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极端天气,我曾叫停一场百公里越野赛

2021-05-28 星期五



一场正规的越野赛,应该如何准备?

一旦出现极端情况,

如何快速做出反应、决断?

又应该如何救援?


2019年,幽州古道超级越野赛

进行到夜里11点,出现了极端天气,

一小时后,赛事总监及时终止了比赛。


我们采访了那场赛事的总监周德利

2016年开始承办越野跑赛事,

曾策划主办幽州古道超级越野赛、

东天山越野赛、

姑婆山超级越野赛等赛事。


他说,白银越野赛这么重大的事故,

对整个行业伤害太大了。


采访 刘敏






谁来保障越野赛的安全?


先生制造:一场越野赛的救援应急队伍,是怎么配置的,谁来出钱?

 

周德利:主要是赛事方筹建、政府提供资源,这两部分组成。


政府提供的救援组织,主要来自消防队或者地方红十字会,以及其他有山野或户外救援能力的政府组织。

 

另外赛事方也会跟一些专门的救援组织合作,比如蓝天救援等这种公益性质的社会组织。这些救援力量会根据实际情况分布在起点、终点、各个打卡站点,以及在赛道会经过的危险路段,或者夜晚要经过的一些地方。

 

作为赛事方,我们会有一个专门的人跟各个救援组织对接,提前出一些预案:比如出现极端天气,一些危险的地方要提前设计好车辆的到达路线、转运路线、下撤路线以及赛事备用路线等等。

 

 

先生制造:这些救援服务是付费的,还是免费的?

 

周德利:不一定。有时候是政府主动承担了这部分费用,免费提供给比赛。有时候我们也会承担一些。

 

以我办过的幽州100公里越野赛为例,我们当时找的蓝天救援队。他们从2017年就跟我们合作,这是一个公益性组织,所以服务基本是半免费的——我们支付车辆损耗费、油费、队员的食宿费,以及消耗的药品等费用,但他们人员是免费的。

 

 

先生制造:一场100公里的越野赛,你们会准备多少救援人员?

 

周德利:像幽州越野赛,有30公里、50公里、70公里、100公里四条路线。以100公里这个路线为例,我们安排了50多名救援人员。

 

这些救援队员是滚动式工作的——前面的选手跑完后,这个路段结束了,救援队员可以转移到后面的路段做保障。这样滚动起来,会用低成本把效率最大化。

 

 

先生制造:在越野赛里,补给站大概多远会设置一个?

 

周德利:100公里的赛道,一般大家默认的补给站就是10公里一个。但是这也不是常规、固定的距离,因为山区内交通情况不一样,会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一下,8km、12km、13km、14km……都很正常。

 

 

先生制造:一场比赛在举办前,以及举办过程中,赛事方会做哪些安全上的检查?

 

周德利:这个工作很早以前就在做了,我们前期勘察赛道的时候,会把危险路段提前标出来,比如哪里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或塌方,这些路段的比赛我们也尽量安排在白天,把入夜的赛道尽量选在相对平缓的、危险性更低的地方;我们也会检查赛道上移动、联通、电信不同运营商的信号,把没有信号的地方也特别标注一下。

 

我们设计补给站地点,一般都定在车辆能达到的地方,如果赛道上有能快速下撤的路线更好。补给站也都会配备医疗人员,有些车辆交通方便的地方,也会配医疗车。

 

比赛当天,有三道预警机制:

 

第一个,在选手出发前,我们会提前派人去巡线:让熟悉赛道的人先去检查线路。巡线是分段式的,比如0km-15km是一组,15km-30km是另一组人,他们会在第一集团到达之前的两小时出发,随身带着路标和一些指示标志,如果发现路标丢失,就能及时提前补上。

 

巡线人员能避免第一集团跑错路,也提前检查赛道上有没有突发状况,一旦有情况,他们会立刻跟组委会汇报,这是我们比赛的第一道预警机制。

 

第二道预警机制,是救援人员,比如蓝天救援队会在比较危险的路段上守着。

 

第三道预警机制,就是在补给站。补给站的站长都是我们熟悉的人,他们对比赛流程都很了解,如果是新人来当站长,我们肯定先期也有个培训,告诉ta什么情况可以触发预警,比如天气特别恶劣,大家失温或中暑,或者补给站的库存告急,水不够了等等。如果天气预报看出天气恶劣,我们也会在危险路段之前的补给站,多分配一些补给或者防护工具,比如保温毯等等。

 

