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增阳性超6000,累计死亡90人,他们是香港疫情中最危险的人群

2022-02-21 星期一

 


220日,中国香港新增阳性个案6067例。


在过去四天里,有三天的日增阳性个案超6000人,“已经麻木了”,一位香港居民向八点健闻表示。


更有相关专家推测,目前的数据只是受检测水平的限制,以香港目前疫情的态势,日增过万近在咫尺。


根据香港医管局发布的公开数据,2月以来的累积的死亡人数更是达到了90人之多。公开披露的部分死者信息显示,这些因新冠去世的死者多数为老人,亦包含3岁和4岁的幼童。


而据2月11日发布的香港大学的流行病学模型预测数据,若医疗系统超负荷,到6月中旬,预计死亡例数将急升至7000。


这场来势汹汹的香港第五波疫情已外溢至湖南、上海、广东等多个省市,尤其给比邻香港的珠海、深圳等地造成了巨大的输入压力,目前,已有广东、福建、湖南等超10地发布了举报“偷渡”的悬赏。


老人和孩子

香港疫情中的阿喀琉斯之踵


20天内,香港的死亡人数达到90,相当于每天有4个以上的人因新冠去世,而大陆城市已有一年多不再有新增死亡病例了。


人口的老龄化和老年人群中偏低的疫苗接种率也成了本次疫情中香港的阿喀琉斯之踵。


根据《大公报》披露的数据,本次疫情中,香港长者染疫后的病死率(即:死亡人数/感染人数)约为0.77%,是季节性流感的6.7倍。而据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卢洪洲介绍,新冠病毒感染者中,80岁以上人群病死率超过了10%。


华大基因CEO尹烨撰文援引英国卫生局公布的数据,80岁以上老人未接种疫苗的情况下,病死率高达21.3%。


“其实大部分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可能会觉得跟自己没有关系,但大家真的很害怕去感染身边的家人,不管这个家人是60多岁、80多岁的长者,还是只有几岁、几个月大的小童。”香港本地人李小姐告诉八点健闻。


李小姐有位90多岁的奶奶,独居。早上,老人下楼去相熟的咖啡馆喝咖啡吃早餐,然后买菜,中午自己烧,晚上由社区的人送来晚餐,来人也顺便看看老人的健康状况——那是香港为长者提供的福利的一部分。而“因从前流感病毒接种有过过敏的情况”,这位奶奶至今没有完成第二针疫苗的接种。


在香港,65岁以上人口占香港总人口的18%,约129.2万人。


早在1月中旬,美国医疗新闻网站STAT就曾指出:在香港,年轻人接种率很高,老年人疫苗接种率很低。


2021年9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香港70岁-79岁老年人完成疫苗接种的比例仅为该年龄段人口数的32.17%,80岁以上仅为9.76%。直到目前完成第二针的占比,在70到79岁人群中也不到56%,80岁以上人群中所占比例仅有26.72%。 


根据香港浸会大学的一项调查,老人不愿意接种疫苗的主要原因包括:认为自己身体差、长期患病不宜接种疫苗;认为自己年纪大不适合接种疫苗;还有很多人担心疫苗的安全性、副作用和后遗症等。


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同样不乐观。2月15日,香港儿童接种新冠疫苗的最低年龄才从5岁下探到3岁。最新数据显示,3至11岁儿童接种第一针的比例达到16.3%,完成第二针接种的只有0.2%。


两项数据,均远低于20岁至69岁的各年龄组。


大流行中风险最高的老人和儿童,恰恰是香港疫苗接种的洼地,疫苗在最需要保护的人群中未能形成免疫保障。香港卫生署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17日至2月13日,住院及急诊就诊的患者中,未接种疫苗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接种过疫苗的人。


病毒学专家常荣山指出,这也正是此次香港疫情突然爆发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他认为,儿童还可以通过延期开学、禁足等方式渡过此波疫情,但是如何保护年长者,最大限度降低病亡将是个大难题。


老年感染者增加也势必会造成医疗资源的紧张。在2月19日的简报会上,香港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透露,2021年12月31日以来的46宗死亡个案中,只有6名死者有疫苗接种记录。当日新增的15名离世均为50岁到99岁人群。


而相关报道显示,除了家庭及独居老人的感染,养老院的感染也时有发生。根据香港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在19日的发言,香港已有累计190多间安老院舍报告了感染案例,涉及450名老人和120多名工作人员。


此前在STAT的报道中,有科学家表示,如果这场疫情在香港爆发,也许人类将有机会清晰地观察到不同的突变株,在几乎没有免疫力的人群——老年人中的传播。


香港的医疗系统为何崩溃?

