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事故污染状况仍待评估,溢油所致生态伤害需长期跟进

2021-05-10 星期一

漏油事故损害了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群落的演化,甚至致使部分物种濒临灭绝;对人类而言,溢油中致癌物质被海洋生物吸收后,可能会通过食物链进入到人体中;溢油也会污染人工养殖的鱼虾,以及降低鱼类捕捞量,增加捕捞成本;另一个鲜少被人提及的影响是,参与溢油清理的工作人员,生理和身体健康都可能受到损害。



文/本刊记者 杨楠
编辑/黄剑 [email protected]



2021年4月27日,一艘停泊在青岛港75公里外的装载100万桶沥青混合物的油轮被一艘进港货轮撞击,巨大的撞击力导致其第二号压载舱和液货舱出现破损口,大量燃油流入海中。

被撞油轮名为“交响乐”,悬挂利比亚国旗,归希腊公司NGM Energy所有,实际管理公司为新加坡公司Goodwood Ship Management。油轮上的沥青混合物归润诚国际能源(香港)有限公司所有,该公司2018年成立于香港,在青岛设立代表处,主营原油、天然气、重质油、燃料油和稀释沥青等,业务遍及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在国内与多家大中型炼油企业、贸易公司合作。

事故发生区域位于朝连岛东南海域,靠近青岛市黄岛区。黄岛区沿海区域弥漫着明显的类似沥青铺路现场的刺鼻气味。次日,黄岛区采用人工降雨的方式稀释了空气中的污染物。

▲ 发生溢油事故的利比里亚籍原油船“交响乐”轮


事故发生后,山东海事局调配了二十余艘专业清污船和部分渔船参与清污,主要采用围油栏、吸油毡吸附等传统但快速有效的清污方式。据各方评估,事故发生两日内船舶溢油入海量为400吨左右,之后有多少溢油入海仍需评估。根据我国2018年印发的《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预案》,预计溢油量超过500吨,且可能受污染的海域位于敏感区域,或预计溢油量在1000吨以上,都属于国家重大海上溢油,需要启动省级以上的应急响应对当地予以协助。

润诚公司在回复路透社的邮件中称,这批沥青混合物共计15万吨。据山东海事局最新通报,目前已有超过5万吨的货物过驳(船舶间货物换装作业),尚不能预估清污工作何时结束。

本刊记者梳理历年来环保部发布的《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后发现,此次“交响乐”号溢油是2006年之后我国近岸海域发生的最为严重的船舶污染事故。2006年,英国“现代独立”号集装箱船从舟山海域马峙锚地驶往永跃船厂时,在进坞过程中与船坞发生碰撞,造成左舷破损,并导致第三燃油舱477吨重油外溢,海事部门立即采取清除措施后,共组织回收油污水407.75吨。经评估,“现代独立”号溢油事故造成舟山本岛马峙岛南部海域污染,面积达300平方公里。

▲ 5月1日,受交通运输部党组委托,部海事局局长曹德胜、部救捞局副局长张建新赶赴山东青岛,指导应急处置工作  图/中国海事


2021年5月4日,山东海事局称,事故调查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初步分析为值班船员雾中疏忽瞭望所致。据国际海事组织( IMO,全称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统计,船舶发生事故有 80%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包括相关人员的疏忽、失职、放任、疲劳和恶意及知识能力不够等因素。

国家海事局在4月29日回应媒体采访时称,目前仍处于应急处理阶段,尚未达到污染评估水平。

沥青混合物在工业作用上和原油相似,都能加工出柴油,但其产出沥青的效率会更高。目前尚不清楚“交响乐”轮上的沥青混合物属于轻质还是重质,若属重质,将会较快沉入海中,人工无法干预,会对鱼类、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产生危害。


海面溢油造成的生态伤害不可逆

2020年5月28日,生态环境部的部长信箱里出现了一则“关于石油泄漏时保护海洋问题的回复”。来信问道:“现在还有石油泄漏吗?如果有的话,尽量不要让这样的事发生,它会伤害很多动物的!很多动物因为它而死亡。比如,鸟类、鱼类…… 我们需要保护它们!”

海面溢油不仅会给海洋的生态资源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也给海水养殖业、渔业、旅游业等海洋产业带来严重影响,并且这种危害通常持续时间较长。

溢油在海面上形成的油膜会阻碍大气与海水之间的气体交换,影响海水中的含氧量,导致被污染区域的鱼卵、仔鱼全部死亡,以及七成幼鱼死亡。

事故发生后,最受冲击的是生活在海水中的浮游生物。浮游生物的生产力大约占整个海洋总生产力的95%,是海洋中其它动物的食物来源,处在海洋食物链的最底层。浮游生物与水体连成一体,会大量吸收溢油。它们一旦遇到溢油,就会被紧紧黏住,失去自由活动的能力,最后死去。

