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流浪猫中毒事件:高校流浪动物怎么管?

2021-12-20 星期一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很多人的大学记忆里,都有关于猫的画面。这些或懒庸、或机警的动物,常常与好心情一起出现。但是对于陈朗来说,这些回忆注定是残忍的——12月4日,在上海同济大学彰武校区,超过20只流浪猫中毒,至今已有11只死亡,陈朗目睹了它们挣扎、抽搐,直到死亡的全过程。
那些侥幸逃脱厄运的,有2只重症,另外十几只仍在宠物医院观察。
这不是大学校园里的第一起流浪猫遇害事件,上月末复旦大学校园内多只猫被杀害,去年,同济大学四平校区也曾出现过虐猫事件。同样在去年,流浪猫化身主角,以可爱的形象出现在了同济大学的招生宣传片里。

很多时候,流浪猫都已经成为大学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但由于动物的野性,噪音、卫生,甚至学生安全问题也随之出现。如何科学管理流浪猫,寻找保护与伤害的边界,是每所大学都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记者 | 孙一丹

编辑|杨海

中毒

每次路过同济大学彰武校区的大门口,陈朗都会习惯性地回头,找一找他熟悉的那两只流浪猫。一只叫“三三”,是一只浑身雪白、头顶有黄黑花纹的三花猫,因为长得像《夏目友人帐》里肥肥的“猫咪先生”得名。另一只叫“扇贝”,是一只半岁左右的小橘猫,常在同学们置办的猫窝里伸出来一个橘色的小脑袋。

陈朗常常在在一天的学习结束后,从图书馆出来特意绕路到门口,静静地看着它睡觉。繁忙的研究生生活中,这是对疲惫最好的慰藉。 

三三(受访者供图)

直到12月5日,一个周日的中午,陈朗从宿舍楼出来准备去吃午饭,在校门口旁边的草坪上发现了呜咽的三三。他一眼看见,一个显眼的白团子在草丛中,后腿无力,尾巴耷拉在地上,挣扎着朝人群方向走去,不断发出低沉的哀嚎。他心一揪,马上跑过去,大喊人来帮忙。门口往来的人多,一两分钟内,三三的周围就聚集了五六个学生,其中一个带着航空箱,把猫放进去准备送医。

这并不是彰武校区出现异常的第一只猫。陈朗记得,从4号白天开始,“彰武守护神”的微信群里就陆续有同学反映,校园里的流浪猫不大对劲。这是从2019年冬天疫情期间建立起来的喂猫群,关注流浪猫的同学们会在群里分享信息。

第一只被发现异常的流浪猫,就是“扇贝”,平时总是很活泼的小猫突然变得没什么精神,到了晚饭时分,陆续又有三只猫咪被发现异常。它们有着相似的症状——后腿无力,走路不稳,最严重的一只白猫“珍珠”,在北区宿舍楼下被发现时已口吐白沫。

彰武校区是同济大学的研究生宿舍楼区,在校门口和南北两个宿舍楼群下,分别有三个流浪猫的投喂点,间隔大约150米到300米。四只疑似中毒的猫咪在三个地方都已出现,其中一只名叫“珍珠”的猫,被同学发现后第一时间送至附近的宠物医院,但刚进医院大门,就已死亡。

扇贝(受访者供图)

陈朗和同学们察觉到,这不是一起偶然事件。他和群里的同学们紧张起来,迅速排查整个彰武校区的流浪猫。4号当晚,更多的同学自发加入,在自己的宿舍楼下,拿着手电筒钻进草丛里找猫,汇报猫的健康情况。

陈朗记得,直到晚上十点,出现“异常”的猫名单里还没有三三的出现。

“不用担心。”问起三三的情况时,寻猫的同学向他确认,“好好的”。

这让他松了口气,但仍然隐隐担忧。从4号有人发现扇贝精神不好开始,他就试图抓它送医院。只是小猫对人十分警惕,身体灵敏,再加上彰武校区绿植丰茂,可隐藏的地方较多,他一直没有找到扇贝,平时与扇贝形影不离的三三也未出现。平时,三三白天常在门口一辆废弃的旧自行车后座睡觉,可是5号的上午车座一直空着。直到中午,他在草坪看到那一幕。

