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子爆肝16天做的10分钟文字游戏,给了我今年最大震撼

2022-04-18 星期一

文丨春辞 排版丨羽夜



她说,“若您能感受到依依,是我的荣幸。若您不喜欢本作,退款也没关系。”



一般来讲,情报姬的牲口编辑们玩文字冒险和视觉小说这样的游戏,都在玩黄油。


但这次,我们被推荐了一款由女性游戏制作者完全独立制作的一款文字游戏。


她叫《依依》,游戏的主页面长这样。



在通关之后,编辑内部的体验大概分为两派。一派觉得游戏音乐和画面都还不错,但剧情晦涩难懂,另一派则是,好美好厉害。


巧合的是,Steam评论页面中,哪怕现在游戏评价是特别好评,但好评和差评的主要讨论点,也集中在剧情这个问题上。


那么,如何描述《依依》的剧情最客观呢?


答:短。



短到什么程度呢,短到有玩家觉得玩了个寂寞。


如果阅读速度够快,那么《依依》的剧情只够玩10分钟,如果不听语音,那么游戏时长可能只有5-6分钟。仔细算一笔账,3A游戏一般都卖200-300块,往往能够为玩家提供40-100小时左右的游戏时间,算下来每小时约在3-6块钱左右。


而《依依》则卖6块钱。


所以……



但是。


作为情报姬《依依》牛逼派的代表,我的评价是如果今年没有《海沙风云》、《葬花》这个级别的文字游戏出现,那么《依依》就是今年最震撼我的文字游戏了。


原因在于,要读懂《依依》的故事,要有创作经历或是逻辑思辨的知识,光是停留在玩家的身份上依靠体感来阅读《依依》的故事,反而会因故事中反欲望,保持克制的价值观而感到而感到生理性的难受。


——花钱买你的游戏,是为了我爽的,而不是听你一个创作者在那里发表自己独创性的哔哔赖赖。


而这样“主观”的内容,则在游戏里还不少。



第一遍过《依依》的剧情的时候,我也有类似的体感问题,“这主角勾勾谁啊,代表我?”,加之游戏时间很短,一句话来说基本就是几个不同的角色轮流出来走一遍过场,最后和女主角依依对话,最后告别这个梦境。


玩家在与几位配角的对话中就只能勾勒出这个“梦境”的轮廓,以及配角们曾经和主角很熟络,对主角抱有不同的情感,大多数时候,玩家能够直观感受到的,是随着场景和角色不断变换,高度场景化的一种“情绪”。



但情绪归情绪,游戏时长短归短,玩家在对话中获得的信息量其实非常足。


这里简单列举一下。


·主角并不属于梦境,梦境是一个平时没有声音只有颜色的地方。


·梦境只有下雨才有声音,但每一次下雨主角就要离开去到下一个地方,并且没有之前的回忆。


·主要的NPC都是由颜色命名,她们是女主角依依的一个部分,她们对于主角的态度,或是不舍,或是责怪,或是无奈,但都怀抱着爱意。



·男主角曾来过梦境,并且忘记了过去的记忆。


·梦境由人的欲望而创建。


·依依是基于男主角失意后的欲望或是需求,或是情绪和思考的某种投射而被男主幻想出的人物。


·由颜色命名的NPC们其实是女主角依依的化身,是她的某种情绪。


·这是最后一次和依依见面的机会了。


·在男主角想起来依依的时候,也是他必须得离开梦境的时候,依依没有挽留主角,而是劝他归去。



将这些信息结合起来之后,玩家的体验就会非常有意思了。


一方面,大家都能够推断出主角曾在某种状况下将自己的情绪投射出去而幻想出了他心中完美的女性,但是就像网络上那些嘲笑孤独者的文字所说的言论一样。


健全的人,为什么要去幻想一个聊以慰藉的对象呢?一定是生活过的不如意吧。


需要思辨能力的地方在这里开始体现,单纯去以“性别”或是“形象”来带入依依和男主角的关系,就会显得玩家自己很Low……



另一方面,玩家代入主角身份之后会很困顿,因为在玩家的立场上最基本的逻辑就是以物易物,我投入我的心血和时间去玩游戏,得到某种体验,但《依依》的剧情却需要玩家自行去推算,体现在玩家眼前的只是冰山一角。


本来只是去逆推一些游戏时间线之外的事情玩家也会干,但如此多的信息和空白,基本就是告诉玩家:看你自己发挥了。


阅读比较仔细的玩家幻想能力或是有过创作经历的玩家可能还好,而没有的玩家几乎就被这高墙给堵死了,但解读并再创作,反而才是这类作品最有趣的点。



根据依依是被主角所创造出,以及那些由颜色命名,对主角抱有各种不同情绪的配角们也是依依的一部分,我们能够推导出很有意思的事。


依依被创造出来,面对主角时曾经也抱有过很多情绪,但在梦境的最后,依依在为主角献上舞蹈的时候说,她希望主角万事顺利,不要再回到这里了,可以见得主角来到这里就是为了追寻某种能够慰藉她的情绪。


哪怕其他以颜色命名的配角们对主角恋恋不舍,依依本体却不挽留他。



所以,驱动着依依的核心应该仍然是被创造后,满足主角失意时候的慰藉,而在这种慰藉中最好的就是”爱“。也正是因为”爱“,依依或许才会做出哪怕心中很不舍得,但却依然不挽留,颇有”因为我爱你,所以我放手“的觉悟。


新的谜面和有意思的点又出现了。


在梦境中追寻依依的人是主角,可是根据NPC所言,这是最后一次的机会,那么说明至少在现实中,主角已经进入了某种不需要依依的状态。



而当我们将梦境中的一些人和事和依依是为慰藉主角而生联系起来,我们就会发现梦境和现实高度相关,比如故事的情节推进都会有一场雨,那场雨可能就是现实中的某些变故。


同时,故事至今也确切没告诉我们,这场梦境是谁的梦。


或许是主角的,这样想的话主角或许是一个情绪细腻温柔善良之人,哪怕是创造出了依依之后,甚至希望依依拥有独立的人格,又或许是一个有情有义但却自私至极之人,哪怕在不需要依依之后仍然要和她道别。


可如果这场梦,是依依做的呢?



