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爹味发言”:角色扮演背后,看见代际间的隔阂与理解

2022-08-09 星期二

这份真心被变换莫测的网络世界狠狠抛在后面,却又以自身不变的真诚应对着万变的热潮。


>>>


一夜之间,小红书变成了“老红书”。

无美颜无滤镜的中老年自拍头像仿佛成为了某个神秘组织的接头暗号。与头像相适配的,是诸如“AAA建材批发老张”或“AAA专业养猪李哥”等以“AAA”开头,再辅以职业和姓氏的网络昵称。

(小红书评论区截图

这样的账号风格,是否让你也想起了微信列表里某个每日必群发“早安”表情包,换季必定科普中医知识的中老年好友?

在小红书“#爹味发言”的词条下,诸如此类的内容比比皆是。然而,这并不是源自于大龄网络用户从微信向小红书平台的迁移,而是一群精通网络语言、熟知潮流风向的年轻人对中老年冲浪选手的扮演与模仿。

“老板。送你三千万。千万要开心,,千万要平安,千万要辛福。[玫瑰][玫瑰]”

(小红书评论区截图

或许,你已经感觉到这一段话的标点使用错漏百出。或许,你已经蠢蠢欲动想要揪出其中的错别字。

但事实上,在玩转小红书的年轻人眼里,刻意多出的标点符号、专门打错的错别字、稍显土味的祝福语和话尾一定要带上的两朵玫瑰已经成为了扮演大龄网络用户的几条关键准则。

(图源小红书用户@南秋石烛

在一位“AAA爹味发言”相关用户的内容评论区,必定能顺腾摸瓜发现一群AAA用户。他们本是隔着网线的陌生人,却互相熟稔地称兄道弟。这也让前来围观的吃瓜群众活脱脱以为自己步入了谁的朋友圈。

曾经的年轻人,如蝴蝶一般扑闪着翅膀,在高强度的网络冲浪中追逐着最新奇、最酷炫的热词。而今,他们原路返回,选择拥抱早已“过气”的中老年用语,也在细致入微的模仿中,漾起社交网络中一片小小的水花。

造梗:翻新的“爹味发言”

没有人知道,AAA爹味发言”是如何火起来的。

但当你我因好奇而点进去多刷了几次后,就会突然发现,自己的首页已经被“AAA”包围了。

“董哥最斤在那里发贝才[玫瑰][玫瑰]又富态了[抱拳][抱拳]”

“年青人不要嫌弃我们,,,我们也想跟上时代步伐[握手][握手][握手]”

......

(小红书截图

尽管小红书用户们在造梗时,将所模仿的内容集中在了“#爹味发言”词条,但他们所发表的“爹味”内容却很友好,与大家平常所使用的“爹味”一词有所不同。

在我们的认知里,“爹味”是一个贬义词。适用于评价居高临下的说教。而说出“爹味发言”的陌生人也会被认为是不礼貌、太过以自我为中心的。这种将自己的主意强加在他人身上,带着“上对下”等级隐喻的发号施令,也难免遭人反感。

(黄晓明在综艺中的发言曾被认为爹味

而此次在小红书遍地开花的“AAA爹味发言”其实指的是模仿中老年人说话。他们的发言和和气气,以“玫瑰”和“点赞”表情所装点的内容也多为对人的夸赞。观看这样的“角色扮演”并不令人反感,反而更添一丝滑稽的幽默。

事实上,这种模仿不仅仅限于中老年网络聊天的口吻,更有对他们上网状态的精准捕捉。

昵称里的“AAA”是为了确保自己处在好友列表的第一个,与紧接着的职业搭配起来则更方便吸引到朋友圈中的潜在客户。

偶尔冒出的“发贝才”、“月月友圈”等将“财”、“朋”拆分出的字样,则是在模拟中老年人手写输入时被识别系统将单字误分出两个字的情况。

而错别字和多出的标点符号,其实也是在打趣他们输入内容时的误触。

在以精致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小红书,突如其来的“AAA爹味发言”犹如一股泥石流。它带着一点土味,却也在大量的同质化分享中更加吸睛,也更让人欲罢不能。

(网友对“AAA爹味发言”的评论

不同于一两年前大家挂在嘴边的“绝绝子”和“YYDS”,“AAA爹味发言”所表述的内容既不过分花哨,也不是小圈层群体内的暗语。它没有专属于特定人群的语义空间,也因此不会让匆匆划过屏幕的看客感到迷惑不解。

看似过时的“AAA爹味发言”虽然笨拙,却并不排他。

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可能以为这样的发言来自刚刚入驻小红书的老人,热爱冲浪的网友则早已了解到这是来自年轻人的新型搞怪方式。而能否意识到这些,其实都不会影响他们的冲浪节奏。

