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西方龙文化考究(一):日本“竜文化”研究

2022-11-10 星期四

龍・竜・ドラゴン

日本所说的龙其实就这两大类,龍和竜都同指从中国这边传来的龙文化,只不过龍是日本漢字(にほんかんじ)里的旧体字,竜则是新体字,当然还有别的说法这个后面会讲到。
而ドラゴン则更多的是日本当代的思想和所接受到大量西方的文化,ドラゴン这种西方龙才逐渐登上了舞台,并在各种艺术领域例如游戏、动画、漫画、小说等大量侵占、挤压日本一直以来所接受的中国龙位置。我们主要以这两个方面来讲日本龙文化与中国龙文化的异同以及其近代的变迁。
日本对于龙文化接受经过一些论文的考据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中国龙文化与印度那迦文化→中国龙神信仰→日本唐风龙神信仰→日本本土化龙神信仰→日本民间化龙神信仰→现代日本大范围西化的龙文化。龙文化在日本历史是十分混杂的,下文将会挑选几个重要的节点以及有意思的现象进行科普总结。

初期

日本与中国地理相近,古时文化也是学习的中国,所以中国许多文化都传入了日本,龙也不例外。大概在日本的弥生时代后期(3世纪中段),通过我国的方士和水稻文化将中国龙文化传入日本,从而取代了绳文时代本土流行的大蛇信仰。中国龙在进入日本的初期,由于当时的日本人在此之前从未见闻过龙的传言,他们不像是中国本土生成龙文化的本地人,所以无法在当时的器物纹饰上很好地描绘出中国龙的形态。
在当时的日本,与龙相关的信仰最早还是源于祈雨祭祀,上面的这种器具就是用于祈雨祭祀中的,所以在后来日本的龙文化中,龙的定位主要是农耕神司水神。而且根据弘法大师空海一些作品中的引用内容中也能发现一些线索,其引用文献例如《蜀都赋》、《太平御览》卷十一《天部·祈雨》、《搜神记》等,这些书都有记载关于古代中国“击鼓震龙祈雨”的祭祀方式,可能这种民间巫觋祭祀方式更早的就传入了日本。
古人由于不了解自然灾害,给龙打上很多标签也是常见的,在日本龙还被额外与火山活动、地震以及海啸产生了关联、这个我们可以根据日本学者柳澤和明所作研究的“『日本三代実録』にみえる五大災害記事の特異性”这篇论文中看到龙与当时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
后世的“大日本国地震之图”中也明显的有一条龙缠绕着日本的国土,将其围绕守护。
中国的龙文化传入日本之后,是与日本本土的“大蛇崇拜”相结合的,所以日本神话中记载龙的形象要更像蛇,例如日本最古老的文学作品《古事記》与《日本書紀》就有记载多头的龙蛇怪物以及淤加美神(おかみのかみ),这个多头的龙蛇怪物有可能是我们熟知的八岐大蛇或是在神奈川长野箱根福井等地拥有大量传说的九頭龍(九頭龍的神话应该是起源于印度教的那迦)。还记得《火影忍者》中大蛇丸学会能召唤万蛇的通灵术的地方吗?那里就叫龍地洞
我在前文也提到的旧字体(在中国竜是龍的异体字),“竜”我认为和我们现在简体字“龙”的功能很相似,它能指代很多不同的东西,例如:“”更偏向“大蛇信仰”的龙,现在则是指代恐竜(恐龙),以及西方幻想生物的ドラゴン(Dragon)。而旧字体的“”则指代中国龙,以及更多的出现在姓名之中(在姓名里要比竜更常见),例如我们看的《假面骑士Build》的万丈龍我就是如此,而且在剧中他的能力在我看来是值得拿来说一说的,这个我们之后再讲。

变化期(和龙期)

飞鸟——平安时代
日本的飞鸟——平安时期中日交流更多的是遣唐使节以及留学生(当时的留学生大多是日本统治阶级的中层官吏子弟)层面的交流互动,这些人当中就有例如相当有名奈良时代(飞鸟时代和平安时代之间的时代)的阿倍仲麻吕(安倍晴明的爷爷)。所以当时的中国文化的传播是从日本贵族上层开始流行、影响,然后再自上而下的传播到民间的,龙文化也是同理。
日本这个时期的龙文化很受中国佛教、道教的影响,渐渐的发展出类似本土阴阳道的龙文化产物——五龍祭这种东西。外来文化经过本地化才能够更好的融入当地文化,通过观察研究我发现了一些十分有意思的差异点。
