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泽家族的曼联告诉我们:足球俱乐部永远无法变成一家公司

2022-08-19 星期五
彭博社说格雷泽家族正在考虑出售小部分股权,而不是英国的体育媒体说的,这个消息就值得观察一下了。
昨天马斯克玩了一把吃了吐,就有一些财经记者认为马斯克不是单纯的心血来潮,应该是听到了什么消息。
应该就是彭博社说的这个事,格雷泽家族的对外态度从一贯不卖,变成了“让我们考虑一下”。

过去10年,曼联沉沦的表面原因是经营不善。
转会市场上看似投入不少,引入的球星牌子大、名气响,在别的球队发挥都挺好,但球队就是无法打出令人满意的成绩,一个欧联杯,一个联赛杯,两次英超亚军,就是全部了。
所以有不少其他球队的朋友觉得曼联的问题和格雷泽关系没那么大,首锅是伍德沃德等管理层,这背后的逻辑就是“经是对的,但和尚给念歪了”。
很可惜,问题不是如此简单。
 
不谈当年的收购过程,格雷泽治下的曼联的首要目标甚至都不是大部分俱乐部所处于的“自负盈亏”,就是纯粹的盈利。
假如说其他俱乐部可以躺平,但曼联不行,因为俱乐部每天早上睁眼,都有新的负债在产生,需要通过盈利来覆盖新产生的负债。

曼联俱乐部背有贷款,只不过不像普通人一样每月还款里包括本金和利息,曼联只需要偿还利息即可,这就是个人和老板、商业机构的区别。
假如你是一个打工人,不仅需要向银行申请贷款,还款时得还本金和利息,因为在银行眼中,你并没有那么可信,但假如你有一天成为大老板,就会有银行来主动给你贷款,于你的好处就是改善现金流,手头可使用的资金增多,于银行的好处就是有了利息收入。
但这也意味着,曼联的负债永远都在那里。

所以曼联比其他俱乐部更需要搞钱,首先还贷款产生的利息,其次维持俱乐部的运营和竞争力,这里就包括球迷直观感受到的转会支出。
另外,时不时还得把部分盈利按照股权比例给各位股东分红,如果把各种格雷泽视为格雷泽家族这个单一群体,那就是大部分都流入了他们的腰包里。
这样一来,俱乐部运营的原动力就是盈利,盈更多的利,这个原动力从而影响了俱乐部的各个方面,包括管理层架构、日常运营,以及转会市场的思路。
 
管理层架构很好理解,伍德沃德这个银行家身份就说明了很多。
在伍德沃德治下,曼联的战绩逐渐沉沦,但商业层面收获颇丰,赞助商遍布全球各地,囊括各行各业,从拖拉机到床垫,一应俱全。
所以别看成绩不行,盈利能力长时间保持全英领先,商业价值也长时间仅次于皇马、巴萨。从这个角度来说,伍德沃德在球迷这评分肯定不及格,但在老板那,很可能是能拿高分的,尤其是要是欧超干成了,以创始人身份拿到和皇马、尤文一样的最大比例分成,那更是大功臣一位。
因为他没完成赢冠军的目标,但完成了盈利的目标。

其次,曼联是一家美股上市企业。
长时间10、20几块的股价,在美股一大拨几千、上万股价的企业面前,说垃圾股有点过分,但绝对是个标准的弟弟。
既然是上市企业,就有机构和散户盯着你年度财报和股价波动。
过去几年,曼联拿欧联杯时有过一次股价大幅上扬,C罗加盟时也有过一次。前者那叫情绪面利好,因为欧联杯奖金微乎其微,但是大家高兴,买上一手支持俱乐部,就像之前为了支持王心凌而买进芒果超媒的股票一样,但是这种情绪转瞬即逝,如今还有人刷“爱你”吗?
反倒是引进C罗的经验更好复制,因为C罗的到来意味着赞助商有望增多,俱乐部周边和比赛日收入有望增加,这都指向着盈利增加。
相较于此,拿冠军的难度就太大了。
 
球迷考核俱乐部的时间是每年夏天,看你入夏的时候能不能拿到好成绩,看你出夏的时候能不能带来好球员。
然而,机构、散户无时无刻都在盯着俱乐部的运营,他们会等着看你的一季报、半年报、三季报和年度财报。
所以,俱乐部需要搞好自己的财务报表,不仅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要写得明明白白,而且要压缩指出、增加收入,以此吸引更多的人来买曼联的股票,让股价上涨。
但是这样一来,就会在俱乐部的日常运营里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规则。

曼联球员的合同有一条是俱乐部如果无法进入欧冠,那么球员收入会缩水25%。
不论有名气、没名气,人人如此,C罗也一样。
这几年成绩不佳,球迷看这些球员怒其不争,这样的规则看似很合理,然而你很难在其他俱乐部发现类似的条款,这一点我没有查过具体资料,如有谬误,请多指正。
如果说其他俱乐部的薪水是付给球员来训练、比赛,参加俱乐部活动的,但曼联球员的薪水里,至少有25%是和成绩挂钩的。
从经营公司的角度来看,这一条款非常好,进不了欧冠意味着收入缩水,那为了保证财报上的盈利不随之出现大幅下滑,支出自然需要减少。
然而俱乐部不是公司,当球队在前四上下徘徊的时候,需要大家团结在一起拼一把的时候,在这样的条款下,有的人想冒险,有的人却不想犯错,更衣室如何保证球队能拧成一股绳?
因为那是足足25%的薪水,而不是2.5%。

