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新的2021年荐书 | 防止滥用历史,是历史学者更重要、也更艰难的使命

2022-01-10 星期一

文 | 罗新,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来源 | 《南方周末》2022.01.03,原题为《辛丑读书举例》


连续几年都有新出好书太多根本读不过来的压力,更何况有限的读书时间还不得不主要分配给读旧书、读古书。今年也不例外。要在迄今读过的今年新书中举出十种当然毫不费力,不过为了表明我并不是在评选十佳,尽管我过去总是推举十种当年新书,这里特别破例,只举八种,这八种在我看来都是兼具思想性和可读性的辛丑新书。

01
《奶酪与蛆虫: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

[意大利]卡洛·金茨堡著,鲁伊译,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7月。

意大利历史学家卡洛·金茨堡在16世纪宗教裁判所档案里,读到了那时意大利北部某偏僻山村里一个小磨坊主因异端思想被审判的全部文件,他利用这些档案文件复原了审判,最重要的是,他复原了这个小磨坊主的精神世界,并且深入探查了这个精神世界的构成与发展,由此勾勒出那个时代的大众文化及其与精英文化的互动。不管是被归为微观史还是大众文化史,这本书无论在方法上、思想上,还是在具体的写作上,都开启了全新的史学方向。也许足以令所有同行惊奇和羡慕的是,金茨堡写得流畅、清晰且引人入胜,不是小说,胜似小说。必须强调的是,此书的中文翻译质量非常高,称得上当今的最佳译笔,是罕见的高水准学术翻译。对金茨堡有兴趣的读者还应该读同一出版社同时推出的他的另一部名作《夜间的战斗——16、17世纪的巫术和农业崇拜》(朱歌妹译)。



02
《支配与抵抗艺术:潜隐剧本》

[美国]詹姆斯·C.斯科特著,王佳鹏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4月。

还是那个一如既往站在弱者一边对抗强权的斯科特,略有不同的是这一次他要揭示的是,弱者对强权的抵抗不是一个理想,而是无处不在的历史与现实,只是为人们所忽视,或者说,是人们选择予以忽视。善于创造新工具的斯科特这次祭出的法宝是“潜隐剧本”——隐藏在公开剧本之下的表演依据,写在文字后面的意志、情感、立场和行动。在斯科特的透视之下,无权者与有权者之间的对抗充满了假象,一方假装服从,一方夸大其掌控能力,只有我们能阅读潜隐剧本时,这种对抗的复杂性和可能性才会显现出来。比如他说:“支配者必须呈现的表演,不仅源自弱者的期待,还源自他们的理念或者那些他们视之为其权力正当性基础的观点。”权力表演的方向与局限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支配者对支配属性的理解,无论这一理解是否接近真相。斯科特此书接续他的《弱者的武器》和《逃避统治的艺术》,开掘被支配者视角的历史观的理论矿藏,从未减弱其批判性和启发性。



03
《利马之梦:晓宇的拉美笔记》

吕晓宇著,单向空间·上海文艺出版社,2021年8月

现在已是北大青年教师的吕晓宇几年前还是在牛津读政治学的一个博士生,他得到一个机会参与2016年的秘鲁总统选举,加入某位有土著背景的前总统的竞选团队,深度观摩在外界看来相当混乱的拉美民主实践。他的专业训练、文本学习、人生体验和职业准备,都在这一田野过程中面临一而再再而三的拷问,这些拷问成为这本乍看似乎只是本田野记录的小书最大的亮点。亲身参与拉美政治的特殊经历已足够炫目,而作者对世界与自我、学术与人生之间紧张关系的持续发问显然更富意义、更加动人,因为,不论对作者还是对读者来说,这些发问不仅会迫使自己反观过往、蕴结忧伤,还能激发力量,让我们可以平静面对现实和未来的一切不确定。



04
《深时之旅》

[英国]罗伯特·麦克法伦著,王如菲译,新经典·文汇出版社,2021年7月。

罗伯特·麦克法伦是当今最著名的旅行写作、自然写作作家之一,考虑到他的学院派背景,他对野外的痴迷似乎与他在图书馆的探险出人意料地无缝对接。他的《心事如山》、《荒野之境》和《古道》出版不久即成经典,而这本《深时之旅》却比他之前的所有作品更具雄心和慈悲心。他把目光投向脚下的世界——那个被时间抛弃的世界,那些古代洞穴、地下城市、废弃的矿井、隐秘的坟茔和幽深的冰洞,对它们进行了全景式探索。他的回访既是对往昔的发掘和复原,又是对人性幽暗面的揭拨和撕扯。每一个人都毫无困难地看到自己是往昔人类的后代,却常常意识不到自己也将会是未来人类的祖先,每一代人既是儿孙又是祖宗,既继承前人又留赠后人。书中反复出现的一个震撼人心的问题是:我们会成为好的祖先吗?



