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纳粹的“恋兽癖”与二战的敌后城市抵抗运动

2023-10-12 星期四





本期介绍
计阅读9分钟

纳粹的种族主义意识形态,如何导致他们沉迷于复原“纯血”动物?波兰在二战中沦陷之后,华沙动物园的园长夫妇如何利用纳粹统治者的这种心态,秘密参与抵抗运动,拯救了数百名陷入绝境的犹太人?二战时期的敌后抵抗运动,呈现出怎样的样态,又存在着怎样的复杂争论?请听本期嘉宾的精彩分享。


内容节选
本文为基于节目录音的口述稿,仅对语法与用词做部分修改。


纳粹追求纯正血统的种族主义所导致的“恋兽癖”


郑诗亮

徐老师用了一个特别好玩的说法来形容纳粹那种追求环保的极端意识形态——说纳粹有“恋兽癖”。我当时看到这个说法,简直笑出声来了。

徐之凯
很正常,因为纳粹的思想本身就是很夸张的,现在看来相当疯狂。我们现在大多数人脑中都存有一进步史观,觉得世界总归是越发展越变好的。但是在纳粹,特别是在希特勒那边,这个观念是不存在的,他们相信越原始的、越纯粹的就是越好的。这一点,最后就归结到了希特勒的雅利安至上的种族主义之中。但这样的种族主义原则又造成一个问题。我们知道人类社会是很复杂的,它是有各种交流、融合的,所以即便希特勒如此尊崇这个所谓的雅利安人纯血统,但实际上他也很难在当时的德国找到原始的雅利安形象来。所以我们看到党卫队变成了一个精英纯血组织,这还不够,甚至希特勒后期还要推行“生命之源”计划,通过人为交配来创造“纯种”的雅利安人。

在人这个方面,纳粹很难找到一个标准形象,反而在动物那边,他们可以找到一个类似的形象。因为相对于人来讲,动物都是有自己的特点的,而它们又都是在德国的土地上出现,那就能够体现德国的雅利安特色,如果能够把时间往前追溯,那就更好了。所以,纳粹很乐意去追寻原始的、带有雅利安风格的动物,以此来显示所谓的血统纯粹带来的优越性。



已经灭绝的新石器时代的欧洲野马、欧洲原牛与欧洲野牛,是让纳粹激赏不已的“纯血生物”




郑诗亮

慕尼黑大学的一位医学史专家霍恩多夫说,在纳粹统治期间,有 30 多万名德国人被定义成没有价值的生命,然后被“安乐死”了。所谓“没有价值”,其实就是你不够强壮,或者你生了重病,或者你有残疾,在纳粹看来,你就不配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那么,纳粹喜欢的“纯血”生物是什么样子的?



徐之凯

大家可能知道,希特勒本身是一个画家,他的思想里面颇有一些浪漫主义的色彩。受他的影响,很多纳粹高层都抱持着这样一个诉求:寻找雅利安式的超人。那么,什么样的算是雅利安式超人呢?如果你要去一条条地划标准,这是很难划的。像优生学家那样就很枯燥,他们搞出一种科学标准,去测量眼尖距和鼻子的角度之类,这样就完全没有浪漫气息。所以当时就有人提出一条:最原始、最纯粹的雅利安人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形象?就是在最古老的欧罗巴平原上,骑着欧洲野马,拿着长矛,驱赶着欧洲野牛。对于纳粹来讲,这种形象就很有吸引力。



二战之后的华沙大起义与华沙动物园的命运

徐之凯

二战之后,我们还得提到一件事,就是华沙大起义,这也是今天比较难以评价的一个事件,从不同的角度依据不同的史料有着不同的评价。有的人说华沙起义是要配合红军进攻,然后苏联红军停下了脚步,任凭起义者被德国人屠戮;也有人讲华沙起义是波兰的民族主义武装知道苏联红军要来了,所以提前起义,想要既把德国人赶出去,又避免受到苏联控制,但却遭到了失败。

不管怎么样,我们要注意一个事实:波兰人是提前行动,当时的苏联红军不可能去配合,不管他们是出于政治原因还是出于军事原因。其实,当时很多在华沙的抵抗者都知道时机是不成熟的,但是他们还是响应了上级的号召去发起这次起义。

华沙动物园园长雅安就是其中之一,他在这次行动当中被拘捕,而他的被捕就引起了一系列反应。我们知道,华沙动物园之所以能生存下来,能够保护那么多犹太人,就是因为雅安把他的身份伪装得很好,但是他一旦被捕,这一系列的保护也就都没有了。

但不管怎么样,华沙动物园最后还是在战后复活了,那个时候,雅安已经被放了出来,开始重新经营这个动物园。同时也要注意的是,华沙动物园复活的背后,是德国有关纯血动物,以及千年之都柏林的动物园的构想,全都付诸泡影,当时盟军的战略轰炸直接把柏林动物园摧毁,很多动物跑了出来。所以,苏联红军最后在进行柏林会战的时候很搞笑:街上到处都是大象,鳄鱼。在这种情况下,等于说,雅安要从头再建设一个华沙动物园出来。这就很讽刺了:德国人原本把华沙的动物掠夺到了德国,而现在又要把这些战争遗留下的动物送回华沙。这些动物绕了一大圈,最后又回到了原点。



以里昂和上海为例,透视二战的敌后城市抵抗史

郑诗亮
最后我们来聊一个徐老师正在研究的课题,就是二战的敌后城市抵抗史,华沙动物园对纳粹的抵抗,其实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归到这个范畴。那么,二战的敌后城市抵抗是一种怎样的情况?


徐之凯
城市抵抗史是我们现在讲的军事环境学研究的一个分支。过去我们一向是关注战场的前线发生了什么,但是随着现代战争的开展,我们就会发现,城市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城市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战争的进程。


我们可以看到,二战的转折点就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而斯大林格勒既是一个大型工业城市,又是一个交通枢纽,你攻占这个地方,就意味着战争的格局产生变化。所以,城市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体现了这种现代战争的特性了,它不是单纯从人口或粮食这种很传统的军事角度去看待战争,而是把整个战局放到政治、经济层面上去通盘地加以统筹。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讲了,即便不是作为前线的城市,那些被占领的城市它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我自己研究的是两个城市,一个是里昂,一个是上海,它们有一个共通的特点,虽然不是当时这个国家的政治中心,但是在经济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并且在交通上是有重要作用的。我现在带的一个学生正在做相应的研究,就是汪伪时期,法租界里其实也有很多抗日的事迹,也就是说,抵抗并不只限于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地区的行动,实际上它是跨国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超越政治的。从前上海市民援助犹太人,就可以体现这一点。



本期嘉宾


郑诗亮,《上海书评》执行主编(微博@PomBom,豆瓣ID:PomBom)

徐之凯,巴黎萨克雷大学政治史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世界史硕士生导师,中国德国史研究会会员,中国二战史学会理事,上海大学国际禁毒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二战史、欧洲当代史、法德关系史、国际禁毒史




本期提到


纳粹 / 环境保护 / 动物实验 / 隔都 / 人类学 / 基因学 / 优生学 / 德国奥运会 / 斯大林格勒战役 / 华沙起义 / 城市抵抗史 / 希特勒 / 罗斯福 / 丘吉尔 / 戴高乐 / 戈林 / 马克·布洛赫 / 希姆莱 / 卢茨·赫克

《动物园长夫人》/《战争回忆录》/《老枪》/《法国往事》/《记忆之场》






👂🏻

文稿、排版:胡凯歌
编辑:郑诗亮

午后偏见011 | 中国与美国的历史初遇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