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去世,享年96岁
储百亮, MICHAEL WINES

上海帮共产党大佬江泽民周三逝世,享年96岁。江泽民在1989年天安门事件之后被选拔为中国领导人,他在任的10年里,中国经济经历了飞速的增长。
中国官方媒体发布的一份共产党公告称,他因白血病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在上海逝世。
他的逝世及即将举办的追悼会恰逢中国一个微妙的时刻,目前执政的共产党正在面对一波针对疫情封控措施的广泛抗议,全国各地政治反对意见激增,这是自江泽民时代的天安门运动以来从未有过的。
对他好感和兴趣较少的中国人叫他“花瓶”,把他比作一件华而不实的装饰品,嘲笑他的烦文虚饰。晚年的江泽民被青年拥趸戏称为“蛤蛤”。但是,江泽民意料之外的上位和他与众不同的个性让其他人低估了他。在作为中共总书记的13年内,他成长为一名老谋深算的政客,打败了一个又一个对手。
江泽民领导了邓小平时代开启的资本主义转型,这可以说是他的标志性成就之一。他还积聚了极大的政治影响力,在正式退休之后很多年,其影响力仍然不减。在选拔现任领导人习近平的过程中,他在幕后有极大的发言权。
“有种观念认为他就是一个小丑,这种想法潜移默化地进入了对他这个人的描述,”1991到1995年任美国驻华大使的芮效俭(J. Stapleton Roy)说。“我始终觉得很荒唐。他很清楚如何在中国高层的政治丛林中穿行,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
2013年7月会晤美国前国务卿亨利·阿尔弗雷德·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时,江泽民称习近平是个“强势”的领导人。然而,江泽民本人在骤然跻身中共权力顶峰之后,最初的几年却始终无法摆脱犹疑不决和易被攻击的困扰。
起初,他试图安抚崛起的保守派,这一派反对中国试探性地转向市场经济。但最终,他推动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即使在邓小平健康状况和权力都开始衰落之后,也坚持了这个方向。
江泽民时期,中国成为一个制造大国,也成为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经济对手。
他执政期间,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大起大落,特别是在最初几年,1989年的天安门屠杀留下了一道长长的阴影。但回头来看,江泽民可算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他不像他的几位前任,他似乎认定,中国若与美国为敌,将不能长久繁荣。
“他始终优先考虑与美国的关系,我认为他在推动两国关系中还冒过一些风险,”华盛顿的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问题专家克里斯多夫·K·约翰逊(Christopher K. Johnson)说。“他知道怎样根据需要随时打开或关上反美的开关。”江泽民执政时期,约翰逊是一名中央情报局分析师。
1999年,美国导弹袭击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致三名中国记者死亡。克林顿政府解释那是误炸,江泽民拒绝接受那个说法。
2001年,中美再次对抗。他要求美国为中国战机与美国侦察机相撞一事承担全部责任。那次碰撞导致一名中国飞行员死亡,美国飞机在海南迫降,飞行员被捕。
(本文稍后将有更新,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