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外卖送递平台foodpanda有外卖员,不满被削减订单服务费及待遇欠佳,发动多日罢工。劳方8名代表本周二丶周四两次与资方商讨后终有突破。最终双方达成共识,对谈判成果感到满意,劳方将会结束罢工行动。

从开始罢工到劳资双方达成共识,仅用了短短一个多星期时间。骑手们成功打破族裔之别,南亚裔和华裔骑手共同协作,外卖员们利用社交网络媒体进行跨族群合作,实时讨论罢工诉求丶召集行动与通报消息等,使得这场罢工可在短短五天的筹备时间内,得到大量外卖员响应与传媒关注。
南亚裔车手Waqas Fida,原本在车手群内寂寂无名。早前,他在 foodpanda 的工作户口突被暂停,愤而开设了一个通讯群组,自制排版简单的文宣:一张在熊猫头像旁竖中指的图片。不久後群组连结便被广传,「人数一下子加 200 至300 人,後来又加数百,现时已有近1500人加入群组。」骑手们用中文和英文倾诉着服务费下调丶工作辛劳丶foodpanda客服支援不足等问题。
实际上面对疫下失业潮里大量的劳动力供应,foodpanda开始出现逐底竞争的现象,不断利用外卖员欠缺市场议价能力的缺失,在起始时以较高的时薪或订单价,吸引不少人加入成平台从业员,其后再逐步减低其工资以将利润最大化。同时受困于雇佣关系得不到确认,外卖骑手的工伤意外同样得不到保障。

有鉴于此,骑手们便约定在11月13日的周末共同罢工,现场共有50名骑手出现抗议。他们在九龙湾pandamart 门外高举印有「Give us safety」丶「no unreasonable suspension anymore」丶「we are humans, no dogs」等的纸张表达诉求。当中大部分是南亚骑手,而也有大量志愿者作为骑手和本地媒体的中间人,进行了很多中英文间的翻译工作,令香港社会可以迅速了解事件来龙去脉。
资方虽然一开始回应较为强硬,但是确实有着谈判诚意。16日的周二双方谈判逾 7.5 小时,但未能达成全面共识或协议,18日周四再到到上环粤海投资中心和公司管理层会晤。谈判下午 3 时开始,至晚上 10 时结束,终于达成共识。资方初步列出劳方提出的 15 项要求,满足了当中大部分诉求,包括当外卖员有理由地拒绝接单,系统将不会再暂停其帐户;取消削单程多单的政策;如果要暂停送递员的帐户,将会有更详细的解释;资方又承诺将於 2022 年 2 月时改善应用程式的地图,改善距离费的计算等。公司感谢所有提出意见的送递团队成员,并会尽快安排落实新措施,亦承诺会定期与送递员举行讨论会,积极交换意见。

在骑手的团结和资方的诚意之下,这次foodpand的劳资问题成功解决,在香港可谓罕见。而从薪酬制度的发展阶段看来,外卖平台仍具有积累多年的市场优势,亦往往未会彻底让步。饮食及酒店业职工总会组织干事何鸿兴指,归根究底在於政府「三不管」的态度,过度强调「大市场,小政府」,依赖市场调节薪酬,并无明确定义自雇人士的标准。这场罢工过後,平台外卖员群体的劳动条件长远能否得到改善,将视乎他们的市场议价能力丶集体代表性及团结性,会否持续而有效地得到提升。
附部分谈判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