流行病学家们更为担心在这个高度老龄化的城市,一旦发生了这种情况,对医疗系统所造成的巨大冲击。


爆发的疫情给香港的医疗系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医疗资源高位运行已成常态。香港医院管理局2月18日发布的“公立医院服务高峰期重点数据”显示,内科病房住院率高达92%,儿科病房为72%。



而为医疗资源的紧张雪上加霜的是,作为高危人群,医护人员的感染在本次香港疫情中并不罕见,根据香港医管局数据,仅2月12日-18日一周之内,香港的公立医院就有631名职员确诊或初步确诊了新冠。


据港媒报道,香港医管局辖属的7100个隔离床位的储备早已耗尽,政府正在征用原本用于隔离检疫密切接触者的设施供病情较轻的确诊患者使用。另据报道,自2月19日开始,香港将在内地团队的协助下,开始建设临时的隔离设施“方舱医院”。


严重的老龄化,传播力超强的病毒,香港的医疗系统承受得住吗?


香港卫生署统计数据显示,自1月23日以来,随着报告病例的激增,其入院人数几乎呈指数增长,截至2月18日,新冠相关的入院和待入院人数已经到了5000到10000之间。


媒体报道中,不断有患者无法入院,在医院门口的帐篷中苦等数小时,老年患者躺在病床上用铝箔纸保暖……


种种迹象都指向香港的医疗资源遭到了严重挤兑,医疗系统濒临崩溃。


事实上,医疗资源挤兑,也几乎是近年来疫情多点爆发中,最受关注、最担心发生的事情。


香港的情况真有那么紧张吗?


据卢洪洲介绍,确实有多家公立医院在户外范围放置床位、架设帐篷安置确诊病人。为了腾出更多资源应付新冠,香港的公立医院也削减了四成至五成的非紧急服务,包括康复和陪产等。不少医院内部也出现了人手紧张等情况。


公开数据显示,香港公立医院的平均使用率达到95%,很多医院如明爱医院、将军澳医院等,内科病房已经爆满。


在严峻形势背后,有专家却指出,对比新加坡日增几万例并没发生医疗资源挤兑,香港的医疗资源本可以应对此次疫情。


本次疫情的核酸阳性人数已过4万,但死亡人数和重症人数却相对不高,香港大学病毒学家金冬雁告诉八点健闻,在所有病例中轻症和无症状占到了98%以上。


香港医管局管辖的公立医院和医疗机构就有43家,加上专科医院等,总床位2.9万张。以这样的医疗资源,如果只针对重症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完全应付得来的。


而目前,在报告病例持续指数增长的情况下,大量轻症、无症状涌向医院便成了造成医疗资源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内地轻症、无症状都会被安排在医院进行隔离治疗。这一点在每天报告病例数都在翻倍增长的香港并不适用。香港的很多无法入院的患者就属于此列。这些人并不需要医疗照护,完全可以居家隔离或者在其他规定的地点隔离。正是这类人员挤占了住院资源,给抗疫徒增了压力,反而使得急需入院的重症、老年患者无法及时得到有效救治。

香港的能与不能

2月18日香港卫生署公布的方案显示,感染人士包括核酸检测阳性、初步阳性人员,除了较高风险者,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的,都被要求尽可能居家隔离或在社区隔离设施隔离。


金冬雁告诉八点健闻,所谓危险症状,主要是高烧不退,或出现气促,也就是气短,“这可能是血氧出现了问题”。


此外,医院还会对患者进一步分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人,孕妇、小孩可以优先住院。而其他人“住不了院,其实也不需要住院”。


多位专家都曾向八点健闻表示,本次主流的奥密克戎BA.2毒株,实际上来得快,也好得快,对于免疫力强的年轻人,一般到第五天基本就全好了。“很多人确诊以后,还没来得及去医院,在家已经等好了”。


一位感染者也告诉八点健闻,她2月9日提交深喉唾液,2月11日查到阳性结果开始排队,2月13日,隔离转运巴士终于前来将她送入了医院,而此时,她已经两次抗原自检阴性,发烧咳嗽的症状减缓了很多,整个人开始恢复了。