此外还有一些补充的预警机制。比如我们有收队的工作人员,他们一直在大队伍最后,任务是检查是否有选手被落下了,他们也时时刻刻巡视赛道情况;还有工作人员会开着巡逻车,在赛道的危险路段来回穿梭巡逻;另外,赛道上还有一些特殊的节点做强装的临时检查,比如天气突变时,我们会临时检查选手的强制装备,像防风防水冲锋衣以及保暖衣服等必须要带的,没有的话是要强制退赛的。再比如7点天黑,我们会在5-7点必经的CP点,检查选手有没有带头灯,如果没有,就不允许这个选手继续跑下去了。


周德利  采访对象供图






因为天气,我曾叫停一场越野赛


先生制造:2019年的幽州100公里越野赛,夜里遇到暴雨,宣布提前终止了。那次赛道上的情况是怎么反应给你的?

 

周德利:2019年那次是5月18日,晚上11点,赛道上开始下小毛毛细雨,但是起终点还没有下。但过了十几分钟,开始有闪电了,暴雨突然就来了。

 

在监控中心,能看到分布在几十公里的赛道上几百名选手的位置,我们前方那些工作人员开始给中心发图片和视频,其中能看出有中雨、有大雨,有些地方是狂风。最主要的是,一些图片能看到赛道上的水已经没过脚面了。还有收队人员说,一些选手因为失温从赛道撤回。

 

这时候还没到停赛的程度,首先触发一级截留预警,夜里11:30,我让补给站先把选手强制截留,把他们收到补给站去,先别往前跑了——因为暴雨可能来得快去得也快,我们需要一个缓冲的时间,继续看看下雨的情况。

 

同一时间,我们派救援车辆往里面开,探探路;也通知后勤组,把所有能调用的车准备出来,原地待命;物资组紧急调配夜里能御寒的食品,比如面条、方便面,送到补给站让选手吃热食。

 

雨一直在下,还挺大,一直没停,站点报告路面积水严重,村委会又说多处发生泥石流,这时山洪、泥石流的危险性就变大了。派出去的救援车反馈,救援路线被冲下来的石头挡住路,上不去了——如果这时候让选手出站,我们的救援路线又被切断,那我们没法保证选手在赛道上的安全。

 

这就触发了二级停赛预警,大概在夜里12点10分左右,我下命令,这个比赛必须终止了。

 

 

先生制造:“终止比赛”这个命令,应该是组委会哪个人来决定?

 

周德利:最终的判断是我,也就是赛事总监来定的。我们的工作人员从不同渠道收到各种信息,都会汇总到我这来,让我做一个全盘的综合判断。我来负责是否要停赛。

 

 

先生制造:赛事总监决定比赛终止后,怎么通知赛道上的人?

 

周德利:会有几个途径。第一个,所有站长会有一个微信群,这个群正常会记录和报告第一名第二名选手通过的时间、站点通过的人数、补给情况、赛道上温度天气等等。如果停赛,我会同步给站长,让他们把选手截留到补给站里去,告诉他们咱们停赛了,不用再跑了。

 

第二个,我们会给所有停赛组别的选手发短信,告诉他们比赛终止,就近到补给站等通知,我们会有后续的救援车和收容车,把他们运到起点去,就算他们看不到手机短信,在跑到下一个补给点时也会被截留了。

 

第三个,赛道上的救援人员,以及我们各种工作人员也会被通知,我们会打电话给他们,让他们遇到选手就通知停赛的消息。

 

 

先生制造:提前结束比赛,会不会增加你们比赛的成本?

 

周德利:会。相当于在我们原有收容的基础上,要增加车辆和工作人员。选手在站内停留时也会增加补给的消耗。比如幽州100那次极端暴雨天气,选手很冷,就要增加御寒的衣服,增加热食。我们可能会找补给站附近的村民去协调这些事情。

 

涉及比赛本身,很多选手都需要比赛积累的ITRA积分(国际越野跑协会官方积分)。停赛时,每个选手被截留的位置都不一样,可能是CP8(第八个打卡点),也可能是CP9,他们有进站的打卡时间,我们回头必须重新处理这些数据,依据实际到达站点的距离和爬升等数据,重新向ITRA申请积分。

 

 

先生制造:一个比赛提前终止,没有按计划“圆满”完成,相关的赞助商会不满吗?

 

周德利:赞助商不满是肯定的(笑)。比如在终点处,赞助商肯定有拱门冲线的展示,有各种广告牌,那终止比赛的选手不就看不到了嘛。2019年那一次,我们后来也给一些赞助商做了些补偿,补了一部分投放金额以及一部分权益。

 

具体如何补偿,也是根据实际的情况,大家最后会有个协商的过程。

 

 

先生制造:政府方会不满吗?