1.君权神授
在中国古代很久远的时候龙就与古代统治者产生了关联或绑定,这在中国历史中是数不胜数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部族时期的有熊氏部落(黄帝)、太皞部落(伏羲)、姜氏部落(炎帝)、帝喾部落(尧)以及有崇部落(鲧,大禹之父)。
比如:
  • 黄帝:“黄帝龙颜,得天庭阳,上法中宿,取象文昌,戴天履阴,秉数制刚。”——《春秋元命苞》 “轩辕,黄龙体”——《史记·天官书
  • 伏羲:“伏羲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三皇本纪
  • 炎帝:“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曰女登,有蟜氏女,少典之妃,感神龙而生炎帝。”——《三皇本纪
  • :“尧母庆都与赤龙合昏,生伊尝,尧也”——《竹书年纪
  • :“鲧死,三岁入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山海经·海内经》注引《开筮
后世像汉高祖刘邦耶律阿保机等统治阶级也都自称龙的化身或与龙拥有血缘关系,将自己与龙绑定,这样能够更合理的成为封建社会下的民众们朝拜的对象,这就是我们历史课本上相当熟悉的“君权神授”。
日本当然也有君权神授,但是与龙的关系却没有中国那么密切。在日本,龙虽然曾被短暂的用作日本皇权的象征,但是并不长久,龙始终是外来文化,所以龙最终没能成为天皇的象征。
虽然没有成为天皇的象征,但是龙还是多少与日本天皇有关联的,《扶桑略記》载:“即位之间,自干角山中,黄龙腾天。太宰少贰清原令望为堰大井滩使,见之。从五位下橘有栋参梅宫之次见之。丹波博士丹波有冬,在彼国见之。件三人糙见之,往往见多也。”
也就是记载了宇多天皇即位时,有人看到黄龙升天。虽然日本没有直接的将神龙与日本统治者进行像中国统治者那么深的绑定,但是龙还是与日本的统治阶级有不少关联,例如日本的神器天丛云剑(又称草薙剑)就是从八岐大蛇身体里取出来的。
聊到龙与日本统治者的关系,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中日方面差异,正好放到下一个来讲。
2. 性别差异
在中国古代,龙是与皇权父权雄性阳刚等一系列概念紧密关联的虚构神灵,但是日本却与此截然相反。日本民间有许多关于女体化的龙的故事,例如像《龍女成仏譚》等这样的美女化龙入河、龙女乙姬报恩浦島太郎传说)以及龙的美女化身来人间寻找夫婿等传说,都是相当广泛流传的。为什么日本民间会有这么多女性形象的神龙传说呢?其实前文提到过,日本的神龙文化传播是自上而下的,民间的龙女形象也是如此。
日本天皇在日本六部国史中从未提到过天皇是龙的化身,提到最多的是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子孙(天照大神男女形象都有,多以女性形象出现在文献记载里),更多代表的是父系(天照大神的儿子),如果这样还要天皇与龙产生血缘或联系的话,就与天照大神的血缘产生冲突,父系行不通,天皇家族如果要与龙产生关联那么就只有母系了。
天皇的母系家族的豊玉姫在神话中的身份是日本初代天皇的妈妈或祖母,不同版本的身份不同,豊玉姫在《日本書紀》中五个版本中的第一版就记载了“豊玉姫方产化为 龙而甚惭之曰:‘如有不辱我者,则使海路相通,永无隔绝;今既辱之,将何以结亲昵之情乎?’ ”
这样以来,日本的龙传说大量与女性有关也就解释的通了。
有意思的是日本将在大阪府丰中市的待兼山发现的一种灭绝的大型鳄类命名为丰玉姬鳄属,虽说不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命名,但是这就和龙起源的鳄鱼说有所对应。
3.龙的形态变化的差异
中国龙形象以及传入日本的龙形象随着时间的流逝都有变化发展,但是传入日本的龙形象变化相比中国龙的要变化改动较小。
中国龙的形象变化:
