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春节:错峰“返乡”,集中“返城”(海通宏观 梁中华、侯欢)

2023-01-29 星期日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概 要 · 

尽管疫情影响阶段性减弱,但和疫情之前相比,今年的春节数据仍然有一定的特殊性。春节期间,大家普遍会比较关注人口流动和消费的情况,所以我们重点谈下这两个方面数据的特殊性。对于人口流动数据,今年春运之前疫情爆发,部分人口提前返乡,所以除夕前的人口流动数据相比疫情前明显偏低,但并不表示人口返乡少,而是返乡人口平滑到了更长的时间维度上;除夕过后,春运数据快速拉升,尤其是铁路、高速公路客流数据恢复明显,体现出了分散返乡、集中返城的特点。但中长期来看,仍然要观察疫情对劳动力供给、劳动力行业和城市选择的影响,可能会是影响经济和通胀的重要变量。
对于消费数据,今年春节期间结构性的亮点确实比较多,例如电影票房、部分旅游景点数据,但总量的消费可能还没有那么强劲。超额储蓄是疫后消费复苏的重要保障,我们测算了过去三年我国居民积累的超额储蓄量,其实远没有存款数据显示的那么高。而且参考其它经济体的经验,例如美国、日本,超额储蓄的存量主要集中在中高收入群体,中低收入群体并没有太多超额储蓄,甚至在消耗疫情前的储蓄。所以接下来消费恢复的结构分化也会比较大,结构亮点会比较多,总量还要看居民就业和收入的提升速度。



1

春运:分散返乡,集中返城

春运客流节前不及疫情前,节后明显提速。今年春运前20天,旅客发送量约7.4亿人次,同比增加52.8%,但是相比2019年同期下降47.1%。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主要的交通方式,铁路、公路的客流在春节前走势平稳,与疫情之前差距较大,但是在春节后客流增加的斜率明显高于过去两年,接近、甚至部分超过了2019年的同期水平。

126日(春运第20天),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028.8万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长54.3%,比2019年同期下降8.2%,降幅大幅收窄。全国高速公路总流量5629.5万辆次。其中小客车流量5443.8万辆次,环比增长10.8%,比2019年同期增长23.7%,比2022年同期增长33.3%
从背后的原因来看,春运之前疫情爆发,学生、农民工等群体或提前返乡,相当于把春运返乡总量平滑到更长时间维度消化,这可能是春节前春运客流量偏低的重要原因。但春节过后,疫情影响减小,返乡人口规模性“返城”,推动春运数据快速攀升,弥合和疫情之前的缺口。从返城方式来看,高速客流量明显超过疫情前,说明“返城”方式可能更多向私家车出行集中。

从省际交通看,节后人口流动加快。春节过后,百度迁徙指数明显跃升,涨幅强于过去几年同期,反映了返乡规模迎来高峰。

从市内交通看,人口流动处于“正常”水平。春节前夕,百城拥堵指数先升后降。主因在于,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后,人口出行开始恢复。除夕临近,随着返乡规模扩大,拥堵指数开始季节性回落。尤其是在一线城市,这一趋势更为明显。

考虑到拥堵指数的变化并不是线性的,进一步从地铁客流考察市内交通情况。我们发现,在人口较为集中的上海,春节前夕以及假期期间的地铁客流量不及近年同期水平。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或在于:一方面,今年春节返乡较早,规模较大。另一方面,居民出行仍较为谨慎。而在疫情措施调整较快的石家庄,春节前后的地铁客流量接近于往年同期水平。

中长期来看,我们还需要观察疫情对劳动力供给端带来的持续影响。例如劳动力参与意愿的修复进度,以及居民是否会回到疫情前的城市工作,这些对中长期我国的经济和通胀会产生重要影响。

2

消费恢复:总量弱修复,结构亮点多
春节档票房收入“逆跌”。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今年农历初一到初五,票房实现收入约52.5亿元,虽然低于留地过年2021年,但是已经强于疫情之前。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春节假期,随着春节档的影片上映时间延长,票房收入多是逐日回落。但是今年春节档票房出现逆跌现象,初三的票房收入高于初二,随后几天的降幅也相对较小。究其原因,或与排片口碑较高有关。但是需要关注的是,疫情之后观影价格明显上升,如果剔除价格影响,观影人次不及疫情前的春节同期水平。

旅游的恢复强于去年,但是收入或仍不及疫情前。根据上海交通指挥中心数据,今年春节假期前三天,上海的对江轮渡、浦江游览的客运量分别达到9.942.36万人次,相比去年春节同期分别增加5.3%232.4%,但是较2019年春节同期下降47.1%46.1%。根据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数据,春节假期前六天,四川A级景区接待游客2547.4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58万亿元,与去年春节同期相比,分别增长32.56%54.31%,但是与2019年春节同期相比,分别恢复到75.98%74.18%根据海南省商务厅数据,春节假期前五天,海南全省12家离岛免税店总销售16.85亿,相比2022年同期增长20.03%,并且相比2019年春节同期增长325%,较高的涨幅或与近年海南离岛免税店数目增多有关。

