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NFT小说」赚钱是什么体验?我试了一下

2022-04-25 星期一

这届年轻人心里,多少有过这样的理想搞钱瞬间:

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电脑一开,网线一连就能赚钱。写网文仿佛就是一个其中一个解法,圈中也不乏“暴富”故事,吸引人们入局。

5G普及的时代,万物皆可联网,互联网上对Web3.0讨论不绝。有人认为“去中心化”是新风口,去年12月上线的号称“跑步就能赚钱”的StepN就是一款基于去中心化概念打造的NFT游戏,2022年第一季度就赚了2600万美元。

那如果在Web3里写小说,体验又会是怎样的?


Web3,即World Wide Web(译:万维网)的3.0版本,1989年World Wide Web这一基于超文本协议的网络问世,才正式宣告大家熟悉的互联网正式到来。万维网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很多次内涵的改变,自区块链风靡全球之后,Web3的主题变为:将控制权从少数几家科技巨头手中返还给个人,强调的是一个用户能对自己的身份和数据有更多控制权的互联网。通俗点来说,就是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互联网。
 
最近,城画君的老朋友@郭宇 就有了一次Web3写作经历,我们请他聊了聊这段故事。

以下为郭宇的自述。


💻


· 郭 宇 ·

退休程序员
原字节跳动资深技术专家

数年前,一人旅行去了北陆的山中温泉,它与栗津温泉、片山津温泉组成加贺温泉乡,这个地处深山中的温泉乡只有一条幽静的温泉街,沿着鹤仙溪的源头一路攀登,河床的另一岸有条羊肠小道。

入夜时分,隔着参天杉树隐约能看见对岸温泉浴场攒动的人影,硫磺的气味也随着视线飘散而来,行至游步道尽头的蟋蟀桥,一座木造旅馆立于桥头,这里曾是著名俳句词人松尾芭蕉旅居过的地方。

山中温泉

松尾芭蕉为山中温泉题词,“此山之中,汤气甚于菊之香”。百年之后,我作为一个异乡旅人,还能感受到这份相似的情绪,这得感谢我们各种文字形式的记录。

互联网发明后,出版方式有了很大的变革。我时常在想,互联网是由一台台机器组成的网络,如果有一天,储存文本的机器突然消失,如何能将知识与情感继续代代传递下去呢?


小说《三体》中有一个传承人类文明的实验,如果将知识编码到磁带中保存,能延续三百余年,如果刻印在石头上,文明存续长度就达到千年。

当然,我们并不需要像原始人一样将互联网中所有信息都刻在石头上,因为大部分并没有太大意义。

国产动画《我的三体》

不过,Web3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方式。

有网友曾尝试将完整版《清明上河图》储存在永存区块链Arweave网络上,这一分布式的储存方案通过将文件分片[1]储存在共识区块[2]的方式,达到文件永久储存的目的。

不同于其他写作平台的Mirror,允许作者将作品永久保存在Arweave网络,并为每部作品发行一系列的“签名版”NFT,在2021年,许多Web3世界的DAO[3]都通过Mirror介绍他们的业务,发布文档,甚至筹集项目资金。

被储存在Arweave网络上的《清明上河图》

年初我在Mirror上开展了一次Web3写作实验,围绕我的一篇科幻小说《永不消逝的哈希》(戳蓝字即可跳转阅读)展开。小说中,我尝试描绘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未来世界,在那里,所有人的链上地址是法定且唯一的,于出生时确定,在死亡时销毁,每个人一生的轨迹都会以交易块的形式呈现在网络中。

《永不消逝的哈希》是一系列故事的开篇,它想讨论的话题是,如果我们熟悉的科技手段将人们困于乌托邦之中,普通人如何在那样的世界中寻找到自我的意义。这个系列中,许多核心的技术概念都存在于现实世界,因此,创作中我萌生了一个想法:我与这部小说的读者可以通过崭新的方式来协作,一起推动故事发展。

郭宇在自己的个人主页上发表《永不消逝的哈希》

传统出版方式中,作者主要收入来自印刷作品的版税,存在滞后性:它取决于销量,这与体裁、渠道密切相关。实际上,不仅写作与出版行业,任何内容产业早期都存在着巨大的不可预知成本:没有人知道自己的作品是否会受到欢迎,因此,创作者不得不付出巨大的机会成本。

Web3的基础设施让这种窘境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可以通过为这种生产关系增添流动性的方式来共同铸就一部完成度极高的作品。

如果我们把作品的未来价值想象成是一个流动性交易对[4]的左侧,而另外一侧由读者的版税和收藏品收益而组成,这个模式将DeFi[5]的LP[6]引入了内容创作者的生产关系,作为小说的读者,在小说创作前期能够参与“流动性挖矿”,这些交易对产生的流动性和未来作品的版税收益将共同被锁定,直到一部作品完成,参与读者能够开启他们被锁定的流动性,并获得独一无二的NFT勋章。

郭宇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上分享自己写Web3时的一些感悟

实际操作时会比我所叙述的形态更为复杂。但它拥有非常简单的逻辑——

如果读者能在作品的早期发掘出他们认为有潜力的创作者,也会有能力激励创作者将作品完成。作者与读者都能参与故事创作,并分享优秀作品成长的价值。

我为购买这一系列小说“签售版”NFT的读者提供了一个未来奖池。

这个奖池会由版税的1/4组成,其中5%将被随机分给10位幸运读者。这看起来和传统的出版社签售促销活动并无不同,不过在底层技术上,它透明且自动化:它由合约驱动,任何人能够审查合约的代码,而且我无需识别谁是有资格参与活动的读者,NFT便是他们的身份令牌。

NFT艺术形象

虽然《永不消逝的哈希》作品集目前只完成一部中篇小说,但线上销售额已经达到14000美元(约为9万人民币),对于传统出版市场来说,这个数额的版税收入通常需要反复加印才有可能达到。

读者的参与让我更好地思考这部作品需要传达的理念,作品的世界观也变得更成熟与丰满。

我相信,在这个系列作品完成时,我与所有读者都将体会到共同参与这项工作的乐趣:我们专注地创造、切实地拥有、开放地分享,而所有这一切,正以非凡的效率构筑着一个全新的互联网。



注:[1]文件分片:分片,一种传统数据库技术,它将大型数据库分成更小、更快、更容易管理的部分,这些部分叫做数据碎片。
[2]共识区块: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的一个核心特征,是保证区块链系统在分布式架构下的一致性方案。
[3]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分布式自治组织,有时也被称为分布式自治公司(DAC),是一个以公开透明的计算机代码来体现的组织,其受控于股东。
[4]交易对:在币圈交易中,“交易对”是由两种不同的数字货币组成。当拥有交易对中的一种数字货币时,可以通过这个交易对来交易另外一种数字货币。
[5]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即去中心化金融,一种创建于区块链上的金融,它不依赖券商、交易所或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金融工具,而是利用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例如以太坊)进行金融活动。
[6]LP:Liquidity Providers,即流动性提供者。

文字作者 郭 宇

杂志编辑 夏偲婉

设计 孔韵彤

微信编辑 温钰怡

实习生 李 嫣



如果你也在Web3写小说
你会写些什么呢?

评论区等你来聊
🖋



点个在看,紧跟互联网潮流👇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