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评论:佩洛西延期访台 台海警报未解

2022-04-11 星期一

(德国之声中文网)作为仅次于总统和副总统的美国官方的第三号人物,佩洛西虽不具行政职务,可鉴于她一贯的坚决反共立场以及实际的能量和重要性来说,她在美国政坛所起作用要超过她目前担任的议长角色。北京对她计划访问台湾当然非常忌讳。尽管美众议院议长访台不是第一次,1997年时任众议长金里奇曾访台湾,然而要看到,此一时彼一时也,那时中国的实力远不如美,如今则大幅度追赶,而且两国还处于严重对抗中。佩洛西选在《与台湾关系法》生效43周年的这一天访台,在北京看来支持台独挑衅大陆的意味十足。已退休、在中国舆论场仍有极大影响力的胡锡进发文称,这是自1996年台时任“总统”李登辉访美以来,华盛顿在台湾问题上对中国最为严重的挑衅。这基本代表了中国官方的立场。

延伸閲讀:佩洛西或訪台灣 北京強烈抗議

在佩洛西访台信息传出后,笔者曾在推特分析过,以这个老太太在美国政坛的地位和影响力,基本是踩了习近平划定的台湾红线。如果习没有强硬反应,要么是他特能忍,要么是内部出了问题没有摆平。外界注意到,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用了“四个严重”(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严重冲击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严重错误信号)来回应,外长王毅在与法国总统外事顾问博纳通电话时,也批佩洛西作为一国政要,如明知故犯窜访台湾,将是对中国主权的恶意挑衅,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将对外发出极其危险的政治信号。如果美国一意孤行,中国必将作出坚决反应,一切后果由美承担。这些用词可以确认,北京对美国尤其台湾会采取强烈反制措施。

北京只会喊狠话?

许多人根据过去中方对美频踩红线的行为只喊狠话却无实际行动跟进,讥讽北京这次也一样。然而这次很可能不同,华盛顿踩到了北京的真正红线。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佩洛西访台若成行,对中美以及两岸关系将会产生的严重冲击。

第一,中国领导人近期再三警告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要小心行事,台独这根红线碰不得,此时佩洛西若访台,会被北京看作不仅是对中国国家利益的损害,更是对习近平个人政治权威的冒犯。
很多人在观察此事时,并没有注意这根时间线。习近平去年11月和今年3月两次同拜登视频通话,阐述北京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前一次通话,习说台海局势面临新一轮紧张,原因是台湾当局一再企图“倚美谋独”,而美方一些人有意搞“以台制华”。这一趋势十分危险,是在玩火,而玩火者必自焚。并界定了台湾问题的“真正现状”和一个中国的核心内容,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如果“台独”分裂势力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后一次通话,习强调,美国一些人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这是十分危险的。台湾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对两国关系造成颠覆性影响。希望美方予以足够重视。拜登则在第二次通话中,向习重申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四不一无意”,即华盛顿不寻求打“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

也是在3月,拜习二次通话前夕,中国最高外交官员杨洁篪同美国安顾问沙利文在罗马进行了7个小时会晤,关于台湾问题的敏感性,杨是这样表述的:本届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作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的承诺,但行动与表态明显不符。中方对近期美在涉台问题上一系列错误言行表示严重关切和坚决反对。中方要求美方认清台湾问题的高度敏感性,恪守一个中国原则、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和美方所作承诺,不要在十分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习杨对台湾问题的表态都非常严厉,一月不到,言犹在耳,华盛顿就派众议院议长这种重量级政治人物访台,站在北京角度,无疑会认为华盛顿没安好心,岂止没安好心,简直是对习近平的公然羞辱。外交一般讲究避免直接伤及领导人的面子,尤其对大国领导人,更何况像中国这种独裁大国的领导人,面子是国家尊严和荣誉的一部分。习现正处于政治权威的峰巅,又是在中共二十大这个敏感的时间点前。而佩洛西和拜登同属民主党,她的访台应该和拜登协调过,外界肯定会作这种联想。可以说,这一巴掌打下去,会严重损害习的政治权威,故北京即便不考虑国家利益,习近平的威仪也必须维护,这就需对佩洛西的访台做出强硬反应。

第二,“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在乌克兰战事的背景下,美国不断指责中国,将乌克兰和台湾并列,激发台湾的危机意识,让中国不得以为这是一个攻台的好时机。但在北京看来,华盛顿是在以台制华,更深介入和协防台湾,给台独壮胆。

