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城市中产的孩子太惨了,在商场里体验抓泥鳅、农活、赶海

2024-01-31 星期三

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开在商场里的马场?

我上次在虹口太阳宫里见到了。马场在最上层,里面养了一两匹矮矮的小马驹,然后再有一两位10岁左右的小姑娘穿着全套马术服,骑着小马驹,由教练领着转圈圈,一圈又一圈,一圈又一圈。

小姑娘的妈妈和奶奶站在玻璃外,拿着手机拍下她的马上英姿,露出欣慰的笑容。爸爸不知哪去了。

在大家的印象中,马儿都应该在辽阔的草原上驰骋,再不济也是应该在户外马场里悠闲地踱步。然而在商场里,左边卖手表右边卖服装,楼下又是各种餐厅,看到马,很难不产生一种错位感。

楼下有个”室内冲浪”的俱乐部。小朋友在人造浪机上,一次次滑倒一次次爬起来继续滑。同样的画面,妈妈和奶奶在玻璃外面看,爸爸还是不知哪去了。

既然能有室内冲浪,那么当然商场里也有室内滑雪项目。我忽然想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些之前只能在户外在蓝天白云下开展的活动,开始悄悄出现了商场平替版。这波户外运动的室内化浪潮,正走着“人有多大胆,室内运动就有多丰富”的创新拓展之路。

不仅小朋友在商场内滑雪冲浪,不少成年人也在玩。

前两年不是听说流行在一线城市上班的白领马不停蹄地跑到沿海小城就是为了周末冲个浪吗?

现在室内冲浪直接把海搬到了室内,不加班的日子白领们就可以直奔商场体验冲浪。而这室内冲浪对于白领们来说,这学习成本明显比飞到沿海城市冲浪可小多了。

对于时时焦虑着想要让小朋友们锻炼身体+学点什么的家长来说,开在商场里的室内冲浪馆也是个很合适让小朋友消耗精力换来家长短暂安宁的好去处。

可能吧!像马术一样,冲浪也可以算是中产阶级的标配运动项目,等小朋友们互相问起来周末去做什么了,既不会登不得台面又不会太曲高和寡。

但我发现,不管是室内马术,还是室内冲浪,室内滑雪,学到后来都是考级,不知道就是要割中产焦虑一笔,还是中产家庭孩子什么都逃不过考级。

我随便查了查,现代商场里还能搞出啥室内花活,发现还真不少。你可能会想到前阵子挺火的室内动物园。

其实挺不人道的,那么多动物被关在小小圈子里,又长时间见不到太阳,而且很臭,都不知道这些商场在想啥。

有些商场还室内潜水项目,这给人的魔幻感远远大于室内冲浪。上方是钢筋水泥,下方是穿着潜水设备潜水的人们,莫名有种科幻感。

仿佛外面僵尸横行危险重重,大家只能在开着照明灯的室内进行活动。想起了在小说《地铁2033》中,人类因为核战争世界化为一片废墟,人类只能蜷缩在地铁站和隧道中,用电灯来人为制造白天和黑夜的更替。

商场里学马术、商场里学冲浪、商场里学滑雪.....这听起来本身就已经有点魔幻了,我本来以为像商场学潜水,已经是终极项目了,但现实还是给了我猝不及防的一击。有时候其实很难想象中产阶级们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会有哪些匪夷所思的消费行为。

很久以前我提到过的中产们改装童车,现在看起来不算什么,中产父母们为了让孩子涨见识,甚至愿意让孩子来体验农活,正是“室内农耕体验馆”,当然也是在商场内。

小朋友可以在这里体验挖土豆红薯还有花生,挖到后还可以自己拿来烤。有简单的粮食加工打糍粑石磨工坊,从水井里打水,还能领到粮票。

中产父母们甚至愿意让孩子们来商场捉泥鳅。这个仿佛直接在澡堂子放了泥水,再丢了几条鱼的环境,竟然还是一个全国性的连锁店。

当代城市中产,无不是用好几代人努力,实现从农村走进城市,在时髦的商场里玩泥巴捉泥鳅,就像一种返祖。

但既然是来玩泥巴,为什么还要从头到脚穿得这么严实,还戴着护目镜?

既然是来商场,又为什么要玩泥巴?


玩出抵抗力....

