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穿搭走红,聪明是一种新的性感

2022-11-19 星期六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 | 达达

还不知道什么是“知识分子”穿搭?作为当下的流量密码,和它相关的搭配诀窍铺天盖地,标志性风格可参考超模Bella Hadid之前在罗马出行的几身造型,最出圈的一套用黑色鱼骨腰封搭配廓形白衬衫,敞开的领口与窄框眼镜恰到好处地增添了一丝随意和知性。
随后在社交媒体上一波波的“再加工”中,有的强调黑白灰和大地色系,有的强调衬衫与针织、西装的组合,其中宽松落肩的廓形是重点,因为它包容度够高,上身不拘束,手臂和腰部都留有足够的空间。似乎沉稳内敛的色调总能与深邃、理性相关联,带有学术感的叠搭则彰显淡然之下,永远潜藏着一份求索的内核。
《流金岁月》剧照
不少电影中的经典形象为此类理论基础提供范例性的支撑:苏菲·玛索在《心动的感觉》中饰演的女教师是如此,《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中思如泉涌般写作的波伏瓦也是如此;《杀死伊芙》中,薇拉内尔在牛津校园那套白衬衫围披绞花毛衣的造型,同样被纳入参考范畴。

图源:《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心动的感觉》《杀死伊芙》

见惯“大世面”的潮流观察者不免认为知识分子穿搭有点眼熟,这莫不就是常春藤风格2.0么?常春藤风格就是上世纪60年代凸显学术背景和中产阶级标签的“学院风”,特点是将日常休闲与正装混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如果一位年轻人正确无误地遵循常春藤风格指南,就能自豪地出入于校园舞会、与导师的会面或是面试等各种场合。
虽然由卡其裤、牛津衬衫、乐福鞋、精梳羊毛西装等单品组成的衣橱相对简单,但衣物的裁剪和质量方面有些微妙之处。比如,一件常春藤风格运动夹克在翻领处(有时候是衣领边缘、口袋翻盖或是接缝处)会走一条四分之一英寸的针脚,用以彰显运动风格。类似的小细节很容易被外行人忽略,但对于懂行的人来说至关重要。有关小细节的知识便成了区分开真正属于常春藤群体的成员和只是穿上这些衣服的人的关键。难怪美国历史学家、小说家路易斯·奥金克洛斯曾指出“对于没经过训练的眼睛,从看台上看下去,所有的马都别无二致”。

《纽约的一个雨天》剧照

和“常春藤”风格相比,“知识分子”穿搭更随性一些,它想强调的不再是阶级标签,而是一种有书卷气的“人设”,与此同时,后者也成熟了几分,倾向于中性和化繁为简。被“知识分子”穿搭致敬最多的形象便是电影《安妮·霍尔》中的女主角黛安·基顿。
伍迪·艾伦的《安妮·霍尔》用喜剧手法勾勒出亲密关系的产生、滋长到灭亡。在他所饰演的艾维·辛格絮絮叨叨的回忆中,男女间的浪漫追逐终随热情消散而偃旗息鼓,徒留无限感伤。在艾维的对比下,勇于拓展自我边界,不甘成为男人附庸的安妮·霍尔无比鲜活,她比嬉皮士多了一分孩子的天真和无伤大雅的滑稽。而黛安塑造的经典形象则成为了新时代都市时髦女性的代名词。
安妮·霍尔》剧照

戴男士宽檐帽、身穿西装马甲和卡其裤的黛安掀起了一轮Gentlewomen那般潇洒又轻松的着装方式。刚被女权思潮和嬉皮士洗礼过的曼哈顿女孩们纷纷开始拥抱这种“女性独立”的穿着表达。在争取穿衣自由的年代,黛安代表了拒绝被视为“性感容器”的态度,她认为“风格就是你最自在的状态”。剧中的造型大部分是黛安自己的主张,包括那身后来成为经典、被无数人效仿的男装搭配。她在自传里写:“更确切地说,我是从纽约街头那些看起来很酷的女人里,偷了我想穿的衣服。”事实上,伍迪·艾伦在创作安妮·霍尔这一角色时,本身也受到黛安的影响,“她身上没有一根虚假的骨头,没有一盎司造作的份量”。