常荣山向八点健闻分析疫情时亦指出,目前香港的主要流行毒株是奥密克戎BA.2,其传播力较之奥密克戎增加了30%,致病力是两年以来最弱的。在感染者指数级上升的情况下,很多常规措施已经来不及了,未来2个月内“清零”也几乎不可能。


因此,香港的防控重点应该转向早就医,降低死亡人数。他建议,轻症尽量不到医院,“现在医院床位已经快用尽了”。


有香港当地专家指出,有些人特别紧张,跑到医院去,医院没办法就在外面搭个帐篷,他就在那帐篷里边干等了几十个小时,但是其实“他们就应该不要去”。


然而,在本次疫情早期的很长一段时间,香港政府并没有明晰的居家隔离指导方针,一位香港受访者向《八点健闻》抱怨,很多排队等待入院的感染者只能惴惴不安地参考一份英国政府发布的繁体版《家居隔离期间确保安全的重要资讯》进行居家隔离。


而另一方面,即使有清晰的分诊和官方指导,在香港,进行严格的居家隔离也有诸多阻碍。


实际操作中,香港因为居住条件问题,无法满足众多的无症状、轻症患者居家隔离的需求。“很多家庭不能保证一人一个房间有独立卫生间的居家隔离条件。一旦感染,很多人都担心会传染给家人,不愿意在家里隔离,而是选择去医院。”有知情人告诉八点健闻。


因为此前并未出过大规模疫情,香港的社区隔离和方舱医院准备得并不充分。到今年1月底,香港方舱医院的床位数也刚刚增加至1000张。另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当地社区治疗设施也早已饱和。


在提到本次疫情的应对时,多位专家将它与新加坡进行了对比。


新加坡与香港面积、人口、策略都类似,但是因为新加坡有条件居家隔离,且疫苗接种率更高,“尽管确诊人数比较多,但是病死率、住院率都比较低,没有造成医疗系统的崩溃。”常荣山告诉八点健闻。


香港往哪走?

目前的香港,根据香港防卫中心公布的数据,在2月18日前的7 天(2月12日至18日),平均每日报告病例数2940.1例,几乎是上一个7 天(2022年2月5日至11日)的4倍,而在当时的7日平均报告数为771.9例。


多位相关专家向八点健闻表示,疫情仍在爆发期,其后续发展将与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息息相关。


卢洪洲提到,香港的防疫模式介于中国内地和西方国家之间。香港的一部分居民非常担心疫情的危害;而还有一部分人“不怕得病,怕被隔离”。这种人群的认知矛盾,给患者管控增加了难度。


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内地惯用的封城、全员核酸检测等抗疫手段,还是新加坡、欧美等国家的防疫策略,直接复制都不可行,香港需要闯出一条适合当地特点的抗疫之路。


卢洪洲提到,目前香港疫情形势严峻,应尽快增加核酸检测能力并第一时间设立充足的方舱医院,把所有阳性者隔离观察治疗,切断传播途径才能控制疫情蔓延。


亦有专家向《八点健闻》透露:按照疫情防控部署,香港有五级防控体系,包括:有条件的无症状、轻症患者的居家隔离,没有条件的无症状、轻症患者的社区隔离、方舱,以及中度患者在医院隔离病床和救治危重症患者的ICU(重症监护)病房。


据2月11日发布的港大的流行病学模型预测数据,若医疗系统超负荷,到6月中旬,预计死亡例数将急升至7000。而目前的情况下,多重掣肘下,香港政府能否真正对疫情实现有效控制,尽量减少无辜的死亡,这仍是个未知数。


一个人群中几乎没什么人受到过感染,从而缺乏自然免疫力的城市,一个对于抗原自检和居家隔离尚无应对经验和客观条件的城市,首次面对传播力最高的病毒,它的应对与得失,它的医疗系统将受到什么样的冲击……今天的香港,也许对未来的其他中国城市都会是个很好的镜鉴。


陈鑫对此文亦有贡献。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八点健闻】所有,腾讯新闻享有本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陈广晶丨撰稿

微信号:bigpanda0710

严胜男丨撰稿

微信号:nnannya

李珊珊|撰稿

微信号:scoral318

李珊珊|责编

微信号:scoral318





 

Jessie:13911125922|小满:18613138057

▽ 左下角分享、右下角在看,点一下防止失联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