“彰武守护神”的第一任群主是今年刚毕业的张校铨,建群后,陆续有关注流浪猫的同学加入。为了保护校园环境、控制流浪猫的数量,他和同学们在校园里的上述三个地点分别安置了猫窝,并给猫做登记和绝育。至今为止,彰武校区已做过登记的流浪猫有30多只,还有十几只由于不亲人,很难抓住。 

在车座上的三三(受访者供图)

虽然已经毕业,他仍时常关注着群里流浪猫的消息。他告诉本刊,4号当晚发现猫异常的同学们怀疑,这是一起大规模的投毒事件,并向他咨询了法律问题,后决定报警。凌晨三点多,警方出警在校园做了笔录后离开。

这并未打消同学们的紧张,还有更多未知都藏着危险:不清楚毒物是什么,不确定下毒的具体地点和规模……

流浪猫曾是同济大学的名片之一。樱花季节的摄影大赛、同学们常用的表情包和招生季的宣传片里,都有它们的身影,不少同学还把自己喜欢的猫用作了头像。 

相比外界,大学校园就像是流浪猫的乐土。但是现在,很多人都难以想象,对流浪猫来说,残忍的事情却发生在了原本最安全的地方。

突然的告别

从学校打车到医院的20分钟里,陈朗一直安慰着笼子里嚎叫的三三。“快到了,马上到医院就可以看病了。”下了出租车后,他抱着笼子一路小跑进了宠物医院,请求医生赶紧救治。此时,三三已进入休克状态,不断抽搐,并出现第三眼睑外翻。这意味着,它已经失去了视力。

经检查,医生判断三三是肾功能损伤,几近衰竭——这是接下来几只送过来的猫咪的共同症状。从下午到晚上,三三一直在输利尿的药物,但膀胱里并没有尿液产生。一直到凌晨1点,医生告诉守候在一旁的陈朗,“无力回天了”。

中毒后的三三在宠物医院(受访者供图)

陈朗想起来自己的爷爷,去世时也是肾功能衰竭,他知道,此时如果继续输液,只会加剧痛苦。无奈之下,他和同在医院的同学决定,为三三进行安乐死。

给三三安乐死的消息很快在群里传开,虽然已是凌晨一点,半小时后,为了见三三最后一面,十几位同学陆续从学校赶来。三三是彰武校区最受欢迎的一只猫,多位同济的同学都告诉本刊,它性格温顺、亲人,被称作“校宠”,不少同学的手机里都有它的照片。 

陈朗在报考研究生时,就因为同济校园的猫文化,对这所学校另眼相看。2020年同济大学的招生宣传片就叫做《一只猫的校园时光》,以四平校区一只流浪猫的视角讲述了校园生活。“虽然是一所理工科大学,但同学们的人文素养很高,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让我觉得校园很有爱。”实际上,毕业的学长学姐们在得知中毒事件后,询问最多的也是这只年岁已高的三花猫,挂念它的安全。 

事件后学生们自发纪念猫咪们的花束和纸条(受访者供图)

李晓见到三三时,它已经几乎失去了行动能力与视力,痛苦地躺在笼子里。他不敢相信,这就是两天前他刚在校园里见过的那只优雅端庄的猫。

他从大二开始加入四平校区的“猫咪同盟”社团,参与流浪猫的救治与绝育工作。几年里他接触了不少校园里的猫,在彰武校区帮忙时,最喜欢的便是三三。周五时,他本来打算带着罐头来喂它,但早上出门匆忙,罐头落在桌子上忘了拿,中午他还去跟三三打了个招呼。“不要急,下次我过来的时候,再给你带。”

凌晨的宠物医院里,有9只从同济大学送过来的中毒猫咪正在救治。李晓听着各种仪器的声响、看着眼前的点滴,感觉自己仿佛身处人类医院的“ICU”重症病房。更多同学陆续从学校赶来,有的已泣不成声,氛围变得凝重。

十几个人围在猫咪的身边,医生把药拿了过来,一针麻醉剂推进去,三三就没了声息,第二针过后,它很快便走了。李晓把一动不动的三三从笼子里抱出来,最后一次感受它柔软的毛发、它最后的温度,似乎还感觉到它鼻息的热气。但这一切都是短暂的,他不得不面对这场永别。 

