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使李辉访俄 欧盟吁中国促俄撤军

2023-05-27 星期六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特使李辉周五抵达莫斯科访问,与俄外长拉夫罗夫会谈。俄外交部称,二人就解决乌克兰冲突的前景举行了磋商。此前,李辉在欧洲之行框架下已访问乌克兰、波兰、法国、德国等。北京委任李辉为特使,寻求政治解决乌克兰冲突问题。

李辉曾任中国驻莫斯科大使。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中俄两国的外交与经济关系加强北京也拒绝对俄罗斯作出谴责。乌克兰外长库勒巴(Dmytro Kuleba)上周在与李辉会晤后表示,基辅不会接受"失去领土"的解决方案。

Ukraine, Kiew | Chinesischer Sondergesandter zu Gesprächen in der Ukraine

中国特使李辉5月17日在乌克兰

欧盟期待中国促使"俄罗斯立即无条件撤军"

周四,欧盟外交事务专员博雷尔(Josep Borell)在布鲁塞尔表示,欧盟期待中国致力于促使"俄罗斯立即无条件从乌克兰全境撤离军队和军事装备"。此前,波雷尔的副手莫拉与李辉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冲突举行了会谈。

据法新社报道,在会谈中,莫拉与李辉就一个"公正和持久的和平"的可能性进行了磋商。莫拉表示,乌克兰有权自卫,欧盟愿对该国"长期"予以支持。二人约定"保持交流",并继续为乌克兰实现"可持续的和平"而努力。

德国作出类似呼吁

周三,李辉在柏林与德国外交部国务秘书米夏埃利斯(Andreas Michaelis)举行会谈。德国外交部在推特发布了这一消息。

德国外交部一名发言人表示:“德方呼吁中国对俄罗斯施加影响,立即停止侵略战争,并完全撤离乌克兰。”此外,德方还表示,中国应使用其影响力,阻止俄罗斯不负责任的核武言辞以及任何核武方向的激化。米夏埃利斯希望中国能表明对俄罗斯侵略行为的谴责。在德国政府看来,只有当乌克兰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能够按照1991年的边境得到尊重,也就是包括2014年被俄罗斯吞并的克里米亚半岛,才能实现一个公正和持久的和平。

与此同时,周四,白俄罗斯领导人卢卡申科宣布,俄罗斯已经开始向该国转移核武器。白俄罗斯与欧盟相邻。俄此举可能导致乌克兰冲突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

而俄罗斯副总统梅德韦杰夫周四则表示,乌克兰冲突有三种可能的结局。他所希望的结局是,将乌克兰西部地区划归多个欧盟国家,东部归于俄罗斯,中部地区居民就是否加入俄罗斯进行投票。他在telegram上写道,这样可以确保冲突在长时间内不会重燃。他说,如果乌克兰独立的一部分加入欧盟或北约,则须预计冲突会再起,并可能"演变为一场全面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德新社、法新社)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的第二天,苏联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年底,毛泽东赴莫斯科访问,并在苏联停留两个多月,参加了斯大林70岁生日庆生活动(图)。事后毛泽东抱怨受到斯大林的冷遇,以及签约会谈进展不顺利。1950年2月14日,毛泽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两国结为盟友。

    中俄关系变迁:从兄弟、对手到战略伙伴

    最初的盟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的第二天,苏联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年底,毛泽东赴莫斯科访问,并在苏联停留两个多月,参加了斯大林70岁生日庆生活动(图)。事后毛泽东抱怨受到斯大林的冷遇,以及签约会谈进展不顺利。1950年2月14日,毛泽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两国结为盟友。

  • 1950年代至1960年代初,被外界视为中苏关系的“蜜月期”,双方签署了一系列协定,苏联从贸易、高等教育、核技术、工业等一系列方面向中国提供资金、物资和人员的援助,以帮助中国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政府1953年针对经济发展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是在苏联的帮助和策划下出台的。毛泽东强调要在各方面向苏联学习, “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最好的先生”。图为1956年出版的纪念中苏友好条约6周年的报道图册。

