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端》的夺命循环,为什么从《卡农》开始?

2022-01-31 星期一

*本文为「爱乐」原创内容

文 | 王竞尧

网剧《开端》以扣人心弦的情节设计,谜团重重的剧情发展,演员们精妙的演技,成为了今年初的热议话题。而它的热播,使经典的音乐《卡农》再一次被“翻炒”,如果你也看过该剧,此刻脑海中是否也在回放那段“夺命音符”?

《开端》改编自同名小说,讲述了两位主角在遭遇公交车爆炸后“死而复生”,带着记忆,于公交车出事的时间段内不断经历时间循环,努力阻止爆炸、寻找真相的故事。

剧中每一次爆炸来临前,都会响起一段老式手机铃声。这段被网友们戏称为“夺命召唤曲”的音乐,就是德国音乐家约翰·帕赫贝尔创作的《卡农》。原本轻快悠扬的曲调,在剧情渲染加持下显得紧张感十足,配合着老式手机铃声的音色,让人不禁浑身起鸡皮疙瘩,《卡农》仿佛成了具有催命魔力的音乐,甚至有了几分恐怖效果,让很多网友有了“心理阴影”。

无独有偶,近年来用大众熟悉的音乐为悬疑剧加持的作品屡见不鲜:如《隐秘的角落》中的《小白船》、《想见你》中的《Last Dance》、《扫黑风暴》里的《祝你平安》......用熟悉的音乐来烘托气氛,往往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为什么会选择这首曲子作为开启时间循环的按钮呢?

我们不难发现剧中有许多开启循环的提示,如每一集开头反复出现的莫比乌斯环,又如他们在清水公园停留的环形建筑物,但是最巧妙的还得聊一聊这首《卡农》。

《开端》剧照

“夺命铃声”其实不叫“卡农”

剧中反复出现的“卡农”曲原名实际是《D大调卡农》,虽然旋律现代感很强,但它大概是多数人听过的最古老的曲子,全名是《为三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创作的D大调卡农和吉格》(Canonand Gigue, for 3 violins & basso Continuo in D major , T.337),是由巴洛克时代德国作曲家约翰·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于1680年前后创作,对应到中国历史上,大概就是康熙年间。

帕赫贝尔《卡农》乐谱手稿

这首古老作品的巧妙之处在于,它有多个声部且各声部之间有着严格的规律,每个声部相隔一定时间进入并严格模仿前面的声部,音响上呈现一种相互追逐的感觉,不断重复、循环、交叠,直至最后一个小节,最后一个和弦融为一体,终止于大和弦。

正如故事里的“循环”,环环紧扣,引向真相。两位主人公经历的所有故事,从相识、相知到并肩作战都是发生在同一天内的事情,他们在不断的重复中一步步向前。《卡农》音乐的设计也吸引着观众随着旋律步步深入,领略、感受整个故事。

音乐可视化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的曲式结构。以下视频是日本设计师大西景太制作,画面中3个小方块为乐器,地形为乐谱,将这首《卡农》曲式直观动态的呈现了出来。

大西景太-《D大调卡农》可视化

红色方格移动代表着第一把小提琴启奏,固定低音和声以两个小节为单位不断循环,之后两把小提琴以同样间隔8拍的间距依次加入奏响完全相同的旋律提琴的旋律,既能成为主要旋律,亦可作为和声伴奏,更能成为两部或三部的旋律叠奏。由于红色方格即固定低音限制,和声进行亦只能在有限的规范中进行,但整体的旋律及和声却没有单调感,反而有一种盘旋回转的愉悦感

如此看来,这段“卡农”旋律便是最契合剧情,作为开启时间循环的按钮了,卡农几乎是一种时空中的构造游戏,也像是一段重复的魔咒,不仅音乐引人入胜,也将剧情不断推上高潮。

“卡农”其实是一种作曲技巧

卡农(Canon),意为“规律、法则”。但如果你以为“卡农”只是一首特定曲子的名字,那就犯了音乐中的笑话。“卡农”实际上是一种作曲技法,或者说是一种复调音乐体裁:同一旋律以同度或五度等不同的高度在时间上逐次展开又在具体的时刻上相互配合,造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模仿的听觉效果是巴洛克音乐中常见的作曲技法。

“卡农”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 13 世纪的意大利与法国民间,15世纪开始出现完整的“卡农”曲。在 15 世纪上半期至 16 世纪中期的尼德兰乐派(Netherland School)时期是“卡农”技法使用较为最辉煌的阶段。

16、17世纪,很多音乐学家都在探索关于“卡农”技法各种复杂变化的可能性,发展到19世纪,它开始普遍出现在各种交响曲、奏鸣曲中,如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莫札特的《安魂曲》、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以及威尔第的歌剧《命运之力》序曲等等。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

我国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他的交响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第七乐章《保卫黄河》同样使用了“卡农”的创作手法。最先出现的是导句,其次出现的是模句,旋律歌词相同,间隔出现,相互交叉进行,营造出了一种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气势磅礴、千军万马的感觉。只有通过“卡农”的创作手法,才能刻画出一呼百应、相互缠绕、气吞山河的氛围,也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决心和强大气魄。

《保卫黄河》“卡农”乐段合唱谱例

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三乐章

Beethoven: 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67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1977年)

