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一个月时间,下了一盘大棋!

2021-08-06 星期五

因为骨折闲置在家,又读了遍阿城的短篇小说《棋王》。故事是发生在文革时期,主人公是一位被饥饿和棋瘾煎熬的棋呆子王一生,他的一生仿佛就是贯穿着两件事:吃饭和下棋。


他常常闭上眼,嘴巴紧紧收着,倒好像有些恶心。拿到饭后,马上就开始吃,吃得很快,喉节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筋。常常突然停下来,很小心地将嘴边或下巴上的饭粒儿和汤水油花儿用整个儿食指抹进嘴里。若饭粒儿落在衣服上,就马上一按,拈进嘴里。若一个没按住,饭粒儿由衣服上掉下地,他也立刻双脚不再移动,转了上身找。这时候他若碰上我的目光,就放慢速度。吃完以后,他把两只筷子吮净,拿水把饭盒冲满,先将上面一层油花吸净,然后就带着安全到达彼岸的神色小口小口的呷。


小说最精彩的地方莫过于王一生最后在县城文化馆,以一己之力挑战九位棋手。这场厮杀从白天鏖战到夜晚,八位选手接连败下阵来,最后只剩下了县冠军-- 一位隐居多年的老棋王。


忽然人群发一声喊。我回头一看,原来只剩了一盘,恰是与冠军的那一盘。盘上只有不多几个子儿。王一生的黑子儿远远近近地峙在对方棋营格里,后方老帅稳稳地呆着,尚有一“士”伴着,好像帝王与近侍在聊天儿,等着前方将士得胜回朝;又似乎隐隐看见有人在伺候酒宴,点起尺把长的红蜡烛,有人在悄悄地调整管弦,单等有人跪奏捷报,鼓乐齐鸣。




骨折居家的好处除了是吃闲饭,涉猎也广了起来。惊讶地发现这部精彩的短篇早在1991年就被徐克搬上了荧幕。影片开场用了一曲罗大佑的“爱人同志”配以文革纪录片镜头,注定了这部片子在大陆是无法公映的。


王一生一挑九下盲棋的场面,也只有徐克能运用光影和音乐拍出武侠对决的感觉。


文化馆外蓝灰色的人群人头攒动,满街的标语大字报,文化馆内烟雾缭绕王一生好像是高手在蓄积内力准备以一敌九。这个场面颇有张无忌光明顶大战五大派,萧峰聚贤庄力挫群雄的味道。用武侠片的手法拍出了文艺片的感觉。



“请!”



吴工看完这部片子有些激动,激动得也想找人下棋。


找谁下棋呢?在前面的文章说过,吴工是个打牌下棋都不会,电脑游戏也玩不好的残障人士,于是刚刚百度了象棋规则的吴工把目光投向了同样在家吃闲饭的儿子身上。大家水平相当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完全可以来几场友谊赛嘛。


下了几盘之后,吴工发现自己不是下棋的料,开场几招始终局限于“当头炮马来跳” 窠臼中,下着下着总觉得似曾相识,就开始犯困了,而小朋友下得兴趣盎然,拉着吴工不肯停手,只能让吴工棋艺原地踏步困上加困。吴工觉得令人感到无聊的原因除了吴工的水平不行,象棋棋子也是个重要的因素!


这是一套不知道哪个亲戚朋友送的多功能游戏棋,棋子是几个硬纸板做的,背后还印着各种动物,设计者的意图是可以翻开楚河汉界就可以走斗兽棋,一子多用节约资源。但是吴工觉得下象棋就要听到棋子“啪”“啪”重重摔在棋盘上的声音,这显然让吴工失去了沉浸式的体验。


要不,自己来做一套吧?


吴工仔细数了一下象棋子,整整32个!于是心里打起了退堂鼓,还是网上买一副吧。大家都知道吴工喜欢二次元文化,吴工觉得要是象棋子是真正的立体人物多带劲啊!!或刘邦项羽楚河汉界,或妖魔鬼怪阴阳大战。可惜看了几十页淘宝,立体的只有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几乎没有立体的,有也是做工粗糙涂涂花花绿绿的小人,实在看不下去的。


吴工一度想要不和儿子一起改学国际象棋吧。有指环王还有哈利波特的棋子可选,多有意思啊。但是吴工研究了下国际象棋,发现规则好复杂:什么兵升变,王车易位。吴工是挺懒的人记性也差,心想这么麻烦还是别学了,自己做套棋子算了吧。


吴工棋子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在淘宝上请人用1cm 厚的榉木切出吴工设计的棋子轮廓,然后吴工再精细加工。


吴工想尽量用木块的简单轮廓来表现棋子人物的特点,正如如齐白石老先生说,最妙在似和不似之间。可如果红黑两方做成一样的人物,那么对吴工来说就是重复劳动了,会让创作变成工作,乐趣全无。可如果红黑两方做成不同的中国式的人物,又会难辨敌我。所以吴工想做成东西方不同阵营的人物。


下面就是吴工设计的加工图纸,各位观众用不着点击放大,后面吴工一一加以说明。



拿到手就是这样的:



