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安徽坐一次火桶,热的以为自己上了烤炉

2021-01-22 星期五



冬天到皖南地区的朋友家里做客,你基本没什么机会看到他们的下半身。

 

在你还犹豫应该坐哪的时候,他们已经把腰部以下的所有部位隐藏,并且热情邀请你一起把脚伸进来。

 

 

紧接着你就会明白,这里保持着极致的过冬智慧,当地人对于火的应用已经进入更高维度。

 

“坐进火桶的那一瞬间,温暖的我想把家都搬过来。”

 


 

在当地朋友心里,冬天只有两样东西可以相信,火桶和被窝。开到适宜温度的火桶,代表了最可靠的安全感。

 

冬天拥有火桶,一屁股就能坐进春天里。

 

 

空调、冰箱、热水器和火桶,可以并称为四大人类之光。

 

由寒冷激发的创造力,证明了没有边界的人民智慧,把食材的处理方法换个角度应用于人体,就能给生活带来实质上的改善。

 

不像空调暖风那样吹脸,火桶的取暖方式简单直接,灵感应该来源于烤炉,只是这次烤的是人。

 

图片来源:微博用户@旭胖胖家的小仙女

 

“寒从脚下起”属于当地人的常识范畴,脚凉必须踩火桶。

 

作为在冬天可以维持生命体征的史诗级产品,火桶被看作是面对湿冷天气的最佳手段,它既有火炕平稳输出的温暖,又能提供高出电暖机几倍的热量。

 

“火桶加电热毯,再也不羡慕北方的暖气了,坐在沙发上,脚伸进火桶,再盖个小毯子,如沐春风。”

 

老式火桶下面铺火炭,用灰覆盖的薄厚来调节温度,用木板隔层防止烫伤

 

南方没暖气,但是有火桶。

 

根据南方朋友的介绍,火桶是从皖南到湘西最常见的冬季取暖用品,对于这些地方的朋友来说,冬天就是把屁股从被窝挪进火桶的过程。

 

“火桶同样也是湖南人的壁炉,即使家里开了电暖气,湖南人不知不觉就会坐到火桶旁”

 

他们基本做到了看电视在火桶里,吃饭在火桶里,睡觉也在火桶里。

 

如果你早上出门看到路边有人坐在桶里,过十个小时候再回去看,他大概还坐在桶里。

 

图片来源:微博用户@月色如银_

 

你很难想象他们对于这种取暖装置的执着程度,除了将火桶转化为专属于冬天的延伸器官,也对它的可移动属性进行了彻底开发。

 

从这种高阶玩火技巧来看,足以让人相信这里存在祝融的后代。

 

“骑电动车都不能耽误烘火桶,万幸的是由于电动车骑乘人员都佩戴了安全头盔,本次事故没有造成人员受伤”


这玩意只要坐过一次,就再也出不来了。

 

从外地回来的学子可能一整个寒假都将在火桶里度过,要知道使用火桶是会上瘾的,火桶狂热爱好者每天的微信步数一般不会超过20。

 

图片来源:微博用户@58农服

 

“我妈说我每天像条蛇一样盘在火桶里,有次我在里面坐了12个小时,猛地出来腿一软跪在了我妈面前,被我妈搀扶着去吃饭,感觉自己好像在做康复训练。”

 

“白天睡火桶,晚上睡火桶,我家的火桶就这么被我和我爸轮流睡塌了。”

 

图片来源:微博用户@听风少女w

 

当然也有人用火桶是为了在严寒中保证工作学习效率,即便感冒了也能靠着这份温暖保持刻苦。

 

但往往由于烤的太暖和总会不自觉睡着,醒来之后发现自己鼻子都通了。

 

“在火桶里不能闭眼,不然再睁开可能就是两小时后”

 

有人说如果你拥有一个火桶,那么以后冬天所有的快乐都是它给的。

 

一些追求生活品质的厂家已经开始在底部加入按摩功能了。

 

 

可以说它能做的远不仅是给人类取暖那么单调,在没有暖气又没那么靠南的地方,电子设备也需要靠火桶取暖,不然很可能都充不进去电。

 

这里冬季充电的标准姿势是人坐在火桶上,腿下压着平板,左手攥着耳机,右手捂着手机。

 

图片来源:微博用户@你是雾我是酒馆1998

 

身处这类地方的朋友都知道,一到冬天,室内有时比室外还冷,倒一杯水放在屋里,第二天起来能变成一坨冰。

 

这导致经常洗了衣服干不了,晾在室外会结冰,此时火桶又能客串一下烘干机的角色。

 

据说以前用炭火桶的时候,如果炭火足够,可以放几根红薯,除了解决晚饭,袜子还能烤出一股红薯味。

 

图片来源:微博用户@云里看花99

 

同时它也承担了部分社交功能,决定着某些事件的走向,比如曾有人把相亲对象带回家,尽管双方聊的不错,但最后还是由于一些不可控因素没谈成。

 

其中透露出了火桶最根本的使用法则:“建议脚臭的人冬天不要和别人用一个火桶,我爸用过的火桶猫进去睡了二十分钟,五个小时过去了猫还是臭的。”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注意温度和电源,不然很可能会变成一场自我烟熏之旅。

 

 

根据百度百科的说法,火桶最初流行于皖南、江西和湘西一带,在日常的取暖功能之外,还曾是重要的嫁妆,寓意未来更好的生活。

 

也只有这些地方才能开发这种取暖技术了,毕竟往北有暖气,往南又没那么冷了。

 

图片来源:公众号祁门头条

 

徽州地区有句古话:手捧苞芦馃,脚下一炉火,除了神仙就是我。

 

今天大部分当地家庭已经进入电火桶时代,但它在功能性上和以前并没有什么不同,在冬天的重要地位也从来没有被动摇过。

 

火桶已经被当地人视为一种与冬天捆绑在一起的生活方式,在物理层面的传承之外,也融入了更多情感色彩。

 

图片来源:公众号祁门头条 


有位安庆的朋友曾说:

 

“小时候的梦想是长大后做学校小卖部老板娘,冬天坐在火桶上手里还捂着个暖手炉,每天看电视剧或地摊文学,来了学生买东西让他自取到柜台付钱,就这样一直到老也不错。”

 

 

也许在他们的记忆深处,永远都有一家人围着火桶的画面。

 

不论身在什么地方,它都代表着那种家里才有的温暖。

 

-

资料参考:

微博

知乎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