根据上文提到的分期,中国“龙”的形象也分为这四个不同的时期,这四个时期的“龙”有相同或相似的特点,但也有其独特的特点,这里引用《中日龙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对比研究》这篇论文对中国和日本龙形象的各个时期变化的总结。
  • 夔龙期
原始社会的夔龙是人们对自然崇拜和动物崇拜的融合,这时的龙,头部接近方形,头上的装饰物较少,没有复杂的角,身体似牛,尾巴似蛇但略短,有两趾。这时龙的形象是很朴素、简单的,充满着对自然崇拜的原始的美。
  • 应龙期
这一时期的应龙的基本形象大致是在秦汉时期形成的,主体形象是蛇,长着野兽的尖状耳朵,头上出现了角。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细节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对龙的形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时候的龙出现了髯,爪子由原来的二趾变为了三趾,爪子多是狮子、老虎或者鹰爪的形状。到了唐代。龙的尾巴也由原来的蛇尾变成了虎尾。这时龙的形象变得更加威严。
  • 黄龙期
这一时期的龙的形象变得更加的繁琐和精致,主体形象变化较小,主要变化出现在龙的爪子上,这时的龙不止有三趾龙,也有四趾龙和五趾龙。宋朝到明朝,皇帝和臣子穿的衣服上均是三趾龙,到了清朝,龙成为皇家私有,也出现了代表不同等级的四趾和五趾龙,皇帝的龙袍使用的是五趾龙,皇子的衣服上只能使用四趾龙,而地位更低一些的亲王等人的衣服上则只能使用三趾龙。黄龙期时,五趾龙是最流行的,也是地位最高的象征。到了这个时期,龙的形象已经达到了最为精致和华丽的高度。
  • 重塑期
随着封建等级制度的逐渐消亡,龙也一点点被人们遗忘,龙的形象与黄龙期并没有多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龙又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但已经没有了原来权力的象征,也不再是等级划分的标志,所以留下的龙的形象以五趾龙居多,并一直流传下来。龙自此变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变成了中国人的标志。
日本龙的形象变化:
日本龙的形象与中国龙形象不同,日本龙在由中国传入日本之后,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几乎始终保持着相同或相似的形象。
  • 弥生时代至奈良时代
龙在这个时代传入日本,传入之后,基本没有太大的外形上的变化,只是在中国龙的基础之上加上了日本蛇女的形象特点。这时的日本龙是头、腹、尾呈现出S的形状,身体上覆盖着鳞片,身体两侧有突出的三角形的鳍;舌头是类似于爬行类动物的舌头,前端有可以感知外界环境的分叉;在所有的特点中,无足是此时的日本龙形象最为突出,也是与中国龙区分最为明显的特点。
  • 飞鸟时代至平安时代
随着中日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本龙也越来越深的受到中国龙的影响,日本龙的形象也有了一些变化。这一时期的龙,身体无太大的变化,仍是S型,覆盖着鳞片,有突起的三角形的鳍;龙的头部和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时日本龙的头部和中国龙的头部相似,头部似马而有角。
  • 镰仓、南北朝、室町时代
这一时期,由于日本连年战乱,多受外族的侵扰,本族文化发展受到阻碍,几乎停滞不前,所以,日本龙在这一时期形象并没有变化,基本上与上一时代保持着一致。
  • 江户时代
江户幕府加强了封建制度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中国各种制度、文化的学习与交流,在这种时候,日本龙的形象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时的日本龙与中国龙无异,头部的角由原来的独角变化为双角的形象;身体仍是蛇身,但是身体之下有了四足,而且足部呈现的是三趾的形象,与中国秦汉时期应龙的形象基本相同。
