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35岁+单身女性的独白:房子车子户口都有了,就是没有男朋友

2022-03-08 星期二

我是一个女摄影师,在过去十多年间,我一直关注并拍摄女性。从宁夏清真寺里学经的回族女子,到青海藏传佛教寺院里的藏族尼姑,后来是四川大凉山的深处的彝族姑娘。

她们大都是生活在相对边远、贫困的农村地区的女性。有的甚至没有机会接受义务教育,十几岁就出去打工或者被家人安排早早结婚,对象未必是她们的如意郎君,但是并没有其他选择,父母甚至还要靠女孩们的结婚彩礼为家中兄弟娶妻。有的女性对抗婚姻的方式则是出家为尼,苦修余生……

拍摄过程中我时常感到痛苦和无力,这些女孩的人生有多少是她们自己选择的呢?她们是否意识到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想要的人生?答案非常模糊。那又是什么限制了这些女性的人生自由,是教育、经济、家庭,还是其它?那么,生活在大城市的单身女性是否有更多的自主权呢?

■ 高文仲/摄

2021年,我尝试拍摄城市中的女性,在寻找拍摄对象时,我设置的条件是大城市生活工作的单身女生,年龄30+。在此基础上偶遇了4位女性,让我意外的是其中3位都是研究生,甚至2位是毕业多年后又再读,她们都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提高个人价值,拓宽了人生的可能。

以下是她们4位的自述:

@Helen

“今年一定要结婚。”

这样的新年愿望,80后的我已经持续许了2年。

我是个农村姑娘,从小就有一个北京梦。我家姐妹四人,没有弟兄,只有我一个考上大学。2012年我到中科大读研,终于圆梦顺利留在北京。

姐妹结婚早,家里很只剩下父母二人。研究生毕业后,我开始挂心老家父母,也开始思考他们的养老问题。我觉得自己挣钱怎么也比老家的三姐妹容易些,心里暗想,将来我定要多担负些,将父母接到身边。

北京房价太贵,我肯定是买不起了,最好是在北京周边买房。我刚工作,身无长物,也从来没了解过买房的事情。好在有同事给我推荐了天津,2014年的滨海新区刚开发,房价还没涨,我看中了一套90平的房子,合计6000多一平。

虽然这个房价不高,但是自己刚刚工作,没有一分存款,土里刨食的父母挣钱不易,我不想向他们伸手要。20多万的首付,全是从姐姐、同学和朋友各处借来的。

那时,我每个月工资只有5000元,可以攒下3500-4000,这样我花四五年时间就可以还上所有借的首付款了。我计划等过两年房子下来,把房子装修好出租,房租基本可以抵了月供。到那时我就又可以全身心的攒钱还首付了。

但是装修房子对我来说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因为没有积蓄,我不能轻松的全包给装修公司,只能找小零工,等每个月工资下来,有多少钱干多少活。 采买各项材料,怎么装,这些事情都要自己亲力亲为。

大半年时间,几乎每个周末,我都早晨五点起床去天津,然后晚上坐最后一趟高铁返京,再赶末班地铁回自己住的地方。我租住的房子在北京城郊,出了地铁11点半,离出租房还要步行20多分钟,一路上路灯稀疏,我是个胆小怕黑的女生,每次走在黑暗里,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强撑着回到出租屋后,常免不了大哭一场。 有时候我就想,如果有一个男朋友就好了。

用了整整5年时间,我终于全部还完天津房子的首付借款。我终于可以给自己花点钱了,我想逛商场,买好看的衣服,就在我满心欢喜的时候,我“好心”的同事们说:“北京的房价最近可以了,你可以考虑上船了。”

听到这句,我不知道该开心还是惆怅。这五年怎么过来的,我很清楚。 但我也明白,那时确实是上船的机会。

卖掉天津的房子后又借了一大圈,2020年夏天,我在北京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在北京南站附近的一个老小区,一交房我就迫不及待的搬家。这次买房,我掏干了身上所有的钱,我是一分钱也不想再给别人付房租了。