 

周德利:一些会有,觉得你这个赛事办得不太圆满,未来在支持上会有一些折扣什么的。2019年那次政府还挺配合,他们在打通进山救援通道,在后期撤出、运送选手这一块,给的支持挺大,那次合作挺不错的。

 

 

先生制造:选手会不满吗?

 

周德利:2019年那次,选手是最大的压力。因为选手上了赛道,就都想完成比赛,就差那么一点点没跑完,换成我我也不会甘心的。那次停赛有选手就说,后面马上就不下雨了,你让我再跑跑,我还是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比赛的,有人抱怨,有人要退费,各种吐槽的声音都有。

 

还有选手闹,不行,我一定要跑完,我就是为这5个积分来的。停赛后,积分是要打折的——原本这个百公里赛道跟国际越野赛协会申请的积分是5分,如果停赛了,跑100km的人只跑了80km,那就只能给这个选手申请到4分。很多人就是奔着这5分来参赛的。停赛了,他们得重新再跑一个赛事来补积分,就耽误好多计划。还有人没有完成100公里,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人生真正的“首百”(第一个100km越野赛)。

 

我们停赛的第二天,选手一早上撤回来的时候,还有一两个选手到组委会闹了一阵,主要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些原因。

 

 

先生制造:在越野跑的圈子,关于极端天气停赛,大家没有一个共识吗?就是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共识。

 

周德利:想法肯定不一样。选手来自不同的地方,素质也参差不齐,参赛经验也不一样,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想法都很正常,你就把它当成是一个小社会就行了。



由上至下 左一右一:幽州古道超级越野赛的赛道;幽州100中最险的“老虎背”赛段;在补给点提供的幽州招牌酱牛肉。(除左一图由采访对象提供,其余图片由陈诚拍摄)






白银越野赛事故的几个问题


先生制造:回到这次白银越野赛,有资深跑友向我们提到几个疑问:第一,选手身上都有GPS,监控中心都能看到选手的轨迹,一个人5分钟、10分钟都不往前,组委会应该意识到有问题。第二,越野赛里的第一集团,即专业的精英选手,他们通过各个打卡点的时间,一般能精确估计到分钟,前后误差不会超过10分钟。而白银这次,第一集团在CP3、CP4都没有按时打卡,但组委会也没有立刻反应。

 

在你以往的办赛经验中,你怎么分析这两个问题? 

 

周德利:关于GPS,在我们的比赛中会有一个监控中心,所有选手的GPS轨迹都会有体现。如果一个人脱离赛道,或者长时间不动,我们会第一时间打电话过去。

 

如果遇到信号盲区,GPS也会长时间不动,此时打电话也打不通。这时候我们线路上巡逻的工作人员,会隔一段时间发回反馈,如果说赛道上一切正常,我就知道这些不动的GPS是暂时性的,有信号了就会解决。

 

关于第一集团的打卡时间。比赛时我们会对每个打卡点数据做分析,比如这个站点出去了多少人,下一个站点进了多少人,前后的差额,就是有多少人正在区间的赛道上。我们会非常关注第一集团的数据,因为只有他们通过了这个赛道,才说明赛道上所有的路线都是正常状态。

 

我们会对第一集团选手的实力做评估,比如两个打卡点之间,赛道的爬升数据、赛道难度,我们都有综合评判,能大差不差地预估到精英选手们的完成时间。

 

假如估算是2个小时,而2小时10分还没到,还在容错范围内,因为选手可能抽筋、摔伤擦破皮了等等。如果2小时15分还没到,那就触发预警,这个赛道可能有问题了,让赛道上的人赶紧去查看是什么情况。如果真的有问题,那各个站点的救援、山上的救援队,马上就要行动起来。

 

 

先生制造:也有救援专业的人质疑,白银越野赛没有专门租通讯车,保障选手的GPS一直有信号。你们怎么处理这种通讯问题?

 

周德利:租信号车其实用处不是很明显,信号车在山区,覆盖范围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广。在山里,GPS的信号是时强时弱的,旁边的树木、石头、人和高山的距离,各种因素都会干扰信号。我们2018年也试过专业的北斗报文定位系统,就是不依赖手机信号而且通过北斗卫星发送定位数据,依然存在这样的情况。

 

在山区里,目前这些定位技术还无法达到让大家无时无刻保持联系的程度。我们现在只能用各种各样的预防机制,把危险降到最低。

 

 

先生制造:对讲机也没用吧?

