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画漫谈

2022-09-12 星期一

小序

适逢中秋,抬起头看空中的一轮明月,在城市点点星火的映衬下很是明亮,细细看去,月亮的边缘渐出一层光晕,在云层之中显得朦朦胧胧的,看的清楚有看不真切,应该就是这种感觉。
前段时间在培训告一段落之后宅了一段时间,便把动漫翻出来反反复复的看,看《花开伊吕波》《企鹅公路》,看这些有着浓厚夏日气息的作品,看了总能给人很多想象,看里面的场景和要素,因为之前看过P.A.社的《白箱》设定集,大概了解过他们做一个番剧往往会围绕几个核心场景展开的,就比如像《花开》【翠喜庄】【大堂】【老板娘办公室】【旅馆后门】【员工宿舍】【高中】【东京的家】【东京的餐馆】。
《花开》是非常生活化的一部番剧,它对于人物性格和转变可以说是接近纪录片般的细腻,但在这样一部动漫番剧中讲真实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而是如何处理,简化纷繁的、让人乏累的、麻木的现实,再这样的前提下我们看花开一直在传达的,所谓的“宏大叙事”的另一面,没有什么一定存在的“未来”压在你头上,没有什么家国大业的、特别强壮的东西,而是那种“小确幸”式的幸福,它让人感同身受的不一定是最后的happy ending,是生活中的一种模糊的失真之美
我们再看看《企鹅》,企鹅的故事有一个起点,那就是男主角青山源源不断的好奇心和对外界的求知欲,整个世界的未知和宽广是一个很有想象的东西。故事把奇幻轻轻的放在生活的边界上不断发展,关于“企鹅”“海”和“大姐姐”,在三者交汇的尽头就是企鹅故事的终点,也就是世界的尽头,青山作为一个小学生世界的尽头,之后会发生的一切都不是青山能够理解的,非常有趣的就是围绕青山展开的“世界”,处处充满了困惑和超出现实(理解)的东西,这些东西又这么和谐的每天都在一起发生,真是神奇。
1 / 5
企鹅高速公路&花开伊吕波op2

像素

这种感觉所传达到最直接的例子其实就是绘画,像素画。
这里引用一下俄罗斯画师Waneella的作品,(这位画师在LOFTER、推特和油管上都有账号)其实每一幅画面都是很直接的能抓到人的一幅场景,带有启发性的,引出人某些情绪和回忆基础的东西,这件事情其实是日本动漫一直在做的(曾经有一段时间一直在看动漫电影,烟花、夏日幻魂、你的名字、夏日大作战、心灵想要大声呼喊、知晓天空之蓝的人啊、秒速五厘米、意外的幸运签、穿越时空的少女,每一部作品中都充满了情感的积蓄和羁绊的力量,连续看下来就是一天经历十几次纠缠一生的难以割舍的东西,特别像看法扎 连续极其激烈的情绪表达,但法扎很直接的输出 动漫是唤起人自己的 曾经可能拥有过的东西),动画靠人物场景和发展,绘画靠光源色调,堆砌的物件和其他极其富有生活热度的暗示。
为什么一定要用gif而不用JPG呢,因为它一直有出现一个很自然的动静秩序:被风吹动的棚子,电扇转动的框架,电脑屏幕闪动的蓝光,树叶摇曳的枝条,窗外缓缓驶过的列车,电视里新闻播稿人和雪花屏,旋转的灯笼,闪动的街边路灯,这种感觉很像之前流行的白噪音,很自然的,又能慢慢推到很远的地方,它甚至可以非常的吵,就像堵车的鸣笛,只要把它作为主体去欣赏。我之前认为白噪音是模拟生活中的环境,然后想为什么人不能直接去体验这种 有机的东西,后来我了解其实很多创作者做白噪音通常也不会用实景录制的方式,一般都是后期音轨素材的处理叠加,整个过程更接近于分辨出他们听到的要素,然后在想象中去识别这些要素 形成场景
这个特别像什么,像是人做梦的过程,造梦的人产生一团印象,然后具体通过简单的文字和图像形成一个暗示,剩下的全靠人自己的想象来完成。
1 / 3
画师Waneella作品
说到像素画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B站很多做Lo-fi音乐的人都喜欢用动漫&像素风的gif去做音乐的配图,这两个有一种很神奇的联系。
Lo-fi 或者说低保真音乐天然就带有一种低质量颗粒感比较重的和带有一种让人放松的感觉,有点像老式收音机,它说起来又好像有点往白噪音那里去,但主动表达的音乐更加直接的给出让人联想起年代的信息的东西,有点复古和怀旧的东西在里面。这个和另一个推广Lo-fi音乐的日本制作人Nujabes在04年的动漫里比较早用的有关吧,做了一些打磨,让它更加接近当代人轻缓、蓬松的感觉,也间接把Lo-fi、千禧年怀旧和动漫怀旧联系起来(Cherrypie-music、库乐队这种)。
1 / 4
像素画师丰井作品
一把关于时间的、某种年代的怀旧情感带入进来,话题就越来越大了,复古其实不需要什么动机,年龄一到大家都喜欢老东西
1 / 4
B站的一个up主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在2021年用比较复古的磁带录像机给一对情侣拍了一个vlog,好像一下子拉平了15年的时间,一切老东西还没有变化,但真切的你又知道这个幻象不是一面带来的

失真

在音效制作里,失真可以是认为一种在传输过程中原有输入波形和输出波形的偏差,细说可以是过载、fuzz、饱和 但这个不重要,它起一个什么作用呢,做一个混音的手段去调整整个音色的作用。这种感觉像什么,像绘画,尤其是用像素点去表现,作者很多时候真正要画的那个场景往往是要借用各种像素块来引申各种物件,因为工具的缘故,像现实里用铅笔一点点打调子是做不到的,而是一个朦胧的聚合体,人靠感觉识别出的就是偏离出现实的失真,就是这个语境里,它更接近图块化的情绪印章,而且是静态的,正好空缺出人的理想位置。(当然可能像8bit 16bit 24bit这种风格也带有一点时代印象,比如《CS GO》里的8位音乐盒 The 8-Bit Kit, 我听了五年,很好听)
绘画都是对现实的艺术表达,但其实画里想说的东西 或者说 给人留出的位置,是一直在变化的,文艺复兴的大师 就可能会回到古希腊的完美人体上去,这是在塑造一种新型的图腾 人类肉体的图腾,到印象派可能更多的在乎情绪化的东西 也可以说是感性的光影这种,立体主义绘画就走到了一个极其理性的程度清晰的去玩网格的秩序和主体,两者成就都很高,但与画者的关系就不再是一个很重点关照的东西,但其实人在看画的时候 还是会下意识的把自己代入其中 去寻找自己在画面中的位置的,一个容身之所,这未必是由理性编织而成的
1 / 6
六张无实意的绘画和摄影,每一张都意图让人有一种最直接的情绪传达,感受 然后得到回应,像素画其实一直在做类似的事情

最后看一件很有意思的模型吧。笔者经常要看各种模型,通常我们用一个小比例的尺寸是模拟真实结构的节点和细节,也就是1+1是怎么做到一起去的,后来在网上看到一个做羊毛毡的博主,用很多的毛线,像云朵一样,慢慢扎,使纹理变得结实,定型。它最后就呈现一种如同梦境的房间,所有锐利的边都消解了,你不知道它是怎么在一起的,但你知道它要画的那个东西是什么
1 / 5
一个清醒的梦幻,一个包裹的温暖

I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