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新剧,没想到是他抢走胡歌黄磊的风头
2022-12-11 星期日

眼瞅着“体制内男友”都已经被互联网遗忘,以公务员为主角的《县委大院》终于徐徐播出。
仿佛娱乐圈的“好苗收割机”,汇集了现存所有还能让观众看着顺眼的明星。男性角色中,前有“80后小生中最有路人缘”的胡歌,后有一脸踏实学霸相的张新成。黄磊虽然近年来口碑摇摆不定,但那副小男人的形象在妈妈辈里基本盘还是很大的。万万没想到几集播出后,目前最招人待见的居然是他——王骁饰演的镇党委书记乔胜利,AKA机关单位里的苦逼打工人、体制内十级夹板气学者。
顶着眼袋、法令纹和胡子拉碴的苦瓜脸,在一众老中青帅哥们的夹击中杀出血路,获得了几乎所有观众的怜爱。我看过了30岁的男明星,都该学学王骁。毕竟什么“星味儿”“主角脸”,在现下的国产剧中早已没有用武之地。就得是这种窝囊中带点精明的土,才是中年男人拿捏观众缘的流量密码。目前《县委大院》聚集的话题从拆迁到迁坟,个个指向现实主义。
演县长的胡歌梳起背头、穿起黑夹克,板着一张忧国忧民的脸,气质上的确稳重了许多。但可惜脸实在太洋气了,再怎么扮严肃,看着依然像个参加文艺大会的青年代表。虽然他在剧里已经极力克制住了自己的絮叨,但当黄老师挺着肚子晃晃悠悠走在胡同里,我总觉得是在《极限挑战》里玩角色扮演。身为县委书记在拆迁户家倒茶的样子,仿佛下一秒就要起身系上围裙去蘑菇屋的厨房里做菜;给胡歌推荐划船机的这场戏,又让人瞬间穿越回了他小男人系列的“方圆宇宙”。就像是一群来自北上广的精英白领,突然空降到这个摆着木把手沙发、玻璃面茶几,充满机关单位气质的布景里。
反倒只有王骁演的乔书记,完美匹配了“县城”的环境。
着装上就能看出端倪,光明县的干部们上至县委书记、县长,下至刚进机关工作的小年轻,都是清一色的白衬衫黑西裤。就他那件上衣灰不灰绿不绿,看起来跟头发一样都好长时间没洗了。说来惭愧,以前我对镇干部的了解主要来自《乡村爱情》。镇长齐三太是整个象牙山宇宙的食物链顶端,谢广坤、刘能可以怒怼村主任王长贵,但一进镇长办公室立刻变得谨小慎微、点头哈腰。按说乔胜利一个镇书记,应该比镇长的官还大点,结果在剧里除了“怂”没别的。《县委大院》的头几集剧情,基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所有人都在耍嘴皮子,只有乔胜利在认真打工。在一众或意气风发、或忧国忧民的同僚之中,乔胜利有种别具一格的窝囊。演员王骁当年在《流金岁月》里也算风流倜傥,靠个人魅力迷倒了朱锁锁也迷倒了观众。但如今别说魅力,就连脸上的法令纹看着都耷拉了许多。因为是上头主抓的大项目,县领导们动动嘴,镇上的一把手乔书记就得跑断腿。一看他靠近,立刻小跑、挥手、“滚滚滚”三连,就差拿把扫帚给他扫地出门。县领导们的工作主要在办公室和会议室里完成,就算下基层视察也是体体面面,就连闹事群众都给几分面子。张新成演的机关新人虽然工作中经常吃瘪,但好歹还能安安稳稳坐办公室里。只有我们乔书记——要拆迁的这片房子就是他的工作间;日常把提溜着公文包的手拄在膝盖上,撅起屁股求街坊们开门。前两天有个剧情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同情——因为天天不着家,妻子一气之下带孩子回姥姥家去了。接下来请欣赏,乔胜利“喝凉水都塞牙”的倒霉三步曲。原本是忙工作一个通宵,好不容易腾出空,去市场买了菜想着回家哄老婆。上楼发现家里空无一人,无奈只能放下菜热了点饺子,给丈人家打电话还只能说句“我挺好”。知道是搞拆迁得罪了人,但心里偏偏有股邪火没地方发。
只能结结巴巴地喊一声:“你明天就过来砸我脑袋,怕你们呢我。”你看着他叉腰在阳台转了好几圈的样子,堪称是“无能狂怒”的最佳注解。近两年来有个规律是,这类有一定宣传导向的现实主义作品里,配角往往比主角更出彩。非要总结一个共性,可能是因为处在“夹缝中”的角色,比相对顺风顺水,有光环的主角更能激发出“人味儿”。就像乔胜利,上有难伺候的领导,一个问题没答好就会飞来眼刀(虽然黄磊标志性的双手叉腰,让这眼刀的威力减弱了不少);