扮演:在换位思考中感受真心

仔细想来,“AAA爹味发言”其实与早年间盛行的“语C”(语言COSPLAY)在本质上无异,都是选择角色,模仿该角色的语气。

不同的是,“语C”往往由多人扮演不同角色,在模拟与交流中织成一个个让人浮想联翩的故事。而“AAA爹味发言”则是基于生活实录对中老年人的网络交流进行模仿。

(何为语C

事实上,年轻人的灵感取材于自己身边在互联网上小心探索的家人和亲戚。而他们也在尝试复刻的过程中,不经意地披露出了两代人之间的隔阂与融通。

“头疼、闺女非要我这老加伙想什么文按。难、、”

“闺女老喜又欠买这种衣服、、说是什么萝卜塔、”

“子亥子老是花钱买这些很贵的饮料”

......

(图源小红书用户@AAA专业木工承接肖老六

这些家庭内部的小小矛盾或许曾引发过亲子间的争吵,但当年轻人选择以长辈的口吻发出这些内容时,其实并不是对家长的落伍感到不满。

相反,他们享受着为父母时不时带来新鲜事物,也享受着家长在话语之间透露出的关心。

扮演之中,我们也看见长辈的质朴与笨拙。

比起年轻人习惯的“互关”、“扩列”,在互称“集美”之后再成为点头之交的速食社交,这些中老年人虽不善言辞,却总是一笔一划地为朋友书写下自己的美好祝愿。而这些祝愿如果单单放在年轻化的社交场域中,无疑是违和又可笑的。

模仿长辈,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换位思考。们好像能够理解了他们为何会热衷于转发冷门偏方,为何不曾认识汉服和洛丽塔。

与在网络上和天南海北的陌生人胡侃的我们相比,他们在互联网交流中涉及的好友也大多是身边人。不同的冲浪路径使代际间的信息差越来越大,就如当他们打下“呵呵”时,想要传递的是喜悦的心情而非冷嘲热讽。

通过这次扮演,或许在整蛊与搞怪之余,尚且年轻的冲浪选手们更加能够感受到的,是一份来自于父母的真心

不需对他们的“土味发言”做任何阅读理解,不需左思右想斟酌该如何回复。在直接的语义中,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直观的感受。

这份真心被变换莫测的网络世界狠狠抛在后面,却又以自身不变的真诚应对着万变的热潮。

反哺:从线上游戏到线下长谈

可以预料到,“AAA爹味发言”也不过是一阵迅猛的疾风。它会在互联网天地吹起几片落叶,又匆匆离去。

对于中老年人网络发言的模仿,比起内容和意义,或许网友们更加追求的,是一种朴实无华的氛围。在娱乐性之外,我们也本不必上纲上线对其进行阅读理解,试图深挖其附着的价值。

有意思的是,真正的中老年人使用此类发言方式,是为了好好沟通与交流。而年轻人在进行“爹味发言”时,却是在丰富语言形式,其目的并不是直击要点的传达信息。

追逐流量密码的弄潮儿,在不同的网络热点间反复横跳,他们热衷于向网友展示自己自己熟练使用的网络用语。这就如同在为自己的“冲浪简历”添上实绩,也在此基础上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进行进一步的社交。

(曾经流行的“绝绝子”

而长久以来,在互联网的汪洋大海中近乎隐身的长辈们,也终于在这次的造梗狂潮中,有了些许存在感。

这来之不易的存在感,能否跳出玩笑与打趣,真实地为他们使用网络带来些许便利?

在模仿与扮演中,我们足以意识到,这些为了制造笑点而取出的ID和故意搞怪所打出的错字,其实是家长们反复考量后才组成的文本。

他们花了太多心思在我们一笑而过的内容上。

(将爹味发言分享给父母)
图源小红书用户@AAA茶叶批发供应李姐

而借由扮演所讲述出的代际间对不同事物的理解隔阂,或许本可以由线上的游戏延伸到线下的促膝长谈。

很多时候,我们宁愿将与长辈之间的交流障碍当做乐子发布到互联网,也不愿多花两分钟去向他们介绍一下令我们沉迷的新兴事物。

或许,所谓“反哺”并不像对着厚厚的教科书一字一句的念经,也不是在长久的沉默后说出一句“你怎么这都不懂”。

像对朋友介绍自己最近的爱好一样,真挚地讲出一些理解互联网的简易方式。

而这些尚在汪洋中学习游泳的长辈,也会用那种熟悉又略带土味的发言,传达自己的尊重与感谢。

(图片来自网络)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