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上有444顆各式寶石,包括價值不菲的藍寶石、紅寶石、紫水晶和黃玉,但以淺藍色和藍綠色的海藍寶石為主。
從前,王冠上的寶石是可以移除的,每逢加冕大典時才租用。
直到20世紀,寶石才被永久鑲嵌在王冠上。

聖愛德華王冠是在1661年為查爾斯二世(Charles II)而造,其名字源於另一頂更早的王冠。該王冠的名字可以追溯至盎格魯·撒克遜人國王和聖人——懺悔者愛德華(Edward the Confessor)。在11世紀知名的貝葉掛毯(Bayeux Tapestry)中,便能看到他戴上這王冠的情境。
愛德華的這頂王冠在其身故後長期被視為聖物。據稱在1220年曾在亨利三世(Henry III),和此後歷代國王、女王的加冕大典上使用。
但在1600年代英格蘭內戰結束,查爾斯一世(Charles I)被處決後,以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為首的議會派將王冠與其他王權器物一併熔掉。
克倫威爾死後,王室復辟,英王查爾斯二世重新訂製王權器物(Crown Jewels),包括聖愛德華王冠和帝國皇冠(Imperial State Crown)。(上圖便是他戴上帝國皇冠的樣子)
人們認為愛德華的王冠上沒多少寶石,而查爾斯二世的版本則有鑽石和各種寶石。專門研究王權器物的歷史學家安娜‧凱伊(Anna Keay)指出,這都是專門從私人銀行家兼金匠羅伯特·維納(Robert Vyner)花上500英鎊租來。(相當於2023年的7.5萬英鎊;9.3萬美元;64.2萬元人民幣;283萬元新台幣;73.1萬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