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成末年的裱糊匠经济学

2022-07-18 星期一

“平成”这个年号取得特别好,1989-2019年,恰好是日本失去的30年。从泡沫破灭,到持续的低迷与衰退,诞生了很多独具特色的平成词汇,比如“废宅”“低欲望社会”“断舍离”等,突显一个时代萎靡的精神面貌。

众所周知的日本政治特色,自民党一党独大,长期执政,但首相如过江之鲫,换得像衣服一样随意。安倍创造了日本首相执政时长的纪录,8年,是平成最后八年的日本掌舵人。

安倍何德何能,能执政日本8年?日本在他手上起死回生了吗?结束了经济衰退,欣欣向荣?

没有。平成31年,都是日本持续走下坡路的历史,2021年,日本GDP的份额从最高峰占世界经济总盘的17.9%,滑落到5.1%,再次回归到1960年代的水平。在平成最后8年连续执政的安倍,面对这个下降趋势,并没有成为力挽狂澜的那个英雄。


开个玩笑,大概平成最后几年是真正的躺平之年,日本人早已经放弃了通过换人来改变颓势的想法。当然,玩笑仅仅是玩笑。

解释日本失去30年,已经是经济学界的一门显学,我认为只看宏观数据就试图解释日本衰退的,都是陷入数字帷幕的“会计经济学”,包括所谓的资产负债表衰退。。承载GDP的,是产业。最近30年,日本的中低端产业不断被中韩所替代、蚕食,而高端产业美国又视为禁脔,以举国之力限制,怎么可能不衰退?

一个国家可以承载的财富,自始至终离不开它的政治能级,从未有一个二流政治小国,成为一流经济大国。集成电路、互联网、大飞机、军工,都是政治大国所专有的产业。如果你要介入,必须靠自身的政治能力、甚至军事能力才能拿到入场券。

中国面对美国举国之力的打压,如果认输,也将一直被钉死在低端产业链分工上,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日本作为政治上的美国附庸国,面对70-80年代的美国接连发起的贸易战,除了投降认输别无选择。高端产业不能突破,不敢逾越美国划出的禁地,中低端产业不断被中韩所蚕食,失去的三十年,是日本作为一个拿到过多财富而无力保卫的政治侏儒的必然命运。


如图,美国凭借着美元霸权、几大互联网巨头这种高效的收租工具,是西方唯一保持了世界经济份额的国家,30年过去,依然占世界经济总盘子的1/4,欧洲诸国,大部分份额都下降了一半。日本,经济份额只剩原来的1/3。其余的部分,基本被中国所分食。韩国,依靠美国的扶持,份额增加而新晋G7。

互联网行业趋向天然垄断,要抵制美国的收租,只能靠墙。而墙,是一国政治独立的附属品。中国和美国是世界唯二有互联网主权的国家,互联网主权,何尝不是政治主权的一部分?

日本在难以抗拒的下跌趋势面前,安倍又是如何在平成最后八年坐稳首相位置的呢?这里不得不提有名的“安倍经济学”。

什么是“安倍经济学”?实际上关心政治经济的人都能说个七七八八,因为日本把事情做得太极致了。无非是印钱,花钱,把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用到丧心病狂,用到刷新人类经验的程度。

比如,日本政府发债,央行购买,日本政府的债务已经膨胀到GDP的226%,这个债务水平几乎是美国的两倍。这种行为是一种印钞,也是一种收税。

比如,日本央行购买了日本股市80%的ETF基金,央行持有日本股市总市值的7%。

比如,持续的,天量的,占到日本经济总投资规模20%的,已经严重边际收益递减的基建投资,美国阿列克斯·科尔在《犬与鬼》这么写日本:

今天,几乎没有一座山腰不是由碍眼的水泥建筑所支撑;大型水坝蓄满了根本就不用的水和电;壮观的大桥连接着荒无人烟的岛屿。日本举国上下修建了无数没有乘客的铁路、没有集装箱的码头、没有汽车的高速公路、没有租户的租赁市场、没有美术品的美术馆。

日本其实基础设施早早就达到了饱和,李迅雷文章提到:

日本似乎创造一个完全人造的自然界。至1993年,55%的海岸线被混凝土覆盖,巨大的四角水泥砌块“护卫”着美丽的海岸。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日本修建了超过2800座水坝,年平均投入2000亿日元。单是1995年至2007年的基础建设预算就高达650兆日元,超过美国同期3至5倍。早在1998年,公共建设的产业工人就占据了总劳动力的10%,达690万人。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安倍的这些措施没有什么用,但很少有人说破,安倍这是在贿赂选票,贿赂有产者,贿赂富人与资本财阀。这正是平成最伟大的裱糊匠连任8年,创造日本首相连续执政纪录的秘密。

日本股市从2012年安倍执政开始的8000多点,涨到安倍离任时的23000多点,涨了近3倍,这都是谁在获利呢?

日本30%的家庭,没有任何金融资产,而这个金融资产是包含银行存款的。那又有多少日本家庭拥有股票?3倍的股市涨幅,又能惠及多少日本家庭。最终的结果,只是造成日本贫富差距的持续扩大。

犹如特朗普把股市上涨当做自己最重要的政绩,以此取悦资产者与企业界,安倍的行为逻辑完全一样。

其次,日本的重复而没有什么产出的基建,一样是为贿赂产业界获取支持的行为。日本国内的基建业务,建筑基本为三菱、住友、三井垄断,电力电信设施为东芝、日电、日本电报电话等公司所垄断,日本常年的高额基建投入,是一种对财阀大企业的贿赂。

还有有名的日本农协,以农业保护为名,用高额关税规避国际市场竞争,让日本民众忍受高于国际市场几倍的食物价格。在经济繁荣期,普通民众尚可忍受,而在经济衰退期,食物都成为生活重负。由于食物不足,日本人身高竟然变矮,无法想象这是在一个发达国家。甚至发生多名自卫队队员,因为多吃一块面包,而被停职处分的闹剧。

这些都是国内顽固如堡垒的利益集团,安倍采取的策略是,尽情的贿赂,以换取他们的支持。

任何一种经济增长方式,都有它的上限,一种新技术冲击,都会到投资收益边际收益递减阶段。如果持续不看回报地投资,最终都会陷入内卷。这个时候,如何维持经济增长呢?

要么新开赛道,用新技术掀起下一波由技术创新推动的经济增长。要么对内革命,打扫国内垄断收租势力,将本来被垄断限制的市场强行扩大,让更多人享受到经济增长的红利。

很明显,中国现在是在两手抓两手硬,一边顶住西方的政治压力,突破西方技术封锁,开新赛道,一边对内收拾垄断收租势力,打开新的市场增量空间。

但安倍,反其道而行之。对上不敢进取,不敢冒犯美国的核心产业利益,对下积极与美国联手,封堵中国,试图阻断中国对日本产业份额的蚕食。同时贿赂国内的资产阶级、财团等利益集团换取支持,并任由贫富差距的扩大。

安倍经济学本质是一种“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不解决具体问题,只管贿赂利益集团的选票经济学、权术经济学。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安倍大印钞票却连2%的通胀水平都实现不了的原因。因为钱,从来没有进入日本普通民众的腰包,从未增加日本民众的真实购买力。

作为平成末年最伟大的裱糊匠,安倍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何谓“反动”。以上,就是所谓的“安倍经济学”的全部奥义。

扩展阅读:失去的30年与日本集成电路的兴衰  从产业角度对日本衰退的解释。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