相似地,生活在海面上的海鸟和海洋中的哺乳动物接触到溢油后,或者因吸入溢油导致大脑和内脏受损而死亡;或者因被溢油包裹住而羽毛、脱落,从而失去防水能力和保温能力,经历溺水、饥饿和失去体温而死亡。

另外,沉入海中的油污粘在岩礁上,会导致岩相生物受到严重污染,造成潮间带底栖贝类成体、幼体部分死亡,没有死亡的也因受污染而失去生物价值和实用价值。

▲ 2021年4月29日,山东青岛,一艘中国海警的船只正在巡逻  图/澎湃影像


1989年,阿拉斯加港湾发生漏油事件,触礁的油轮泄漏了5万吨原油,沿海1300公里区域受到污染,造成大约28万只海鸟、2800只海獭、300只斑海豹、250只白头海雕以及22只虎鲸死亡。即使有的生物在溢油事故中存活,也会因为体内存有石油而失去生育能力。事故发生第一年里,数以万计的海鸟死亡,而在第二年,存活下来的海鸟也没能产卵繁育后代。这意味着不仅仅是现存的生物会死亡,还会影响生物链循环,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群落的演化发展都打击巨大。

2011年,山东蓬莱19-3油田发生溢油事故。事故发生时监测到的溢油单日分布最大面积为158平方公里,但经国家海洋局后续评估,溢油最终造成蓬莱19-3油田周边及其北部海域约6200平方公里海水受到污染,其中870平方公里海域的海水受到严重污染,石油类含量超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一年后发布的《2011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称,该事故对渤海海洋环境造成严重损害,污染海域的浮游生物种类和多样性降低,海洋生物幼虫幼体及鱼卵、仔稚鱼受到损害,底栖生物体内石油烃含量明显升高,海洋生物栖息环境遭到破坏。

依靠大自然自身的修复能力恢复海洋生物群落的原有状态,需要经过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只有少数生物能够幸存,其他物种数量减少。幸存的少数生物首先繁衍,种群数量增加;此后会吸引大量物种从其他地区迁移而来,种群内部物种相互作用,引发剧烈震动。后期群落波动不断,引发物种相互作用减弱,期间伴随着大量物种的大规模迁入,经过长期的过程,最终群落的时间、空间变化恢复正常。

漏油事故发生后,阿拉斯加一度繁盛的鲱鱼产业在1993年彻底崩溃,此后再未恢复;大马哈鱼种群数量始终保持在很低水平;在这一区域栖息的小型虎鲸群体濒临灭绝。

对人类而言,溢油中致癌物质被海洋生物吸收后,可能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溢油会污染人工养殖的鱼虾,也会影响某些经济类鱼类的洄游路线,造成捕捞量下降,增加捕捞成本。

另一个鲜少被人提及的影响是,参与溢油清理的工作人员,生理和身体健康都可能受到损害。

韩国学者Jung. JH对参与2007年韩国西海岸“河北精神”号溢油事故清理工作的志愿者跟踪研究后发现,人体在清理活动中接触到溢油中高浓度VOCs(挥发性有机物)和PAHs(多环芳烃),很容易引起急性中毒,引发头痛、头晕、恶心、咳嗽、呕吐,严重时会造成肝中毒。同时,这些志愿者在接触污染物后都出现了心理障碍,压力和抑郁的检测值是对照组的7倍和10倍。


成熟的海面溢油紧急清除措施

生态环境部部长给那封来信写了长长的回复,其中写道,我国的管辖海域记录到了28000余种海洋生物,而石油泄漏入海是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罪魁祸首”之一。回信介绍了各种防范措施,以及用围油栏围住漏油后,以物理吸附或生物降解等多种方法消除入海石油。

目前人类对海上溢油的清污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和化学方法。物理方法是我国最常使用的传统清除方式,通过围油栏控制住污染面积,再用各种形式的撇油器回收溢油,或是用廉价易得的锯末、浮石粉等多孔材料对溢油进行物理吸附。这一清理方法快速、高效,但清除效力有限。

生物方法是向海中投放能够吞噬或分解石油的微生物,前景广阔,但技术尚未成熟。化学方法则是利用化学试剂改变石油的状态,或是用凝胶剂使其聚集或凝固成固态,再进行打捞处理;或是用分散剂促使溢油分离成更小的油粒,扩大与水中氧气的接触,从而更容易被氧化或被微生物降解。长期的观测与研究表明,使用分散剂导致的污染往往比溢油本身造成的污染更严重,在时间上影响更久远。《赫尔辛基公约》规定,在波罗的海不准使用分散剂;美国政府规定,在淡水水源和重要的鱼、贝、海藻养殖场禁止使用化学药剂,只有在溢油发生火灾危险及在用物理方法清除后残留油薄膜时方允许使用,且对化学药剂的毒性、用量都有严格控制。

2010年,大连新港因输油管爆炸引发原油泄漏,造成溢油约1500吨,附近至少183平方公里的海面被原油污染。也是在这年,墨西哥湾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生态灾难。路易斯安那州沿海一个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引发海底油层严重井喷,持续三个月的石油泄漏造成至少70万吨原油泄漏进墨西哥湾。