搬家的第一个晚上,我一个人站在空荡荡的房间,凉凉的灯光均匀的洒在卧室的每一个地方,虽然家徒四壁,甚至没有一张床,一把椅子,但是我心里无比踏实。

此刻,窗户外面是北京的万家灯火,终于有一盏是真正属于我。 甚至,熄灯后透明的黑暗,也温柔可亲,如同母亲的臂弯稳稳把我托起。

虽然这两年我又卷入还钱的漩涡中,但我对当下的生活状态很满意。周末休两天,我基本上一天工作,另外一天打扫房子,买菜,然后蒸馒头、包饺子,也会抽时间去逛美术馆,到公园跑步,或者爬山,让自己有喘息的空间。

但是作为女性在就业上遇到的偏见也挺让人伤心。我曾经面试过两个不错的单位,面试官对我的工作能力和态度很认可,但是他们会问,你找对象了吗,是不是挺着急找对象,找到对象是不是马上结婚生娃……从企业的角度上出发,我能理解,但我还是有些伤心。

本来大龄剩女,就是自己心中的一个痛点,现在又成了找工作的阻碍,所以当两个企业同时因为这个问题拒绝我时,我的心情非常糟糕。

要说1987年出生的我还没谈过一次恋爱,可能都没人信。

我是化学专业,目前在北京一家日化企业的研发部门工作。按理说,理工科应该是男多女少,但是我的实际情况是一直处在一个男少女多的环境,再加上我不善言辞,不会打扮,以至于我这个勤俭持家,秀外慧中的好姑娘脱单成了个大问题。

我算是一个传统女生吧,我的婚姻观来自我的家庭和父母。

我父母的婚姻很暖。我妈能干果敢,家里无论遇到什么事,她都是我爸最坚强的后盾。我爸体贴包容,我妈高血压常年吃药,每天,我爸准时把药递到我妈手里面,还不忘把水也端到跟前。药吃完了,也是我爸去医院买好。

我一直觉得如果能找到像我爸这样的男生,会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但这并不是必须。

我理想的另一半学历至少和我一样,当然,如果对方特别优秀,本科也可以接受,主要是思想能够匹配。经济上我没有太多要求。

至于爱情,那是奢侈品,我已经不是刚20左右的大学生,无法不顾一切的爱别人,也不会要求别人如此爱我。如果对方人品没问题,两个人稍微聊得来,彼此可以互相包容,我觉得就ok了,还需要什么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压力越来越大,家人倒是从没给过我这方面的压力,他们反而怕我有压力难受,所以从不主动跟我提起这件事。我的压力主要是自己,毕竟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只有这几年。

我很传统,我是要结婚生娃的人。

我常想,如果小10岁或者小5岁,没有大龄单身的焦虑,我还可以追求自己喜欢的人,可以好好享受一份恋爱。但是现在比爱情更重要的是找个合适的人结婚,踏踏实实过日子。

以前会有一些同学朋友介绍结婚对象,我也会参加一些相亲活动,一直没遇到合适的,现在手机里有5个单身群,但是聊得并不多,大家似乎很难聊得来。

这几年我都在为结婚积极做准备,现在无论是工作,房子,户口这些硬条件都就绪了。我对外宣称今年一定要结婚,我不想拖一年又一年。但这毕竟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得有“合作伙伴”才能完成,如果仍然没找到合适的他,我可能还得等。但我还是想尽量找到一个至少60分的人。

今年完成目标。

@Eva

恋爱是个好东西,除了让人心情愉悦之外,还是一个让人不断自省的过程,特别人两性相处的经营上,让我感觉有很多成长。

我是一枚80后女生,目前人民大学MBA研一在读。

2015年我从上海和同学来北京创业,经过几年发展,遇到一些疑惑和迷茫,就把创业工作暂停下来。我需要一个小的跳板,去读MBA也是自我突破的一种方法,我希望打开思路,也能与一些更优秀的人成为朋友。

我以前对婚恋这事儿还挺主动的,来北京之前,我28-30岁,正是适婚年龄,大多数身边人会主动为我介绍对象。偶尔我也会跟朋友开玩笑一样说单身,很想谈恋爱,你给我介绍一下。

家人很少为我的婚姻操心,我爸曾经很拙劣的给我撮合过一次相亲,是他朋友的儿子,特别莫名其妙。两家人一起吃饭,我俩也是第一次见,互相都不打招呼,吃个饭点个头就撤了,很随意。