仿佛进入了一个无解难题,我只能轻轻地打出:我不理解。

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一帮小朋友被大人带去拔草,你以为他们在违法雇佣童工,其实他们是一天收费299的研学团。

但我突然转念一想,也许现在我们觉得不可思议奇奇怪怪的室内运动项目,未来的某一天也许会成为常态,就象是室内高尔夫和室内攀岩。

高尔夫球运动给人的印象一直是优雅、高贵的形象。室内高尔夫最早在美国开发出来用作测试球杆,2000年到2010年迅速发展,已成为一种广泛被人接受的休闲方式。

而推动室内高尔夫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价格”。

拿国内的行情举例,国内一线城市的室外高尔夫球场客单价往往在500元以上,深圳的节假日场次甚至能达到2000元。而许多室外球场会员模式为终身会员制,会费最高可能需要上百万。而室内球馆玩一次大多只要一两百,你甚至还能在生活服务平台上找到几十元的优惠券。

没在金鼎轩顶楼打过高尔夫,不算一个合格北京中年

最早室内攀岩是野外线路的模拟训练工具,如今也早已成为独立运动,并且室内岩点的形态也逐渐脱离了对野外岩壁的模仿,而出现了更多风格独特的造型点。野外攀岩受限于环境和天气,室内攀岩就没有这些七七八八的烦恼。

我发现这些运动从室外走向室内的过程,也是逐渐大众化,逐渐能让中产们拥抱的过程。不是户外运动玩不起,只是室内运动更有性价比。

为什么对这些室内活动趋之若鹜的总是城市中产?

在公众号还如火如荼的时代,有不知道多少篇文章借着“中产”和“焦虑”这两个词成功收割流量,可以说这两个词在一起就成为真正心照不宣的流量密码。对于底层来说,由于已将精力全部倾注于谋生,所以不会关注这额外的事;对于财富自由的阶层来说,实在是无需为此付出额外精力。于是,中产阶级成为最忙碌、最焦虑、最惴惴不安的一群人。

不用付出太多时间和金钱成本,又能稍微体验一下到底好不好玩适不适合。中产们焦虑的灵魂,似乎只有一个地方能安抚,那就是“商场”。

比如你去北京,约朋友出来,本意是让朋友带你逛逛胡同,或是感受下藏在胡同里的私房菜咖啡店啥的,结果他两手一拍,一脸兴奋地跟你规划:去蓝色港湾啊!


伟大的蓝色港湾

蓝色港湾多好啊,交通方便,chill又能假装在欧洲,旁边还有亮马河,逛完了还可以在商场里吃饭,你如果不喜欢逛街你也可以去看电影、做美容,满足不同人士的不同需求。中央空调还能保证你冬暖夏凉。相比那些人山人海的景区不是好太多?

被称为“现代购物中心之父”的 Victor Gruen 在创造現代商场(shopping mall)之初,并不是想将这个地方打造成一个消费主义肆意流淌的地方。


Victor Gruen

有时候不得不感叹宇宙运转的奇妙,Victor Gruen 希望商场成为一个安全且中立的公共空间,但是它最终发展成为了一个供大家买买买的地方;而咖啡馆在诞生之处是为了让大家坐下来休憩放松,却成为了哈贝马斯口中最接近于公共空间的地方。

他最初将商场称为第三空间(third space),即除了家宅、工作场所以外的安全且中立的公共空间。用 Gruen 的话来说,就是“为参与现代生活而提供的空间和机会,如古代的希腊大会场、 中世纪的市集和城镇广场。”

Gruen 设计的首个大型购物中心—占地 80万平方英尺的 Southdale Center 购物中心位于明尼苏达州的Edina,里面有喷泉、鸟舍、还有一个来自中世纪艺术家 Harry Bertoia的大型公共艺术设施。


Southdale Center

Gruen 在绘制 Southdale 初始规划图时, Gruen 想象有一个医学中心、学校和住宅公馆,而不单单是一系列豪华商店。1956年Southdale 开张,被认为是城市发展中最激动人心的创意。后来,美国陆续涌现了1200家商场。

是的,这盛世终于还是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商场,当室内活动运动遇上了商场,就像瓶盖遇上了起子,老虎遇上武松,主打的是命中注定。

不要低估一件新事物的发育能力,也许现在的奇奇怪怪,未来都是常态。

话虽如此,但室内赶海仍然震惊到我了。碧海蓝天的背景墙,有沙滩,砾石,池子里有各种贝类、螃蟹、小鱼、海星等。

不用离开城市,不用看潮汐,还能保证捞到东西。或许十几年后技术更成熟了,小朋友都能戴着VR眼镜,在商场里感受更真实的室内赶海、室内捉泥鳅、室内农活.....

你或许可以想象一下,一间现代商场,就如同地球毁灭后,人类在宇宙中流浪搭乘的巨型星际飞船,一代代人类,在一个个格间中,冲浪滑雪,种稻、捉泥鳅、骑马,模拟体验在地球上的生活。


室內探洞...



欢迎打赏,帮忙转发、按赞按看过
想看更多内容,请加以下关注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