▲  2010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沿海一个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引发海底油层严重井喷,持续三个月的石油泄漏造成至少70万吨原油泄露进入墨西哥湾  图/视觉中国


在紧急清理溢油的过程中,美国采用了投放先进化学清洁剂的方式,而大连市政府动员了成千上万人和渔船进行海上清污,他们大多是徒手进行清理工作,用勺舀、桶装、草粘、网围等方式,或者用吸油毡、药水等,把一桶一桶污油打捞上岸。

国内生态学者认为,这种中国特有而传统的“人民会战”方式最快清除了海面厚层油污,确保了原油污染没有扩散到公海和渤海海域。但其中仍存在一个较大问题,即这种清污方式没有对清理人员进行人身保护。2021年“交响乐”号的溢油清理中,沿岸和渔船上参与清污的渔民、志愿者仍然存在这种没有保护措施的问题,而人体长期暴露在重污染的环境下,石油中含有的有毒致癌物质多环芳烃(PAHs)通过呼吸、通过皮肤的表皮接触都会进入体内,侵害人体健康。


仍缺少对溢油事故后生态环境的检测和修复

十年前,在对大连新港溢油事件——那是中国最为严重的漏油事故——的持续关注和讨论中,各界逐渐意识到,尽管海上清污能够在短时间内告一段落,但表面上重新恢复的生物种群并不意味着生态环境完全恢复,国内仍缺少从应对原油泄漏到评估生态环境影响直到生态恢复的能力。记者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在大连溢油事故之前,国内有关漏油后长期生态影响的研究十分罕见。在此之后,中科院、环保部研究机构时有发表对溢油事故后被污染海域的物理海洋学、海洋生态学、海洋化学等方面的监测。

▲ 2010年,大连新港输油管线爆炸事故发生后,海事工作人员在溢油水域布设围油栏并进行清污工作  图/中新社


本刊记者对过往学术文献、政府公报和媒体报道进行检索,没有发现我国有关于溢油后环境修复的案例,只有一些对于生物修复技术等环境修复问题的讨论。

墨西哥湾泄漏事故发生后,有多支科研团队对该区域进行了十多年的长期观察,责任方英国石油公司则累计支出了254亿美元用于墨西哥湾沿岸的生态修复补偿。跟踪研究显示,截至2020年4月20日,墨西哥湾水中的石油污染物已经随着风暴、海流移动,或附于浮游生物进入食物链,并随着食物链移动而转移。因此,在泄漏海域之外,出现了许多体内残留污染物的海洋生物个体。事故发生三年内,墨西哥湾北部12%的褐鹈鹕死亡,笑鸥数量减少了60%。在数年的检测中,墨西哥湾北部的潜鸟体内仍能监测到石油物质。而由于鸟类大量减少,该区域的鲱鱼数量小幅上升,被认为是食物链层面的改变。

▲ 2010年,墨西哥湾原油泄露事故中被污染的褐鹈鹕。事故发生三年内,墨西哥湾北部12%的褐鹈鹕死亡,笑鸥数量减少了60%  图/视觉中国


事故发生四年内,受污染海岸发现超过1000头海豚的尸体。八年后进行的研究显示,墨西哥湾现存海豚中55%有肺部感染,而在91个种类2500多条鱼类样本的体内,肝脏组织中的污染物浓度增长了800%以上。

▲ 2010年5月6日,墨西哥湾海面上漂浮着大量浮油  图/视觉中国


除此之外,墨西哥湾漏油事故之后十年内,累计有三百多种珊瑚受到了溢油的损害,或枯败,或死亡,海域内减少了83亿只牡蛎。目前,人类的生物修复手段只能应用于浅水珊瑚和牡蛎礁,对于受到溢油影响的深海珊瑚没有有效修复方式。此外,美国国家野生动物联合会发表的研究表明,十年间,几种当地较有代表性的珍稀物种,均受到巨大影响。半数肯氏龟接触到石油,成年雌性海龟数量减少20%,而布莱德鲸只剩30头左右,面临在此区域灭绝的危险。

▲ 2021年4月29日,山东青岛,游客在海边留影  图/澎湃影像


十年间,生态保护组织及当地政府采取了多种方式——并非仅靠生物科技——修复墨西哥湾的生态环境。佛罗里达州的罗宾逊保护区采取退耕还林的方式,恢复海岸的红树林和湿地,以扩大鱼类的产卵场和栖息地;并通过拆除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一些小型水坝来扩大海湾鲟的产卵场,重新连接它们的洄游通道。路易斯安那州则对受到污染的四座屏障岛进行清污修复,主要修复鸟类的栖息地。得克萨斯州则加强了对海龟的保护,如在捕虾网上增加驱逐海龟的设备,以防止它们被缠绕在捕虾网上,并且限制人类产生的海洋噪声、增加人力搜索和医治搁浅的海豚等。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