  • 明治时代
受到西方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影响,这时的日本龙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原来身体两侧突起的三角形的鳍变为了身体上类似于马鬃的鬃毛;头上两角之间也有了鬃毛;尾部不再是单调的蛇尾的形状,而是变成了长有鬃毛的鱼尾的形状。
日本龙在外形的变化上并没有中国龙的变化明显,几个时代的变化非常小,而且始终带着日本的特点,现代日本龙放到龙的地位差异后面讲。
4. 龙的地位差异
结合前文,龙在古代中国是与皇帝这种统治阶级进行关联绑定的,所以龙的地位在中国是超然的,并没有像同为圣兽的九尾狐那样自唐以后被不断的降格和妖魔化。但是到了日本则不同,虽说日本统治阶级也与龙建立了或多或少的联系,但日本民间并不像中国民间那样对龙有那么特殊的情感。虽然在日本龙被当作农耕神和司水神,但是到后面有些龙在民间里却被归为了妖。日本民俗学的开山鼻祖柳田國男在他的著作《妖怪谈义》中指出:妖怪是由失去了信仰的神降格而成的。
也就是说先有了神,因为某种原因无法维持神格,神才被降格成为了妖怪。而龙在水木茂著绘的《日本妖怪大全》里被归为了妖卷,这也许能证明日本龙的地位在部分地区的民间也受到了降格的影响。
现代
日本传统的龙形象我想讲的也就是上面这些了,之所以讲中国龙与西方龙的时候要把日本也列出来是有两个原因。一,日本现如今东西方龙文化都有在使用;二,从日本文化输出方面能看到不同年代日本文艺作品中东西方龙文化的市场占比也有很大的差异。
有这种现象的出现我认为也许和日本的西化有关,就以游戏动画为例,在上个世纪80-00年代还能看到许多以传统龙形象为元素的日本游戏和动画作品,这可能与当时的创作者以左翼居多,以及当时的港片文化输出有关。不能说当时的作品没有西方的龙元素或东西方龙文化一起出现,但是在当时传统的龙元素占比比较大。
我们比较熟知的东西方龙文化融合作品例如鸟山明的《七龙珠》《魔神英雄传》,纯东方龙文化的例如《圣斗士星矢》中的紫龙、宫崎骏《千与千寻》中的白龙都是鲜活的例子。
西方龙也有出现,但是剧情之中还是以传统龙占比很多,也更重要,比如《七龙珠》凑齐出现的神龙以及剧场版和游戏里出现的龙拳招式。
《龙珠》的原版名字也挺有意思的,作品主要是围绕东方龙为原型的龙珠而展开的,但是名字却叫做ドラゴンボール(DRAGON BALL),在漫画上也有写作龍球但日语注音是ドラゴンボール的情况,种可能是为了更好的打开《龙珠》这部作品的海外市场而策划的。
西方龙文化传播在这个时期也有深刻影响日本后世的存在,那就是《勇者斗恶龙》系列,在此之前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先聊一下日本西化的一部分历史以及西方奇幻世界观对日本的影响。
西化:
1853年7月的黑船事件使日本打开国门结束了日本锁国孤立政策,日本腐朽的德川幕府接受并与美国以及英国,俄国等国签订了一系列例如《安政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在国家陷入这种困境下,日本的革新派发动了维新革命并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改革内容涉及到司法、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众多领域。
从文化方面来看,主要是提倡学习当时先进国家的社会文化以及礼仪、服装、习惯,大量翻译先进国家的著作,各色外国食品、饮品、物品、建筑都在日本国内涌现出来。
