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娟 “拯救”冠军弟弟

2024-05-09 星期四

罗娟在云南玉溪经营一家“无声饭店”快七年了。她没想到,这个最初为了让冠军弟弟重拾生活信心的小店,这些年来也成为四十多名听障同胞的温暖港湾。


文 / 王木

编辑 / 白未可


傍晚的云南玉溪,天色渐暗,把女儿安顿好后,罗娟就马不停蹄地赶往“无声饭店”。

2018年以来,她和弟弟罗瑞在这里经营烧烤生意。从下午六点到凌晨三点,180平米的临街小店里,烤架上滋滋的烤肉声、案板上笃笃的切菜声、食客们砰砰的碰杯声,不绝于耳。但对罗瑞和4名店员来说,一切却静谧无声。

他们是听障人士。

作为店里唯一能听会说的健全人,罗娟身兼数职——既是将顾客需求传达给店员们的“翻译官”,又是教听障弟兄们自立自强的“大家长”。

她没想到,这个最初为了让弟弟重拾生活信心的小店,7年来也成为四十多名听障同胞的温暖港湾。
▲ 罗娟(右)和弟弟罗瑞在无声饭店内工作 (图:冉正鸿)
“拯救”冠军弟弟


在罗娟眼中,弟弟罗瑞化身大厨之前,是一颗耀眼的明星。

尽管三岁时因病成为聋哑人,但罗瑞在田径场上展现出极高的天赋。他是2007年全国残疾人运动会T60级800米和T60级400米栏双料冠军,还被选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十余年的运动员生涯中,罗瑞收获了五十多块奖牌。

▲ 罗瑞(右)曾被选为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图为受访者提供)
2015年退役后,罗瑞结婚生子,也开过洗车店。但后来遭遇离异、大姐和母亲先后离世等打击,罗瑞一度意志消沉,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吃不喝。年迈的父亲忧心忡忡地找到罗娟,“再这样下去就废了”。

“我是他唯一的姐姐”,罗娟红了眼眶,“就想帮他”。原本在云南建水经营饭店多年的她,和丈夫一合计,觉得消费频次高、受众面广的餐饮行业或许是弟弟重整旗鼓的一条出路,于是拍着胸脯向父亲保证,“一定把他带出来”。

罗瑞不肯离开玉溪老家,罗娟便从建水回到家乡,花3000元钱租了个铁皮屋,在拼多多上买了些烧烤用具、调料和桌椅,带着弟弟在夜市街摆起了摊。虽然第一天只卖出85元,但第二天营业额就超过2000元。这让消沉许久的罗瑞兴奋起来。一两个月后,路边摊已经满足不了他的雄心,罗娟夫妇便协助他选了一个临近小区的三层铺面。

2018年,8月8日——也是十年前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日子,“无声饭店”正式开业。在罗娟夫妇手把手的带教之下,罗瑞也开启了与运动员截然不同的另一种人生。

作为厨师,煎炒卤煮,他一样样地学习,一遍遍地磨练手艺。作为餐馆老板,他亲力亲为,每天早上去市场买菜,午后和员工一起串肉串、打扫卫生、洗菜、捡菜、准备炭火、摆桌子。忙到下午5点,匆匆吃过员工餐,便要接待随时到来的客人。有时刚端起饭碗,客人一来,又不得不放下。等到忙完,已是凌晨两三点。

刚开业时,连续几天通宵熬夜后,罗瑞在纸上画画“控诉”——凌晨5:30,一只猪可怜巴巴地流泪,“你们欺负我们,太困”。看到弟弟的画,罗娟忍不住心酸和委屈。自己从前何尝不是依赖大姐、依赖母亲的“小绵羊”,可如今也不得不抛下多年的事业,挑起家里的大梁,成为弟弟和父亲的依靠。

▲无声饭店开业不久,罗瑞连续通宵后在纸上画画“控诉”(图为受访者提供)
与其抱怨,不如努力。这是罗娟从小在体校“魔鬼训练”中习得的人生信条。她和弟弟长谈了一次,“生活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只有努力再努力,才能在这世上活下去。跌倒一次不怕,但要努力咬牙重新站起来。既然做了选择,就应该坚持下来”。