进行了安乐死之后的三三(受访者供图)

在同学们的回忆里,和三三相处的时光,其实也没太多特别之处。三三像是彰武校区的大使,在校门口等着同学们回家,直到失去时,才能体会到那种绵长的感情。 

“有的时候,我们和猫咪的相处可能没有明确的情感交流,甚至很多时候是自己脑补出来的。可是,谁说小猫咪就没有情感呢?”李晓说。

理工类大学的研究生生活并不轻松,他们觉得和猫咪们相处时,身心会短暂地放空——这是科研任务繁重的日子里,一道温暖的调味剂,有时也会成为支撑他们前行的能量。

 “三三陪我度过了研究生生涯中最难熬的科研时光,每天回宿舍的时候,都会和它说说话。”出事后,一位学生在微博上留言。

“彰武守护神”的第一任群主张校铨,毕业后领养了他研究生三年期间一直喂养的“花花”(受访者供图)

李晓在猫盟工作多年,他告诉本刊,由于环境恶劣,流浪猫的寿命一般没有家养猫长,像三三一样活到七八岁的流浪猫,已经算是“奶奶”级别。半岁的小猫扇贝总是和它在一起,同学们形容它们就像一对祖孙。

或许是受三三亲人性格的影响,扇贝已经从最初警惕人类,到慢慢主动靠近人。可就在三三去世后的第二个晚上,扇贝的病情也逐渐加重,于7号凌晨五点左右做了安乐死。 

扇贝的离去,让忙了两天两夜的同学们感到无力。

“一只小猫咪在一年之内克服了对人类的所有恐惧,刚开始跟人亲近,结果被人毒死了。”李晓说。陈朗也有同感,“所有的美好,都在一瞬间崩溃了。”

如何管理流浪猫

在三三与扇贝,这两只最受欢迎的流浪猫去世后,参与救治的同学将整个彰武校区30余只流浪猫都带到了医院进行检查,这是他们能抓到的数量。截止到发稿,共有20只左右的猫咪中毒,其中11只已死亡,2只仍在重症,另有十几只仍在宠物医院里寄养观察。
中毒后的麻虎在接受治疗,它痊愈后被带到了领养人的新家(受访者供图

9号,在发现校园流浪猫中毒后的第6个白天,警方确认在送检物品中检测出了猫致死物,但由于此类物质不在危险化学品名录中,不构成违法或犯罪行为,因此不予调查处理。学校后勤部通知学生,经过调查确认,中毒与后勤做的校园消杀或农药喷洒无关。陈朗和李晓告诉本刊,这次事件中的“毒药”是一种较常见的物品,容易买到,对人的毒性较低,但可以轻易夺走猫的生命。 

李晓从未想过有人会用如此极端的方式对待流浪猫。他承认,是每个同学都支持在校园喂养流浪猫,它们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在四平校区的猫盟工作的三年里,曾有同学在宿舍楼群里抱怨。 

校园里,三三的猫窝旁边堆满了同学们的鲜花(受访者供图)

每到发情期,未绝育的猫有的会在半夜嚎叫、打架,住在宿舍低楼层的同学不堪其扰。还有一些随意投喂猫的同学把猫粮直接洒在地上,也影响了校园的环境。有些跑进教学楼的猫,可能会在楼里乱尿。部分流浪猫仍保留着狩猎的天性,虽然已吃饱了猫粮,还是会捕杀鸟类和老鼠。 

“但大规模地驱逐或捕杀,并不能解决问题。”李晓试着平复情绪,声音里还带着悲痛。

同济大学的四平校区与彰武校区同处在上海市杨浦区,周围多为老式居民楼,校园的部分区域与居民区之间只有栏杆相隔。流浪猫可以轻易地穿过栏杆,来回流动。

李晓告诉本刊,校园里的流浪猫,不少都是由周边居民弃养后丢在校园里,或者被遗弃后自行走到校园这一相对安全的环境里。“彰武守护神”流浪猫交流群的群主张校铨,在校期间也曾亲眼看见旁边的居民向校园里丢猫。“他说他不想养了,但是觉得学校里会有人照顾,所以就丢了进来。” 