俄乌战争发生后,美国将中俄捆绑,再三警告中国不能对台动武。国会日前就乌克兰问题听证时,国防部长、参联会主席、财政部长以及常务副国务卿都谈到台湾,警告中国的意味强烈。例如舍曼副卿喊话中国,应该从西方对乌克兰问题的协调反应中“吸取正确的教训”,不要“武力夺台”,任何武统台湾的行动都是“不可接受的”,“引发国际社会的反应,不仅仅是美国”。财长耶伦则称如果中国武力攻台,将会面临同俄罗斯一样的制裁。这些话在北京听来,当然是威胁,意在给台独打气。此时佩洛西访台,只会让北京进一步解读为华盛顿要利用俄乌危机,大打台湾牌,逼北京在制裁俄罗斯的问题上就范,阻扰中国统一。

第三,美国去年以来,不断派在任和退休的行政官员、退休将领和国会议员访台,不阻止这种现象,只怕今后访台的官员层级越来越高,中国的“一中”政策完全破防。

华盛顿加码刺激北京

自美国解除台美各层级官员交往的限制后,去年和今年,美在任和退休的行政官员和将领,包括像前国务卿蓬佩奥、前参联会主席马伦,以及重量级的国会议员等相继访台,同台湾总统、副总统和行政院长会晤,要是按一般的理解,这些都可算踩到北京划定的红线。但北京并没有作出太强的反应,除了口头警告。这就给美台制造一种印象,既然北京没有激烈反应,就不断加码刺激,把其设定的红线一个一个切掉,让所谓的红线在国际社会沦为笑柄,北京的政策权威和领导人权威也就荡然无存。

现在实际就是此种情形。华盛顿越来越不把北京的警告当回事,如果佩洛西来台,北京再没有强烈反应,采取行动吓阻,下一次或许就是美行政部门或军方负责人访台,甚至是副总统、总统来台。一步步退让的后果,到最后退无可退时,北京会发现,要么承认这种现实,要么兵戎相见。如果是前者,国内无法交代;如果是后者,对两岸乃至国际社会都是悲剧,而原本这是可以避免的,因为北京若不是光说不练,有太多机会让美台不敢踩它划下的红线。

因此,从上述三个层面看,尤其考虑对习近平政治权威的损害程度,北京这次不会不管,会祭出手段严厉回击,否则它在世人中的信誉就彻底破产。北京若要吓阻,经济和制裁的手段根本不起作用,还是要用军事手段,解放军的军机穿越台湾本岛被多数观察家认为是最有可能的选项。

如今球被踢到华盛顿一边。假如华盛顿意图在台海制造一场危机,不会被北京的吓阻吓住。然而,就算华盛顿经过评估后取消佩洛西的访台行程,在美中对抗的大背景下,随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使两岸关系变得紧张。

  • Flash-Galerie Korea Krieg 1950 1953 (picture-alliance/dpa)

    台北和美国的高层互动

    麦克阿瑟访台(1950)

    1950年8月,援韩联合国军统帅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访台,与蒋介石两度会谈。蒋发表谈话,表示会谈奠定中美共同保卫台湾与军事合作之基础。

  • Richard Nixon am Telefon im Oval Office im Weißen Haus (picture alliance/dpa/Everett Collection)

    台北和美国的高层互动

    副总统尼克松访台(1956)

    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尼克松曾作为总统艾森豪威尔的特使与1953年11月和1956年访台。1954年9月9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也赴台与蒋介石会谈。1972年2月21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美宣布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后,尼克松被台湾人称作“丑陋的美国人”。

  • Bildergalerie amerikanische Präsidenten (AFP/Getty Images)

    台北和美国的高层互动

    艾森豪威尔总统访台(1960)

    1960年6月18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访问台北,并在总统府前广场向50万人发表演说。他是唯一于任内访问台湾的美国总统。

  • Bildergalerie 50. Jahrestag der Ermordung John F. Kennedys (AFP/Getty Images)

    台北和美国的高层互动

    肯尼迪总统会晤陈诚副总统(1961)

    1961年7月,中华民国副总统暨行政院长陈诚访问美国,与美国总统肯尼迪和副总统约翰逊会晤。次年3月,美国国务院主管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哈里曼(William Averell Harriman)访台,劝阻蒋介石反攻大陆。

  • Chiang Ching-Kuo, Ex-Präsident Taiwan (picture-alliance/Everett Collection)

