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反复看老剧和去KTV只唱老歌了,如今连蛋糕界,都开始文艺复兴了。
以前的蛋糕并没有多牛x,蛋糕胚粗糙,气孔大,吹口气好像能过到另一半。最上面的裱花又硬又沙,就几朵,吃好几口蛋糕才舍得吃一个花,谁过生日的时候蛋糕上要是有个小动物,大家都是抢着吃的。
而现在它却又重现江湖了。
十八线小县城的无审美裱花和廉价的塑料包装。
曾经家家户户必备装猪油的搪瓷盆。
味道像极了童年记忆干吃奶粉的老奶油。
甚至还有人定制蛋糕的标准变成了:越土越好。
如果你很想找回过去的味道,这些仿制品其实不够劲儿,真正的老蛋糕店才是你的归属。
@福州&台湾
红叶蛋糕
如果不是亲自尝过,外地人可能永远不会相信,红叶才是鲜奶油蛋糕的始祖。
虽然很多人吐槽它的包装不讲究。
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它在闽台人心目中神一样的地位。
甚至很多人已经从小时候自己过生日,吃到了给自己的孩子,甚至是孙子过生日。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它的“摆烂”的“佛系”。
没有复杂的香料和添加剂,它用事实告诉了所有人,只要食材够好,味道就可以登峰造极。
网友 @俏克力米米 说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自从吃过了红叶,我再也没买过其他花里胡哨的蛋糕。”
@北京
新侨三宝乐
这可能是全国唯一一家现在还在用初乳黄油(自鲜牛奶中珍贵的第一次提炼而成)的面包店。
老北京人都知道,最早这里属于崇文新侨饭店,是专门服务外国友人的,八十年代中后期,才慢慢逐渐对北京人开放(当年能来这里来买蛋糕的人,都不是一般人)。
网友 @Chaybult 就是其中一员:“上一次吃新侨三宝乐还是十岁。”
它跟其他面包店的松软不是一卦,面包的质感紧实有嚼劲,奶油也是那种老式的硬硬的奶油,不是西式面包房里软乎乎的奶油酱。最重要的是几十年来味道一直都没变。
招牌老式奶油牛角。
干净的配料表。
记得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凡是总被吐槽服务态度的店,肯定都不会难吃。
三0四蛋糕坊
你很难想象一个医院居然会因为蛋糕房成了名。
很久之前它开在304医院(空军总医院)里面,很多人从它还是医院的小推车就开始买过,现在搬到了马路对面。
现如今大部分人都在来这里寻找小时候那种巧克力的味道的。
你唯一可以吐槽的就是它的包装。
@上海
红宝石
没有人会质疑红宝石是上海蛋糕界一姐这件事。
虽然大部分人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鲜奶小方(上海人小时候的味道)。
但如今栗子蛋糕已经即将要取代前者地位了。
如果非要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那就是好吃是真的好吃,丑也是真的丑。
凯司令
如果想要吃到正宗的白脱奶油蛋糕,上海的凯司令永远是最好的选择(白脱就是老式硬奶油)。
网友 @chammyG 对这种质感形容的非常贴切:“一勺硬奶油吃到嘴里,用舌头去抿压的柔滑感一下子让我想起小时候用手指压妈妈用的老式雪花膏的感觉。”
你永远想象不到人们为了吃到它可以有多努力。
现如今它已经变成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怀。
就算真的出了什么错,你也总有一种邻居家老奶奶失手的亲切感。
只要跟白脱相关的都有了滤镜。
有人说,正是因为现在蛋糕都太精致了,这种粗糙单纯的奶油蛋糕才显得弥足珍贵。
而我们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与其说重新爱上了老式蛋糕,不如说大家都想找回当年那种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