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不到衣服,没钱去巴黎,《穿普拉达的女王》还是成了时尚头牌

2021-07-17 星期六
剧组穷到没钱去巴黎拍片
大牌设计师拒绝借衣服
突破重重困难的《穿普拉达的女王》
还是成了经典



小助理安迪看着主编米兰达和编辑为了两条“颜色几乎一模一样”的腰带难以抉择,忍不住噗哧笑出声。


米兰达回过头,“有什么让你觉得好笑吗?哦,你觉得这个选择和你没有关系?”


“你要知道你身上的衣服不仅是蓝色,而是深蓝色。奥斯卡·德拉伦塔和伊夫·圣罗兰在推出相应颜色的系列后,这一颜色很快遍布百货公司的专柜,最后再下沉到你身上的各种快销品牌。”


“你以为是自己精心挑选买了它,以为你的选择与时尚产业无关,事实却并非如此,是这间屋子里的人,在一堆这样的东西里替你做出了选择。”



米兰达短短数言,解释了时尚从T台到普罗大众的流行过程。即便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还是会记得第一次看到《穿普拉达的女王》时,对上面这段台词的震撼。


这部电影掀起了时尚圈的神秘一角,频频被收录进各种“必看时尚电影”的榜单,成为许多 90 后的时尚电影启蒙,也是一部“如何让难搞上司赏识你”的现场教学片。



靠着爽剧情节和时髦衣服,《穿普拉达的女王》获得了 2007 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服装设计和最佳女主角(梅丽尔·斯特里普)的提名;梅丽尔·斯特里普也凭借“女魔头”的走心表演,摘得 2007 年金球奖最佳喜剧类女主角奖。


今年是《穿普拉达的女王》上映 15 周年,当年的主演们应《美国娱乐周刊》之邀,线上再聚首。



大家回忆了当时拍戏时的趣事细节,还有许多电影背后的故事第一次被公开。


设计师不愿出借衣服给剧组;因为预算吃紧只能在美国拍摄巴黎的戏;以及为了不得罪那位真正的女魔头,导演和造型师都费尽了心思。


虽然上映于 15 年前,回过头来看,无数人在安迪身上找到了自己初入职场时的影子,而电影中描绘的杂志时代的时尚圈,如今也已和那时有了许多不同。


点开一秒钟回到片头!



01


15 年后仍不过时的经典



《穿普拉达的女王》的故事很简单。


女大学生安迪原本的梦想是做个记者,却阴差阳错成了“时尚女魔头”米兰达的助理。


从拼不对品牌的名字到被米兰达钦点一起去巴黎时装周,从分不清怎么穿更时髦到学会把自己打扮得美丽得体,当她知道要在工作中通过伤害别人的利益来获得成功时,毅然离开了杂志社并寻回了自己失落的幸福。



这部电影根据美国作家劳伦·魏丝伯格的同名小说改编,原著曾经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首近 30 周。


之所以卖得好,是因为书里的故事来自劳伦·魏丝伯格自己的工作经历——她一毕业就担任了美国版《Vogue》主编安娜·温图尔的助理,一年后辞职出了这本书。



我看过这部电影不下十几次,里面有些关于时尚的细节非常耐人寻味。


电影开头短短两分钟的蒙太奇里,展示了时尚圈女孩和安迪截然不同的早晨日常——安迪随手抓件风衣,涂个无色唇膏就出门挤地铁买贝果;时尚圈女孩连内衣都要精心搭配,吃几颗坚果做早餐,再出门拦的士去上班。


这样的剪辑,潜意识中将普通人和光鲜亮丽的时尚圈女孩们区分开,也为最后安迪的选择埋下了伏笔。



许多小姑娘对于时尚圈的憧憬,来自于安迪被奈吉尔一顿教育后,走进公司样衣间随意试穿各种大牌衣服的场景,误以为当了时装编辑,就有一屋子的大牌样衣免费给你换着穿。


醒醒!在现实中的时尚杂志社,编辑随便穿借来的样衣出门是非常没有职业道德的行为,即便真的借到了大牌的热门爆款,拍完之后也要马上归还,稍有弄脏损坏还会被品牌嚼舌根。



在电影中有一个“女魔头下车”的经典场景,就是镜头放低,拍到穿着高跟鞋的脚从车里探出的一瞬间,镜头再拉远。后来这个拍法被许多时尚电影借鉴。



安迪多次提到自己毕业的学校是美国的西北大学,这是世界顶尖的高等学府,其中的新闻和传媒专业更是排名靠前。


这样一位真正的高材生,却“屈尊”给米兰达当了助理,但安迪的内心依旧保持着名校好学生的风骨,米兰达之所以赏识她,也是因为聪明又肯学,“和那些能穿进 2 码衣服的笨女孩不一样。”


虽然旁敲侧击地暗讽了“时尚圈学历偏低”这件事,但也从侧面告诉我们:好好学习在任何时代都没错。



《穿普拉达的女王》有它的时代意义,但就在这短短十几年里,时尚圈也有了截然不同的新面貌。



02


15 年过去,

时尚行业有什么改变?