 

周德利:用处不大。以我的经验,对讲机在山区里,通讯范围可能就3公里左右。

 

 

先生制造:你们会配卫星电话吗?这个贵吗?

 

周德利会,就是在没信号的地方要配卫星电话,不管山区里信号怎么样,工作人员在里面总能找到一个空旷地带,用卫星电话跟我们联系上。但是一部卫星电话,光押金就得4000块钱,使用得先充1000块钱话费,话费不够用的话还得交费。这些也都是成本。

 

 

先生制造:除了前面说的问题,你作为业内人士看白银越野赛,还有哪些大家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

 

周德利:越野赛里分高海拔和低海拔的越野赛,是两个不同的范畴。高于2000米以上的就要算高海拔赛事了,高海拔山区可能一天有四季,有自己的小气候,山下风和日丽,山上面可能就乌云突变,下雨、下雹子、下雪都有可能。对于高海拔山区的赛事,组委会和选手对天气问题一定是要正视的。

 

另一个,选手也要有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养成一个良好习惯,该带的强制装备千万不要嫌麻烦减少或者不带,侥幸心理千万不要有。遇到极端天气,该怂的时候还得认怂,退赛不丢人,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强制装备其实除了衣物,还有轨迹和地图。我们会要求选手提前下好GPS轨迹,遇到路标缺失,或者迷路,即便没信号,也可以顺着手机上的轨迹重返正确的赛道上。看报道,白银越野赛这次有个关键信息,第一个抵达CP4的那名男选手就感慨,幸好自己下载了离线地图,迷路了才能找回来,如果白银越野赛做到让选手提前下载轨迹和离线地图的话,是不是这次伤亡的几率也会小一些?






行业一夜倒退三四年


先生制造:现在国内的越野赛事赚钱吗?承办方盈利的目标是什么?


周德利:越野赛的圈子肯定是鱼龙混杂。但在我看来,目前真心想把赛事做好的,是占大多数——这一批应该还算是第一代在国内做越野赛事的吧,多多少少有一些情怀在里面。而且做越野赛,说白了,就是赔本赚吆喝,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越野赛事基本做一个就亏一个,稍微好点的可以保持收支平衡,远没没有大家想像的巨大的利润。


跟已经成熟的马拉松比赛市场完全不同,越野赛中,能赚钱的比赛非常少。现在还是市场的早期,大家办赛,都是为了培养这个市场,让跑者先来参与和体验,等市场逐步变大了,百花齐放,未来才有盈利的可能。



先生制造:一个越野赛怎么办才能盈利?


周德利:如果不靠赞助商和政府支持,一场越野赛想只靠报名费收支相抵的话,那至少有1000人以上参加,才能办得品质上有保证,又不亏本。


如果按这个标准看,目前全国超过1000人参加的越野赛,占全部比赛的1/5左右。像1000人以下规模的,大家各有各的筹钱办法,比如靠政府支持,这个就没得说,肯定不亏;比如一些两三百人参加的,那就只好从现场的搭建、物料、宣传、服务等环节去优化,都要节省成本。


一场越野赛距离越长,成本越高。像规模二三百人的,多半会做一些短距离的二三十公里的赛事。规模达到四五百人,可能就会出现五十公里的组别。那些能做百公里以上的越野比赛,他们的总参赛选手都可能600、700到1000人以上,反过来讲,这种比赛的组别也多,其中很多选手参加的是70km、50km、30km、15km等等不同组别。


当然,市场上也还是有很多只有几百人的小规模百公里赛事。



先生制造:白银越野赛事故,对行业、对你之后的工作会有什么影响?


周德利:对整个行业是特别大的一个打击。我们过去三四年的努力相当于白做了,一夜回到解放前。如果后期监管部门要求全部停办整顿的话,那越野赛相关的赛事公司、为赛事公司提供服务的公司,都可能会面临失业。或者因为赛事门槛提高,成本提高,很多人也因此无法再有能力承办比赛,这个市场会萎缩得很厉害。



先生制造:你今年原本要做的比赛是什么时候?


周德利:原本8、9月就有一个。目前看基本没戏了,行业内大家悲观的看法是,年内都不会再有什么比赛出现。这么重大的事故,对整个行业伤害太大了。从长远看,行业规范以及标准的制定,肯定是个好事,会使得越野赛更加成熟,但白银越野事故这个代价,太大了。





*所有图片都由采访对象提供


 作者 

刘敏

生活在于整景儿。

[email protected]

Weibo 先生制造  WeChat 先生制造

© 图文版权归《时尚先生》杂志所有。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