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当前在我国搞支线航空只有死路一条?

2022-11-18 星期五
本次珠海航展有公司订购了三架ATR42支线客机。ATR系列(ATR42/ATR72)是先进的涡桨支线客机,省油,皮实,安全性也不错,在全球有广泛的应用。有人说,中国涡桨支线的春天,又来到了。
但拉总不这么认为。在我国,不仅涡桨支线的春天还没有到来,而且连喷气支线的春天也还远得很。飞机是好飞机,但现实是残酷的。支线客机现在于我国并不适用,搞支线航空的话只有:死路一条!

图:ATR42涡桨支线客机 摄:拉上窗帘
我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几千亿的项目说干就干,很是牛气。但实际上,普通群众除基本开支外能够随意支配的钱并不多。民航的各种附加费用太贵了,群众出门首选铁路。因此无论从消费习惯,从经营水平,还是从市场需求上来讲,我国现阶段都不适合支线飞机的生存。
事实上就算在美国,支线飞机也赚不到钱。支线飞机最大的问题,是平摊的客座成本太高。以ERJ-145为例,新机价格约1.5亿元人民币,只有50个座。综合折旧、燃油和人力成本算下来,每天至少飞八个起落,上座率至少60%,每张票至少卖500元人民币才能有利润。因此在美国,支线航空几乎全部给干线公司打工。例如Skywest的600多架飞机,就分别帮美国的四家大公司揽客。深入合作,从中分得部分利润。

图:身披美联航外衣的天西航空ERJ-175 摄:zhangmx969
支线公司的薪资待遇在西方国家里都是最低的,而且它必须很高效地运转。如果不能“多拉快跑”的话,它就会面临亏本。所以它的航线最好别太长,别有地面交通的竞争,最好是山区或跨海,而且至少一头是“荒凉机场”,这样起降费用便宜,有时还能搞到机场补贴。
但如果两头都是“荒凉机场”的话,客人就会非常少。所以这是支线航空在我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如果航线一头连结枢纽机场,例如北上广深,那么起降成本就非常高,时刻太贵买不起;大机场经常“流控”,效率上不去;若一天只飞四个起落,支线航空是很难赚钱的——而且我国现在有些大型机场,也根本不接收支线飞机。

图:当年多尼尔328在首都机场 摄:拉上窗帘
我国大多数城市只有一个“干线机场”,广州西安杭州昆明等都是如此。这一点不像西方,它们的支线客机可以在城市中心的小机场起降,运营费用低,乘客方便。例如伦敦“City Airport”支线飞机密集,许多地方都有航线。但我国的机场一弄就是“4C”级别,737和A320都能起降,支线飞机在这种机场干不过它们。
航空运营需要一定的规模,才能将效益最大化。ATR飞机其实以前新疆有过,最早是新疆航空引进的。但六架太少浪费人力,南航接手后没多久就把它淘汰了。南航后来还把ERJ-190也都退掉了,因为弄一部分人鼓捣这个,还不如都玩737省事。因此在我国引进三架ATR42就能赚钱?这有点儿侮辱飞友们的智商。

图:原新疆航空的ATR72 网络图片
全球靠ATR赚钱的公司并非没有,这东西在欧洲,在日本,在印度,在东南亚,使用的非常广泛。就连在祖国的宝岛台湾,也乌乌嚷嚷有很多。但是想靠它赚钱,三个条件必须具备至少两个:一、民航效率高,每天至少能飞八个起落;二、客流大,航线上没有干线飞机竞争;三、乘客不差钱,票价水平可以较高。
所以ATR很适合担当经济发达地区的岛屿航线,例如加那利航空,票价基本上都在人民币500元以上;再例如立荣航空的离岛航线,差不多也能卖这个价钱。如果老百姓连这个钱也出不起的话,最好就不要搞支线航空了。

图:台湾立荣航空ATR72 网络图片
ATR飞机在印度、印尼、菲律宾也有市场,它们的主要优势是“人多+效率高”,但票价也不便宜。以靛蓝航空的布巴内斯瓦尔(BBI)-加尔各答(CCU)航线为例,A320执飞只要400多人民币,但ATR要500多——末班,你爱坐不坐。
印度民航的效率差不多是全球最高的,孟买机场单跑道每天一千多架次创下过世界纪录。靛蓝航空的ATR72一天可以搞10个起降,以VT-IYZ为例,11月8日起早贪黑从班加罗尔去了五个目的地机场,这种效率在我国很难实现。

图:一天能飞10个起落 网络图片
现在我国的涡桨支线只剩下几架新舟60,很少飞行,票价只能卖100多元;我国的支线航空也大多转为了“干支并举”,都不再全部依靠支线飞机了。依靠ARJ21的两家支线公司“天骄”和“一二三”经营的比较糟糕。它们每天能飞几个起落,大家可以自己去查。
总结一下就是说,一是我国民航的管理水平不行,效率上不去;二是我国老百姓还不富裕,承受不了高票价,没那么大支线客流;三是我国的机场“太大”,支线的必要性不突出。所以当前在我国搞支线航空,只有死路一条。

文中图片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或有谬误。转载责任自负。

↓ 喜欢拉,拉到底!↓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