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厂倒闭后,蒸馏器的命运是什么?

2021-08-18 星期三
别看威士忌现在风光无限,就在上世纪末期,威士忌行业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不少优秀的蒸馏厂运营压力山大,被迫倒闭。
大家都知道,蒸馏器是酒厂的命根子。那么酒厂倒闭以后,蒸馏器还会静静的躺在酒厂仓库里吗?事实上,很多蒸馏器都经历了完全不同的命运。

01 直接拆除法

🏚️小磨坊
其实酒厂关了,蒸馏器直接拆除的下场是最普遍的,毕竟这算是最经济直接的方法。 尤其是在上世纪关停的酒厂,当时威士忌市场还没有那么火爆,巨大的蒸馏设备像个烫手山芋。大多数人不会有钱有地方的收购蒸馏器并找个地方把它安置下来。 像我们熟悉的小磨坊,作为苏格兰历史最悠久的酒厂之一,曾经带领低地产区走向辉煌。但也没能逃过二战,酒厂失火,资金短缺的厄运,于1994年关闭,1997年拆除蒸馏器。
蒸馏器一拆基本象征着酒厂的死刑,只有一些当年生产的库存还可以静静躺在仓库中,等待着伯乐重见天日。 当大家反应过来小磨坊的nb时,小磨坊的威士忌价格已经起飞了。
🏚️帝国
同病相怜的还有帝国酒厂,当过百龄坛调和威士忌的基酒,在SMD大哥的强推广下关停了四次,最后在2005年也彻底拆除了。 奇怪的是,最后接盘的东家芝华士兄弟在原厂的基础上开了一家新酒厂Dalmunach,而且蒸馏器也是模仿的帝国当年的酒厂设备规格,企图还原帝国威士忌的甜美风格,那您当初直接接盘帝国蒸馏器多好。

02 火灾清除法

🏚️Lochside
1957年,James Deuchar Brewery这个老啤酒厂址上兴起了一座威士忌酒厂,它就是Lochside。
很多人认为Lochside是低地酒厂,其实它处的位置非常尴尬,在东高地和低地的交界处。所以它到底属于哪个产区,众说纷纭。
Lochside的出现也是为了弥补调和威士忌的原料短缺。 在之前,Lochside生产的威士忌多数用在了Sandy Macnab调和威士忌上 ,酒厂第一年只制作谷物威士忌,后来才启动了壶式蒸馏器。
1992年Lochside被Allied Distillers集团收购,不久后酒厂就关闭了,酒厂设施与陈酿仓库被保留了下来,直到2004年才正式开始拆除酒厂。 施工过程中还意外的来了一场大火把Lochside整个设施烧的不成样子,蒸馏器也就这样完蛋了。

03 偷天换日法

🏚️罗斯班克
事实上,对于关停酒厂来说,最尴尬的事情倒不是蒸馏器卖给了其他酒厂,或者倒闭后直接拆除。而是蒸馏所放在酒厂里,但被偷了。
低地的传奇酒厂罗斯班克就是一个可怜的例子。 虽然名字起得罗曼蒂克,然而罗斯班克酒厂并没有玫瑰,旁边只有一条臭水沟,这也为他们的倒闭埋下伏笔。
1993年,烈酒巨头帝亚吉欧面临着一个抉择,他们必须要从低地两家酒厂格兰昆奇和罗斯班克中选一家关停。 虽然罗斯班克本身业务没有问题,酒质也更受大众欢迎,但格兰昆奇酒厂风景优美,更适合开发酒厂旅游。而罗斯班克那条水沟散发着恶臭,没人愿意前来打卡。 2002年,罗斯班克的所有权被卖给了英国水路局,水路局对酒厂的运作没有起到啥作用,甚至差点把酒厂拆了建公寓。干的最成功的是水路局把罗斯班克的臭水沟给治理好了。
到了2008年,罗斯班克的酒在二级市场开始发力,水路局计划将罗斯班克复兴,但打开酒厂大门傻眼了,内部的蒸馏器早就被偷走了。 后来罗斯班克在Ian Macleod带领下着手复产,但蒸馏器已经不是当年的配置,究竟重启后的罗斯班克能否还原当年的味道就不好说了。