在北京创业阶段,我其实也挺希望找一个人,但是初来乍到公司比较忙,周围朋友是gay,我也没机会接触到新朋友。我下了几款交友APP,但是看了一两个就发现不靠谱。

我现在是随缘状态,不会再直接让人介绍对象,而是在与别人相处过程中,尽量自然地展示自己的特点和优点,大家如果欣赏,就会愿意把好的朋友分享给我,这是另一种主动。

我曾经有两次非常接近婚姻的恋爱,第一次是在化工厂期间,谈了两年差不多了,各方面都特别适合,父母觉得赶紧结婚,走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没想到对方与他的一个小leader劈腿,搞得全厂人尽皆知,太打击人了。有一段时间我瘦得穿衣服都能垮掉。

另一次是在上海期间,双方家长也都觉得条件具备了,我30岁左右,也挺期盼婚姻,觉得就是他了,结果又没成。

35岁前两年,我特别焦虑。 我觉得女性不生孩子,就是不完美的,但是找一个靠谱老公太难了。我想了两三年,要是实在不能结婚,干脆买精子,或者冻卵做个单亲妈妈。

现在回看,那也不是我真实的想法,只是太多世俗的观念困扰了自己,经历之后自我认知的改变,就释怀了。即使生了孩子,也有可能失去生命中其他东西。

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精神需求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特别感情上的。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找满分结婚对象,因为我自己也做不到满分。

我对物质并没太高要求,现在读研究生,两年学费36.8万,是学费贷,在廊坊还有一套房子要供房贷,我自己一无所有,干嘛一定要求别人要有呢?我又不是找一个长期饭票。而且,我觉得两个人在一起之后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

我希望另外一半懂我,疼爱我,最重要是靠谱。很多时候双方不一定要喜欢同样的事情,但是要互相尊重对方的爱好和选择,哪怕是自己并不喜欢。双方既能和谐共处,也能各自享受独处,这是我理想的婚姻关系。

父母的婚姻是我的反面教材。我爸是山东血统,典型的大男子主义,在婚姻中很自我,不太考虑我妈的感受,所以他跟我妈结婚离婚,复婚又离婚,到现在又结婚。我的成长过程中几乎都是我妈出现,我一直认为我爸可有可无。

我不希望遇到像我爸这样的老公,更也不希望我的孩子以后有这样的爸爸。

我会拿父母的婚姻做镜子,思考什么样的婚姻是适合自己的, 我希望能坚守到自己的幸福。所以我即使到现在,我还是想找到自己理想的爱情。

当然,为了爱情,可能又要牺牲其他,但是我觉得人生就是不断地与自己和对方的“较量”,是双方的互相的成全和包容。

女性身份,让我在工作和生活上遭遇了诸多不便。

上海工作期间,我去沈阳出差,差点被客户占便宜,然而老板并没有要捍卫员工的权利,反而会怪我不小心。

在北京期间,有天晚上我加班回家忘带钥匙,我就打了小广告上的开锁电话。12点多,高大壮硕的开锁师傅站在我门口开始暴力拆锁,其实他想卖给我一把新锁,但是价格高得离谱,而且他的开锁许可证也过期一年了。当时我俩站在过道上讨价还价,我内心还是挺恐慌的,怕激怒他,只好高价买下。

现在我不会太在意自己年龄,有空就愿意一个人在家里看书追美剧,来北京我就办了美容卡,有时去按摩放松一下,或者做点保湿,比较随意。前年我去做了一次热玛吉(指射频美容项目),近期计划去做下眼袋。无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都要让自己变得更好。

我有一个“美貌仙女生活交流”群,都是单身女生,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生活,抱团取暖,希望能成为单身独居姐妹们的心灵栖息地。

人大MBA有参加“亚太地区沙漠挑战赛”的传统,我当时误打误撞进去跟他们跑,每周在奥森,香山两次训练,现在我已经可以跑半马了。

虽然经历过幸福或不幸福的恋爱,对爱情我仍有憧憬,所以我坚持到了现在还单身。哪怕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我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爱情,即使没结婚,也没有关系。