罗瑞点点头。从那以后,罗娟再也没有听到弟弟的抱怨。
成为他们的靠山


“无声饭店”开业没多久,罗娟又遇上新“难题”。

罗瑞在聋哑学校结识的十几个同学、朋友投奔过来。“一个小店,怎么可能养得了那么多人?”她很为难。

罗瑞很侠义,想着自己有了着落,也希望能帮助朋友解决就业难题。毕竟听障人士找工作太不容易。即使就业,也容易受到歧视。罗瑞和罗娟夫妇一商议,决定试试。他们给来应聘的听障人士在附近租了房子,还和他们商量,把工资略微压低一些,确保每个人既能拿到工资,又有吃有住。

“这样至少他们能生活。养他们一段时间,让他们适应,学一点本领,再让他们慢慢找工作,去其他地方试一试。”罗娟解释。

最初的磨合并不顺利。

沟通首先就很棘手。一开始,点餐信息、饮食禁忌等客人最普通的需求,新员工们听不见,罗娟也不会手语,只能自己去应对。“感觉耳边随时有一大堆需求排着队,纸巾、米线、牙签、烤鱼、筷子、饮料……”罗娟回忆,一天下来,自己和丈夫累到不能动弹,可新员工们却几乎帮不上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罗娟夫妇在店里忙碌穿梭。

实在受不了了,罗娟只好在繁忙之余,开始学习手语,每天和员工们学一个单词,趁一切空余的时间背诵记忆。一个多月,直到罗娟磕磕绊绊地将店里常用的交流用语学会,发出指令,员工们才逐渐明白了顾客所需。

▲ 无声饭店员工正在忙活 (图为受访者提供)
对罗娟而言,更难的是教这群心性单纯的听障员工人情世故。比如给顾客倒水时,不能把杯子重重地砸到桌面上,以免吓到带孩子的客人;拿杯子时避免用手触碰杯口,有些顾客会比较在意;倒水别倒得太满……

“他们用手语比划着和我争论‘可是咱们是烧烤,他们应该多喝水啊’。”罗娟笑道,“他们单纯得就像孩子一样。教他们工作,也就像教孩子一样。”

店里没那么忙的时候,罗娟把店员们召集起来,不厌其烦地示范如何倒酒倒茶——水和酒都只倒三分之二,先把杯子放在手上,然后再轻轻慢慢地挪到桌子上。她希望教大家如何做好每一个细节,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服务员,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社会立足的必要技能。

听障员工们心思细腻,特别敏感。罗娟至今记得,一次店员不小心做错了一件事儿,自己情急之下说了几句,他便惊慌失措得像一只受惊的小鹿,一整天都魂不守舍,不是失手摔坏碗碟,就是将烧烤送到错误的桌台上。听到听障员工们“聊起”以前在别的地方因为迟到或做错事、摔坏东西被罚款扣工资,罗娟开始反思,如何更好地处理这类问题。

“现在都以鼓励为主,即使有人做错事情,就笑着提出来,‘做错了要注意’,不会揪着不放”,罗娟摸索出一套更具包容性的管理哲学。但如果有顾客带着歧视的眼神、动作对店员呼来喝去,罗娟干脆不让员工出去,“哪怕失去这个客人,我也不愿意让我的员工受委屈”。

许多听障人士慕名而来。开业以来,“无声饭店”已先后成为三四十名听障人士融入社会的第一站。在他们看来,“无声饭店”没有歧视,沟通方便,还享有难得的自主权。休息日由员工们说了算,几个人可以相约一起逛街购物、观影爬山,罗瑞还每年开着车带着大家到处旅游。

▲ 无声饭店员工出游(图:冉正鸿
罗娟最初打算,待弟弟自立以后就放手。可如今,即使弟弟已经熟悉整套经营流程,自己操心的相对少了,但看到店里其他“弟弟”“妹妹”,罗娟感觉肩上的责任又多了一些。

“这几年其实自己挺辛苦的,上了年纪也不能一直熬夜。当然了,每一份工作都累,但我对他们总有一点偏心,希望自己有能力让他们不那么辛苦,能养活自己,也能养家。”罗娟的丈夫回到建水继续经营餐馆,但她依旧守在“无声饭店”,负责客人的迎来送往、点菜收钱,“只要遇到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就是他们的靠山”。
一大家子人


