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中国的经济增长奇迹还会撑多久?

2021-04-20 星期二

(德国之声中文网)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国民经济同比增长了18.3%。德国《经济周刊》(WirtschaftsWoche)周四(4月16日)发表的一篇评论进行分析指出,中国经济正以创纪录的速度增长,但这种状况或许不会持续很久,北京正面临重大挑战,必须为未来几年的低增长做好准备。

作者Malte Fischer 先是分析了中国经济大幅增长的一些原因:“数字上升的背景是,中国迅速遏制新冠疫情,成为世界上首个回到正轨的国家······西方国家对防护医疗设备、电器产品和家具的高需求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这也反映了因新冠影响对家庭办公用具和防护口罩等设备的需求。”

文章接着话锋一转,分析指出:“然而,如果从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字中得出结论,认为中国的增长将保持下去,那就错了。首先,同比增速如此之高,也是因为上一年GDP在中国出台封锁措施后下滑。如果我们不考虑这个基数,仅把这季度GDP与上季度相比,就可以看到,经季度调整后只有0.6%的增值,数字令人失望。这是自2020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慢增长。”

文章接着写道:“另外,中国正面临重大挑战,短期和长期来看都会减缓经济发展。例如,中国在为民众接种疫苗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方,疫苗接种率仅为13%。英国是48%疫苗接种率,美国疫苗接种率为37%。这很可能会推迟中国服务业和旅游业的复苏。还有,银行资产高债务率所带来的潜在坏账风险也是北京面临的一大挑战”。

题目为 “中国的增长奇迹能持续多久?”(Wie nachhaltig ist Chinas Wachstumswunder?)的文章还写道:“从长远来看,经济的僵尸化可能是主要问题。担心社会动荡会威胁到中共权力,北京可能会继续尽一切努力,防止出现大规模破产和失业率上升的动荡危机。”

作者还注意到,虽然北京政府希望在技术上能尽快超越西方。但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越来越多,控制无处不在,种种问题,都会影响科技企业的创造力,牵制了技术创新的自由空间。因此,中国是否能够实现全球领先的科技大国还未可知:“再加上,美国会让中国更难获得西方的专业知识。中美地缘政治冲突越激化,受到影响的资源领域越多,中国经济增长的活力就越小。”

文章最后总结指出:“考虑到种种因素,经济研究机构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将从今年的9.5%下降到明年的5.5%。”

大有深意的气候峰会 

 “气候变化这个话题并不涉及西方和中国的制度竞争。如果要取得进展,主要污染生产国的通力合作必不可少。从这个角度出发,法国总统、德国总理和中国领导人举行会议讨论这个问题的确存在意义。不过,显而易见,北京的先行一步是想抢去拜登政府的风头,因为拜登已经邀请全球多国领导人参加下周的虚拟气候峰会。更重要的是,这一做法更是在欧美之间制造一个楔子。这样一来,比起真正关注气候问题,这更像是一场政治大戏。” 《法兰克福汇报》本周六(4月17日)发表的一篇评论开头这样评价本周五德中法三国领导人先期举行的视频峰会,这距离拜登主持的全球气候变化虚拟峰会召开仅有不到一周的时间。

中国真的准备好推动气候变化行动了吗?作者Klaus-Dieter Frankenberger接着写道:“如果北京高层对中国和欧洲应成为全球气候政策先锋的说法是认真的,那么就应付诸于行动。但现实却是:中国是全球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是燃煤大国,而且这种煤炭使用趋势处在上升之中。”

题目为“中国寻找盟友对抗美国 "(China sucht Verbündete gegen Amerika)的文章指出:“如果要实现在2060年之前将温室气体净排放降到零的承诺,中国经济就面临着重大转型。北京准备好了吗?还是宁愿继续沉浸在经济的增长数字上?马克龙和默克尔不应该被习近平牵着走。他的计划很明显:他在寻找盟友,反对美国。”

  • Antarctica Melts Under Its Hottest Days on Record (Earth Observatory/ NASA)

    海水升温会带来哪些后果?

