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打/实 022 | 当8000张万青的CD在几秒钟内被秒杀……

2022-05-10 星期二



“十打/实”就是“120样实体载体”的意思。


在这个系列里,我会(尽可能)写出120款有关音乐的实体载体(包括但不限于唱片),每一款说一到两个相关话题——一切,都为了在这凉薄虚无的数字世界中心呼唤爱。



这是第22期,来说万能青年旅店的《冀西南林路行》实体CD的秒杀。



《冀西南林路行》实体CD会受到欢迎是早就预料到的,没有预料到的是受欢迎的程度。

这张CD先是3月10号在万青的微店“郊眠寺”无预警上架,等了一年多的歌迷闻讯后蜂拥而至,几分钟之内抢完,等到很多收藏唱片也真心懂得《冀西南林路行》的好的朋友得到消息赶到现场为时已晚,等待他们的是冰冷的“售罄”二字。仅仅几分钟后,这些CD就在某鱼上纷纷出现,要价至少翻了官价的一倍。不过好在当时乐队官方放出消息说,这张CD会不定期在官方微店上架,没买到的可以耐心等待。近两个月以后的5月8日,“郊眠寺”再次上架8000张CD,这次给了预告,下午两点预告晚上八点开售,我看朋友圈,我那些收藏唱片的朋友显然都调好了闹钟。但从晚上八点零零分三十秒开始,我的朋友圈连续被“没抢到”的哀嚎刷屏——号称上架8000张CD,在几秒钟的时间里便售罄,很多人这个时候甚至连订单页面还没刷出来。大多数第一批没抢到的人,第二批照样没抢到。

这十几年来,所有人对于“CD唱片”这样东西的认知,是“没落的”和“被淘汰的”,因而“8000张要价180元的CD在几秒钟内售罄”这样情况的发生的确是令人生疑的。感觉上,除了像我这样数十年来一直在收藏实体唱片的人,没有人会在这个打开手机就能得到音乐的年代对实体唱片尤其是CD唱片那么疯狂了,而像我这样的人群,全中国能有多少?肯定不到8000,而且这个人群甚至彼此之间都是认识的。所以这个人群里的人在经历两次万青的挫败后,对一切产生了怀疑,我的朋友圈里不单有人质疑饥饿营销和黄牛串通,还有人甚至对万青本身都产生了抵制和幻灭的情绪。





可事实上,回想一下,自打黑胶回潮的这些年来,实体唱片的秒杀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近些年很多实体唱片尤其是内地摇滚乐队的实体专辑基本清一色都是以秒为单位售罄的(然后几乎无一例外就几分钟开始出现翻倍出现在某鱼上,说没有黄牛和外挂软件参与,那是三岁小孩也骗不过的)。远的不说,就在万青第二次上架的几天前,某内地女音乐人的黑胶上架刚刚发生过异常秒没的争议事件,例子可谓不胜枚举,万青这次根本不是什么特例,是万千普遍现象中的普通一例而已。

究其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这些年来,实体唱片早已从音乐的载体这一原始的商品属性蜕变成了一种粉丝文化中的普通商品,一种表达偶像忠诚的战利品,甚至是一种为音乐这一商品相对于数字普通版而设的奢侈品版,用来满足不同利基市场。以上这些新的属性,没有一个是针对像我这样从上世纪唱片黄金时代开始把唱片当作音乐载体来消费的人的。今天的实体唱片市场,早已把那些旧时代的收碟人给抛弃了,只是这些人大多数自己并不自知,更没理解,以为自己还是这个市场的目标和核心人群。

黑胶刚开始复兴回潮的时候,我们这些人还挺热衷讨论这样两个问题:磁带会不会复兴回潮?CD会不会复兴回潮?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问题都太天真了,充满着我们那一代淘碟人基于“格式”的惯性思维。事实情况是,在今天实体唱片的市场逻辑里,格式已经完全不重要,不管是黑胶、CD还是磁带甚至NFT,在今天这个市场的目标受众眼里根本没差,他们只是要拥有一个万能青年旅店的《冀西南林路行》音乐专辑的周边产品而已——是的,周边产品,今天实体唱片的真正目标受众就是这么称呼实体唱片的,而实体唱片市场,殷勤服务的,也是他们,因此秒杀、黄牛、饥饿营销等等的发生,也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3月10日和5月8日没有抢到《冀西南林路行》CD便认为背后有猫腻的那些人、把黑胶CD磁带搞得清清楚楚的那些人、依然把唱片拿来当唱片听的人,时代已经把他们抛下,其中,包括我。

最后要说的是,即便如此,这个“十打/实”系列,我依然会继续做下去。



另,其实我自己在《冀西南林路行》CD第一批上架时抢到一张,不过说实话,虽然CD还是CD,但我看着它、播着它时,总怪异地感觉,它和我过去三十年收集的那数千张CD并不一样。Anyway,以下是我当时收到CD时拍的开箱视频,聊以作为本文结尾。



今天的话题就到这里,咱们《十打/实 023》再见!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