第三乐章中间段落“卡农”技法的使用,将3/4拍当成6/8拍产生的效果突显了与诙谐曲的差异,配器以弦乐声部为主,木管为辅,排序从低音往高音乐器变换。先由大提琴奏出,接着提高一些音域,换中提琴与低音管,延伸至第一、第二小提琴,低音弦乐紧促的行进直至消失,也是典型的“卡农”技法的运用。

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第二乐章

Tchaikovsky: Symphony No. 5

穆蒂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2008年)

这是柴五中一个非常动人的段落,视频一分钟过后当弦乐缓缓落幕,圆号出场,紧接着是一段双簧管以“卡农”旋律方式伴随圆号,两者乐器的音色交织仿佛在“对唱”,也是“卡农”手法的展现。

柴可夫斯基第五号交响曲第二乐章 圆号与双簧管 “卡农”乐段谱例

《两只老虎》

我们最熟悉也最好理解的“卡农”曲或许是《两只老虎》,它根据法国儿歌《雅克兄弟》重新填词改编而成,是一首标准的“卡农”作品。

1964 年动画和电影制作领域首屈一指的加拿大先锋艺术家诺曼·麦克拉伦(Norman McLaren)制作了实验动画短片,将“卡农”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效果相当奇妙。

该短片的第一部分,棋盘上先是出现了一块字幕为A的积木,随着《两只老虎》的旋律在棋盘格上旋转移动直至音乐结束消失,紧接着出现积木 B、C、D ,它们按一定小节间隔出现在棋盘上,四段完全相同的旋律在交错叠加后,形成了构造精巧的全新听觉效果,然而四块积木却按照相同的路径运动,像是在棋盘上跳起阵型舞蹈,相互缠绕交织,这就是“卡农”。

《D大调卡农》,流行音乐的教父

音乐界应该很难有第二个名词像“卡农”一样,离我们那么远,又这么近。

再次回到《开端》中的这首《D大调卡农》,17世纪下半叶,默默无闻的约翰·帕赫贝尔谱下了默默无闻的它。不仅深深影响了“西方音乐之父”的巴赫,更是影响了影响了此后几百年的流行乐坛,从60年代Ralph McTell《Streets of London》、80年代Kylie Minogue《I Should Be So Lucky》、90年代 Pet Shop Boys《Go West》到当今的华语乐坛,许多歌曲都有着《D大调卡农》的影子。

帕赫贝尔在创作它时,大概并没有想取悦听众,也没有想炫技,它却成为了流芳百世的经典。它在流行音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管是乐曲本身还是它的和弦概念,持续以各种面貌历久弥新地出现在流行音乐中。

最早把《卡农》的旋律及和弦模式用在流行歌曲里的是希腊乐队爱神之子(Aphrodite's Child),深受古典乐熏陶的几位成员1968年改编D大调卡农谱下歌曲《Rain and Tears》曾在欧洲拿下数榜冠军,也让全球的音乐人发现这种八个小节和弦反复进行的模式,成为几十年来写出好歌的不败公式,后来这首歌也作为中国台湾导演侯孝贤执导的电影《最好的时光》的插曲。

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统计,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重新演绎并出版的《D大调卡农》版本达2000余种。它在当代的流行向我们证明了,好的音乐是可以跨越时代的。

“夺命铃声”的打开方式不止一种

如果说《开端》中的《D大调卡农》暗示着情节故事的时空轮回,营造紧张听觉效果,那么更多时候,这首作品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打开方式。
电影《 凡夫俗子》《D大调卡农》片段

自80年代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凡夫俗子》使用《D大调卡农》,此后它开始在国内外的影视作品中逐渐流行起来。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用它给剧情的高潮部分伴奏,好莱坞影片《舞出我人生》里男主角钟爱的音乐是它,国产电影《麦兜当当伴我心》的主题曲同样是由它改编。不仅如此,美国航空航天局甚至将其作为人类文明的成就之一送入太空。

《开端整部剧如同《卡农》的旋律一样,在悲伤中时而浮现着快乐,在快乐中隐含着悲伤,相互抗衡、对立,最后走向稳定的终止和弦。它所承载的东西太多,关于悲喜、关于生和死、关于轮回的不可捉摸,在层层叠加中愈发丰满。

据统计,全世界的婚礼中最常被播放的乐曲就是《D大调卡农》,然而奇妙的是,它葬礼上也很常播放。有人说,它的魅力在于,当你幸福的时候能听到忧伤,当你沉沦的时候能听到希望。

而关于这首《D大调卡农》的来历却有很多说法,有人说是帕赫贝尔为巴赫哥哥的婚礼所写的,也有人说这首曲子背后是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是帕赫贝尔为纪念亡妻,召唤她飘零的魂而创作的,《卡农》追逐的旋律象征他对亡妻的回忆和追念。然而无论背后的故事是什么,我们都无法忽视它带给世人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它,让音乐拥有了时间上的回荡感。






排版:然宁/审核:同同

点击图片,下单纸刊
《爱乐》2022年第2期

「那些关于花样滑冰与音乐的冬奥记忆」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图片,下单纸刊
《爱乐》2022年全年订阅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阅2022年《爱乐》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