下有棘手的工作——任凭他费劲九牛二虎之力,照样完成不了KPI。拆迁户为了多拿补贴,偷偷加盖房子,结果意外倒塌把腿砸伤。这段的主角原本是胡歌演的县长,镜头特地给到了手机上时间,是凌晨2点多。但在他接到电话马上赶来现场的时候——乔胜利早就到了。乔胜利还得负责带人去医院、拍片子检查、跑前跑后开药。忙活到早上时还接到妻子电话,说孩子在学校被欺负,让他找老师谈谈。
因为手头的事情太多乔胜利随口敷衍了两句,结果被妻子挂了电话。最后在大会上被点名、被批评的还是乔胜利。他也只能尴尬地一笑,第二天再去敲街坊们的门。我上一次在现实主义影视作品中看到这种“夹缝人”,还是《警察荣誉》里的王景春演的派出所所长。巧了,跟演乔胜利的王骁一样,都长着踏实的小眼睛、大鼻子。王所长没有乔书记那么苦,但一样得在上级和工作之间斡旋。所里很久没来新人了,好不容易调来四个。结果一个是来镀金的高材生,一个是需要照顾的烈士子女,一个是警校的“问题学生”。王所长发愁手下年轻警力不足,但又没权力干涉上面的人事调动。也只能跟上级抱怨一通之后,再打个哈哈装作无事发生。乔胜利在县委书记面前点头保证解决问题,一脸好学生的样子;但一接“难缠”钉子户电话,就借口在市里开会、试图躲麻烦的也是他。而王所长听说局长要来参加迎新会,立刻号召全所开展大扫除。就连刚刚蹲守了一夜的老刑警也被拉过来,参加欢迎仪式。面对“镀个金后大概率要去局里高就”的高材生新人,他虽然背地里抱怨用不了,但迎新时却双手欢迎、大加恭维——简直比欢迎局长还热情。上有领导敲打、下有工作要开展,而自己又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解决面对的所有问题。两个角色最让人动容的“高光时刻”,也都是在自己非常有限的能力范围之内,尽可能保护身边的人。王守一发现下属酒驾撞车逃逸,无助地追着车跑,请求处理事故的交警“给我点时间,一定把他劝回来”。乔胜利听说上面要给处分,气急败坏地表示:“这个处分要给就给我,反正一把手都是要挨打的,我镇上兄弟姐妹已经很辛苦了。”这种困在中间的境遇,即使职业不同、级别各异,但更容易让观众感受到共情。再加上他们跳脱的性格,在相对更“正”的主旋律剧中往往会起到轻松笑料的作用。
如今很多男演员,会在这种现实主义题材的剧中让观众感到出戏,归根结底都是一个问题——
气质都太都市、太精英,很难想象他们能在县城和官场的双重人情漩涡里自如斡旋。其实纯从表演上来说,胡歌演县长是能看出一些设计的。老领导送他去地方就职,他出门时一路小跑,堆着笑、弯着腰,展现作为下属的谦逊;
在县政府召开大会,他又正襟危坐、嘴角微撇,显出身为地方长官的威严。或许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剧情也特地把他设计成市里派来的干部,而非从基层一步步升上来的地方官员。但越是在宏大叙事中,就越是那些或窝囊、或滑头,有更多小人物特质的角色更戳人。因为这样的角色身上,更看到反应普通人在大环境的处境。
王景春因为演过太多警察被称作“警察专业户”,但每个警察其实都经过了精心设计。
片警和公安局长演得不一样,派出所所长和退休老警察演得也不一样。
在拍警察荣誉前,他甚至跟在派出所所长身后,专门学习了对方的说话走路、做事方式。而如今公认能给主旋律剧提高“质感”的演员张译,被夸“再悬浮的剧情,到他那儿也能落地”。本质上也是因为,张译能抓住任何一个角色上属于“小人物”的气质。电影《万里归途》里他演的是个外交官,纯从角色身份上来说也算天之骄子。但片子结尾,从炮火中死里逃生的宗大伟听到烟花声那一哆嗦,才是很多人公认的“全片最扎心一幕”。
以前我们总说中年男演员要想有好人缘,就得拍自己“吃瘪”。但与其在虚假的职场剧里表演工作不顺、在悬浮的偶像剧里倒追女神,不如迈出舒适圈去演演这样的夹缝人——哪怕一开始注定要演技翻车。你看王骁都不需要特地“去油”,只需把乔书记的窝囊表现得浑然天成,就足以获得观众的怜爱。而这种角色未来可能不仅是演技的证明,更是考验中年男演员们是不是还保留一丝感知生活能力的窗口。毕竟观众早已厌倦了明星们在现实中和荧幕里,换着法子展现自己的时髦、精英和优越感了。或许也该轮到他们认真学一学,什么叫“天天受夹板气的普通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