《穿普拉达的女王》上映的 2006 年,正是各种时尚杂志百花齐放的时代,在学校、公司里被传阅的时尚杂志,是多数时髦女孩获取新潮流最快的方式。


但很快,在 2010 年代智能手机全面普及后,全球范围内的纸媒开始迅速衰落,即便抵挡住了这次变革大潮的时尚杂志,也纷纷开始寻求转型,以博得更多年轻读者的喜欢。



其次,“明星时装编辑”确实存在。电影中安迪独自去参加活动,旁人听到她是米兰达的助理,马上态度好了起来——需要警醒:这是社交场合中工作平台附加给人的价值,而非别人有多喜欢她。


而现在,以自己工作的场合做跳板,去打造个人品牌,是许多时装编辑会考虑的事情。


毕竟花无百日红,把自己包装成社交网络上有粉丝追随的意见领袖,才是更好的生存方式。



最后,不管你是否承认,曾经看似高冷的时尚圈,正在通过短视频等大众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与普通人亲近。


安迪的朋友知道她在顶尖时尚杂志工作,马上露出羡慕神情,想对她的工作内容一窥究竟。


如今无论杂志社官方还是编辑个人,合理范围内在社交网络上透露自己的工作日常,便会引来许多人关注,拍个“记录我工作的一天”的短视频,也能获赞无数。




03


女魔头和小助理,都没去巴黎



再聚首的几位主演回忆起当时拍这部电影的心路历程,感慨万千。当时剧组的资金有限,依然拍出了这部现在看来不落俗套的时尚电影。


《穿普拉达的女王》当年的预算只有 3500 万美元,除去衣服和道具费用后所剩无几。


电影最后的重头戏,是米兰达钦点击败了 1 号助理艾米莉的安迪一起去巴黎时装周。



为了省钱,导演团队并没有让每个人都飞赴巴黎拍摄,大部分的场景其实都在纽约,后期再通过巴黎街景的剪辑完成了全片。



没人敢得罪真正的女魔头


15 年前拍摄这部电影时,安娜·温图尔是美国版《Vogue》的主编;15 年后她依然稳坐时尚圈的头把交椅。


当年电影里的许多布置都参考了安娜本人的办公室


造型师 Patricia Field 为这部电影置办服装时,设计师们一听到是影射安娜·温图尔的电影,连连摆手拒绝借衣。得罪了安娜,接下来还怎么在时尚圈混?


Patricia 后来找到了圈内颇具话语权的时装设计师 Miuccia Prada,她不仅一口答应了借衣需求,还帮助剧组去问其他设计师,向他们保证安娜·温图尔不会因此而生气,这才有了片中我们看到的那些华丽服装。



导演大卫·弗兰科尔原本也设想,可以邀请一些知名的服装设计师在片中客串,结果也都因为“我觉得安娜会不高兴”的理由拒绝。


唯一答应下来的厉害角色是超模吉赛尔·邦辰,她出演只有几句台词的八卦同事 Serena。


后来她在被问到这件事时说:“在《Vogue》工作的人都非常认真敬业,安娜作为最重要的人,大家都想取悦她,在其他行业也是一样——谁不希望让自己的老板开心呢?”


超模吉赛尔·邦辰(图左)


主动争取机会的安妮·海瑟薇


很多人因为电影中的花式换装而记住了安妮·海瑟薇,但在选角时,她只是排在第 9 位的候选。


导演大卫·弗兰科尔原本最想让演过《恋恋笔记本》的女演员瑞秋·麦克亚当斯来演安迪,但那时瑞秋正在寻求转型,便拒绝了大卫的邀约。


除此之外,排在安妮·海瑟薇前面的人还有娜塔丽·波特曼、斯嘉丽·约翰逊这些当年比她红得多的演员。



但安妮没有放弃一丝可能,她去找当时 Fox 2000 的总裁伊丽莎白·加布勒,解释她为什么想得到这个角色。


梅丽尔·斯特里普在看到安妮在《断背山》中的演出后,也觉得想要与这位新演员合作,她就这样成了主演之一。



梅姨一板脸,导演都害怕


梅丽尔·斯特里普扮演的恶魔主编米兰达,自带“生人勿近”的气场。


为了让其他的年轻演员更入戏,她在片场刻意保持着冷淡,与安妮和艾米莉·布朗特保持距离。



真实的梅姨是个热情开朗的人,这样的刻意让她大呼不习惯。“我当时一个人在房车里,听见外面大家在嬉笑打闹,真的很令人沮丧,我只能告诉自己‘好吧,这就是做老板的代价’!”她说道。


开拍第一个镜头前,安妮·海瑟薇原本预期米兰达会对她高声震慑,但当梅姨念出第一句台词时,她形容自己“差点从椅子上跌下来”。



为了演好米兰达,梅姨从曾经合作过的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那里取了经。


“他工作时话很少,但真的凶起来的时候非常吓人。”她还想起当年学习表演时老师的教导:“当你扮演国王时,重点不是你的表演是否像国王,周围人对于这个国王的反应,才是角色成功的关键。”



电影最后米兰达遇见离职后安迪的那一笑,或许才是《穿普拉达的女王》在这个时代同样具有的意义。


米兰达曾说过安迪和年轻时的自己很像,都会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而放弃一些看似重要的东西。这句话对于如今任何行业都适用,但不是人人都能过五关斩六将成为安迪。


总有无数年轻人还在路上,为了自己的热爱前仆后继。


文、编辑/菠萝狗
图片来自豆瓣《穿普拉达的女王》页面,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上内容来自「外滩TheBund」(微信号:the-bund)
已授权律师对文章版权行为进行追究与维权。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 THE END -

关注"外滩TheBund"视频号
观看更多精彩视频



点击关注"外滩TheBund(the-bund)"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