    南极温暖如洛杉矶

    2020年2月6日,南极北部Esperanza Base考察站测到18.3摄氏度的气温。美国航天局称,这是有测量记录以来在该地点测到过的最高温度,也是南极最近数月来经历了第三次“热浪”。从卫星图上可以看到,大量的冰雪已经融化(右)。

  • BdTD Satellitenbild Hurrikan Dorian an US-Küste (AFP/Rammb/Noaa/Ho)

    海水升温会带来哪些后果?

    风暴来得更猛烈

    热带风暴的猛烈程度与海水表层温度有关。飓风或台风季节会持续得更长;大西洋和太平洋北部生成的龙卷风会明显增多,强度也会增加。极端天气还会给迄今较少受到天灾冲击的地区带来破坏力极大的风暴。

  • USA Bahamas Hurrikan Dorian (picture alliance/AP Images/AP Photo/R. Espinosa
)

    海水升温会带来哪些后果?

    海平面上升、风暴潮

    随着大气升温,海水的温度也在升高。海水体积的膨胀使海平面不断上升。大批沿海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居民的生活空间和生存基础将不复存在。

  • BG Waldbrände in Australien | Inferno III (Reuters/AAP Image/D. )

    海水升温会带来哪些后果?

    极端天气造成林火频发

    在极端天气使某些地区出现暴雨和洪水的时候,另一些地方却干旱难耐。后果是农作物歉收和森林火灾。很多地方的林火高发季节会延长,火灾数量也会大增。

  • Fisch Dorsch (by-nc-sa/Joachim S. Müller)

    海水升温会带来哪些后果?

    生态系统推移

    海水变暖,海洋生物的种群和生态系统会发生推移。同陆地上的动物类似,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会向极地方向迁移。北海的大西洋鳕鱼数量大幅减少,已无法用过度捕捞来解释。而纬度更高的渔区则可能从中获益。

  • Flügelschnecke Limacina

    海水升温会带来哪些后果?

    海洋酸化

    海水升温,使更多的二氧化碳溶解于表层海水中,海水pH值降低,海水“变酸”。贝类、珊瑚和海胆等生物因此丧失体内和体外骨骼的再生能力。它们不仅能过滤有害物质,还是其它海洋动物的食物。

  • Studie: Weniger Plankton durch wärmere Ozeane (picture alliance / dpa)

    海水升温会带来哪些后果?

    浮游生物减少

    随着pH值的降低,浮游生物所能吸收的铁减少了。但这些微小藻类的生长需要矿物质。许多构建碳酸钙骨骼的浮游藻类受到的冲击尤其大。

  • Heilbronn Fischsterben in der Schozach (picture-alliance/dpa/C. Schmidt)

    海水升温会带来哪些后果?

    水中缺氧

    水体温度升高,储存的氧分就会减少。海水变暖后,氧分稀少的水域面积就会扩大。现在,在很多海域已经出现了缺氧的“死亡地带”。因水中氧分不足,动物无法生存。

  • Chile giftige Rotalgen Fischsterben Krise Fischerei Plage Giftalgen Algen (picture-alliance/AP Photo/F. Marquez)

    海水升温会带来哪些后果?

    海藻潮

    在温暖、缺氧的水中,某些有毒藻类会爆炸式地繁殖。它们的毒素让鱼类和其它海洋生物大批死亡。现在,许多地方的渔业和旅游业就已受到海藻疯狂繁殖的威胁。图为智利海岸的有毒赤潮造成大批鱼类死亡。

  • Symbolbild Artensterben Great Barrier Reef (picture-alliance/dpa/D. Naupold)

    海水升温会带来哪些后果?

    珊瑚“白化病”

    苍白的珊瑚骨架是没有生命的。出现白化的珊瑚失去的不仅是色彩,还有繁殖能力。珊瑚礁成片死去,无法再为无数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食物和捕猎的场所。

  • Golfstrom Flash-Galerie (NGDC)

    海水升温会带来哪些后果?

    洋流改变

    在海水变暖的作用下,如果北大西洋暖流被打断,西欧和北欧就会陷入寒潮。因为北大西洋暖流保障了表层和深层海水的循环。其它洋流也可能被打乱。

    作者: Alexander Freund


 

摘译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 2021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