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百万”的修图师:“请接受一些瑕疵,它们是另一种质感”

2023-12-27 星期三

▲ 对于很多修图师来说,修图的流程几乎熟练得变成了肌肉记忆。(受访者供图  / 图


全文共3859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 流量女明星对于修图师的要求,往往是把她修得很完美,脸上光滑到没有毛孔;而在公众眼里有质感的女演员,会更加追求松弛、不憔悴又真实的状态。


  • “我一直想传播的一个概念:最高级的照片,其实就是像你,没必要动太多,把瑕疵修一修,把人物的立体、质感修出来,其实就已经不错了。”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南方周末记者 潘轩
责任编辑|李慕琰

对眼前这张照片的诞生过程,修图师阿布再熟悉不过。从业5年,他几乎形成肌肉记忆:转档、调色、定调、液化。最后一步“液化”最受重视,能魔术般将眼前的圆脸或国字脸,修成符合大众审美的锥子脸。

在年轻人中,修图正在成为一种深受热捧的行当。在社交平台搜索修图师,只消几十元的价格,即能收获一张精修照。UserTracker数据显示,中国拍摄美化类App单机有效使用时间,已从2021年1月的33.64分钟,跃升到了2022年9月的41.91分钟。

一张精美的照片是打造社交形象的不二利器。2019年,英国摄像师Rankin曾经开展了一个名为“自拍伤害(selfie harm)”的摄影项目。他拍摄了15位青少年的人像,并邀请他们利用图片编辑工具,将人像改造成适合在社交媒体上发出的样子。15位参与者几乎修出类似的社交形象——眼睛硕大、嘴唇微噘、面容无瑕

在中文社交媒体上,人们涌入修图师的社交账号,惊讶于精修前后的巨大差别,为那个修后的惊艳形象埋单。修图师们遭遇各式各样的需求:有人对着修到变形的照片“指认”,说精修过的形象才是真正的自己;有人连服饰也要力求完美,比如衣服上一颗扣子歪了,会要求修图师P正过来。

在一篇名为《媒介化社会中的照片投资》的论文中,研究者付晓燕、罗蔼彤访谈了18位对修图上瘾的人。研究者认为:“随着各大社交媒体和修图软件的技术更新迭代,个人的选择成倍增加,但个案的修图生活史经验却显示,他们自己的需求却变得‘模糊不清’了……修图成瘾者追求的自然和真实,未必是和自己更相像,只是技术带来了更多风格的滤镜和特效,模糊了对自身形象的认知,沉浸在让自己变得更完美的乐趣中。”

资深的修图师能从不同年份的修图需求差异里,隐然捕捉到审美的更迭。“2016年到现在,女性对面部审美的追求是有变化的。以前,人们追求的是夸张的锥子脸,有点像卡通人物一样,葡萄大的眼睛。这几年人们追求的是身材,都偏向于欧美,不像前几年以瘦为美了,现在是以丰满为美。”修图师阿布对南方周末记者总结。

修龄4年的修图师杜姗忆数不清修了多少张图。“我有两台电脑,一个是100G,一个是200多G的,我还有一个移动硬盘,我把它们清理了一次又一次。”她是一名商业修图师,经常和杂志社或商业品牌打交道。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流量女明星对于修图师的要求,往往是把她修得很完美,脸上光滑到没有毛孔;而在公众眼里有质感的女演员,会更加追求松弛、不憔悴又真实的状态。

从技术的角度出发,杜姗忆觉得修一个面孔光滑到没有瑕疵的照片没什么压力,“就像是给你一块地,你去除草,你说是把草全部拔掉好做呢,还是留一些有用的草在上面好做呢?”

但修图师们发现,人群往往对“除草式”的修图方式更为倚重。还未进入修图行业前,杜姗忆也是那种“很喜欢精修一下自己照片的人”。如今,她开始放弃用修图工具进行自我改造,“图像只是一种表达形式,美是多元的,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风格,而不是去追随潮流,如果可以,请接受一些瑕疵,它们是另一种质感。”她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杜姗忆把修图工作比喻成除草,将面孔修得光滑无瑕疵相当于把草拔光,比起复杂的修剪,在技术上其实更为简单。(受访者供图 / 图)

1

修发丝、修扣子、“面部对称党”

修图师杨白菜2016年入行,在一间摄影工作室工作。一年多前,他试着把P图的前后效果发到社交媒体上,私信里很快挤满问询和修图需求。热烈的反馈出乎他的意料,当天只能回复到三天前的客户。他平均一天修40张照片,每张耗时约二十分钟。100张照片里,大概30张是写真,20张婚纱照,另外50张都是自拍。“人们现在对自拍的要求挺高的。”杨白菜对南方周末记者感慨。

他估算,有修图需求的客户99%是女性,要求大致集中在三庭五眼的比例、脸形的骨骼大小,更细致的会对发丝提出要求。“要修成像洗发水广告那样丝滑。”他说。

有些需求能够得到满足,比如三庭五眼的调整可以通过PS实现。“一个人的脸形下庭偏长,这会给人耷拉着脸的感觉,这个时候就可以把下庭往上挪一下,鼻翼上收,改变整体面部骨骼。”杨白菜说。