听障人士开餐馆,真能自力更生?最初,很多食客是带着一半好奇一半怀疑来到“无声饭店”。

“到了之后发现味道可以,服务热情又周到,生意就特别好”,饭店一步步获得认可,罗娟比谁都高兴。

来来往往的食客,有时遇到不如意,也到店里寻找生活的信心。

罗娟至今记得,2018年刚开业不久,有一个年轻的小伙总来店里,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不跟人打招呼也不说话,自顾自地喝啤酒。后来有一段时间没见他,不曾想过了半年,他开开心心地带着朋友再次出现。

“他说,‘老板娘,你知道我这半年干吗去了吗?我去努力了。半年前是我人生的低谷。知道你们这开了无声饭店,来了好几次。看到聋哑人都在努力生活,我这点挫折算什么。所以,这半年我去努力了,现在找新的女朋友,马上要结婚啦’。”罗娟听了,替小伙子高兴,也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一开始开店,她只是想借此让弟弟振作起来,自力更生。但慢慢的,队伍壮大了,“无声饭店”也有了更大的价值,“首先他们有工作能够养自己,不伸手跟家里要钱;第二,他们也不给社会添乱;第三,还能给旁人树立一个榜样。”

而对于听障员工来说,“无声饭店”就像第二个家,罗娟则是细心张罗一切的长姐。

▲ 罗娟在准备晚上所用食材(冉正鸿
为了节约成本,她总会货比三家,从网上买锡纸、竹签等消耗品,也会买花椒、八角等调味料来自己打磨成粉,“在本地买的话有点贵,拼多多上会便宜一些,划算一些,而且种类挺多、挺齐全,质量也很不错”。

每到换季,罗娟也会在拼多多上特意买一些T恤和棉衣,既当工作服,又帮员工省下一笔开销。“T恤二三十块钱一件,质量特别好,冬天就统一给大家买棉衣,穿着工作完全没问题”。

罗娟已经记不清自己什么时候开始网购,但当她意识到时,拼多多已经陪伴店铺走过了七年,“做生意太忙,没什么时间逛街,买东西就在拼多多上解决”。

如今,弟弟再婚,成了家立了业。罗娟感觉肩上的重任完成了大半。今年2月,弟弟的孩子刚出生,罗娟又给自己定下新任务:和弟弟弟媳一起养好这个孩子。担心他们晚上听不见孩子哭闹,罗娟就从拼多多买了一盏声控夜灯。半夜孩子一哭,弟弟弟媳看到光亮,就能立即回应。

尽管不得不和丈夫两地分居,一边照顾女儿一边经营烧烤店,罗娟仍努力带着“无声饭店”的一大家子人往前奔。“什么是一家人?被需要才是一家人,我被他们需要着,我觉得我是幸福的”。
她始终记得,一次闲聊,问员工们的理想是什么。跑堂的小伙儿说“到处玩”,罗娟立马叮嘱,“不能只想到玩,你喜欢修车的话,以后开一个修车店,赚很多钱给爸爸妈妈”。厨师笑而不语,但大家都知道他的梦想是找一个漂亮的老婆,结婚生子,开一家小店。而当问到25岁的烧烤小哥,他说要赚很多钱寄给妈妈,将生病去世的哥哥留下的两个孩子抚养成人。

这让罗娟一下子心疼起来,“他们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吗?有自己的追求吗?甚至没机会没资格谈生活”。

▲ 无声饭店的员工们(图为受访者提供)
去年关节镜手术后,一直“高速运转”的罗娟感到有些疲惫。但她从未想过放弃,而是希望找一个有爱心又肯吃苦的合伙人,把“无声饭店”开下去,甚至,去探索一些别的可能,关照更多听障人士。

对于这些听障弟兄,罗娟最大的希望,是他们也能像普通人一样,自食其力,过上简单又平凡的生活,“在这个社会生活不容易,我不妄想他们能生活得多么光鲜亮丽。最现实的就是让他们学点手艺,开个小店,简简单单,养活自己”。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