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走汕尾① | 年顺年歹拢着开渔

2022-09-01 星期四

穿梭过沈海高速深汕段的人,绝大多数都曾在鲘门停留,或服务区,或下到国道两侧的饭馆,歇脚吃个饭再走。而现在,这个海滨小镇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会。


海丰县下辖的鲘门镇,或者说鲘门街道,如今属于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一部分,由深圳全权代管,在新冠时代拥抱一个巨大的发展优势——行程卡上显示的是“广东省深圳市”,因此大城市儿得以毫无顾虑地驱车前往,成为饕餮之徒的短途目的地,不再只是个过路驿站。



而这里美食名声的基础,完全建立在鲘门港,一个二级渔港之上。8月16日中午12点整,南海开渔,我脑海中有万千渔船涌出港口,可也许是近期大家需要关心的事情过多,好像并没有拉回往年那么多的开渔盛景。


备好核酸,抠出周末的一天,终于开上修成莫比乌斯环的深汕高速,第一次下到228国道拐进镇里,海湾西侧的沙滩粗糙海浪泛黑,来到海滨大道时两侧已摆满了私家车。




鲘门综合市场是整个小镇的中心,远近捕捞的渔获从矩形港口北侧上岸,十几二十步就能拉进市场,而海鲜餐馆都围绕着它往外辐射。到的时候还不是渔船归港时间,就先到市场靠海一侧的海景饭店吃个午饭。



饭店生意太好,特意抓住老板娘才能把菜点了,点菜时可以把鲘门港基本盘点清楚,这里还是以近海渔获为主,比较靓的都排在冰台上,沙尖银鲳刺鲳斗鲳迪仔黄鲷金线马鲛九肚。



餐饮客群很大地影响了这里的烹饪手法,以粗犷的潮汕海鲜排挡风为主,兼顾一点广府口味,但也不是完全相似,比如我想用漂亮的大迪婆来煮瓜汤,老板娘说不太适合,我想把新鲜的小文蛤拿猪油炒了,老板娘表示闻所未闻,只好点了个沙白冬瓜汤。


不过这沙白可太鲜美了,分量也大,整盆瓜汤没有一颗沙,这也是饭店对比鱼市直接采买回家做或找餐厅加工的优点,原料做法出了啥毛病都能找老板算账,这么想想贵点也是合理的。


九肚鱼当地人叫仙鱼,椒盐的水准很高,外皮酥不含油。又点了个清蒸鲳鱼,银鲳因为普遍地被潮汕人以及全人类喜爱而保持高价,简单酱油水依旧迷人,后面在渔港遇见一斤二十块的整筐靓丽银鲳很难不心动。



在鲘门,能长年累月坚持经营的饭馆应该都具备这样的水平,材料新鲜,分量合适,料理简单不失误,定价不算最平但也不宰客,综合起来很适合想吃又没有太多想法的海鲜新饕。




正午过后,陆陆续续有渔船开始靠岸,往港外芒屿岛的方向望去,都是些吨位不大的近海船只,船上插着各色三角旗。



走进渔港区域,最先撞见的是渔民核酸检测点,强紫外线下大家都在经过保安大哥时假装口罩掩面,然后是有公平秤的批发区,大棚沿着海堤一直延伸,大姐们坐在阴影里解网,不断有渔船泊岸补充,沉甸甸的拖网驮在船身中间,光从表情看不出收成好坏。



由于鲘门港更多是餐饮业主导的港口,没有流动零售那种的杂乱秩序,从拖网挑出的海产一盆两盆摆在岸边,好货争抢发生在瞬间,批发商和饭店主看上立马挑上拖走了,像我这样的散客东张西望,愿意卖的应该不是讨海的一手货了。



里面的兰花蟹(远海梭子蟹)和虾姑(口虾蛄和猛虾蛄)看着不错。


↑南侧的避风港



↑稍微往里走就显得有点冷清



一般来说,这样赶集式的海港鱼市都有着相似的营业时间,凌晨三四五点远洋的船只归港,会有很多外来的奇形怪状的种类,午后一到三点,基本都是近海捕捞的鱼获,然后衔接到晚饭前的零售时段。


马宫港和鲘门港背靠着背,中间是百安半岛,都属于更大尺度的红海湾,从西边的惠东海龟保护区一直延伸到东侧的红海湾旅游区,也包括正中的汕尾城区。




马宫镇就属于汕尾城区,未到海边就能闻到一股浓烈的海腥味,是一种混合海产养殖和捕捞的复合海味,甚至连市场所在地的村名都叫,深渔村,渔业总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九成以上。




上游的黄江流经辰洲村,一个以蚝闻名,等到冬天才值得拜访的地方,过炮台才从长沙湾汇入马宫港。离开鲘门跨过长沙湾,抵达马宫正好赶上午后的营业时段,镇内的小道根本容不下这样的车流,远远就停下车步行,十分确定会有比鲘门更加火爆的场面。



马宫港同样也是二级渔港,从地图上看比鲘门港规模更大,实地也是感觉如此,海旁街一排民居正对着弧形的港湾,南侧湾头是个船舶厂模样,另一侧有石油加工厂和冷冻厂,其间大小吨级的渔船一排排锚于海面,同时有不少渔船空载出港,高处都挂着国旗。




冷冻厂边上就是马宫的鱼市,冠名汕尾市城区水产品批发市场,不同于市区的汕尾水产品批发市场。商贩从场内摆到了场外,做好了迎接人流的准备,走进后才发现,鱼丸干货各种特产都有人卖,看来马宫一直都不缺散客拜访。



