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警卫工作的3处漏洞 日经中文网

2022-07-14 星期四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发表街头演讲时遭枪击身亡事件,暴露出警卫工作的不完善。问题的焦点有3个,一是能够让嫌疑人从背后接近安倍的警卫部署薄弱,二是未在第1枪到第2枪之间的约3秒钟内及时做出反应,三是警卫体制依赖奈良县警方。7月12日,日本警察厅成立了调查小组。当务之急是找出问题所在和重新构建警卫体制。

 

 

      7月8日上午11点半左右,安倍在奈良市内发表演讲时被山上徹也(41岁,已移交检方)枪击。事件的焦点之一是当天警卫人员的部署和安排。

 

      当时负责警备和警卫工作的是奈良县的警察和警视厅的1名SP(Security Police,要人警卫)。事发现场为近铁大和西大寺站前,以前这里也曾被用作街头演讲地点,但从网上发布的视频来看,安倍背后有一块很大的空间,看上去警察较少。奈良县警方并未公布警察人数。

安倍被枪击事件现场

 

      嫌疑人山上徹也从背后接近安倍,在距离安倍约7米处开了第1枪,随后又在约5米处开了第2枪。在携带危险物品的可疑人员轻易接近保护对象的阶段,现场警备力量就明显十分薄弱了。

 

      第2个焦点是从第1枪到第2枪的3秒钟内,警察所采取的行动。据警方相关人士透露,在听到枪声的情况下,最基本的行动是让要人采取低姿势,然后将其围在中间,并保护其躲避到安全的地方。熟悉要人警卫工作的一名老警察就此次的事件表示,警察没有采取必要的行动,也没有警察挺身而出阻止安倍中弹,同时指出:“现场的应对不够充分”。

 

      日本警察厅对各县警负责的要人警卫的重视程度也存在课题。虽然各地警察都在针对警卫对象遭到枪击的场景开展训练,但据警察相关人员介绍,对于选举警备等,各地警察的熟练度存在差异。以指挥监督都道府县警的警察厅为中心,提高各地警卫能力的措施有可能不足。

 

      虽然枪支管制严格的日本也存在2007年长崎市长伊藤一长在市长选举中被暴力组织成员狙击死亡等案件,但用枪袭击要人的情况比外国少得多。

 

      美国国土安全部等的报告显示,2001~2013年在全美发生的12起要人袭击案件中,4成使用了枪支。保护总统等要人的政府机构“美国特工处(Secret Service)”在全美任何地方都能完成警卫任务,从近距离和远距离两方面监视靠近要人等的可疑人员。还有应对枪击等的狙击部队。

 

      国际保镖协会的亚洲总负责人小山内秀友说:“在欧美,治安当局等会针对各种枪击案件举行多次演习,其中包括使用自制枪支和爆炸物的情况”。

 

      日本2023年以后将迎来国外要人等聚集的活动。2023年5月将在广岛市召开G7峰会,2025年的大阪世博会半年将接待大约2820万人。在可使用无人机和自制枪械发动袭击的现代,没有充分考虑枪械袭击的日本传统警卫已经不通用,需要从根本上调整警备体制。

 

      日本大学危机管理学院的河本志朗教授表示:“都道府县警察因规模不同,警卫能力存在差异。在国政选举等警卫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增加派遣的SP人数等,如何提高全国警察的警卫能力并实现平均化,这些都是警视厅面临的问题”。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