04 移花接木法

作为酒厂生产的必备措施,蒸馏器还是可以再次利用的,很多新酒厂会接收倒闭酒厂的设备,让蒸馏器在新的环境中延续生命。
🏚️轻井沢
就外观设计上来看,你可能认为轻井泽是最“日本”的威士忌,你会给它贴上符合亚洲审美,入口柔顺,果香四溢等标签。但事实上轻井泽是一个比很多苏格兰酒厂还要老派的存在。
一开始轻井泽也走了几年弯路,成为了调和威士忌的供应商。后来酒厂高管觉得打开方式不对,自1958年开始,不远万里从苏格兰进口黄金承诺大麦,使用正宗的西班牙雪莉桶,甚至使用了苏格兰酒厂都放弃的直火蒸馏,生产单一麦芽威士忌。 这样出来的酒体十分厚重,含有蜡质感,此外轻井泽还可以生产重泥煤风格,这与三得利倡导的日本温和威士忌调性格格不入。
轻井泽的一波操作猛如虎,花钱也如流水,在那段时期如此个性的威士忌市场并不容易被接受。 当时80-90年代日本威士忌本身受到啤酒和烧酒的冲击,日子非常难过,终于在2000年轻井泽撑不下去倒闭了。
去年日本小诸蒸馏所宣布,要复兴“轻井沢酒厂”的名号,并挖来了中国台湾卡瓦蓝酒厂的张郁岚先生担任总酿酒师。 不过事实上这家新轻井沢已经没有了灵魂,因为蒸馏器并不是来自老轻井沢的。 那么老轻井沢的蒸馏器去哪了呢? 在2015年,轻井沢仅存可以正常运营的3号蒸馏器就被静冈蒸馏所给收编了。 2016年静冈蒸馏所正式开放,其展览中心还陈列着已经报废的轻井沢蒸馏器,也算是给这个日本传奇酒厂传宗接代了。
🏚️卡普多尼克
格兰冠创始人Grant兄弟在1840年建立酒厂后,于1898年又在旁边开设了一家新酒厂,酿造设备与格兰冠别无二致,因此新酒厂也被简单粗暴的命名为“格兰冠二厂“,即卡普多尼克的前身。
虽然两家设备大同小异,但格兰冠二厂的风格涉猎的更广泛一些,可以生产无泥煤和带泥煤两种风格的原酒,同时保留了格兰冠威士忌精致典雅的蜂蜜味和花果香。 格兰冠二厂没运营几年,就碰上了威士忌行业的一次大浩劫,Grant兄弟只得被迫关停二厂,并把设备转移至一厂保证生产。
1952年格兰威特和格兰冠合并,也赶上威士忌市场逐渐回暖。新东家才想起来格兰冠旁边还有个二厂,经过多方面努力,1965年格兰冠二厂又重新开放了。 当时苏格兰已经有了明确法律:不允许两家酒厂使用同一个名字,所以格兰冠二厂更名为卡普多尼克,盖尔语意为神秘的井水,原因为卡普多尼克是格兰冠两家酒厂的水源地。 复出后的卡普多尼克其实还算搞的风生水起,不料大哥格兰冠的光环实在太耀眼,显得卡普多尼克在当时略显鸡肋。 2001年该酒厂被保乐力加集团收购,2002年保乐力加把卡普多尼克就关停了,到了2011年卡普多尼克酒厂被彻底拆除。
酒厂的蒸馏设备被卖给了比利时Owl酒厂和Falkirk酒厂,得到香火的比利时酒厂现在势头十分凶猛,再过几年估计可以挤进欧洲威士忌第一梯队。
🏚️Willowbank
这个酒厂有点意思,它并不坐落于威士忌的故乡苏格兰或爱尔兰,而是在一个看似生产不出威士忌的地方—新西兰。
早在19世纪60年代,苏格兰移民就把威士忌酿造技术带到新西兰,不过率先商业化酿造威士忌还得将时间推进至1974年。 贝克家族在Dunedin开设了Willowbank酒厂,生产口粮级别威士忌品牌。Willowbank自诞生起就有制作单一麦芽的雄心,仓库中陈放着很多优秀的原酒等待熟成。
新西兰威士忌成功走向世界还得归功于加拿大。 1980年时,世界上最大的蒸馏酒厂——加拿大的Seagrams买下了Willowbank酒厂。 在Seagrams的带领下,这家酒厂依靠着Lammerlaw 这个新西兰最火爆的单一麦芽品牌(以附近的山脉命名)蓬勃发展,闻名全球。 十余年后,Willowbank被澳大利亚的酒商Fosters全资收购,澳大利亚人似乎是嫉妒新西兰威士忌成就,转手将Willowbank的蒸馏器卖给了斐济南太平洋蒸馏公司,后者很是争气,用Willowbank传奇的蒸馏器搞出了斐济最强朗姆。
现在来看,提前布局朗姆市场是个英明的决定,且斐济朗姆的品质非常在线,可怜的是无辜的Willowbank却被扼杀,仓库中数百桶的桶强威士忌也被低价拍卖了。本来有机会跻身新世界第一酒厂的Willowbank就这样关闭了。 一个威士忌酒厂的生命可能是有限的,但蒸馏器却还可以在世界的其他角落继续发光发热。 希望各大烈酒巨头可以翻翻曾经关闭酒厂的蒸馏器在哪,让传奇的味道得以延续。
I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