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大鸨

2022-04-01 星期五

视频:守护大鸨


一场春雪刚过,沿着手机地图上显示的“未知名道路”行驶三公里,沿途是大片荒地,很少能看到行人。路的尽头伫立着几十幢新建的住宅楼,还没有入住的痕迹。


路面坑洼,转个弯,经过一个水泥厂后,两边突然热闹了起来。“全北京拍鸟的可都来了!”相熟的影友们互相打着招呼,上百人拿着“长枪短炮”沿着路边的农田一字排开。


阳光明媚,雪后的田野白茫茫一片,正是摄影的好时机。


他们的目标,是落在这里的四只大鸨。


2022年3月19日,通州水南村,一场春雪过后,四只大鸨在雪地里觅食。


通州水南村,大鸨。副中心爱鸟会供图


2022年3月19日,通州水南村,一场春雪过后,观鸟影友们在田地边一字排开,拍摄雪中的大鸨。


2022年3月11日,通州水南村,观鸟影友们带着各种装备,小凳子、防潮垫,还有用买菜车拉着摄影器材的。


2022年3月11日,通州水南村,一位观鸟影友展示他拍摄的大鸨,他经常穿着迷彩服拍摄,这样有助于隐蔽。



护鸟队的诞生


大鸨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迁徙候鸟。


48岁的马德成第一次听说北京来了大鸨是在2020年,“全国只有2000只左右,还就在咱家门口,谁不想看一眼?”但是那条消息的最后呼吁大家尽量不要去围观,不要打扰大鸨栖息。爱鸟的马德成忍住了,没去现场看大鸨。


去年冬天,大鸨又来了。这已经是它们来北京过冬的第6年,大鸨成了北京鸟圈的“大明星”。通州区水南村地区的农田是目前北京市唯一已知的大鸨越冬栖息地。越来越多的观鸟人赶来看大鸨,有的一呆就是一整天。


2022年3月11日上午,通州水南村,志愿者马德成开车前往大鸨栖息地,这条路他走了好多遍。


2022年3月11日上午,通州水南村,志愿者马德成开车抵达大鸨栖息地。他观鸟3年,车钥匙挂扣上也是一只木质小鸟。


马德成感觉“这下拦不住了”。他是典型的行动派,和偶然认识的几位副中心爱鸟会的志愿者们一拍即合,正式成立了“护鸟队”。从最开始20多人的微信群,慢慢壮大到153人,这个越冬季,护鸟队一共有102名志愿者参加了值守,最多的一人参加了60多次。


2022年3月11日,通州水南村,71岁的李姐在大鸨栖息地边吃早饭,她早上5点半从家出发,需要坐一个多小时地铁才能抵达。


2022年3月11日,通州水南村,志愿者马德成(右)看自己拍摄的大鸨照片,不少志愿者都是从观鸟、拍鸟开始对鸟产生兴趣。



守护


2022年3月11日上午,通州水南村,志愿者马德成用望远镜寻找大鸨行踪。


大鸨喜欢广阔的农田,是因为这里既有口粮,又能提供让它们感到安全的距离。为了拍到好照片,总是有观鸟人想离大鸨更近一些。“您再往后一点”“别往里走了”,这是护鸟志愿者们说得最多的几句话。


2022年3月10日,通州水南村,贴在树上的宣传画。


护鸟队每天两班倒,从上午8点到下午太阳落山。冬天天寒地冻,还不时遇上大风大雪,志愿者们有“三宝”,饼干、热水、暖宝宝,再加上“跺脚”这种传统的取暖方式,大家都是凭着一股子热情对抗着严寒。


2022年3月10日,通州水南村,志愿者马德成重新拉起被扯断的警戒线。为防止汽车通过惊扰大鸨,志愿者们多次在路边拉起警戒线。


从一开始有人拿着鸟食投喂,到现在大家自觉站成一排保持安全距离,护鸟队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还有观鸟爱好者被他们感动,也加入值守,成为了护鸟志愿者。


除了对观鸟人进行文明劝导,志愿者们还要观察大鸨饮食作息、日常行为。去年一个大风天,不少塑料袋吹到了田里。一只大鸨追着塑料袋啄玩,不小心被套住了脑袋。幸好值守的志愿者及时发现,当场救下了受惊的大鸨。


志愿者们解救被塑料袋套住的大鸨。副中心爱鸟会供图


2022年3月10日,通州水南村,今年年初一只雌鸟去世,志愿者们在农田旁的大树下放置了它的遗像。


并不是每次意外都有幸运的结局。今年年初,志愿者发现一只雌鸟胸口有伤痕,状态不佳,送到救助中心之后没能抢救过来。大家情绪低落了不少,他们给这只雌鸟制作了“遗像”,放在它长待的农田旁。过了一周,不知从哪里又飞来一只大鸨,马德成说到这里眼睛亮了,“就好像去世的那只大鸨又飞回来了,又变成了四只。”


通州水南村,大鸨。副中心爱鸟会供图



大鸨明年见


3月12日下午,志愿者王其寒带着15个爱心家庭的孩子举行了一场特殊的“道别仪式”。在大鸨即将北飞的时节,孩子们第一次与它们相遇。“你们现在看到的这只是雄性大鸨,为什么是雄鸟呢?因为它比较高。”王其寒一边指导孩子拿望远镜观鸟,一边介绍着。


2022年3月12日,通州水南村,志愿者王其寒(左三)带领孩子们观看大鸨。


王其寒是双语制片人,还做着一档观鸟播客节目,熟悉她的听众都叫她笑鸥。2020年8月,她拿着鸟类图鉴开始观鸟,打算把北京的鸟看个遍。


大鸨每年11月来,第二年3、4月离开,向北飞回繁殖地。对于志愿者来说,能看到它们,是一种幸运;能保护它们,就更是幸运。


虽然不知道大鸨最后会飞到何方,“但是你知道它们能够回来,能够来到这个地方,能够在这里休息,你用生命的这一段时间去陪伴它们,保护它们,避免它们受到打扰。”王其寒说,“我觉得这是一种相互的成就。”


道别仪式的最后,孩子们每人获得了一张大鸨的照片。王其寒让每个小朋友写一句话跟大鸨告别,一个小女孩想了想,写下:“大鸨明年见!”


2022年3月12日,通州水南村,孩子们每人获得了一张大鸨的照片,一个孩子在上面写着“希望大鸨一路平安”。



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影报道

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视频报道

编辑 郑新洽 张湘涓 刘卜溢

校对 李立军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