经文旅部测算,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1%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73.1%。此外,国家移民管理局表示,预计2023年春节假期全国口岸出入境人数日均将达到6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倍,但是仅是2019年同期的32.7%。整体来看,春节旅游的表现明显强于去年同期,但是与疫情前相比仍有差距。不过,随着人口流动半径逐步扩大,旅游的恢复或将加快。
春节旅游结构亮点较多。一是出行半径增加,跨省旅游增多。根据去哪儿平台数据,今年春节期间,该平台上旅客出行平均半径同比扩大超50%,每位旅客出行距离相较去年同期平均增加了400公里。根据携程平台数据,今年春节跨省酒店预订占比近7成,预订量反超2019年春节。二是热门城市更受游客青睐。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截至126日,春节期间,热门城市机票预订量已超过疫情前(2019年春节),北京、重庆、昆明、西安、长沙、武汉等城市增速明显,整体恢复速度超过行业平均水平。三是出国旅行恢复加快。根据携程发布的《2023年春节旅游总结报告》,春节期间国内外旅行订单皆迎来三年巅峰,旅游订单整体较虎年(2022年)春节增长4倍。
结构上还需要关注消费恢复的结构分化情况。尤其是疫情期间积累了一部分超额储蓄的群体,可能会在疫情影响减弱后,释放一些被压制的消费需求,尤其是中高端的服务消费。但对于疫情期间消耗储蓄的群体,疫情影响过后,消费的改善预计是缓慢的。


3

地产:整体偏弱,城市分化

春节前夕,地产整体偏弱,但是城市分化显著。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今年1月,人民银行表示,最近研究推出另外几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住房租赁贷款支持计划等。我们认为,房地产需求降幅或将逐步收窄。从春节前夕和假期看,房地产表现仍然偏弱,但是城市间持续分化:对于需求支撑较强的一线城市,商品房成交已经处于近年同期均值水平。相比之下,三线城市的地产需求仍未出现改善迹象。不过地产政策的效果的释放仍待进一步观察。

春节前夕,基建相关投资需求季节性回落,其中水泥出货率、建筑用钢成交量边际回落。我们认为,接下来基建仍是今年稳增长的重要抓手。随着春运返程高峰的到来,基建相关需求的恢复速度或将高于去年同期。


4

生产:节前疲弱,节后或加快
去年四季度,在疫情的扰动下,企业员工到岗率明显不足,生产的修复相对偏慢。今年春运客流规模明显高于去年同期,叠加部分劳动力提前返乡,使得春节前夕的生产表现疲弱。今年节前一周,高炉开工率、样本钢厂钢材产量相比近年同期偏低。考虑到节后返程客流增加斜率高于过去同期,我们预计节后复工或将加快,但关键还是看经济总需求修复的高度。


------------------

其他报告(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

扩消费: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2023年消费研究系列一(海通总量 荀玉根、梁中华、侯欢)

中国居民的“超额储蓄”测算:到底有多少?——居民财富“迁徙”研究一(海通宏观 梁中华)

通胀和利率:选哪个?——2023为何要关注日本央行?(海通宏观 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2023:货币与通胀,能否“和解”?(海通宏观梁中华)

欧洲滞胀:影响哪些中国制造?(海通宏观 王宇晴、梁中华)

如何稳就业:新增和净增的缺口解析(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财政如何“加力提效”?——海通宏观2023年年度展望(财政篇)(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海外的“重启”之路——医疗、人口、经济的系统梳理(海通宏观团队)

货币如何“类财政”?——海通宏观2023年年度报告(货币篇)(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美元的再“变局”——海通宏观2023年年度展望(海外篇)(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利率的对比:寻找空间(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重启”之路——2023年海通宏观年度展望(海通宏观研究团队)

财政“四本账”:核算与联系——财政分析框架之一(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人民币汇率如何走?——汇率研究框架一(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人口流动“正常”,需要多长时间?(海通宏观 梁中华)

人口向何处流动?——基于2021年数据的测算(海通宏观 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低欲望”中的新消费——再议日本的后地产时代(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长期和短期的宏观政策(海通宏观梁中华)

美国中期选举临近:需要关注哪些?(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越南经济结构篇:出口驱动下的制造崛起——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二(海通宏观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越南经济总量篇:崛起的小国开放经济——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一(海通宏观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强势美元:何时见顶?(海通宏观 梁中华)

“宏观”研究失灵了?——论几点研究感悟(海通宏观 梁中华)

如何稳经济?(海通宏观梁中华团队)

地方财政:哪里压力更大?(海通宏观梁中华团队)

房地产:需要多少资金?(海通宏观梁中华团队)

与“纸币”的赛跑——海通宏观研究框架(海通宏观 梁中华)

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关键是服务业“政策”(海通宏观 梁中华)

日本消化地产泡沫:为何用了10年?(海通宏观 李林芷、梁中华)

汽车消费刺激:作用有多大?(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多少经济可以恢复?(海通宏观 梁中华)

如何预测社融与信贷?(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加息的关键变量:美国通胀怎么走?——美元流动性研究系列五(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告别“高回报”:利率如何走?——利率研究专题二(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转机——2022年海通宏观中期观点(海通宏观研究团队)

再谈就业:压力在何处?(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港币:为何贬值,趋势如何?——美元流动性研究系列四(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全球“滞”与“胀”:加息能停否?(海通宏观 梁中华)

留抵退税:进展如何?(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官方订阅号。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