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马克·麦卡锡|福克纳的继承者,美国南方文学巨擘于今早陨落

2023-06-14 星期三

提问

你读过科马克·麦卡锡的作品吗?


据英国《卫报》于当地时间6月13日8点43分(北京时间6月14日凌晨4点43分)报道,著名美国作家科迈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已于89岁去世。消息由麦卡锡的出版商宣布,后经麦卡锡之子约翰证实。


科迈克·麦卡锡生于1933年7月20日,除了描绘美国南方,他同样热衷于书写美国西部以及想象中的末世。他的作品以生动的暴力描写和粗犷的写作风格而闻名,充满冷峻的气息,善用大段人物与风景相融的文字映射剧情,情绪充沛但不失精准。


而且无论在民间还是学界,麦卡锡都享有较高的声誉,被认为是当代伟大作家。


书名:The Road

作者:Cormac McCarthy

出版社:Picador


生平介绍


图源:英国《卫报》


关于其生平,麦卡锡于出生在罗德岛,但在田纳西州度过了大部分时光。1951年,他进入田纳西大学,后退学加入了美国空军。


他的处女小说《守望果园》(The Orchard Keeper)于1965年出版。得到文学基金的支持后,麦卡锡前往南欧旅行,写出了他的第二本小说《外部的黑暗》(Outer Dark)【未引进中文版】(1968年)。


此外他后来创作《苏特里》(Suttree)(1979年)和他早期的其他小说一样,“叫好但不叫座”。


书名:守望果园

作者:科迈克·麦卡锡   译者:黄可

出品方:理想国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后来他拿到了麦克阿瑟奖(也称“天才奖”),由此他前往美国西南部,并在那里写出了后来的《血色子午线》(The Blood Meridian)(1985年)。虽然最初无论是业界还是市场上,这本书都反响平平,但它后来逐渐得到认可,并成为了麦卡锡的代表作,不少人还将其列为美国文学经典。


书名:血色子午线

作者:科迈克·麦卡锡

译者:冯伟 校对:郑贤清

出品方: 华章同人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麦卡锡后来的作品中,最早的一本畅销书是1992年出版的《天下骏马》,借此他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和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紧接着,麦卡锡完成了《穿越》(1994年)和《平原上的城市》(1998年),这两本和《天下骏马》一起被称为“边境三部曲”。


2005年,他出版小说《老无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后被翻拍成同名电影,其获得了四项奥斯卡奖项,包括当年的最佳影片。


次年,他又出版末世题材小说《路》(The Road),这部小说获得了2007年普利策小说奖,同样被翻拍成同名电影(中译名为《末日危途》)。


图源:电影《末日危途》


悲怆的行文


作为美国当代颇具知名度的作家,麦卡锡用简练、紧凑、朴素的文风,记录了那些充满内心挣扎的角色的暴力生活,这种写作风格使他被常常被拿来与赫尔曼·梅尔维尔(《白鲸》作者)和威廉·福克纳等作家做比较。


据《卫报》报道,麦卡锡在一次接受采访中曾表示:


“人生而就要面对流血冲突,那种认为人类可以被改变并最终得以和谐共处的想法其实非常危险,那些被这类观点‘困扰’的人是率先放弃自己灵魂和自由的人类。对于理想乌托邦的渴望会奴役你,并让你的生活空虚无语。”


图源:英国《卫报》


或许是基于上述有些悲观消极的理念,从早期开始,麦卡锡的写作风格就非常具有辨识度,他的文风非常简洁,有时候甚至完全省略了标点符号,而且常常叠用连词,并在文中插入连词以减缓语言节奏。在作品中营造出一种忧郁、悲怆的行文风格。


主题的执念


据他自己所说,梅尔维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福克纳是对他最有影响的作家,而且他也明确表示,自己不太关心那些“不涉及生死命题”的作家。


在他于2007年第一次上电视节目,接受脱口秀女王奥普拉的采访中他表示,自己希望《路》的读者能够领悟这样一点,即应该“关心事物和人并更加珍惜生命。因为即使生活看起来很糟糕,生命本身却是相当美好的。我们都应该心存感激。”


他的最后两部小说,《乘客》(The Passenger)和《圣母星》(Stella Maris)分别于2022年10月25日和12月6日在美国出版。


图源:电影《老无所依》


文/编译自网络

排版/小徐



文穴其他媒体平台


小红书:文穴Literaturecave|豆瓣:LITCAVE STUDIO

微博:Literature文穴|知乎:L.Cave文穴


走入文字的窄门,探寻存在的可能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