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还有多少朋友在追《创造营2021》,反正我们一直在跟着看,并且万万没有想到,亲眼见证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神展开。
一个完全意料之外的人,居然火了。
不是诺言,不是韩美娟,不是甘望星……
虽然以上这些选手也发展得挺不错的,但他们到底是自带流量的“跨界”玩家。
而今天要说的这个人,真的是素人,纯素人。
节目前,查无此人;
节目后,一夜成名。

这么戏剧性的事情,居然就在2021年真实发生了。
说不定你已经见过他了。
在抖音,这个俄罗斯“Justin Bieber”无处不在。
在微博,这个男人的超话力压戳爷和Justin Bieber,荣居欧美明星排行榜第一名。利路修,一个纯素人,一个俄罗斯留学生,可以说与“练习生”毫无关系。他来创造营最开始的目的,是给两个日本选手做翻译。是不是很搞笑,俄罗斯人当日本人的中文老师,仿佛在说绕口令。没想到节目组看中了他的颜值,一波强买强卖,把他拉过来当选手。2021年了,连公司招爱豆都要优先招富二代,居然还有这种“陪朋友试镜反而自己被选上”的宝藏。反正,当就当嘛,利路修就抱着一轮游的“体验生活”心态,初舞台随便搞了搞,唱了一首可以说是毫无旋律的俄罗斯rap。而之后他在营里的日常同样也是:颓废,丧,笑不出来。因为,他成功激发了包括我们在内的,一大群网友们的叛逆心理:你不是想跑吗?偏不让你跑!就让你学唱跳,就不让你玩手机!之所以会给利路修撑腰,初衷不是为了让他火,不是为了让他出道成团。只是想要看到他被迫营业,被迫打工,永远戴上痛苦面具。但是,被迫营业的利路修的故事,到这里居然还没有结束。
因为,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个素人。而互联网时代总是有记忆的。所以素人的走红,总是要经历一堆的“扒皮”“隐私曝光”“剧情反转”。此刻身在营中,没有手机的利路修,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扒得裤子都没得穿了。网友们立刻发现了,他的微博关注了1000多个美女——可以!这个男人很大胆!但是截止到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美女站出来吐槽曝光他。最后他的老板出来辟谣:利路修关注美女只是为了做代购。接着网友们又顺藤摸瓜地扒出了他的N个社交媒体账号。大家收获了无数个半裸自拍,并且合理怀疑,利老师为了早日下岛,正在故意扮丑。最神奇的是,利路修,一个可怜的留学生,已经被热情的网友们,扒出了自己的前半生。但是,在这个偶像都天天塌房的时代,利路修,居然毫无黑历史。于是,路人朋友们的心态又转变了:本来以为自己只是爱上了一条咸鱼。长得帅,中文好,勤工俭学,复旦交换过,不说脏话,不跟美女聊骚,不太天真……几天之后,我们就会看到第一次公布排名了。可以想见的是,利路修不仅不会淘汰……以他现在这个人气,搞不好第二次公演完了都不会淘汰。哇。一想到我在搬砖的时候,还个人在为了我的梦想痛苦学唱跳,就真的超级快乐呢!当然了,请各位朋友们不要误会,这并不是一篇安利文。
之前写《创造营》第一期观察文的时候,我们曾经提到过一句话,101系选秀的第四年,最大的困境,就在于人设的同质化。100个人,为了让自己被记住,每个选手都会立刻给自己贴上一个旗帜鲜明的“标签”,而我们观众也会很轻易地将选手们分为各种类型。但久而久之,这些类型变得固化,变得千篇一律;而我们作为观众,也很难对他们产生新的期待了。比如《创造101》时期的杨超越和王菊,比如去年《青春有你2》的虞书欣。这几个人的本职工作都不是练习生:虞书欣是演员,王菊是艺人经纪,而杨超越的唱跳实力也非常业余。之所以能够吸引到观众,就在于这种对于偶像标准的挑战,这种出乎意料的反差。而另一方面,她们都很真实、大胆,并且具有某种人格魅力。她们身上有多么强烈的争议,就有多么旗帜鲜明的闪光点。最终正是这些特质,叠加起来,变成了她们身上独一无二的、不可磨灭的记忆点。在某种意义上,这些记忆点,或者说是“人设”,都是不可复制的。我们常常会看到一种现象,在某一种人设火了之后,节目的下一季,总是会有那么几个选手,有意无意地想要去模仿、去复制。而他们基本都悄无声息地湮灭了。这充分说明了,是人在创造人设,而不是人设在定义人。一旦有人试图去模仿,观众会第一时间感受到那些虚伪和刻奇,并且感到反感。每一年,我们都在镜头前,寻找那个最真实的人、最敢于做自己、最有个性的人。这很难:这个人不仅真实,并且还要“真实地”有趣。观众既不接受演出来的有趣,也不能接受真实的无聊。一年一年下来,从这个人选本身,你同样能够感受到某种“内卷”。当年王菊之所以会火,是因为她自信,她有强大的内心,她希望能用自己的特立独行,来“重新定义女团”。但本质上,她是想要赢的。在试图挑战规则的同时,她依然在服从规则。你不仅要有自信,还要有足够的底气。无论是傲人的家世,还是作为演员的成功,都让她不需要在规则面前如履薄冰。她没有那么重的得失心。比起成功,她更想要快乐的成功。大多数人,来这个节目,总是想要得到什么的。但他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写着抗拒,他真的什么都不想要,他就是个凑数的。所以敏锐的观众们,才抓住了他:这个人根本就不想要做偶像,不想要赢。他彻彻底底地反抗规则,游离于规则之外。这样的“出圈”是更难复制的。我相信短时间之内,我们都不会再看到第二个利路修,甚至于利路修自己还能做多久“利路修”,都是一个未知数。从杨超越的“全村的希望”,到虞书欣的“富二代慕强”……这并不只是一个人的努力,是某种集体的狂热,将她们推了上去。她们身上都有自己特定的时代标签。某种程度上,101系选秀,恰好就是“内卷”的最佳代名词:90个男孩子,在一次厮杀,就好像养蛊一样。每一个人都在拼命,每一个人都想要被看到。节目的第一年,我们看到的是11个人的热血;节目的第四年,我们只看到了剩下79个人的残酷。竞争、压力、焦虑……这已经是日常生活的代名词了,连看个综艺都要这么累吗?但很不幸的是,利路修可以拒绝《创造营》的内卷,而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够逃离职场和学业的内卷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