在故事中,依依的分身摇朱告诉他:这里的一切都不属于你。


依依自己也说:“你才是我的梦之所向。”



在这个情景下,我们再回看主角进入到某种不需要依依的状态中,又有无数种可能性。往好了想,或许是主角的生活迈入了正轨,往坏了想,或许主角即将死亡,不再需要依依……


总之,《依依》提出的问题,不是浅层次的作为游戏和玩家的身份对话,思考这些问题的大前提,就是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一点,则是为什么我将《依依》推崇至今年最震撼我的文字游戏这个位置的原因。


游戏本身的场景化塑造情绪的能力很强,并且在表层内容上是通过情绪来带动剧情,可这种情绪却是细腻圆融,符合主题并且逻辑自洽,甚至深想后能够感受到那种基于灵魂诘问还有梦境与现实的”离别“缩带来的张力。


游戏竟有如此力量,能够触及灵魂。


可能有些观众读到这里,会有疑问:你说的这些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诚然,没有过类似经历的观众很难感同身受,那么我就举一个现实里的例子好了,例子的提供者是上一次我们写麻豆传媒上海团队落网那一期的二次元民警朋友。


他跟我说,他遇到的这个案例很像之前贴吧的神文,被网友改编成了漫画的《回想》中那个自杀的女孩子。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女孩子逐渐丧失了希望,最后自杀的故事


民警朋友遇到的案例则是,一位女性举报嫖娼,而她举报的对象是她自己。他说当他们赶到现场的时候两人已经正在做第二轮,衣服都没穿好,根据调查和转账记录,嫖娼是真的。


“那她是怎么举报自己的?”我问。


“事后她说,她借口去洗手间洗澡偷偷打的电话。”


民警回忆说,她穿着JK服,手机的锁屏是一张他没看过的绘画,调查出来是跟着外卖平台上某些黑按摩接私单的,今年还在上大学。


“她家里有三个孩子,她是大姐,自家母亲被父亲家暴。他父亲好赌,只会在家里横,为了赌甚至不准母亲为孩子花钱买贵的肉,不然就会打她。”


后来她考到了很远的大学,就是为了逃离原生家庭,但家里除了学费就已经没有其他的钱能给她掏出来,好在她自己争气能拿到奖学金,但他妈软弱还老实,思想也传统,觉得嫁一个人就得一直伺候着他。


我问民警朋友怎么知道这些,语音里我能听到他点烟的声音,他说因为他们后来检查手机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学生上网搜过怎么自杀,负责对她思想教育的同事说她油盐不进,所以他就去和她谈了下,最后所里依法把她送去收容教育所。


“当时我问她,你为什么要举报你自己,她跟我说那个男的要他叫爸爸,还有点想打她。后来我就跟她聊,她一直在说,我没其他的方法赚钱养我妈和弟弟妹妹,在跟我强调,她做的没错,只是犯法。”


听到这里的时候,我沉默了很久,才问到:“那他爸妈知道吗?你们应该会通知家人吧。”


“嗯。收容教育结束之后她休学回去了。”民警朋友说,“后来我打电话过问,她妈说她被父亲打了好多次,最后自杀了。”他也停顿了好久,“她妈妈离婚了。”

《回想》的故事中,女孩的结局


后来我和民警朋友讨论一些她精神上的特征,民警朋友很感叹,他说他还和这个小姑娘有过书信交流,但现实就是这样一次次让她失意,让她走上了歧途,她本人的精神也因此抑郁,失去了自我调控的能力。


“她说,收容所那些叔叔阿姨说的都是对的,但是对我没用。我不需要那种又正确又冠冕堂皇的话,那种话能救我妈吗?”


可能她没说的话还有一句,那些话也救不了她自己。


在《依依》的故事里,依依是美丽的,还有那些情绪的场景也是凄美的,但至少故事中最后的离别为彼此都留够了体面还有对未来的展望,依依离开之前会说,“我将这轮明月赠与你。”



很少有作品能把“离别”这个主题在不去刻画苦难来反衬光明的前提下,做到这个人文高度。她把人在现实中遇到各种事情会遇到的情绪,具现成了角色,而又通过梦和做梦之人这种创造者和创造物的关系,将原本就存在的情绪放在了那里,仅此而已。


这种手段最高明的点就在于,这是一种用情绪去刻画情绪的手段,而非“小明挨了小红一拳,所以小红生气了”这样的逻辑去刻画情绪。


正因如此,这样藏在故事之下的诘问,才能让观众们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发出最为涉及灵魂的回响。


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承载着自己精神的脆弱和希望的依依,依依们有着不同的形态,陪伴着她们的主人前进,在主人不再需要自己的时候告别,但人不能为了前进而前进,必须正视自己的精神世界。


至少,为了能够精神健康的走向未来。


写在最后:如作者在页面中写道,这是一款16天内制作出来的游戏,一定会有不足之处,如果您不喜欢依依,退款便是。


《依依》是一部十分对电波的作品,但这也是一面镜子,因为依依提出的问题是关于精神健康状态的,无论在体验的过程中出产生了任何情绪,仔细去品味由自身产生的情绪,才是有价值的。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情报姬 获得更多一手资讯

点击这里,给我好看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