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紧张局势烧至出版界 台湾书籍被冷处理

2021-08-12 星期四

(德国之声中文网)两岸局势近年持续紧张,同时冲击到台湾的出版业,包括出版社及作家都受到影响。美联社11日报导称,台湾作家江学滢的书,在卖给中国出版商4年後,至今仍未发行,并指出,这本书与政治无关,而是教儿童欣赏艺术,不太像是会被中国禁止出版的书籍类型。

根据台湾编辑丶学者丶出版商和作家的说法,现在台湾任何类型的书籍,都越来越难在中国发行,出版商认为,这并非是来官方的命令,而是中国同业的自我审查。报导称,目前仍未被允许出版的的书目,包括一本台日料理的烹饪书丶一本心灵励志书和一本台湾艺术家在北京旅行时画的绘本,书中呈现了猫咪在胡同里游荡的场景。

美联社指出,书籍不被允许发行的症结点是因为内容暗示了台湾的身份认同,特别是现在台湾年轻人有自己的身份认同。2020年一份民调指出,有三分之二的台湾人不认爲自己是中国人。

商周出版社的编辑刘忆韶说:「过去,他们会审查有关宗教的书籍,但主题若是台湾食物,那就没问题。」她表示,以前曾将一位台湾作者的两本烹饪书卖到中国。「但现在我觉得若取名叫『台湾料理』,可能都有点压力,」她补充。

在一所大学任教的江学滢向美联社表示,她从一位中国学生口中得知,中国正鼓励许多人多生孩子,她本来想把有关艺术教养的书介绍给中国父母。

Buchmesse in Peking

80、90年代,两岸出版业交流频繁。(资料照片)

江学滢说,她与中国出版商的合作起初很顺利,在他们的要求下,江学滢同意修改书中一个使用台湾美术馆作为例子的章节,因为中国作家会举中国博物馆为例。

她说,结果对方就无声无息,一年多后,当她成功联系上对方时,她被告知审查过程比往常还要要慢。江学滢认为,蔡英文上任後,对岸不友善的回应造成两岸交流更加困难。

报导指出,现今出版界的状况,与80年代和90年代形成鲜明对比,当时中国读者被龙应台等台湾作家所吸引,他们的文章为台湾从一党执政向民主转型的讨论做出贡献。台湾作家三毛也写了关于她在撒哈拉沙漠的流浪经历,掳获一代中国妇女的心。

两岸交流渐少

台湾作者和出版商指出,这不仅仅代表台湾失去进入中国巨大市场的机会,这也是在两岸30年来持续增加的接触之后,又再度失去交流与联系的机会。疫情前,中国不仅禁止中国游客赴台自由行,也控制大陆学生赴台数量,更禁止中国电影和人员参加台湾的金马奖和金曲奖。这两个奖项被视为华语界奥斯卡及和华语界的格莱美奖。

报导引述台湾大型出版社之一,时报出版社董事长赵政岷的说法称,两岸交流这几年正发生变化,台湾与大陆各自朝不同方向走去,他说:「两方距离越来越远。」

美联社指出,虽然中国长期禁止涉及敏感议题的书籍,如有关宗教或中国领导人的生活等类型,但台湾出版社过去一直以两岸共同的文化历史及语言为利基点,向中国出售各式各样不含敏感内容的书籍。

台湾联经出版公司发行人林载爵指出,出版业的交流,实际上是思想的交流,他说:「只有通过出版,你才能进行这种类型的交流。」

事实上,台湾方面对於中国出版的书籍在台发行,也更加谨慎。像是2020年中国出版一本描述肺炎疫情的绘本《等爸爸回家》,因在台湾社会引起对北京官方大外宣及统战的疑虑引发讨论。台湾官方指出,此书未依规定申请许可就发行,因此被要求下架。

台湾相关法规指出,重制发行的中国出版品若为正体中文,业者应於发行前,检具相关文件及原简体字样书,向文化部提出申请许可,文化部会审查申请资格及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美联社)

© 2021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