即便时髦人和知识分子分属两种不同的范畴,两者兼容的例子也不算少。伍尔夫喜欢逛街,日记里不乏买珠宝和裙子的记录,她在意自己的衣着,比如下雨天湿透的鞋子在图书馆里嘎吱作响,会令其自觉无地自容,比如有时为朋友眼红她的斗篷而沾沾自喜,有时难以抗拒高级百货商场女店员的游说。她从不认为时尚就是不如战争国事那般值得书写的话题。

《我的天才女友》剧照

当“聪明是一种新的性感”被写入流行文化,情况又不同了。即便齐泽克总是穿文化衫,看起来跟时髦毫无关系,也不失为一种风格。穿梭在曼哈顿下城的弗兰·勒博维茨总以大西装加玳瑁眼镜的行头来“搭配”其愤怒、挑衅、犀利的金句;哪怕没有长裙跑车照和广告大片来佐证,琼·狄迪恩一如既往遵循的穿衣逻辑也十分鲜明——将最简洁的单品穿出态度。她最广为流传的视觉形象是那张Celine的广告,墨镜大到遮掉半张脸,在黑色基本款针织衫的衬托下,一头银发像是娓娓道出帧帧岁月沉淀的故事。类似的风格符号还有加缪的立领大衣、福柯的高领羊毛衫,苏珊·桑塔格的衬衫、马甲……被他们穿出各自的时髦感。




当这些特质被抽象成“冷静节制”等注重智识的描述时,又可以跟设计相呼应,比如The Row和Martin Margiela担任创意总监时期(1997年至2003年)的爱马仕。柔软的毛衣、注重剪裁的阔腿裤,挺阔的大衣、风衣,这些以昂贵面料制作的轻松而隽永的设计,看似“保守”却能有效对抗快速迭代的错误消费。Paul Smith Fall 2011也被不少人看作知性穿搭的典范,同样善用衬衫、开衫、针织衫等元素。近几年,它们都成了二手市场上的抢手货。

然而,就在有人疯狂效仿“知识分子”穿搭的时候,另一种不以为然的声音表示“穿成所谓知识分子,不过是装出一种我比你有知识且更高级脱俗的姿态”罢了。这就是流量密码的特质——包裹着短期热情和各方争议。

苏珊·桑塔格说,如果一个社会的主要行为之一就是生产和消费符号,那么这个社会就成为现代社会了。不知道她说这话的时候,是否预测到自己的衬衫也成了“知识分子”穿搭的符号之一。服装就像巴尔扎克在《优雅条约》中写的那样,是“所有象征符号中最有效力的一个”。它如此重要,以至于时尚的朝三暮四引起了很多具有远见的观察家们的注意。亦舒认为如要端庄时髦,通常是“白色丝衬衫,金手表,腰头打沼的黑色谅皮裤子”,只有袖口可露出小小的品牌刺绣,随手拈来才益见大家风范。你看,一句描述中又有好多个符号。

《将来的事》剧照

可惜一种符号越是泛滥,它原本的意义就越被稀释。颇为“精英主义”的时装评论人Eugene Rabkin在针对某奢侈品牌太过流俗时说,“当今的时尚受众,对复刻表面以外的任何事物都没有兴趣。”这让人联想到此前的流量标签“松弛感”。有人认为松弛感即允许一切发生,是一种泰然自洽的心境。它的流行体现了大家想要缓解精神内耗和反内卷的心理诉求。可当松弛感一流行,又变味了。到处是打造松弛感的教程:松弛感穿搭、松弛感氛围……保持紧绷和追求松弛没了区别,都是在用一种概念进行自我审判。追求松弛感这事本身就不松弛了。

《秋天的故事》剧照

同理,复刻“知识分子”穿搭也不能让你变成别人眼中的知识分子。甚至这个叫法也是缺乏严谨的,用一个我看到的经典评价来解释:杰克·凯鲁亚克是作家,作家是知识分子,可他的穿搭一眼看去,不过是个工人阶级(没什么书卷气)。







排版:菲菲  / 审核:小风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