这几天,同学们将校园里已登记的猫全数抓到医院后,原本空荡荡的彰武校园里又出现了几只“新猫”,都是未登记过的新面孔。 

在事发之前已经被领养的麻团。在这次事件中,麻家未被领养的四只猫只活下来一只(受访者供图)

“当一个区域里的流浪猫遭遇了某些事情,密度急剧下降的时候,外面的流浪猫就会进来,重新形成一个新群体,这不是我们可控的。”在这个“自然选择”的过程中,真正让李晓担心的是,新来的流浪猫多数并未绝育,这就会造成区域内流浪猫的再次大量繁衍。

过去的几年里,因为缺少天敌,李晓和猫盟的同学们一直在努力控制校园流浪猫的无休止繁殖,用绝育阻断“流二代”的产生。李晓告诉本刊,同济猫盟会自费开展部分绝育工作,也与TA上海基金会等公益组织合作,由基金会提供资金,学生们负责将猫咪送到合作医院去做绝育。 

根据同济猫盟统计的数据,在流浪猫密度较大的四平校区,200多只登记在册的流浪猫,适龄母猫的绝育率大于90%,公猫约为80%。约50只流浪猫的彰武校区目前绝育率约80%。此次遇难的11只彰武流浪猫中,登记在册的已都做过绝育。 

爱猫的最终目的:校园无猫

从2020年开始参与绝育工作开始,李晓觉得校园里的流浪猫肉眼可见地减少了。绝育不会过多影响猫咪的健康状况,且会变得性情温顺亲人。到了发情期,同学们也不会再听到那些恼人的嚎叫。

此次事故后,校外的流浪猫再次流动进来时,未绝育的猫还会继续进行繁殖。猫天性机警,被遗弃的更是如此,抓猫、登记、绝育,对学业本已繁重的同学们来讲,无疑是耗时耗力的大工程。

实际上,猫盟对校园流浪猫的管理方式,与关注流浪猫救治与管理的TA上海基金会的方法是相同的,即“TNR”,抓捕(Trap)、绝育(Neuter)、放归(Release),在一个小区域里控制流浪动物的数量,绝育后将其放归原有的生存环境。 

扇贝(受访者供图)

该基金会的TNR项目负责人张囍囍已参与这个工作7年,她告诉本刊,TNR是国际上较流行的管理流浪猫的办法。因为猫每年会进行1到2次生育,每次产崽都会有4、5只猫咪诞生,如果任其繁殖,很快便会成倍增长。校园和公园,是他们观察到上海市流浪猫聚集最多的区域,今年,他们开始为上海市的高校和公共绿地提供免费的基金,推动流浪猫的绝育工作。根据数据,今年同济的所有校区,通过该基金会进行绝育的流浪猫有90余个。

与此同时,李晓和猫盟的同学们一直在帮助已绝育的流浪猫寻找可以领养的人。流浪猫过冬一直是个难题,前几天一只猫感冒了,李晓就按照兽医的建议,给它冲服了小孩剂量的人用药品颗粒,猫最终痊愈了。受经费、经验以及精力的限制,他清楚对流浪猫的成功救治,更像是一种幸运,这种“赤脚医生”式的方式不可持续。

陈朗告诉本刊,这些“爱猫”同学的最终目的,其实是校园“无猫”。今年毕业的张校铨,领养走了他研究生三年期间一直喂养的“花花”,与他一起生活。在来同济之前,陈朗喜欢颜值高的网红猫,来了校园才发现普通的流浪猫也很可爱。毕业后,他也想领养一只,可是现在,他的计划落空了。

事件发生后,有同学在一张长凳上放了一个假猫(受访者供图)

这几天,校园里的猫少了许多。有同学在一张长凳上放了一个假猫,那里曾是一只猫最喜欢的地方。在猫窝和猫咪们常出没的地方,堆满了鲜花。 

“虽然我们都只是彼此的过客,但想必我们的出现都曾让彼此感到美好。”一束鲜花上的留言签上这样写道,“来生请继续喜欢一部分人类吧。”

陈朗现在还会路过校门口,他仍习惯性地寻找三三。有时,他会被一团白色吸引,恍惚过后,他发现那是一副电动车头盔,冰冷,毫无动静。 

(应采访对象要求,陈朗和李晓为化名。)







排版:然宁 /审核:王海燕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