@花雕

我是80后,家中独女,我相信爱情,但是拒绝婚姻。

至今谈过几次恋爱记不得了,反正不少于六七次吧。记得有句歌词“多少爱情只记得结局和开头”,因为过程太相似了,会重复之前的甜蜜,甚至会重复当年说过的情话,也会重复之前的错误和结局。

如果相处没那么美好,那就一别两宽。我追求的是人生幸福,而不只是婚姻或者爱情。

最后一次分手应该是30岁那一年,剩下的时间都在认真爱自己。

作为一个阅读癖,我的爱情观受小说影响较多,婚姻观则来自家庭多一些。

17岁,我就认为女性如果自私一点就不该结婚,婚姻对女性并不友好。

30岁,我感受到了时间和传统观念的压力,会自我怀疑,觉得也许真该长大了。父母需要一个能把他们从病床上抱起来的女婿所以想认真地考虑婚姻。

有段时间,迫于压力去相亲,去跟爸妈认为适合的人相处,或者说是网上找聊得来的人。但是几乎每一段恋爱都在印证,我可能不太适合跟一个人长期亲密接触。

也许因为父母的学识与爱意不断的纵容,让我有平等交谈和提出观点的权利。当我最早跟爸妈透露出不结婚的想法时,我父母的反应是好奇又奇怪,他们会或认真或搞笑地跟我谈讨扯皮洗脑。我们彼此在多年互相洗脑的较量中苦乐与共。

年复一年,身边的同龄姑娘结了又离的,生活不幸福的例子越来越多,我论据充分,理论也愈加成熟,给父母摆事实讲道理,父母的传统观念不堪软磨硬泡,十多年洗脑大战,最终由任性的女儿获胜。

其实我父母很相爱,但是他们相爱的模式我觉得自己做不到。

大概三四岁时,爸爸请客,他只需要坐在桌前跟朋友们推杯换盏,妈妈则要在厨房做很多菜。妈妈忙活完,饭局也差不多快结束了,妈妈也许能吃到最后一道菜的一半,他们彼此都非常满足。但是我不高兴,我会觉得不公平。如果我未来的婚姻状态也如此,我不想要。

当代女性深知婚姻中不仅需要生儿育女,还要斗婆战小三,耽误升职加薪。假设结婚不是“更好的生活”,那我何不一直恋爱?可以供养自己的女性,是不会轻易妥协,盲目投入婚姻的。

有人认为婚姻是爱情的保障,我只会认为婚姻是一种有法律约束的伙伴关系,它所规定的是两个人在财产上面的分割,而不是爱情。

我理想的爱情是周恩来和邓颖超那样的灵魂伴侣。如果一个人跟我非常合适,也许我会在咽气前领个结婚证,这样一结就是白头到老。中途谁另结新欢,那就分开,没有道德压力,也没有财产分割的毛病,何必非要绑死。

社会和时代对女性的主要期待仍然是生育能力。当然,保持适度的人口增长有助社会发展和稳定。

但是我不喜欢生孩子,我可以去养喜欢的干儿子干女儿,他们都非常可爱。干儿子四年级了,品行调调,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好多都特像我,他妈经常管不了就恨恨的来找我抱怨,我远程遥控他亲妈调教,好多欢乐。干闺女还小,学龄前幼崽,貌美如花。

我经常心怀感激和庆幸,不用遭罪就有儿女双全了,赚了一辈子。

相比没钱的不方便,单身的不便我几乎感觉不到。

也不是没有职场骚扰,我一般都不需要显示暴力,都是显示不屑。只是瞄一眼对方的身高和下三路,看起来能一脚踢爆他俩蛋蛋,他们都灰溜溜的眼神躲避,怂了。

当代社会对女性还算宽容。 想生孩子,社会鼓励你;愿意拼事业,给你工作;如果有人强迫你婚嫁,他就是违背基本法律。你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没有人可以阻拦你,进可攻,退可守。