日本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福泽谕吉在游历美国和欧洲后提出《脱亚论》,即应当与中国、朝鲜进行完全切割,全面否定儒家思想,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理论,甚至他同时还提出了白人至上主义这种暴论。结合他现在作为日币最大面值10000円纸币的人物头像,他的这套理论对日本后世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
在之后的大正时代,欧洲元素在日本的发展更加的繁荣,就我之前做的日本自动贩卖机在大正时代的发展就能可见一二,背景为明治和大正时代的动画、游戏作品有《鬼灭之刃》《黄金神威》《樱花大战》(动画和游戏)、《虫师》《怪化猫》《起风了》等耳熟能详的作品。
由此以来,明治维新以及数十年西化成功都给日本后来的以西方奇幻为蓝本的日式奇幻作品创作打下了基础,提到西方奇幻就必须要提及一个人,那就是《魔戒》(指环王)的作者约翰·罗纳德·瑞尔·托尔金,可以说不仅日式奇幻作品,后世全世界的奇幻作品都是拜这位的影响所赐,全是这位大神的错(笑)。
因为明治维新西化的影响,欧美优秀的文学作品一直都远远不断的译制成日文版在日本国内发售,托尔金的《魔戒》在当时给全世界带来相当大的震撼,日本自然也是深受影响,这算是西方龙文化在日本被快速普及的第一阶段。
由于托尔金的《魔戒》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因此这部作品构建的奇幻世界观启发影响了许多其他作品,其中就有世界第一款RPG游戏《龙与地下城》(D&D)。《龙与地下城》无疑也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后世很多作品也受到它和魔戒的影响,比如《罗德岛战记》(动画)、《上古卷轴》《魔兽世界》《最终幻想1》《塞尔达传说》以及对日本产生第二次重大影响的《勇者斗恶龙》(DQ)系列。
《勇者斗恶龙》系列在日本实在是太火爆了,是稳稳的国民级作品,它对日式奇幻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许有不少看动画的观众会困惑日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作品都要用勇者、公主、魔王、恶龙以及欧洲世界观设定,近些年爆火的异世界动画作品也大都是以这个背景展开的,这就是答案。
以上提到的这些异世界动画都属于日式奇幻题材,是与传统的奇幻是有本质区别的,可以用一个很形象的例子来进行举例,日式奇幻中的中世纪欧洲对比现实中世纪欧洲,我国的修仙小说对比现实中的道教,是不是这样对比就很形象了?
2000年以后,东方龙形象的元素开始明显减少,反之西方龙的元素开始逐年明显变多,除开西方龙文化借助日式奇幻这个载体在日本大量传播,我认为这可能也与60-80年代的左翼创作者逐渐淡出有一定关系。80年代随着日本国内的运动进入尾声,左翼创作者就把情感都诉诸于文艺作品了,这一部分就不展开讲了。
当然这段时期也有根据东方龙元素创作的经典形象,例如《宝可梦》第三世代的神兽烈空坐,《死神》斑目一角卍解后的武器-龙纹鬼灯丸上的巨大龙纹、《火影忍者》中各种与龙有关的忍术以及阿凯开启八门之后踢出的红龙、《海贼王》后来和之国篇的凯多与桃之助的龙形变身等。
相比动画近些年在日本游戏方面真的鲜有传统东方龙出现,我最近看到日本游戏中出现东方龙还是在《如龙》系列中的纹身和《只狼》中的樱龙了。
能看得出来在当前日本作品的创作中,东方龙的元素出现的越来越少,这是因为东方龙绝大部分已经和东方传统题材绑定,而传统题材的作品在现在并不怎么受欢迎,所以这种传统形象的东方龙就像是被画了个圈被框在这个范围之中,像烈空坐这种能以传统龙为原型而在完全不同于传统题材的作品中出现并成为经典已经越来越难。这就是东方龙在日本,或者说是亚洲面临的创作困境。
这里面就要回收前面《假面骑士》的伏笔了,我是真觉得不少作品都需要向《假面骑士》学习,它在设定的创新与传统之间平衡和融合,在我看来是做的非常好的,很多主题并没有被条条框框限制住。