    中俄关系变迁:从兄弟、对手到战略伙伴

    苏联“老大哥”

    1950年代至1960年代初,被外界视为中苏关系的“蜜月期”,双方签署了一系列协定,苏联从贸易、高等教育、核技术、工业等一系列方面向中国提供资金、物资和人员的援助,以帮助中国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政府1953年针对经济发展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是在苏联的帮助和策划下出台的。毛泽东强调要在各方面向苏联学习, “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最好的先生”。图为1956年出版的纪念中苏友好条约6周年的报道图册。

  •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于10月出兵参战(图为志愿军跨过冰封的鸭绿江),直接与美国主导的联合国部队对抗,中国称之为“抗美援朝”。苏联没有直接参战,但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和资金援助。1953年6月南北双方签署了板门店协议:规定朝韩以北纬38度线为界停火,这固化了朝鲜半岛的分裂格局。

    中俄关系变迁:从兄弟、对手到战略伙伴

    朝鲜战争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于10月出兵参战(图为志愿军跨过冰封的鸭绿江),直接与美国主导的联合国部队对抗,中国称之为“抗美援朝”。苏联没有直接参战,但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和资金援助。1953年6月南北双方签署了板门店协议:规定朝韩以北纬38度线为界停火,这固化了朝鲜半岛的分裂格局。

  • 1959年9月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访华(图),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活动。当时中苏领导人在政治理念上的分歧和战略利益方面的矛盾就已显现。1960年莫斯科召回援华的全部苏联专家,废除两国经济技术合作的各项协议。北京则对苏联的“修正主义”以及苏共的对外对内政策展开了长期的尖锐批评。

    中俄关系变迁:从兄弟、对手到战略伙伴

    从反目到决裂

    1959年9月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访华(图),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活动。当时中苏领导人在政治理念上的分歧和战略利益方面的矛盾就已显现。1960年莫斯科召回援华的全部苏联专家,废除两国经济技术合作的各项协议。北京则对苏联的“修正主义”以及苏共的对外对内政策展开了长期的尖锐批评。

  • 中国和苏联是世界上拥有最长陆地边界的两个邻国。1964年中苏第一轮边界谈判失败。
1969年6月3月,中、苏两国军队在界河乌苏里江的珍宝岛爆发冲突(图为珍宝岛中国守军),双方均有伤亡。同年,两国又在黑龙江八岔岛和新疆铁列克提再次发生武装冲突。9月,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取道北京,在机场与中国总理周恩来紧急会晤3小时,达成共识维持边界现状,避免武装冲突。

    中俄关系变迁:从兄弟、对手到战略伙伴

    边境冲突

    中国和苏联是世界上拥有最长陆地边界的两个邻国。1964年中苏第一轮边界谈判失败。 1969年6月3日,中、苏两国军队在界河乌苏里江的珍宝岛爆发冲突(图为珍宝岛中国守军),双方均有伤亡。同年,两国又在黑龙江八岔岛和新疆铁列克提再次发生武装冲突。9月,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取道北京,在机场与中国总理周恩来紧急会晤3小时,达成共识维持边界现状,避免武装冲突。

  • 勃列日涅夫任苏共领导人后,中苏关系依然处于对峙势态。1966年中国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后,两国间几乎停止了所有交往。1967年,红卫兵曾冲击苏联驻北京大使馆。图为1969年中苏边境冲突后,包头钢铁厂工人抗议“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的示威。

    中俄关系变迁:从兄弟、对手到战略伙伴

    中苏交恶

    勃列日涅夫任苏共领导人后,中苏关系依然处于对峙势态。1966年中国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后,两国间几乎停止了所有交往。1967年,红卫兵曾冲击苏联驻北京大使馆。图为1969年中苏边境冲突后,包头钢铁厂工人抗议“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的示威。

  • 进入70年代后,中国开始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改善关系,1972年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国向国际社会开放的大门。1980年代的苏联,则因入侵阿富汗遭到西方国家更严厉的制裁和对抗。1980年莫斯科举办奥运会,中国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抵制阵营。