女性到了30岁左右,容颜加速衰老,如果还没把自己嫁出去,对于个人魅力降低和生育难度提高的焦虑就会袭来。

男生相对简单,不管是25还是55,只要有拥有财富他就可以拥有十八、九岁姑娘的交谈权,甚至是交配权,社会所定义的婚姻对男性的压力要小得多。

我大学是英语专业,学的那点东西毕业后都还给老师了,做的大多是文科类工作。今年年初来南宁一家有关新农村建设的单位,主要负责品牌宣传。

我爱好画画,唱歌,练戏曲,雕塑,刺绣,做手工等等。我养了一只小龙猫,它有咬毛症,我准备给它开个直播,讲怎么把它恢复日常。

一天24小时都不够用。可能孤单还没有产生,就被排除掉了。

当然,如果有爱情来敲门,我不介意试试,

所谓的“共同分担”是个伪命题,如果没有独自承担的能力,结婚也是互相拖累。现在对养老考虑的还不多,穷人不配谈养老,先挣钱再说,有钱了会把保险配齐,适当理财。

有新闻报道老年单身女性一起租公寓,喝茶聊天晒太阳,生活互相照应,但是一旦出现一个人病倒就开始压抑起来。但事实上我觉得等到了那一天,宽容和温柔会成为老者特有的力量,支撑尊严到终点。

最后我想说, 不婚主义者不是丑人多作怪,也不是没人追,就是纯粹个人选择。

@胖猫咪

在人间|35岁+单身女性的独白:房子车子户口都有了,就是没有男朋友

来北京之前,我的想法都是早点结婚嫁人,那是我妈给我灌输的人生目标。

来北京后,有次朋友过生日,我说,祝你早点结婚,旁边几个朋友笑我,说你这是什么祝福,现在谁早结婚了。这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早结婚。

我是70后单身姐姐,美术史专业全日制研究生在读。

从小到大我最烦过星期天,因为一到周末我妈就要做家务。传统婚姻观里女人就应该相夫教子操持家务,如果你不把自己努力做成一个贤妻良母,可能你就会有愧疚感,这是中国人的一个集体潜意识。

我受不了婚姻生活中那种特别琐碎的日常,为什么现在的女性就要要又要在职场上打拼,回家还要做贤妻良母,所以我要去逃避或对抗它。

我不知道社会上是否还有像李清照跟赵明诚一样“赌书消得泼茶香”的爱情。

在人间|35岁+单身女性的独白:房子车子户口都有了,就是没有男朋友

我一上大学家人就开始说,你要在大学找一个对象,大学毕业马上要结婚。我想好奇怪,我上中学的时候,他们怎么没让我跟男生交往?一上大学就让我马上恋爱?而且只要我找的,他们都不满意,只有他们喜欢的才行。

在人间|35岁+单身女性的独白:房子车子户口都有了,就是没有男朋友

家人一直催着结婚, 相亲的次数数都数不过来 。他们给我介绍,就必须得见,还不能说不满意,那样他们会说你太挑,如果说是对方不满意,他们就说,你看你性格不好吧,所以别人看不上你,你有问题。

在人间|35岁+单身女性的独白:房子车子户口都有了,就是没有男朋友

有些亲戚、同学说我羡慕我的单身生活,我爸说,人家那是安慰你,怕你太可怜了。我爸认为所有不劝我结婚谈恋爱的人,都是想看我笑话。我不结婚,让他们没有面子。我妈是最歇斯底里的一个人,曾经说哪怕你假结婚也行。

后来我就是随便见吧,其实挺伤心的。

在人间|35岁+单身女性的独白:房子车子户口都有了,就是没有男朋友

我自己对结婚没有执念,家人则是在我40多岁开始放松了 ,但不是说他们心里没有这个想法,只不过就没有催得那么紧。

到了现在,我妈则彻底改变了,支持我读书,做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要的人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我身边有很多优秀的单身女生,单身男性很少有。

男性分布呈金字塔形状,底层人特别多,越往上人越少,但是女性是一个枣核形,中间这部分的人特别多,两端的人特别少。在传统观念里,女性希望往上找,或者是找一个跟自己匹配的人,这样的话就形成了一个不均等,因为中间那部分男性人数不足够。但是女性如果要找比自己差的男性,会觉得委屈。所以会出现城市大龄优质女生比男生多的局面。

而且条件稍微好一点的男生就优越感爆棚,他不觉得是因为女生更努力了,而是觉得自己有很多选择,却看不到自己身上有那么多毛病。

婚姻市场上,大龄女青年很尴尬,哪怕对方欣赏你的灵魂,也没法欣赏你的身体,因为你作为工具的功能已经消失了。

我好朋友竟然还问我要不要去冻卵。我说为什么要冻卵,她说你年龄大了以后会更不能生。我说我为什么要生呢?我不是只有这一个价值,而且生养孩子的成本,不只有金钱上,还有精力、时间很多东西都要贡献,我并不想承担一个作为母亲的职责。