这是宏大的层面,微小的细节也有。
伊布在自己的自传中讲过一个小故事:效力曼联时有一次打客场,在下榻的酒店里喝了一瓶饮料,结果下个月的工资条里就少了1英镑,回头一问工作人员,这1英镑就是那瓶饮料的钱。工作人员告诉他,在曼联,你自己点了什么,那就得自己付钱。
对此,伊布的评价是:
“我并不是自己到酒店,我不是去度假,而是去工作。我为曼联效力,如果比赛前我口渴,就需要喝水,我不能以脱水的状态上场。你们敢相信吗?一英镑?哪怕在没钱的意大利俱乐部,也不会发生这种事情。这些细节是决定性的,决定你能否赢得球员的尊敬。”
“每个人都认为曼联是顶级俱乐部,我从外面看也是这样。直到我加入曼联,才发现他们有着一种闭塞的小家子气。”

这不是小家子气,而是俱乐部的管理风格,这种风格直接指向着你这个俱乐部,把什么当作终极目标。
你不能保证自己引进的球员都有着极为高尚的契约精神,因为你的球员注定来自五湖四海,带着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假如碰到亚历山大-宋那样需要养活整个家族的特殊情况,他在俱乐部平时占一点小便宜,俱乐部就当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就当做慈善,过季的球衣、球鞋都送给他,到了赛季的关键时候,亚历山大-宋会不会在球场上为队徽拼命?
球员喝瓶饮料,自己掏钱当然是天经地义,但这样一来,俱乐部也不用指望队员在场上额外多冲几个来回,多跑上几百米了。
原因很简单,俱乐部应该是个大家庭,而不应该是间公司,更衣室里应该是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不应该是见面打个招呼就行的同事。

至于转会层面,曼联对盈利的追求就更明显了。
关键几笔转会,只买名气大的,不买球风契合的。新帅到来,假模假样地支持一、两个夏窗,战绩下滑再靠冬窗补课,指望连续、稳定的投入那是不可能的。要是主帅希望在个别位置补强,俱乐部环顾一周觉得人员充足,就直接毙掉主帅的要求。
尤其是在卖人层面,博格巴就是一个极佳的例子。
早在2018年,时任主帅穆里尼奥就表露了可以考虑卖掉博格巴的意思,但博格巴不仅熬到了穆里尼奥下课,甚至一直熬到了自己合同结束,拿走了曼联该给他的所有钱。

优秀的球员在不合适的战术体系下,表现很可能还不如合适的战术体系下的平庸球员。
这是一个非常浅显的足球道理,历史上有着数不过来的例子,格雷泽家族不见得不懂这个道理,但这个道理背后的逻辑,恰好和商业逻辑相悖。
卖掉博格巴这个世界上身价最高的中场球员,是资产上的损失,但买来其他球员带来的收益,不见得能弥补卖掉博格巴的损失,更不用说远超损失的收益了。
因为你无法打保票,替代博格巴的球员一定就能适应曼联、表现出色,让全队都变得更好。
损失是确定的,收益却是潜在的、未知的,这在商业层面绝不是一个好主意。
 
所以甭管博格巴在不合适的位置上表现多差,甭管他一年要伤缺多少场比赛,甭管他为俱乐部的更衣室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在财务报表上,这个资产一直在这,没有损失,不用计提,万事大吉。
至于球队表现不佳,无力竞争冠军,根本就不会被写进报表里,一旦没能进入前四,收入缩水,反正球员的薪水也会缩水,支出减少,问题迎刃而解。
所以,克洛普说曼联商业气氛过于浓厚,范加尔说曼联不是足球俱乐部,而是商业俱乐部,穆里尼奥说曼联的组织架构有问题,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这就是曼联多年以来的顽疾,这是格雷泽家族带来的病根。
欧超联赛破产之后,潜在的盈利选项消失,俱乐部在战绩和文化两个层面引发众怒,愤怒的曼联球迷还成为了英国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他们破坏老特拉福德球场的设施,威胁俱乐部的工作人员和球员,因此占用了包括警力在内的大量公共资源。
而在过去10年,长时间以盈利为终极目标的曼联,除了开出惊人的高薪,已经无力吸引优秀球员来投,努涅斯、德容根本不考虑没有欧冠可打,内部环境动荡的曼联,这样一来,在竞争激烈的英超,曼联可能将长时间无缘欧冠,那么盈利将会变得更难,不管是从欧冠赛场获得分红,还是从商业市场获得赞助。
如果再算上全球经济可能进入衰退,曼联俱乐部价值可能缩水,从各个角度来说,格雷泽家族此时开始考虑出售部分股权,以此套取部分现金,转移外部矛盾,确实很有可能。
 
格雷泽家族确实没有时常插手干预俱乐部的运营,但他们对盈利的追求让曼联的各方面都出现了扭曲。
足球俱乐部本质上是个无法赚钱的行业,因为有很多限制让它无法像一家公司来精确运营,但曼联能赚钱,还能给股东分红,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
格雷泽注定会离开曼联,或许就在不远的几年里,或许还很遥远,只不过那时的曼联变成什么样,没有人知道。
最好的老板是阿布,拿自己的钱建设俱乐部,退场的时候也没说要回来(当然了,也可能是没法说);最坏的老板是格雷泽,拿俱乐部的钱中饱私囊,退场的时候注定还能大赚一笔。
这两者是两个极端,碰上阿布是切尔西命好,碰上格雷泽是曼联命差,而且曼联用自己血淋淋的例子,让切尔西在易主时不用担心买家拿俱乐部举债的极限操作。
足球俱乐部无法变成一家公司,当然了,如果只是打算让它沉沦,那就当我啥都没说。


原文地址:点击