    台北和美国的高层互动

    约翰逊总统会晤蒋经国部长(1965)

    1965年9月23日,时任台湾国防部长的蒋经国访美,晋见美国总统约翰逊,并与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将依据共同防御条约密切合作。1970年4月,时任中华民国行政院副院长的蒋经国再度访美,其间受到未遂刺杀。

  • Chiang Kai-Shek Präsident ROC China (Getty Images)

    台北和美国的高层互动

    宋美龄白宫做客(1965)

    蒋介石夫人宋美龄1965年9月访美,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Lyndon Johnson)夫人邀请她到白宫做客。

  • Air Force One Lyndon B. Johnson (Public domain)

    台北和美国的高层互动

    美台副总统互访(1966、1967)

    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Lyndon Johnson,图)任职期间,1966年1月1日:美国副总统小休伯特·霍拉蒂奥·汉弗莱(Hubert Horatio Humphrey)抵台访问。1967年5月6日到5月26日,中华民国副总统严家淦与夫人访问美国,并和总统约翰逊会晤。图为约翰逊宣誓就任美国总统。

  • China Chiang Kai-shek 1941 (picture-alliance/Design Pics)

    台北和美国的高层互动

    副总统洛克菲勒出席蒋中正葬礼(1975)

    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1975年4月5日逝世后,美国总统福特起初只派农业部长抵台吊唁,引起中华民国政府不满,后来福特又派副总统洛克菲勒(Nelson Aldrich Rockefeller)抵台参加葬礼。

  • US-Präsident Jimmy Carter (Imago/ZumaPress)

    台北和美国的高层互动

    卡特总统签署《台湾关系法》(1979)

    1979年1月1日,美国与中华民国断绝外交关系,末任大使安克志(Leonard S. Unger)离任,驻台美军全部撤出。同年4月10日,美国总统卡特(图)签署《台湾关系法》,台美仍然保持实质上的双边关系。

  • USA | Lee Teng-hui erhält Auszeichnung der Cornell Universität (picture-alliance/AP Images/B. Sikes)

    台北和美国的高层互动

    李登辉总统在康奈尔大学演讲(1995)

    1995年,时任台湾总统李登辉以"私人身份"前往母校美国康奈尔大学发表演讲。他是史上首位进入美国的中华民国现任元首。这次访问因此被认为是中华民国在外交上的一大突破。

  • ehemaliger taiwanesischer Präsidenten Chen Shu-ibian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

    台北和美国的高层互动

    陈水扁总统被禁止“过境”美国(2007)

    自1979年台美断交后,台湾总统、副总统、外交部长等高层都被禁止访美。台湾前总统陈水扁曾于2000年过境洛杉矶,2001年和2003年过境纽约,但在2007年访问中美洲时被阻止在美国大陆过境,而只能在阿拉斯加机场短暂加油,被指"有失尊严"。

  • Taiwan Tsai Ing-wen und Ma Ying-jeou in Taipeh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Sun Chung-ta)

    台北和美国的高层互动

    马英九蔡英文均“过境”纽约(2013、2019)

    前台湾总统马英九曾于2013年过境纽约,现任台湾总统蔡英文去年7月也过境纽约,并会见台“邦交国”驻联合国常任代表。

  • Alex Azar (picture-alliance/AP Photo/P. Semansky)

    台北和美国的高层互动

    美国卫生部长阿札尔访台(2020)

    美国卫生部长阿札尔(Alex Azar) 2020年8月出访台湾,并与台湾总统蔡英文举行会谈。他也成为自1979年来访问台湾的最高级别美国官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机也在他们会晤的当天短暂飞越台湾海峡中线。

  • USA Taiwan Diplomatie l UN-Botschafterin spricht mit Taiwans Präsidentin

    台北和美国的高层互动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克拉夫特与蔡英文视讯会谈(2021)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克拉夫特1月14日与台湾总统蔡英文进行视讯谈话。先前,克拉夫特曾计划访台,但因美国务院取消所有外访未成行。克拉夫特在视讯谈话中赞台湾在许多方面为全球典范,蔡英文首次提及将继续推动“加入联合国”。中国外交部回应称,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来,并指责克拉夫特的言行严重干涉中国内政,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等等。

    作者: 乐然


 


邓聿文为政治评论员,独立学者,中国战略分析智库研究员兼中国战略分析杂志共同主编。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