市场呈长条状,大棚靠海一侧几阶台阶就能通到海面,有些渔获就直接从此进场,台阶上遗留下泛白的兔头鲀和梭子蟹。此时人流有了我说的那种,流动零售的杂乱秩序,撑伞戴帽的游客,前后补货的商贩,卖力铲冰的哑巴,拿着手机直播的闲人,人力启动的油动三轮车,在人流中华容道调头自信心爆棚的私家车车主,组成了海浪般的人潮,看似有规则但找不出规律,有时候在这一摊涌起一群,有时候在那一边涌出一堆,但有些摊位永远都不会受人围观,摊主的手臂一头粘在下巴一头粘在大腿上。



很多人当然都是有备而来,抱着泡沫箱满满的碎冰大手笔采购,不过在这样的水产市场买海鲜,需要不少技巧以及耐心。就拿虾姑为例,场外的摊位开价就是五十八,往里走,小的二三十打上,较大的三四十都有,全看你会不会砍价。



↑一只在市场幸存还满地找吃被我丢回海里的小螃蟹


走到市场的尽头,大棚下有两三家海鲜加工店,也有很多人享受完购物就近消灭成果,毕竟选择没有商贩多,据说加工费还不如海鲜本身划算。




但再怎么说,都要比我大老远跑来光看不买要聪明一点,为了避免中暑,躲到豆花草粿冻草粿小推车旁。温豆花放的姜味红糖,凉草粿加了炼奶西米露,额外的糖分迅速渗透到高温躯体的每一个毛孔。



包括拿着五元现金的孩子,其他人点的都是,另一种叫“九/狗毛膏”的糖水,问了才知道就是我们说的海石花,做成不规则果冻块而不是面条形状,同样和西米凉粉炼奶搭配,很惊艳。




泰源酒家和阅海酒楼算是镇上比较出名的海鲜餐馆,那天刚好有婚礼在泰源举办,于是去了阅海,看到有对小夫妻对着至少好几斤一大盆虾姑大啃特啃。阅海台面上的海鲜选择要比鲘门多不少,老几样也都有,还是想抓住机会试点见过但没认真吃过的鱼。



第一位瞅见的就是跳跳鱼,看这斑纹和小蓝点必定是大弹涂鱼了,常在深圳湾散步对它们已经再熟悉不过,常听老饕夸赞它们的鲜美,想象应该会是介于虾虎鱼和石九公之间的肉质。



老板推荐煮芫荽汤,汤里放瘦肉算是抛砖引玉,确实是鲜甜的夏日汤,鱼本身和菜脯一起焖应该会更好吃。



一路逛下来遇到很多日本囊对虾,俗称虎虾、竹节虾、斑节虾,体型都非常大条,按常理一直以为是商贩批发养殖的来卖的,没想到其实大条的反而是野生,在野外日本囊对虾可以长到30厘米长,而养殖户早在虾龄六个月10厘米多点就拉去卖了。


↑脸盆里就是野生大虾


酒楼里一斤要卖188元,四条接近半斤。野生的虎虾饱满紧实,弹但不是傻弹傻弹的,肉质和释放出的甜味都是国内鱼市常见虾里的天花板,这个季节还带有虾膏,满足。



冰台上还看见一种长像蚯蚓又像血鳗的长条鱼,老板推荐酱烧。后来做了功课才知道是蚓鳗, 潮汕人把蚓鳗蛇鳗须鳗等掰直了像根筷子的小长鱼都叫做“油筷” ,也有叫土龙的,一般是油炸或用萝卜干爆炒。


↑最右侧


去除鱼肚后,前端还是有点苦甘苦甘的味道,肉质吃起来有点奇怪,中央有条硬骨,油炸既可以去腥又能使其整体可嚼,应该会是更合适的烹饪方式。四条五条吃下去,好怪啊,再吃掉七条八条,油筷的肉好像有种橡胶般的嚼劲(没那么夸张),越嚼越香越嚼越过瘾,一些时间后整煲也就吃完了,有机会一定尝下油炸的。




一直听说汕尾这边的生腌和潮汕生腌略有不同甚至要更加生猛,当然也要点来试试。腌虾竟然是最后一个上的菜,同样有蒜有辣椒有酱油要蘸醋,可虾身(南美白对虾)看起来比较干瘪,吃起来非常咸,咸度完全不适合单吃,肯定是提前腌制了甚至是压盐腌制了好几天,跟我习惯的,中午刚下水游泳晚上就捞来吃的醉虾肉质完全不同,虾生极致的甜和脆都被高咸掩盖了,换得的是更紧的嚼劲。



看来对汕尾人民来说,口感是件更加重要的事。





写过的鱼市系列↓

那哥鱼是哪个鱼? | 潮汕市场常见鱼图鉴①

食鱼欲食马鲛鲳 | 潮汕市场常见鱼图鉴②

罗非鱼怎么做才好吃 | 潮汕市场常见鱼图鉴③

歪嘴斗眼的怪鱼们 | 潮汕市场常见鱼图鉴④

潮汕市场常见贝图鉴(附菜谱)

报!开渔后汕头某海鲜市场里遍地巴浪!

最后的街边鱼市,即将消失的西堤片区

云逛鱼市4.0 | 汕头礐石桥下绝版批发集市

赴一场最潮夏日宴会 | 盐鸿薄壳宴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