    中俄关系变迁:从兄弟、对手到战略伙伴

    抵制莫斯科奥运

    进入70年代后,中国开始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改善关系,1972年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国向国际社会开放的大门。1980年代的苏联,则因入侵阿富汗遭到西方国家更严厉的制裁和对抗。1980年莫斯科举办奥运会,中国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抵制阵营。

  • 在苏联末期,中苏关系有所缓和。从1982年10月至1988年6月,中苏两国政府特使就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问题进行了12轮的磋商。1989年5月,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同邓小平会晤。双方在北京发表了《联合公报》,标志两国关系正常化。

    中俄关系变迁:从兄弟、对手到战略伙伴

    关系正常化

    在苏联末期,中苏关系有所缓和。从1982年10月至1988年6月,中苏两国政府特使就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问题进行了12轮的磋商。1989年5月,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同邓小平会晤。双方在北京发表了《联合公报》,标志两国关系正常化。

  •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国宣布承认俄罗斯为苏联的继承者。两国最高层之间开始恢复往来。1999年,《关于中俄国界线东西两段的叙述议定书》签订,遗留已久的边境划界问题基本得到解决。2001年普京上台后,俄罗斯与中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确定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10年,两国确认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图为普京、布什和江泽民在2001年的上海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

    中俄关系变迁:从兄弟、对手到战略伙伴

    从睦邻到战略伙伴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国宣布承认俄罗斯为苏联的继承者。两国最高层之间开始恢复往来。1999年,《关于中俄国界线东西两段的叙述议定书》签订,遗留已久的边境划界问题基本得到解决。2001年普京上台后,俄罗斯与中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确定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10年,两国确认"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图为普京、布什和江泽民在2001年的上海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

  • 进入新千年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北京和莫斯科都有意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积极的角色。“金砖国家”(BRICS)峰会、上海合作组织(2002年成立)这样的多边平台为此提供了机会。图为2016年10月在印度举行的金砖国家首脑峰会。

    中俄关系变迁:从兄弟、对手到战略伙伴

    共赴国际舞台

    进入新千年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北京和莫斯科都有意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积极的角色。“金砖国家”(BRICS)峰会、上海合作组织(2002年成立)这样的多边平台为此提供了机会。图为2016年10月在印度举行的金砖国家首脑峰会。

  • 习近平和普京这两位威权专制领导人,有着相似的大国政治信念。在坚定巩固自身权力的同时,也都希望打破美国主导的现有国际秩序。2022年2月普京访问北京、出席冬奥会期间,中方强调中俄“友谊无上限、合作无止境”。图为2018年习近平在俄罗斯远东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与普京品尝鱼子酱煎饼。

    中俄关系变迁:从兄弟、对手到战略伙伴

    政治强人的友谊

    习近平和普京这两位威权专制领导人,有着相似的大国政治信念。在坚定巩固自身权力的同时,也都希望打破美国主导的现有国际秩序。2022年2月普京访问北京、出席冬奥会期间,中方强调中俄“友谊无上限、合作无止境”。图为2018年习近平在俄罗斯远东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与普京品尝鱼子酱煎饼。

  • 2022年2月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俄罗斯在国际上备受制裁和孤立。但中国始终拒绝谴责俄罗斯的侵略行为,而指责美国和北约应为冲突负责,反对制裁,呼吁重视俄方的“安全关切”。同时中国大幅扩大从俄罗斯的进口,特别是能源进口。2023年3月,习近平访问莫斯科,成为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首位访俄的大国元首。

    中俄关系变迁:从兄弟、对手到战略伙伴

    不是盟友,胜似盟友

    2022年2月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俄罗斯在国际上备受制裁和孤立。但中国始终拒绝谴责俄罗斯的侵略行为,而指责美国和北约应为冲突负责,反对制裁,呼吁重视俄方的“安全关切”。同时中国大幅扩大从俄罗斯的进口,特别是能源进口。2023年3月,习近平访问莫斯科,成为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首位访俄的大国元首。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