,没有后朋克,这些乐队也就不会存在。

中国的后朋克
你很早就听过了

中国内地在90年代末同样有过一段朋克摇滚风潮,当时的代表乐队有地下婴儿、脑浊乐队、花儿乐队等,但这股风潮很快就过去了。

相比之下,我国的后朋克音乐史则要漫长得多。

后朋克发端并流行于英国,因此作为前殖民地的香港,在第一时间就受到了影响。

成立于1970年代末的地下乐团黑鸟乐队,还有“方丈”刘以达成立的D.L.L.M乐队,是香港最早的两只后朋乐队,分别受到了哥特摇滚以及新浪潮的影响,但录音作品如今已经很难找到。

1985年,刘以达又组建了达Tat明Ming一派,乐队吸收了后朋克、新浪潮、中国传统音乐等元素,同时作品兼具人文性,关注香港社会和政治,此后成为香港最重要的乐队之一。

1980年末,“后朋克”一词通过音乐杂志的途径被介绍到内地,打口碟的出现则让音乐人和乐迷都有机会听到这些唱片。


1991年,黑豹乐队的主唱窦唯在听了Bauhaus的唱片之后,大受启发,于是组建了做梦乐队,乐队仅录制了一首作品《希望之光》,窦唯就与魔岩唱片签约,乐队只能宣告解散。

1994年,窦唯将做梦乐队期间创作的作品继续完善,发表了《黑梦》专辑。

《黑梦》里的歌曲呈现出一股黑暗、另类的气息,同时融合了雷鬼等当时内地并不常见的音乐类型,明显受到了后朋克或哥特摇滚的影响,是中国摇滚巅峰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1997年,P.K.14乐队成立于南京。

P.K.14受到后朋克、后摇、实验噪音等风格的影响,他们的音乐同样具有幽暗的Bassline、紧张的鼓点、猛烈的吉他Riff,歌词则深邃富有诗意,至今已经推出了七张专辑,在喜爱独立音乐的乐迷心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此外,主唱杨海崧还是著名独立厂牌兵马司的创始人,兵马司签约的乐队也以后朋、后摇乐队为主。

近些年,国内对于后朋克音乐的关注增加,很大程度上来自《乐队的夏天》的影响。

《乐队的夏天》头两季的冠军分别是新裤子和重塑雕像的权利,他们都称得上是后朋乐队,或者音乐风格受到后朋巨大的影响。

新裤子成立于1995年,一开始玩的是纯粹的朋克摇滚,从2005年的《Disco Girl》、《龙虎人丹》专辑开始,乐队便开始转向大量使用合成器的新浪潮风格。

后来众人所熟知的《你要跳舞吗》、《别再问我什么是迪斯科》,已经是高度商业化的新浪潮舞曲,无一不含有高浓度的人工糖精,一下就能抓住普通听众的耳朵,更是频频被当作抖音BGM使用。


相比之下,朋克简单的三和弦、单调的歌曲结构已经无法让追求“浪漫”的年轻人High起来了,最直观的表现是,在《乐队的夏天》第一季上,彭磊直言朋克太土,当正宗的朋克乐队反光镜PK新裤子时,更是以46票的差距惨败。


如果新裤子是满足了“浪漫”的需求,那重塑雕像的权利则是戳中了年轻人“丧”的情绪。

重塑雕像的权利成立于2003年,他们的音乐受到Bauhuas、Joy Division等后朋乐队的影响,呈现出一股阴暗的工业气息,同时他们在表演时的精密度和戏剧感,亦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

一开始,重塑认为自己在乐夏并不能走得很远,结果他们依靠强大的音乐表现力,在节目组没有明显炒作的情况下,仍然夺得了冠军,再一次论证了“好的音乐才会被记住”的硬道理。

结语


或者说,阴郁或黑暗,在并不总是让人舒心的时代,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而除了国内乐队,近年来复兴的一些国外的后朋乐队,也频频进入我们的视野。

后朋克复兴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后,当时的乐坛正流行嘻哈、新金属等风格,一批受到车库摇滚及后朋音乐影响的英美乐队,以演奏简洁而有力的吉他摇滚乐,重新打入主流,包括 Interpol、Franz Ferdinand、The Strokes等乐队。

进入2010年后,英国又不断冒出类似于Black Midi、Black Country, New Road这样的“融合怪”乐队,其音乐的创新度和成熟度,都让人感到前途不可限量。

有不少国内乐迷看了Black Country, New Road前阵子在Fuji Rock上的演出

可以说,后朋如今在全球又达到了一个高峰的位置。

因此我们也可以大胆预测一下,能在《乐队的夏天》第三季夺冠的,会不会又是一支后朋乐队呢?

(完)
文中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哎呀音乐长期征稿

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