那些胳膊,车轮,盾牌等等小配件,也是1cm 厚度的,拿回来要自己从中间锯开,变成0.5cm的厚度。这样虽然费事但是可以省点加工费





其他小零件也是这样,整整锯了三个晚上,才锯完



接下来吴工就把每个棋子逐一介绍下制作流程。


如果您嫌麻烦,也可以直接拉到最后看大结局。


西方





这个棋子设计成了国王的形象,刻出了鼻子,用雪糕棒做了个小胡子,牙签做了个小权杖。







这个棋子是参考了普鲁士卫兵的形象



武器部分参考了 德国中世纪的礼仪戟



用雪糕棍切出武器



刻出头盔的尖尖,鼻子还用雪糕棍刻了一个翘胡子贴上。








“象“”按照吴工的理解是和“丞相”对应的,吴工脑海里面浮现出了辅佐亚瑟王的大巫师梅林


 原料粗胚:


雪糕棒的小胡子



配件汇总



拿着魔法书和魔杖的老巫师







马就简单了,没什么零件,西方最厉害的马就是独角兽了吧。






按照“車”的战斗力吴工觉得应该是个骑士级别的人物。


原料粗胚



小零件汇总



大宝剑!








参考了下法国拿破仑时期的野战炮。



炮管制作比较繁琐

为了开源节流,买了现成的1cm 直径的木棒。

先给炮管打孔。


再把尾部锉成圆弧。



炮架上开槽。


轮子的轴



组装成品



    


做兵是比较痛苦的,战斗力渣渣,数量还惊人。


吴工参考的是水桶头盔武士



最痛苦的是做武器









东方



处于与西方阵营同等级对话的考量,“帅” 做了一个古代帝王的形象。


还是用雪糕棒做了小胡子和大宝剑。








吴工这里做了两个手持金瓜的小太监的设计。参考了南京明孝陵的文官造型和武将的金瓜武器。







丞相的形象参考了传统小说中诸葛亮造型和道具


原料胚子


羽扇纶巾







马也比较简单,做了一个带盔甲的马头。





这里设计了一个武将的形象,出现在唐代的凤翅盔山文甲是吴工的最爱。


李唐王朝是个混血的王朝,唐朝就有不少突厥的将领,唐太宗自己也有鲜卑人的血统,所以吴工设计了个翘胡子的将军。


原料胚子


加工之后




中式大炮当然要和西方有所不同。

吴工在上海待了18年,参考了吴淞口的清代古炮的图片。古炮下面写的“炮台湾”,不是说一炮能打到台湾,这里指的是  “湾 of 炮台” 的意思。









做东西方的士兵的时候,吴工还犯了个错误,竟然还是儿子发现的。吴工只做了四个....... 没想到他们有五个哎!

一口气做五个士兵是个痛苦的事情,对于士兵的造型,吴工就一切从简了。

参考的是花木兰时代北魏的士兵头盔,因为造型比较简单。


原料胚子:


虽然北魏时期用的是环首刀,但是太细了不好做,就改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大砍刀。

宋代有本专门介绍兵器的书《武经总要》,里面列举了八种刀,称作刀八色,唯一一把短柄的大刀就叫做手刀。这应该是中国大刀特有的造型了。到后来抗日战争二十九军的军刀也是这样的制式。

因为全部手动加工,保持一致性真的很难。而且冰棒吃得也不多,原材料也紧张。




再配上圆盾





总结篇


虽然棋子的角色一目了然,但是吴工还是给棋子配上了榉木和胡桃木两种颜色的底座区分敌我











别走开,还没有完....

棋子不能没棋盘啊! 吴工正好有两个松木的展示盒。



把透明的盖子拆了,留两个底。





这里要吐槽一下,这同一家出的两个盒子,尽然还差3mm, 误差也太大了,这还不得一个盒子配一个盖子,多浪费人力啊...

买了合页,包角,和锁扣,做成了一个盒子。


在盒子上刻上了棋盘



买了两块黑泡棉,扣出棋子的形状。


这样就做成了



等等,还没完.....

但是吴工还不满意,因为手工刻的棋盘格子,粗细深浅都不均匀。熟悉吴工的朋友都知道,吴工是强迫症晚期,下棋的时候这么近的距离,看到不完美的东西,总会心里郁郁难受非常不痛快。

吴工想了个补救的方法,买了编织用的0.5mm细竹丝。一根一根镶嵌起来。这个活还没有干完,颈椎病已经犯了



完工了!




还有后记


吴工做好这盘象棋的时候,正巧儿子生日临近。吴工打起了小算盘想省点钱,就问儿子这套象棋送你做生日礼物好不好。儿子表情一下凝重了,看得出他有点失望。他想了一会儿说,象棋是两个人玩的,怎么能算是送给我的礼物呢?  还是送个别的吧,比如威震天什么的......

......



“棋王”这篇文章是吴工那个时代高中语文的课文,最后一段话是阅读理解的必考题:


不做俗人,哪儿会知道这般乐趣?家破人亡,平了头每日荷锄,却自有真人生在里面,识到了,即是幸,即是福。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可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


这道题吴工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才刚刚做明白……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