就比如假面骑士中的龙元素(除去恐龙)来说,以西方龙为原型的有《假面骑士Wizard》的各种龙形态和《假面骑士Saber》主角的各种形态,东方龙为原型的有《假面骑士龙骑》,以及将两者相结合的特殊存在,《假面骑士Build》中的万丈龙我。
为什么说万丈龙我是最特殊的?是因为西方龙元素与东方龙元素都在他一人身上体现出来了,西方龙就是他在tv剧集中的各种形态,从变身特效以及驱动器造型就能看得出。
变身为以东方龙为原型的银河龙形态时加入了关于一些传统方面的彩蛋在其中,我们能看到银河龙形态使出的招数都是以东方龙为原型,中国龙与西方龙从外形来看最大的区别是西方龙像蜥蜴东方龙像蛇,而我说的这个彩蛋,其实就是万丈龙我在变为银河龙形态时是和E总的眼镜蛇形态进行合体的。
以上为我对日本龙文化的研究,能看得出日本最早学习中国龙文化的同时进行了本土化,中国龙与日本龙随着时间的流逝差别越来越大,但还同属中国龙文化一脉。明治维新日本激进学习西方文化期间传统龙文化发展停滞,为二战后西方龙文化的流行打下了一定基础。虽然传统龙形象在日本对比以前逐渐势微,但日本现代的龙文化做到了本土与西方逐渐相融,这也许是当代日本文化发展的特性吧。
感谢大家的阅读。

资料与引用

《龍の棲む日本》/黒田日出男——岩波新書
《龍の起源》/荒川紘——角川ソフィア文庫
《龍と蛇 権威の象徴と豊かな水の神》/那谷敏郎——集英社
《袞龍の冕服と龍蛇神の信仰》——櫻井稻麿
《日本龙文化研究》/铁军、侯越、潘小多、郭连友、潘蕾、王鑫、大越公平——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日本三代実録』にみえる五大災害記事の特異性/柳澤和明
《日本妖怪大全-妖卷》/水木茂
《知中·一本读懂山海经》/苏静——中信出版社
《知日·妖怪》/苏静——中信出版社
《中国古代歌谣整理与研究》/王娟——高等教育出版社
《万物之灵-中国崇拜文化全览》/吕洪年——浙江文艺出版社
《中西龙文化对比与文化误读》/戴萌——厦门大学
《第一部《葡漢辭典》中所見粵語詞彙》/陶原珂
《日本十二支考〈龍〉》
《日本十二支考<龍>現代文化篇》/濱田陽
《中日龙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对比研究》/罗亮——哈尔滨师范大学
《中国龙与日本龙的相异性分析》/孙雄燕——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日における「龍」という象微記号の比較研究》/李媛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中西方龙形象的差异及其文化意义》/庞进——东方收藏
《中国“龙”和西方“dragon”之文化差异与翻译》/史传龙, 贾德江——南华大学
《中西方龙文化比较研究》/匡延——湖南师范大学
《日本平安时代龙神信仰研究》/付美——曲阜师范大学
《中西方龙文化的差异》/朱芳、李梦凡——商丘师范学院
《中外龙文化异同考察比较》/吴建福——福建漳州职业技术学
《『日本三代実録』にみえる五大災害記事の特異性》/柳澤和明——東北歴史博物館
《中国龙与西方龙的比较》/赵世平——西安外国语学院
《中国龙vs西方龙:文化的误读》/董玉洁
《文化差异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周思露——陕西师范大学
《探析中西方龙及龙文化》/吴鹏——科技视界
《竜女の妹——『七人童子絵詞』の資料的価値に及ぶ》/田中貴子
《異類婚姻謂の類型分析》/川森博司
《宗教视野下中西方龙文化的对比性研究》/习羽——贵州大学
《龙纹的时代特征》/郝颜飞
《浅论对外龙文化教学》/蓝晨兴——广西大学
《中国古代龙文化影响下的古代建筑研究》/韩海雷——河北工业大学
《文化隐喻视角下中国龙和西方Dragon的比较》/朱珺、李旋——上饶师范学院
《吐鲁番阿斯塔那225号墓出土伏羲女娲图与日本龙谷大学藏伏羲女娲图的缀合》/郑渤秋
《弥生人が見た龍》/長谷川一英
I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