有人说没有孩子的人生是不完整的,那谁又能说有孩子的人生就是一个完整的人生?如果有孩子,可能我就不会有时间看很多书,去很多地方,为了孩子可能做一些其他的选择,某些能让我快乐的东西也会消失,反而可能是一种不完整。

在人间|35岁+单身女性的独白:房子车子户口都有了,就是没有男朋友

十几年前,我就想辞职卖房周游世界,没成,我觉得考研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出走。

我没想到自己能考研上岸。

最初我只是想系统的学一下美术史,身边有朋友说你可以考研,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会更有效率。我当时在中科院系统里工作,同事们学历还都挺高,我觉得自己的学历确实是需要提升。

我边上班边备考。我家离单位单程要两个小时,上班路上地铁里挤,我就听政治,下班路上有座,就做英语阅读,一路差不多可以做两道阅读题。每天中午我都把专业课资料打印出来看一看。晚上我会听一节考研班课程,之后再看专业课书籍,大概10点多钟睡觉,初试和复试前各请了一个月假。就这样,准备了大半年。

初试头天晚上,我整晚睡不着,上了20多次厕所。考试中,身边的人越来越少,我觉得结果已经不重要了,考研这个过程对我来说就像涅盘重生一样的感觉。最后出结果的时候,我是这个专业方向分数最高的。

去复试的时候,我第一句话是“我已经离开校园20年了。”老师们都在交头接耳。没想到我考上了。

20多年后重回校园,只能用魔幻来形容。我的导师还比我小6岁。期末考试老师看到我的身份证,就特别让我把口罩摘下来,确认我一下是不是替考。因为他也觉得这个年龄来读研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重新读研,困难太多了,人的智力和记忆力在20岁左右是顶峰,之后是往下走的趋势。我是跨专业考研,很多基础知识并不牢固,尤其是遇到全英文授课,简直是噩梦,有时候不得不偷偷摸摸跟着本科去学。

为了早点把学分修满,我选了三门选修课——正常是选两门。没想到期末的时候,各种各样的考试全出来了,那时候自己完全处于一个连轴状的状态,就是跟不上。

但是整个学期下来,我也并没有觉得自己不如年轻的同学。

很多人心里都是有那个概念,就是多大年纪干多大事儿。但是这个多大年纪和多大的事儿,到底是谁规定的呢,没有人规定啊。

我现在相当于是用钱来买时间,对我来说40岁才开始学自己喜欢的东西,我还能有多长时间可以从事呢?所以我的时间很宝贵,我要把它用来学习,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在人间|35岁+单身女性的独白:房子车子户口都有了,就是没有男朋友

一个人过太舒服,我养了三只猫,这次去读研究生,只好让我爸妈到北京来照看猫。

周深《亲爱的旅人啊》歌词就特别像我当下状态,挥一挥手,告别过去的自己,然后踏上新的列车。虽然前路很迷茫,我的心情也很忐忑,但是我知道这这趟列列车会带我去远方,并且我再也不会回头。

爱情对我来说就是个配角, 我不是迫不得已才单身,一个人过太舒服了。 我每年都要去学油画,德语,心理学等等很多我感兴趣的新知识,我也去很多个国家旅行。七夕节那天,我去了一趟美容院,给自己做了一个按摩,回来后我又去做了一个减肥拔罐,我希望自己无论内外都保持清爽轻盈的状态。

不过独居单身女性还是会遇到一些麻烦。有次回家,门没锁上,我以为自己忘了锁门,过了很久我才发现家里丢东西了。原来家门口有人写记号,标注这是一个独居单身女性,家里锁是被人撬开的。

一个人生活肯定有孤单,但是在两个人关系中的时候也会有,而且比这种孤单更诛心。

某天,家族群里叔叔问我,考没考虑以后谁来管我的身后事,我说,海葬。我比较喜欢红海,让堂弟堂妹的孩子来帮我把骨灰撒到海里。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