05
《历史的运用与滥用》
[加拿大]玛格丽特·麦克米伦著,孙唯翰译,一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4月。

人们总是拿过去来解说当下,当下越扑朔迷离,被纠缠进来的历史就越混杂易变。历史学家的责任,与其说是澄清事实、还原历史,不如说是从专业角度鼓励人们正确地引据历史,同时尽可能地防止人们滥用历史,比较之下,防止滥用历史是更重要也更艰难的使命。玛格丽特·麦克米伦《历史的运用与滥用》我六年前读过原版,今年再读孙唯翰的译本,同样感受到当初的激动与赞赏。什么是滥用历史?麦克米伦说:“当我们制造谎言,或是只从单一视角出发书写历史时,我们就在滥用历史。”防止滥用历史,意味着我们必须生产多视角的历史,要让大众理解历史学没有标准答案,过去与现实一样充满流动性、开放性和可能性。



06
《法西斯谎言简史》

[阿根廷] 费德里科·芬切尔斯坦著,张见微译,一页/辽宁人民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11月。

我们对法西斯主义这个词可能都不陌生,因为中文语境中常称包括中国抗战在内的二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但是在中国,有关法西斯主义思想脉络的知识并不普及,很多人把法西斯和纳粹简单地视为疯狂,并且一般不认为法西斯主义在二战以后还有什么影响,更不会想到我们身边五颜六色的思想言论中每每飘过法西斯主义的遗产。阿根廷历史学家费德里科·芬切尔斯坦的《法西斯谎言简史》对我们来说是一本补课的书,特别是因为此书选取了一个日常的切入点,即法西斯主义者总是会有组织成系统地制造并传播谎言,这样就把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与如今世界上颇为常见的民粹主义联系起来,指出它们之间的血缘亲属关系,以警示对民粹主义掉以轻心的政治家、知识分子和社会公众。读芬切尔斯坦这本书,我们有时候会非常吃惊——难道我们离一百年前如此之近吗?有人说历史虽不重复却会押韵,芬切尔斯坦是不是就这样找到了一些历史的韵脚?“每当希特勒要颠倒是非的时候,他总是会谈论起大是大非。”在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思想史研究中,这本书一个最突出的贡献是加入了拉美视角,清理了我们几乎一无所知的拉美地区的法西斯主义思想史(同时让我们添加了对博尔赫斯的敬意)。



07
《晚清官场镜像:杜凤治日记研究》

邱捷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5月。

我一般看到书名有“官场”字样就会敬而远之,这一次好在有师友提醒我才没有错过。这本基于一名晚清州县级官员的日记写成的晚清地方政治社会史,一开始读就让人停不下来,大开眼界,感触良多。作者以近代史专家的身份整理原始文献,小中见大,细处求深,寓原创性研究于平实晓畅的叙述之中,既有超强的可读性,又饱含锐利的史学分析。由于书中随处都是作者精心选录、巧妙引据的日记原文,读者深深沉浸在日记反映的历史世界里,可能容易忽略这本研究性著作的学术取向:作者着力于那些过去研究不足的地方(详人所略,略人所详),比如省府都会所在的首县地方官行政特色,州县级地方官与佐杂吏员的复杂关系,他们如何领导并直接参与颇具暴力色彩的催征,如何审案断狱,如何利用和应对地方士绅,以及普通官员的日常生活。如果没有对杜凤治日记的大量引文,这几个方面的侧重研究难免流于抽象条文,但如果没有作者对晚清制度与社会的透彻把握,这些引文也难以体现足够的学术价值。对我这样不熟悉晚清文献与史料的人来说,最受震动的还是那些细节,即书中引用的日记原文和作者的分析,比如科举制度下年龄的增大与减小,候任官员的艰难生活,地方官灰色收入的途径与数额,等等。在2021年新出的史学著作中,这是在可读性与学术性两个方面都相当突出的一部。



08
《当经济遇上法律:明清中国的市场演化》

邱澎生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12月。

读过《当法律遇上经济——明清中国的商业法律》,再读这本《当经济遇上法律》,才体会到邱澎生对明清商业的制度与实践多个层面都有深刻的理解。在这本书里,作者考察商业城镇的经济组织和相关法令所发生的变化,以及与之适配的文化观念的演化,如何共同推动了王朝相关制度的变迁。书中选取的经济组织个案有苏州商人团体、苏松棉布加工业、云南铜矿业与重庆航运业等,借助重庆债务与合伙诉讼的个案讨论法律体系如何因应商业变迁,又通过考察明清商业书籍的传播,研究社会文化如何在商业时代发生相应的演化,由此建立起对经济组织、法律体系、文化观念三者间密切互动的新认识,从而呈现明清中国“市场演化”的历史逻辑。书中部分章节过去作为单篇论文发表时我本已拜读过,读到全书才对作者的全局观有所领会。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