杨白菜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有女生拍照时戴着耳饰,头稍微歪了一点点,耳饰往头歪的方向自然下垂,希望把耳饰修正。有人会纠结扣子的朝向——正常系扣子,上面系的扣子可能往左偏,下面的扣子往右边偏,她希望能把扣子修成一模一样,标标准准的出厂版型。“但每张照片拍摄的角度不一样,光影散落地不同,折射到物体上的光也肯定不同。这在PS上很难实现。”他说。

美图软件创始人吴欣鸿曾形容,美颜功能是“虚拟世界的化妆品”,此前在接受《GQ》杂志采访时,他直言不讳地说:“其实我们知道把脸磨得很光滑,这并不是一个非常高级的审美。高级的审美应该是真实、自然。”

很难说清,是人们通过美颜和修图定义了美,还是技术左右了人们对美的感知。

该公司CTO张伟曾这样告诉媒体:“美颜是一个系统工程,如定义出什么是黑眼圈、痘痘等后,需要考量祛除后的效果,如何‘破坏’得完善一点,会使之看起来比较自然。”

在修图市场,杨白菜遇到的最多需求是把人脸修得对称,他称之为“面部对称党”。“面部对称党”常常要求两只眼睛、一双眉毛、双眼皮的宽度、两边的法令纹、双耳的高度,包括笑容,得一比一对称。“人们现在好像有误区,美就是自己的五官必须要一比一对称,其实是被好多博主带偏了。科学来讲,人的五官不是对称的,相机更是最大程度还原了脸部的不对称。”杨白菜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到底是还原真实,还是追求影像里的完美,这是困扰很多修图师的难题。

2010年代,国外出现过抵制过度修图的浪潮。布拉德·皮特曾公开反对时尚杂志过度修图,某期时尚杂志拍摄,他特意要求“可以展示所有皮肤缺陷”的摄影师记录真实状况下的自己。《GQ》杂志曾将凯特·温斯莱特的腿修瘦了三分之一,同样遭到这位知名女演员的疑议。

在爆满的修图需求中,杨白菜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相比国内,来自国外的订单更追求真实。他接到过一个迪拜的客户,听完需求后,他一下子有点懵了,对方要求“什么都不动”“把人物修得有质感”。

“我一直想传播的一个概念:最高级的照片,其实就是像你,没必要动太多,把瑕疵修一修,把人物的立体、质感修出来,其实就已经不错了。”杨白菜说。

纽约修图师Becci Manson形容,修图就是“把眼前本就苗条的模特修得更苗条,原本就算完美的肌肤修缮得看不见瑕疵”。(受访者供图 / 图)

2

“不像我也没事,我就要好看”

在一次TED演讲中,修图师Becci Manson向观众描述了典型的修图师生活:躲在漆黑一片,暗无天日无窗房间里,把眼前本就苗条的模特修得更苗条,原本就算完美的肌肤修缮得看不见瑕疵。“我们一直被媒体批判,但是我们其实是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经验丰富,懂得欣赏图片和照片。”她评价这份工作的价值。

不过,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多位修图师都觉得,照片最重要的功能是纪念时间、记录真实。“当你老了,你翻开照片,能有所回忆,回忆出你那个阶段是什么状态。而不是说你特别过分地修图,等你老了再看,其实看着没有任何意义。”

但这样的观念,有时很难说服客户。

杨白菜按照客户的需求修图时,常常要将形体修到变形,客户方才满意,“十对里面得有七对(这样)”。曾有位顾客当面指导他修图,要求将1.6米的身高拉升到1.75米,头部则要修小至一半大小,腰线得修成“维密超模感觉的S型”。“我说不要再动了,已经不像你了。她说没事,不像我也没事,我就要好看”。

“我每次修图之前都会跟客户解释清楚,每个人对自己的脸型都有一个标准,但是我只能按照大众化的标准修,因为有的客户不喜欢浓眉大眼,有的客户就喜欢自己有点像韩国人,有的希望自己更欧美一点,所以只能靠猜。”杨白菜说。

阿布形容,每修一张图,确实能体会到价值感,但也遭遇过崩溃时刻。两年前,曾有人拿着手机美图软件里AI换脸(把自己的五官换在别人的脸上)照片对他说,“这才是我”,让他以此为凭修饰照片。

“我觉得好的修图是保留你的特点,别过分地去做太多东西。因为我们正常来说,修皮肤是比较费时间的,修你脸上光影不够自然的地方,比如脸上的痘痘、毛孔粗大、暗沉、皮肤颜色不统一的问题,就像商业修图一样,一点一点修,而不是把脸给你磨成全白。”他说。

在一些特殊时刻,阿布反而感受到修图的巨大价值。他偶尔会接一些老照片修复的单子,技术没什么难度,主要负责给衣服、皮肤上色。修复通常价格不菲,“一张脸好几百,五六个人下来都上千了”,性价比不算高,因此订单不多。

前年年初,有个二三十岁的年轻女孩找来,照片是她已故外婆年轻时拍的,黑白照。她打算修复后,把它作为母亲节礼物送给妈妈。以前的老照片,如果放在潮湿的地方,有时两张照片上下摞叠,或者压在桌上的玻璃下,时间长了就会黏连在一起。人像脸部的很多地方都需要修补,“其实好多是根据两边脸的对称去做的”。

他花了很长时间,把修复完的老照片发给对方后,对方连连说感谢,激动地说:“非常像姥姥”。

(除杜姗忆外,文中人物皆为网名)

其他人都在看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